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環安裝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3:31:31 1

本發明涉及活塞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活塞環安裝設備。
背景技術:
活塞是發動機的重要零件。一般地,活塞從下向上安裝有三個活塞環。活塞環的安裝質量對發動機的性能有很大影響。傳統地,活塞環採用人工手動安裝,手工安裝不僅勞動強度大,安裝效率低,還容易由於操作不當導致裝配不符合要求,影響活塞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此,有必要針對傳統人工安裝活塞環勞動強度大、安裝效率低的問題以及容易裝配錯誤的問題,提供一種活塞環安裝設備。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活塞環安裝設備,其中,包括:安裝平臺、第一裝環組件;
所述安裝平臺開設有第一裝環孔;
所述第一裝環組件包括第一裝環筒、第一活塞脹碗以及第一升降機構,所述第一活塞脹碗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第一裝環筒頂部,所述第一升降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一裝環筒能夠貫穿所述第一裝環孔上下移動;
所述第一活塞脹碗包括第一擴徑部以及第一等徑部,當將活塞置於所述第一活塞脹碗中時,所述第一等徑部上邊緣與所述活塞的第一活塞環安裝位置平齊;
所述第一裝環孔的內徑大於等於所述第一等徑部的外徑且小於活塞環位於所述第一等徑時的外徑。
優選地,所述第一裝環筒設有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與所述第一升降機構信號連通;
當將活塞置於所述第一脹碗中時,所述活塞觸動所述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機構下降第一預設高度。
優選地,所述第一預設高度為第一活塞環高度。
優選地,所述第一裝環組件還設有第一裝環套筒,所述第一裝環套筒套設在所述第一裝環筒上,所述第一裝環套筒與所述第一裝環筒之間設有第一間隙,所述第一間隙用於放置第一活塞環。
優選地,還包括第二裝環組件;
所述安裝平臺還開設有第二裝環孔;
所述第二裝環組件包括第二裝環筒、第二活塞脹碗以及第二升降機構,所述第二活塞脹碗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第二裝環筒頂部,所述第二升降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二裝環筒能夠貫穿所述第二裝環孔上下移動;
所述第二活塞脹碗包括第二擴徑部以及第二等徑部,當將活塞置於所述第二活塞脹碗中時,所述第二等徑部上邊緣與所述活塞的第二活塞環安裝位置平齊;
所述第二裝環孔的內徑大於等於所述第二等徑部的外徑且小於活塞環位於所述第二等徑時的外徑。
優選地,所述第二裝環筒設有第二開關,所述第二開關與所述第二升降機構信號連通;
當將活塞置於所述第二脹碗中時,所述活塞觸動所述第二開關,所述第二開關控制所述第二升降機構下降第二預設高度。
優選地,所述第二預設高度為第二活塞環高度。
優選地,所述第二裝環組件還設有第二裝環套筒,所述第二裝環套筒套設在所述第二裝環筒上,所述第二裝環套筒與所述第二裝環筒之間設有第二間隙,所述第二間隙用於放置第二活塞環。
優選地,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與所述第一升降裝置以及所述第一升降裝置信號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裝環套筒沿所述第一裝環套筒的縱向設有第一觀測豁口;
所述第二裝環套筒沿所述第二裝環套筒的縱向設有第二觀測豁口。
上述活塞環安裝設備,能夠將待安裝的第一活塞環事先套在第一裝環筒上,然後利用升降機構帶動第一裝環筒以及第一活塞脹碗下降,第一活塞環不能通過第一裝環孔繼續下降從而能夠從第一活塞脹碗上邊緣滑出,自動套在位於第一活塞脹碗的活塞上,從而自動完成第一活塞環的安裝,實現了活塞環的自動安裝,避免了人工安裝活塞環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同時提高了活塞環的安裝效率以及安裝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活塞環安裝設備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述活塞環安裝設備去掉活塞脹碗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活塞環安裝設備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活塞環安裝設備設有安裝平臺10、第一裝環組件、第二裝環組件以及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
