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0:20:31 2
專利名稱: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道路施工質量檢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道路施工以及維修中要經常檢測道路施工及維修的質量,通常的方法要麼目測法,要麼用尺子等測量,不僅費時、勞動量大,而且所測數據也不準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包括磁鐵、線圈、擺臂、數據線、支架、信息處理器、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在機動車的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設置兩組間距相同的線圈,其中一組為前後對稱平行放置,另一組為左右對稱平行放置,在這兩組線圈中間各設置一個可以繞支架擺動的磁鐵,信息處理器將每個線圈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所述磁鐵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所述線圈的大小、匝數及繞向均相同。所述擺臂的長度均相同。前後放置的線圈中間的磁鐵只`做前後擺動。左右放置的線圈中間的磁鐵只做左右擺動。該裝置行駛在待檢測的道路上,當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每組線圈中間的磁鐵擺動,使得線圈中的磁力線不斷發生變化從而產生電流,信息處理器將每個線圈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通過觀察顯示器上的波形變化就可以知道被檢測路面的平整度,這樣既省時省工又準確,還可以將檢測的信息儲存。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並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體變換,這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圖中:1-磁鐵,2-線圈,3-擺臂,4-數據線,5-支架,6_信息處理器,7_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0015]如圖中所示,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包括磁鐵1、線圈2、擺臂3、數據線
4、支架5、信息處理器6、顯示器7,其特徵在於:在機動車的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設置兩組間距相同的線圈2,其中一組為前後對稱平行放置,另一組為左右對稱平行放置,在這兩組線圈2中間各設置一個可以繞支架5擺動的磁鐵1,信息處理器6將每個線圈2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7。所述磁鐵I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所述線圈2的大小、匝數及繞向均相同。所述擺臂3的長度均相同。前後放置的線圈2中間的磁鐵I只做前後擺動。左右放置的線圈2中間的磁鐵I只做左右擺動。該裝置行駛在待檢測的道路上,當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每組線圈2中間的磁鐵I擺動,使得線圈2中的磁力線不斷發生變化從而產生電流,信息處理器6將每個線圈2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7,通過觀察顯示器7上的波形變化就可以知道被檢測路面的平整度,這樣既省時省工又準確,還可以將檢測的信息儲存。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包括磁鐵、線圈、擺臂、數據線、支架、信息處理器、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在機動車的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設置兩組間距相同的線圈,其中一組為前後對稱平行放置,另一組為左右對稱平行放置,在這兩組線圈中間各設置一個可以繞支架擺動的磁鐵,信息處理器將每個線圈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磁鐵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線圈的大小、匝數及繞向均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擺臂的長度均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前後放置的線圈中間的磁鐵只做前後擺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左右放置的線圈中間的磁鐵只做左右擺動。
專利摘要一種車載檢測路面平整度的裝置,包括磁鐵、線圈、擺臂、數據線、支架、信息處理器、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在機動車的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設置兩組間距相同的線圈,其中一組為前後對稱平行放置,另一組為左右對稱平行放置,在這兩組線圈中間各設置一個可以繞支架擺動的磁鐵,信息處理器將每個線圈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該裝置行駛在待檢測的道路上,當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每組線圈中間的磁鐵擺動,使得線圈中的磁力線發生變化從而產生電流,信息處理器將每個線圈所產生的電流進行處理並轉換後傳輸至顯示器,通過觀察顯示器上的波形變化就可以知道被檢測路面的平整度,這樣既省時省工又準確,還可以將檢測的信息儲存。
文檔編號E01C23/01GK202989748SQ20122073745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劉登峰 申請人:劉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