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
2023-05-20 17:08:21 2
專利名稱: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小麥育種中的鑑定選擇方法,特別是一種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
背景技術:
通過測定小麥群體、單株的溫度,將其分為冷型小麥和暖型小麥,然後作出保留冷型小麥、淘汰暖型小麥的鑑定選擇(專利號ZL95104974.7)。由於冷型小麥具有較高的代謝水平,明顯的抗早衰能力以及對逆境的較強適應性,因而在小麥品種選育中較快、較多地培育出冷型小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明人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自然界存在為數不多的一些小麥材料,具有強烈的降溫功能,即用這種材料與各種溫度型的小麥材料進行雜交,其子一代(F1)比起各種溫度型的親本來,出現了明顯的降溫現象,並且在降溫的子一代(F1)中還出現了冠層溫度持續偏低的冷型小麥。這種具有強烈降溫功能的小麥材料就是小麥冷源(張嵩午、王長發,小麥冷源及其性狀特徵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34(1)40-45頁)。
發明內容
如何確認哪些小麥材料屬於小麥冷源,以便充分發揮其在小麥品種選育中的作用就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研究出一種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為更快、更多地選育出冷型小麥創造優越條件,以利於小麥高產、穩產。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首先,以被鑑定的小麥材料作父本,暖型小麥材料作母本,進行單交,得子一代(F1),然後分別測定所得的子一代(F1)、母本材料和對照材料的冠層溫度,最後根據所測得的溫度進行比較、分析,即可得到被鑑定材料是否為小麥冷源的鑑定結論,其具體步驟是A、選出5~6個暖型小麥作為母本材料;B、將被鑑定的小麥材料作為父本與步驟A所選出的母本材料分別進行單交,得出各自的子一代(F1);C、選當地經久不衰、有重要影響的小麥品種作為對照材料;D、按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的方法,將步驟A的母本材料,步驟B的子一代(F1),步驟C的對照材料點播于田間,每個重複中的每個材料至少種植3行;E、用測溫儀分別測定步驟D的子一代(F1)、母本材料和對照材料在灌漿成熟期間每日的冠層溫度,得各自的溫度值TF1、T母和TCK;F、分別計算步驟E所得的TF1和T母的平均值,得到灌漿成熟期子一代(F1)的溫度平均值TF1和母本材料的溫度平均值T母;G、分別求算步驟E所得TF1和TCK的任意連續3天的平均值,得到灌漿成熟期任意連續3天的子一代(F1)溫度平均值TF1,3天和對照材料的溫度平均值TCK,3天;H、對步驟F和步驟G所求算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只要同時符合下面兩個條件的被鑑定小麥材料就可以確認是小麥冷源一是全部子一代(F1)分別與同期相對應母本材料相比較,均滿足 二是子一代(F1)滿足同期 者佔全部子一代(F1)的30%以上。
在步驟E中測定冠層溫度的時間是在小麥灌漿成熟期每天13-15時,同時,測定小麥冠層溫度時採用農田小氣候觀測中的「往返觀測法」進行觀測。
本發明的優點是由於進行小麥單交時所選的母本一律為暖型小麥,而不是任意選用各種溫度型的小麥材料,這就避免了鑑定結果的混亂,能得出準確結論;由於本鑑定方法定量化,實際操作簡單、方便,因而適宜於推廣、應用。通過對小麥冷源的確認,可以充分發揮其在小麥品種選育中的作用,為更快、更多地選育出冷型小麥創造優越條件,以利於小麥高產、穩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
2002年5月,用被鑑定的材料TU2作父本,與6個作母本的暖型小麥材料9430、NR9405、偃師9號、鄭891、D39和97H7按常規方法分別進行了單交,得到6個子一代(F1)。
2002年10月上旬,將6個子一代(F1)、6個母本材料和對照材料的種子點播于田間,對照材料採用當地已使用20餘年的優良小麥品種小偃6號。整個試驗材料隨機區組排列,重複3次,每小區3行,行長1.4m,行距0.23m。在其生長發育期間按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的要求管理。
2003年小麥灌漿成熟期間,於每天13-15時用BAU-I型紅外測溫儀對全部參試小麥材料的冠層溫度按農田小氣候觀測中的「往返觀測法」進行了觀測。
小麥成熟後,對冠層溫度資料進行了整理,得出如下結果6個子一代(F1)灌漿成熟期的平均溫度TF1分別與同期相對應母本材料的平均溫度T母相比較,全部變低,其溫度降低值分別為-0.5℃,-0.3℃,-0.3℃,-0.1℃,-0.2℃和-0.3℃,符合「全部子一代(F1)分別與同期相對應母本材料相比較,均滿足 的要求;6個子一代(F1)中,任意連續3天溫度平均值TF1,3天與同期對照材料溫度平均值TCK,3天之差全部都≤0℃者有2個,佔到6個子一代(F1)材料的33%,符合「子一代(F1)滿足同期 者佔全部子一代(F1)的30%以上」的要求。根據小麥冷源鑑定的兩個條件,確認TU2是小麥冷源。
根據多年來TU2與其他小麥材料雜交的結果,確能從後代中較快、較多地選擇出具有持續低溫特徵、代謝功能較好的材料,目前TU2的後代991202已進入品系比較試驗,在眾多參試的品系中表現突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是採用測溫儀測定小麥的冠層溫度,以區分其冷、暖,其特徵在於將被鑑定的小麥材料與暖型小麥材料單交得子一代(F1),再對所測得的子一代(F1)、作為母本的暖型小麥材料和對照材料的冠層溫度進行比較、分析,即可得到被鑑定材料是否為小麥冷源的鑑定結論,其具體步驟是A、選出5~6個暖型小麥作為母本材料;B、將被鑑定的小麥材料作為父本與步驟A所選出的母本材料分別進行單交,得出各自的子一代(F1);C、選當地經久不衰、有重要影響的小麥品種作為對照材料;D、按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的方法,將步驟A的母本材料,步驟B的子一代(F1),步驟C的對照材料點播于田間,每個重複中的每個材料至少種植3行;E、用測溫儀分別測定步驟D的子一代(F1)、母本材料和對照材料在灌漿成熟期間每日的冠層溫度,得各自的溫度值TF1、T母和TCK;F、分別計算步驟E所得的TF1和T母的平均值,得到灌漿成熟期子一代(F1)的溫度平均值TF1和母本材料的溫度平均值T母;G、分別求算步驟E所得TF1和TCK的任意連續3天的平均值,得到灌漿成熟期任意連續3天的子一代(F1)溫度平均值TF1,3天和對照材料的溫度平均值TCK,3天;H、對步驟F和步驟G所求算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只要同時符合下面兩個條件的被鑑定小麥材料就可以確認是小麥冷源一是全部子一代(F1)分別與同期相對應母本材料相比較,均滿足TF1-T母<0℃,二是子一代(F1)滿足同期TF1,3天-TCK,3天≤0℃者佔全部子一代(F1)的30%以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E中測定小麥冠層溫度的時間是在每天13-15時。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E中測定小麥冠層溫度時採用農田小氣候觀測中的「往返觀測法」進行觀測。
全文摘要
一種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屬於一種小麥育種中的鑑定選擇方法,特別是一種小麥冷源的鑑定方法。該方法是將被鑑定的小麥材料作為父本與作為母本的暖型小麥材料單交後,再測定所得的子一代(F
文檔編號A01H1/04GK1554228SQ200310119000
公開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2日
發明者張嵩午, 王長發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