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箱鎖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1:28:56 1
專利名稱:提箱鎖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提箱鎖具,特別是指一種能將提箱確實緊密蓋合且一次組裝可同時適用於提箱左右側安裝的提箱鎖具。
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提箱鎖具,如圖1A、B、C所示,它們是本申請人於1978年發明的提箱鎖具的動作示意圖,該鎖具特點主要在於通過一可旋動的L型撥扣A,使其常態下長端a1始終被按鈕B上的擋體b1所頂壓,使該提箱的按鈕B無法壓下(如圖1A所示)。一旦提箱的上蓋C蓋合在下蓋D上後,該設於上蓋C上的回型鎖扣E便將該L型撥扣A被頂壓的長端a1推離被頂壓的狀態(如圖1B所示),同時,使得整個L型撥扣A旋動,而在旋動之中短端a2則伸入設於上蓋C上的回型鎖扣E的扣槽e1中,並將該回型鎖扣E連同上蓋C往下壓(如圖1C所示),如此,提箱便可被很緊密地蓋合。
雖然,該鎖具能夠達到使提箱扣合更緊密的效果,然而其實際,組裝上仍存在有以下的小缺點,請配合圖2該鎖具的組合立體圖來看。
一般的提箱鎖均是在手提箱的左右側設有鎖具,因此該鎖具組裝時,為了符合可左右側直接安裝的要求,該L型撥扣A必須保持短端a2在上、長端a1在下的狀態,裝配時,須分左右側組裝,先將基架T轉換成左邊使用或右邊使用的兩個角度後,再將該L型撥扣A分別組裝於左、右邊使用的基架T上,同時必須在基架T上標示記號,以便實際組裝在手提箱上時,可很方便地在左邊或右邊組裝。簡言之,即該鎖具實際應用上為了使該L型撥扣A的短邊a2位於上方,因此必須分出左右兩邊的組裝,同時必須加以註記,如此,將造成實際生產流程上的遲緩。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箱鎖具,它對上述的缺點加以改進,是一種能緊密而確實將提箱鎖固且通過一次的組裝能夠適用於提箱左右側使用的提箱鎖具,藉助完全創新的撥扣體構造,使提箱鎖具實際製造組裝上一次裝配完成,不必刻意分出左、右邊來組裝。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提箱鎖具的主要特點在於該扣合部的撥扣體是具有相對稱的兩扣合邊,且在該兩扣合邊交接的側邊還設有一擋邊;通過該擋邊使位於按鈕上的擋體常態下始終將其頂住,使該按鈕無法被壓下;而通過該兩相對稱的扣合邊,使得扣合部整體能達到左右均可扣接。
另外,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的另一特點在於扣合部扭力彈簧一端是定位於撥扣體擋邊對應側的中央;另一端則定位於基架上;這樣,當該撥扣體向任何一邊的扣合邊撥動時,該扭力彈簧均能提供使撥扣體回復原位的力量。
於是,本實用新型的提箱鎖具,包括有一基架,一扣合部與一鎖合部,提箱鎖具的扣合部是由具有相對稱兩扣合邊且兩扣合邊交接的側邊設有一擋邊的撥扣體、一具有擋體的按扭及一端定位於撥扣體擋邊對應側的中央、另一端則定位於基架上的扭力彈簧;以及一設於手提箱上蓋的回型鎖扣所構成;撥扣體和按鈕的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基架上。
通過如上的構造特徵,當整體的提箱鎖具組合後,實際組裝於手提箱的左右側時,僅要將該基架轉換一個角度即可,這樣,不論本實用新型的鎖具位於手提箱的左側或右側,常態下該擋體始終頂在該擋邊上,使按扭無法被壓下。而當上蓋蓋合時,通過該回型鎖扣將撥扣體旋動,使該擋邊脫離被頂住的狀態,同時,通過該撥扣體的一扣體邊伸入在回型鎖扣中,並將其連同上蓋一起往下牽動,即可使手提箱的上下蓋體緊密蓋合。
現舉實施例配合
,將本實用新型上述的特徵、目的及其他優點做一具體的介紹圖1A、B、C為本申請人以前發明的提箱鎖具的動作示意圖;圖2A為圖1A、B、C中所示的提箱鎖具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的立體組合圖;圖5A、B、C為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扣合鎖固動作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組裝在手提箱上的實施例。
請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的提箱鎖具由一基架1、一扣合部2、一鎖合部3以及一蓋體4所構成,其中該基架1基本上為一長方形體,其上設有定位架10和樞接座11,用於固定扣合部2;及定位槽13,用於定位鎖合部3(容後詳述)。
該扣合部2是由一縱向截面為T型的撥扣20、一具有擋體211的按鈕21、一扭力彈簧22和一回型鎖扣23(請參見圖6,該回型鎖扣23是固定在提箱6的上蓋61內緣上)所構成。其中該T型撥扣20包括有兩傾斜約45度的扣合邊203和204,可在旋動中伸入回型鎖扣23的扣孔231內,且兩扣合邊203、204交接的側邊,還設有一擋邊205,以供與按鈕21的擋體211相卡抵。另外其上還設有橫向貫穿軸孔201,可通過一樞軸40樞設在定位架10上;而且其對應於擋邊205的一側中央開設有一定位槽202,用於供扭力彈簧的一端定位;而該扭力彈簧21的另一端則定位在基架1上,提供該T型撥扣20受旋動後具有恢復定位的力量。
另外,該按鈕21的一端還設有樞孔212,以一樞軸41樞設於該樞接座11上,其另一端設有一扣槽213,可與鎖合體3相卡扣,而設於其上的該擋體211是設在內緣部位而與該擋邊205相對應。
