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機電子秤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9:32:51 1
專利名稱:一種手機電子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手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機電子秤。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比較小的手提式電子秤產品,最大稱重為5kg的,尺寸方面比一般的手機稍大,而且目前市場上的手提電子秤都是黑白的液晶屏,顯示效果差,也不能輸入單價進行計價等運算。這樣的手提電子秤,除非專業商販,作為普通大眾並不會隨身攜帶。正由於消費者不會隨身攜帶秤具,在日常採購蔬菜、水果時,無法得知是否缺斤少兩,只能對商販的信譽半信半疑。現在手機使用大眾化,手機具有強大的運算功能和彩色顯示器,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手機沒有稱重功能,一些專利文獻上也存在稱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往往沒有考慮手機原有功能要求和空間限制,不能很好的把稱重元件與手機原有結構特點很好的相結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合理、使用較為便利的手機電子秤。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機電子秤,包括手機本體和測力機構,手機本體包括殼體;所述測力機構包括測力件、支承件和用於測量測力件形變量的測力傳感器;所述殼體上設於透孔,所述支承件具有伸出該透孔的支撐腳,所述手機本體的與支撐腳相對的另一側端作為稱量平臺;支承件利用其支撐腳支承住測力件和手機本體,所述測力件在手機本體以及外物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上述方案中,所述測力件的基本形狀是S形,包括與殼體相對固定設置的基板、從基板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連接部、從第一連接部末端沿著與基板平行方向延伸並位於基板正下方的形變板、從形變板末端沿著與第一連接部平行的方形延伸形成的第二連接部、以及從第二連接部末端沿著與形變板平行方向延伸並位於形變板正下方的受力板;所述測力傳感器設置在形變板上;所述支承件的內側端與受力板固定相連,所述支撐腳的外側端伸出殼體。上述方案中,所述測力件的基本形狀是E形,包括一個連接板,以及從連接板的頂部、中部和底部垂直延伸形成的基板、形變板和受力板;所述基板、形變板和受力板位於連接板的同一側;所述測力傳感器設置在形變板上;所述支承件的內側端與受力板固定相連,所述支撐腳的外側端伸出殼體。上述方案中,所述透孔設置在手機本體後壁上,所述支撐腳伸出手機本體後壁。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至少一個;當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兩個及以上時,所述各支撐腳對稱分布在手機後壁上。上述方案中,當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兩個及以上時,所述支承件還包括用於連接各支撐腳的支撐板,各支撐板的內側端與受力板固定相連,各支撐板的外側端與支撐腳相連。本實用新型用支撐腳支承全體重量,把手機本體的一側端端面直接作為稱量平臺,物體擱置在其上後,即可直接從手機屏幕看到外物的重量數值,其攜帶和使用極為便利,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手機電子秤)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手機電子秤,見圖1所示,包括手機本體I和測力機構2,手機本體包括殼體11 ;所述測力機構包括測力件21、支承件22和用於測量測力件形變量的測力傳感器;所述手機本體和測力件相對固定設置,所述殼體上設於透孔111,所述支承件具有伸出該透孔的兩個支撐腳221以及位於殼體中的一個支撐板222,所述手機本體的與支撐腳相對的另一側端作為稱量平臺3 ;支承件利用其支撐腳支承住測力件和手機本體,所述測力件在手機本體以及外物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形變。本實施例中,所述透孔設置在手機本體後壁上,所述支撐腳伸出手機本體後壁。所述支撐腳對稱分布在手機本體後壁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測力件的基本形狀是S形,包括與殼體相對固定設置的基板211、從基板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連接部212、從第一連接部末端沿著與基板平行方向延伸並位於基板正下方的形變板213、從形變板末端沿著與第一連接部平行的方形延伸形成的第二連接部214、以及從第二連接部末端沿著與形變板平行方向延伸並位於形變板正下方的受力板215 ;所述測力傳感器呈薄膜狀,並設置在形變板上,因其厚度較小,圖1上未趣出;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中設有電路板12,所述基板固定設置在電路板上,因電路板相對殼體固定設置,故基板也相對殼體固定設置。此外,在具體實踐中,可在基板中設置相對於殼體固定設置的其它部件,然後將基板固定在該部件上即可。所述支承件的內側端與受力板固定相連,支撐板的外側端與支撐腳相連。本實施例中,所述測力傳感器是指能夠感應承力組件形變量的由電阻應變片組成的電橋電路(如惠斯登電橋)。本實施例的工作方法:當在稱量平臺上擱置外物時,形變板的形變量會隨著外物重量的變化發生變化,測力傳感器會把其形變量的變化轉化為電信號,輸送給外接中央控制單元,從而計算出外物的重量。(實施例2、手機電子秤)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見圖2所示,所述支承件不再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腳的數量也只有一個,並設置在殼體後壁中央處;所述測力件的受力板直接固定在支撐腳的內側端上。本實施例的工作方法:當在稱量平臺上擱置外物時,形變板的形變量會隨著外物重量的變化發生變化,測力傳感器會把其形變量的變化轉化為電信號,輸送給外接中央控制單元,從而計算出外物的重量。(實施例3、手機電子秤)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見圖3所示,所述測力件的基本形狀是E形,包括一個連接板216,以及從連接板的頂部、中部和底部垂直延伸形成的基板211、形變板213和受力板215 ;所述基板、形變板和受力板位於連接板的同一側;所述測力傳感器設置在形變板上;所述支撐板222的內側端與受力板215固定相連。本實施例的工作方法:當在稱量平臺上擱置外物時,形變板的形變量會隨著外物重量的變化發生變化,測力傳感器會把其形變量的變化轉化為電信號,輸送給外接中央控制單元,從而計算出外物的重量。(實施例4、手機電子秤)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見圖4所示,所述測力件的基本形狀是杯狀,包括一個管狀基體51和位於管狀基體51 —端的底板52,所述底板52通過一個支撐柱53固定在支承件22上,且該支撐柱位於底板中心處;底板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所述測力傳感器粘貼在底板52上或管狀基體53的外周壁上,從而測出形變量大小。本實施例的工作方法:當在稱量平臺上擱置外物時,底板的形變量會隨著外物重量的變化發生變化,測力傳感器會把其形變量的變化轉化為電信號,輸送給外接中央控制單元,從而計算出外物的重量。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手機電子秤,包括手機本體(I)和測力機構(2),手機本體包括殼體(11);其特徵在於:所述測力機構包括測力件(21)、支承件(22)和用於測量測力件形變量的測力傳感器;所述殼體上設於透孔(111),所述支承件具有伸出該透孔的支撐腳(221),所述手機本體的與支撐腳相對的另一側端作為稱量平臺(3);支承件利用其支撐腳支承住測力件和手機本體,所述測力件在手機本體以及外物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形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透孔設置在手機本體後壁上,所述支撐腳伸出手機本體後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機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至少一個;當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兩個及以上時,所述各支撐腳對稱分布在手機後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機電子秤,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支撐腳的數量是兩個及以上時,所述支承件還包括用於連接各支撐腳的支撐板(222),各支撐板的內側端與受力板固定相連,各支撐板的外側端與支撐腳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機電子秤;包括手機本體和測力機構,手機本體包括殼體;測力機構包括測力件、支承件和測力傳感器;殼體上設於透孔,支承件具有伸出該透孔的支撐腳,手機本體的與支撐腳相對的另一側端作為稱量平臺;支承件利用其支撐腳支承住測力件和手機本體,測力件在手機本體以及外物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形變。本實用新型攜帶和使用較為便利。
文檔編號G01G19/52GK203039767SQ20122074122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張朋輝, 王魏 申請人:溫州市海寶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