鋼塑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4:49: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塑板。
背景技術:
目前的牆體材料有非粘土牆、建築砌塊、建築板材等三類,雖然不以消耗粘土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方式,利用粉煤灰、石膏、礦碴等廢棄物生產,但不夠輕質,絕熱、保溫,特別是不能集絕熱、保溫、防火、輕質為一體,雖然有個別複合牆體板,但強度不夠,必須另加金屬絲網、木條或外貼玻纖網格布、木條等作加強筋,製作工藝複雜,生產成本高,不便於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塑板;該鋼塑板的結構十分簡單,生產過程簡單,可有效的節約生產時間和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鋼塑板,包括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保溫板壓製成型的牆本體,所述上框架與所述下框架之間存在間隙,所述上框架與下框架之間夾持由聚苯乙烯材料製成的所述保溫板,所述牆本體的外表面均固定有防火層;
所述上框架及所述下框架均包括至少三根縱向分布的縱龍骨及分布於所述縱龍骨的兩端的橫龍骨,所述橫龍骨與所述縱龍骨圍成至少兩個網格,所述縱龍骨與所述橫龍骨通過燕尾絲固定。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火層設為塗覆在所述牆本體的外表面的輕質抹灰石膏。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輕質抹灰石膏的厚度為2cm。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牆本體中的至少一對相對側面上設置有用於連接相鄰所述牆本體的連接結構。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結構包括構成搭邊榫的上榫頭與下榫槽,所述上榫頭與所述下榫槽分別位於所述牆本體中的一對相對側面上,所述上榫頭與所述下榫槽構成拼接結構。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溫板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上框架的上表面及下框架的下表面持平。
進一步設置為:相互平行的所述縱龍骨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橫肋龍骨,和/或,相互平行的所述橫龍骨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縱肋龍骨。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縱龍骨、所述橫肋龍骨、所述橫龍骨及所述縱肋龍骨中至少一個固定有若干預設件,所述預設件伸入所述保溫板。
進一步設置為:每個所述預設件均包括兩個呈彎曲設置的彎杆,所述彎杆相向彎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該鋼塑板採用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保溫板壓製成型,而且,其中的上框架及下框架均由輕鋼龍骨組裝而成,而保溫板是由聚苯乙烯顆粒壓制而成,輕鋼龍骨及聚苯乙烯顆粒的來源均十分廣泛,可以有效的節約生產成本,而且,該鋼塑板的結構十分簡單,生產過程簡單,也可有效的節約生產時間和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鋼塑板的三維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圖3為圖1中B-B面的剖視圖;
圖4為圖3中C部的放大圖。
圖中:10、上框架;11、牆本體;20、下框架;31、縱龍骨;32、橫龍骨;33、燕尾絲;34、預設件;35、縱肋龍骨;40、保溫板;50、防火層;61、下榫槽;62、上榫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
根據圖1至圖4所示,一種鋼塑板,包括由上框架10、下框架20及保溫板40壓製成型的牆本體11,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之間夾持由聚苯乙烯材料製成的保溫板40,牆本體11的外表面均固定有防火層50;在本實施例中,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均由輕鋼龍骨製成,而保溫板40是由聚苯乙烯顆粒壓制而成,而牆本體11則是由上框架10、下框架20和保溫板40一起壓制而成;故,藉助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使得該牆本體11可以作為承重牆使用,而保溫板40的存在,也會使得該牆本體11具有很好的保溫效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分布於保溫板40的兩側,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之間並不接觸,藉此,也就避免了冷橋現象的發生;使得利用該鋼塑板製成的被動房的節能效果能達到90%以上。
而且,防火層50的設置也可以大大提高該鋼塑板的防火效果,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根據圖3及圖4可知,防火層50設為塗覆在牆本體11的外表面的一層2釐米的輕質抹灰石膏,2釐米的輕質抹灰石膏不僅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而且,這種厚度的輕質抹灰石膏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以很好的避免因重量太大而自牆本體11上滑落的現象的發生,藉此,使得該鋼塑板具有很好的防火效果,防火等級能達到A2級。
此外,針對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具體的結構為: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均包括至少三根縱向分布的縱龍骨31及分布於縱龍骨31的兩端的橫龍骨32,相鄰縱龍骨31間隔30公分,橫龍骨32與縱龍骨31圍成至少兩個網格,縱龍骨31與橫龍骨32通過燕尾絲33固定;這樣的設置使得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的結構非常簡單,易於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的搭建。
而且,在壓制過程中,保溫板40會有部分突出網格,以致保溫板40的上下表面分別與上框架10的上表面及下框架20的下表面持平;這樣,整個牆本體11的上下表面呈平面設置,這樣,有助於更加方便的塗覆輕質抹灰石膏,有助於提高輕質抹灰石膏的塗覆效率。
此外,針對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其中,相互平行的縱龍骨31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橫肋龍骨,和/或,相互平行的橫龍骨32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縱肋龍骨35;即存在以下三種情況:一、縱龍骨31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橫肋龍骨,而橫龍骨32之間沒有固定縱肋龍骨35;二、橫龍骨32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縱肋龍骨35,而縱龍骨31之間沒有固定橫肋龍骨;三、縱龍骨31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橫肋龍骨,同時,橫龍骨32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縱肋龍骨35;這三種情況都可以極大地提高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的承重能力,但是,第一種及第二種只能分別增大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在橫向及縱向的承重能力,而第三種可以同時增大上框架10與下框架20在縱向及橫向的承重能力。
為增大上框架10、下框架20與保溫板40之間的連接強度,在本實施例中,縱龍骨31、橫肋龍骨、橫龍骨32及縱肋龍骨35中至少一個固定有若干預設件34,預設件34伸入保溫板40,藉助預設件34,就可以很好的增大上框架10與保溫板40及下框架20與保溫板40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與保溫板40之間的連接強度。
此外,針對預設件34,在本實施例中,根據圖3及圖4可知,每個預設件34均包括兩個呈彎曲設置的彎杆,彎杆相向彎曲。呈彎杆設置的預設件34不僅可以增大與保溫板40之間的接觸面積,而且,其彎曲部具有類似鉤子的作用以進一步增大上框架10與保溫板40及下框架20與保溫板40之間的接觸面;此外,相向彎曲的預設件34結合其所固定的龍骨,可以形成一個口小肚大的區域,藉助這樣的結構可以進一步的將保溫板40固定於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上。
此外,牆本體11中的至少一對相對側面上設置有用於連接相鄰牆本體11的連接結構;藉助連接結構有助於快速的將該鋼塑板進行組裝以形成簡易房;針對連接結構,針對圖1所示,連接結構包括構成搭邊榫的上榫頭62與下榫槽61,上榫頭62與下榫槽61分別位於牆本體11中的一對相對側面上,上榫頭62與下榫槽61構成拼接結構;牆本體11的厚度為18公分,上榫頭62與下榫槽61的尺寸均設為厚9公分、寬5公分;當然,在本實施例中,並不對連接結構做出限定,其也可以為插接結構。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