以上扣合體2整體組裝後的常態下,該擋體211始終頂壓在該擋邊205上,使該按鈕21無法按壓,而當該T型撥扣20旋動時,T型撥扣20的一扣合邊203則可伸入前述回型鎖扣23而使提箱5的上蓋50可被牽引緊密蓋合(有關該T型撥扣20與該擋體211及相關構件的作動情況,容後以動作圖詳細說明)。
該鎖合體3是由一鎖具30、一連動片31和一拉伸彈簧32所構成,其中該鎖具用於鎖定該連動片31,而該連動片31的一端設有一扣片311,可與前述按鈕21的扣槽213相卡扣;其另一端則受該拉伸彈簧32的拉引,當該按鈕21的扣槽213扣壓在連動片31的扣片311上時,便將該拉伸彈簧32向一側拉引,而將按鈕21扣住,解扣時將該連動片31向該側拉引使按鈕21脫離卡扣。
另外,蓋體4上還設有一對應於撥扣體20的槽孔,供回型鎖扣23插入。
如上構造的提箱鎖具組裝後請見圖4所示,此時,該擋體211是頂壓在該擋邊205上,此圖因角度的關係不易看清楚,容後從圖5的動作示意圖中,即可清楚看出。請參閱圖6所示,它是本實用新型的提箱鎖具組裝於提箱6上的情況,其中可看出該回型鎖扣23是設於提箱6的上蓋60內緣,而下蓋62上則僅露出按鈕21,其他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則被提箱6上的罩蓋60遮蓋僅露出一長槽63,此長槽63系對應於本實用新型提箱鎖具的T型撥扣20,供組裝後順利進行鎖合動作。
請參閱圖5A、B、C所示,圖5A是上蓋61未蓋下的情況,此時該T型撥扣20是被按鈕21的擋體211頂住在擋邊205的下緣,恰與該T型撥扣20的轉動支軸40在一直線上,所以,此時無法將該按鈕21壓下。而請參閱圖5B所示,當上蓋81蓋下時,該回型鎖扣23便推壓該T型撥扣20的端部往下移動,此時該T型撥扣20的扣合邊203則隨之做一弧形運動,而伸入該回型鎖扣23的扣孔231內。再由圖5C來看,當上蓋61繼續往下蓋合時,該T型撥扣20的扣合邊203則因弧形的運動,而有將上蓋61往下牽引扣壓的動作,這樣該上蓋61便被蓋合得很緊密,此時,再配合前述的鎖合部3鎖固,則提箱6便可被緊密地蓋合鎖固。
以上所介紹的是本實用新型裝設在手提箱左側的情況,而若本實用新型欲裝設在手提箱的右側,只要將整組組合後的提箱鎖具,直接轉動180度即可,同樣能夠使T型撥扣20具有扣合的功能,此時的扣合動作則通過該扣合邊204來進行,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一次組裝而適用於手提箱左右側(如圖6所示)。
綜上所述,本案提箱鎖具確能通過所揭示的構造,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前未見於刊物及公開使用,最重要的是,本實用新型完全創新的結構組合型態,並不同於一般的提箱鎖,實為一典型的改進設計,確能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新穎、實用和進步等條件。以上所揭示的附圖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可行實施例,凡熟悉本實用新型技術的人士,依本實用新型精神範疇所做的等功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括在以下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的權利要求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提箱鎖具,包括有一基架1,一扣合部2和一鎖合部3,其特徵在於提箱鎖具的扣合部2是由具有相對稱兩扣合邊203和204且兩扣合邊203和204交接的側邊設有一擋邊205的撥扣體20、一具有擋體211的按鈕21及一端定位於撥扣體20擋邊對應側的中央、另一端則定位於基架1上的扭力彈簧22;以及一設於手提箱上蓋61的回型鎖扣23所構成;撥扣體20和按鈕21的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基架1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鎖具,其特徵在於,該兩對稱的扣合邊203和204傾斜45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箱鎖具,其特徵在於,該撥扣體20的縱向截面呈T型。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提箱鎖具,其特徵在於,具有擋體211的按鈕21的另一端與該鎖合部3相卡扣,並受該鎖合部3的控制解除卡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箱鎖具,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一蓋體4,且該蓋體4上設有一對應於該撥扣體20的槽孔。
專利摘要一種提箱鎖具包括基架、扣合部和鎖合部,扣合部是由具有相對稱兩扣合邊且兩扣合邊交接的側邊設有擋邊的撥扣體、具有擋體的按鈕及定位於撥扣體擋邊對應側的中央和基架上的扭力彈簧、以及設於手提箱上蓋的回型鎖扣所構成,當裝於手提箱的左右側時,只要將基架轉換一個角度即可,常態下擋體始終頂於擋邊上,使按扭無法被壓下,當上蓋蓋合時,使擋邊脫離被頂住的狀態,通過扣合邊伸入回型鎖扣使手提箱的上下蓋體緊密蓋合。
文檔編號E05B65/52GK2133644SQ9123100
公開日1993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5日
發明者張元奇 申請人:張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