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9:35:01
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兩個第二支撐板、多個第一定位板與多個第二定位板;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與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圍成一框架;所述第一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二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達到保護軸承內部滾子的目的。
【專利說明】電機軸的定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在電機軸包裝後的運輸過程中,用於保護軸承內部滾子,進而減小軸承發出噪音的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塑封內機電機軸(用於壁掛式空調內機)包裝時的定位方式基本為軸水平放置,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現有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100水平放置,電機軸內的滾動軸承的部分滾子將承受電機轉子的固有重量,在運輸過程中的衝擊力,勢必造成軸承內滾子受力不均勻,容易損傷滾子及滾道表面進而導致軸承噪音的產生。
[0003]將使用現有電機軸的定位結構100包裝的電機軸做模擬運輸顛振試驗後,再將電機軸安裝到電機上,由於軸承滾子的損害,部分電機出現軸承噪音,增加了電機的生產線上的不合格率和市場返修率,後期的維修成本很高。
[0004]鑑於上述缺陷,本發明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於獲得了本發明創造。實用新型內容
[0005]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保護軸承內部滾子的定位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兩個第二支撐板、多個第一定位板與多個第二定位板;
[0007]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與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圍成一框架;
[0008]所述第一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
[0009]所述第二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二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還包括底板;
[0011]所述底板與所述框架的四個內壁相連接。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與所述第二定位板將所述底板分隔為獨立區域;
[0013]在每個所述獨立區域內的所述底板上設置安裝孔,用於通過電機軸。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與所述第二定位板交叉的位置設置切口。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為方形,所述底板與所述框架的四個內壁垂直。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每個所述獨立區域內的所述底板上設置凹槽;
[0017]所述凹槽與電機軸的形狀相匹配。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0019]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
[0020]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電機軸的定位結構中電機軸垂直定位於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一定位板與第二定位板分割成的獨立區域內,避免了因電機軸內轉子本身重力及運輸過程中的衝擊力對軸承內滾子和滾道產生損傷,進而導致軸承噪音的問題;保護了軸承滾子,從而提高了生產合格率,減少了後期維修,降低了維護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2為現有技術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3為本發明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明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解決定位後滾子受力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電機軸的定位結構來實現對軸承滾子的保護。
[002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徵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0027]請參閱圖3和圖4所示,圖3為本發明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0028]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210、兩個第二支撐板220、多個第一定位板230與多個第二定位板240。本實施例中,設置四個第一定位板230與兩個第二定位板240。
[0029]兩個第一支撐板210與兩個第二支撐板220圍成一框架。
[0030]第一定位板230置於框架內,與第一支撐板210平行放置,第一定位板230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第二支撐板220 ;
[0031]第二定位板240置於框架內,與第二支撐板220平行放置,第二定位板240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第一支撐板210。
[0032]放置電機軸時,將電機軸垂直定位於第一支撐板210、第二支撐板220、第一定位板230與第二定位板240分割成的獨立區域內,避免了因轉子本身重力及運輸過程中的衝擊力對軸承內滾子和滾道產生損傷,進而導致軸承噪音的問題。
[0033]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一定位板230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第二支撐板220,第二定位板240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第一支撐板210,保證承重強度和運輸過程中不會散開。
[0034]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電機軸的定位結構還包括底板250,底板250用於託住電機軸,起承重作用,底板250與框架的四個內壁相連接。底板250可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框架的四個內壁。
[0035]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兩個第一支撐板210、兩個第二支撐板220、第一定位板230與第二定位板240將底板250分隔為獨立區域,在每個獨立區域內的底板250上設置安裝孔,用於通過電機軸。[0036]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在第一定位板230與第二定位板240交叉的位置設置切口,便於第一定位板230與第二定位板240的組裝。
[0037]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框架為方形,底板250與框架的四個內壁垂直,這樣設計電機軸的定位結構的形狀規則,便於大批量地運輸裝箱。
[0038]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在每個獨立區域內的底板250上設置凹槽,凹槽與電機軸的形狀相匹配。本實施例中,凹槽為與電機軸形狀配合的泡沫卡位。
[0039]將電機軸垂直向下放置在泡沫卡位上,使軸承內部滾子全部均勻受力。電機軸置於安裝孔內,也起到限位作用。垂直放置後,電機軸的軸承室內的波形彈簧墊圈實現對軸向力的緩衝,避免轉子本身重力及運輸過程中的衝擊力對軸承內滾子和滾道產生損傷,從而減少因軸承損傷導致電機產生噪音的問題。按電機軸定位結構包裝的電機軸,在做模擬運輸顛振試驗後裝配到電機上,電機均未出現軸承噪音現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使電機售後故障率及生產線下線率大大降低,進而很好地避免了後期維修,降低了維護成本。
[004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兩個第二支撐板、多個第一定位板與多個第二定位板; 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與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圍成一框架; 所述第一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 所述第二定位板置於所述框架內,與所述第二支撐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與所述框架的四個內壁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與所述第二定位板將所述底板分隔為獨立區域; 在每個所述獨立區域內的所述底板上設置安裝孔,用於通過電機軸。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板與所述第二定位板交叉的位置設置切口。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為方形,所述底板與所述框架的四個內壁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每個所述獨立區域內的所述底板上設置凹槽; 所述凹槽與電機軸的形狀相匹配。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機軸的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 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鉚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
【文檔編號】H02K5/16GK203491832SQ201320584109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2日
【發明者】方祥建, 程新慶, 高偉, 彭建聰, 王林, 鄧文東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