安裝平臺10開設有第一裝環孔以及第二裝環孔。可選地,安裝平臺10的高度設置為便於取放活塞環的高度,例如,安裝平臺10的高度可以是0.7~0.9m。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平臺10開設有兩個裝環孔,即第一裝環孔和第二裝環孔,在其他實施例中,安裝平臺10可以依照活塞環需要安裝活塞環的數量設置裝環孔以及相應數量的裝環組件。
第一裝環組件包括第一裝環筒110、第一活塞脹碗130和第一升降機構。第一活塞脹碗130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一裝環筒110頂部,第一升降機構用於使第一裝環筒110能夠貫穿第一裝環孔上下移動。
可選地,第一裝環筒110的外徑小於等於第一活塞環140的內徑,以便於第一活塞環140能夠輕鬆地預套在第一裝環筒110上。
第一活塞脹碗130包括第一擴徑部以及第一等徑部,當將活塞置於所述第一活塞脹碗130中時,第一等徑部上邊緣與活塞的第一活塞環140安裝位置平齊。
可選地,第一活塞脹碗130可拆卸地設置在第一裝環筒110頂部時,第一擴徑部與第一裝環筒110平滑過渡銜接,第一擴徑部與第一等徑部平滑過渡銜接。以便於第一活塞環140能夠容易地從第一裝環筒110、第一擴徑部滑動至第一等徑部。
第一裝環孔的內徑大於等於第一等徑部的外徑且小於活塞環位於第一等徑時的外徑。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一裝環孔圍設有第一凸臺120,第一凸臺用於阻擋第一活塞環140。
可選地,當第一裝環筒110以及第一活塞脹碗130帶動活塞同步下降時,第一活塞環140在第一裝環孔的阻擋相對於第一裝環筒110以及第一活塞脹碗130滑動至第一活塞脹碗130第一等徑部並進一步滑動至活塞上。
活塞環安裝設備第一裝環組件的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若干第一活塞環140預套在第一裝環筒110上,第一活塞脹碗130固定在第一裝環筒110頂部。
啟動第一升降裝置,使第一升降裝置驅動第一裝環筒110下降。此時,第一裝環筒110、第一活塞脹碗130以及活塞同步下移,第一活塞環140的直徑由於大於第一裝環孔的內徑從而受到第一裝環孔的阻擋租用相對於第一裝環筒110滑動,第一活塞環140滑動至第一活塞脹碗130的第一擴徑部受到第一擴徑部的作用擴張,進一步滑動至第一等徑部時停止第一升降裝置繼續下降,此時,第一活塞環140處於第一活塞脹碗130待命位置。
將活塞固定在第一活塞脹碗130中,此時,活塞的第一活塞環140的安裝位置與第一活塞脹碗130的第一等徑部上邊緣平齊。
啟動第一升降裝置,使第一升降裝置驅動第一活裝環筒下降一個活塞環高度。第一裝環筒110帶動第一活塞脹碗130以及活塞下降,從而第一活塞環140從第一活塞脹碗130滑脫至活塞的第一活塞環140的安裝位置,完成了第一活塞環140的自動安裝。
上述活塞環安裝設備,實現了活塞環的自動安裝,避免了人工安裝活塞環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同時提高了活塞環的安裝效率以及安裝質量。
進一步地,第一活塞環140預套在第一裝環筒110上,在裝環過程中整體形變均勻,不會損壞第一活塞環140的機械性能。避免了傳統地橫向推動活塞環造成活塞環橫向移動過程中的不均勻形變,產生不均勻形變一方面不易於保持環形安裝於活塞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破壞活塞環的機械結構和性能。
進一步地,若干第一活塞環140疊放預套在第一裝環筒110上,能夠實現第一活塞環140的連續安裝,裝環過程不停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裝環效率。相比於傳統地橫向推送活塞環需要每次安裝時橫向推送較大距離並且需要每次充分防止活塞環,導致裝環效率低。
此外,傳統地固定活塞環,移動活塞將活塞塞入活塞環的裝環方式,在裝環過程中容易衝撞破壞活塞環,影響活塞環的使用性能,另外,移動活塞的距離也較大。在本發明中,通過使用脹碗,利用脹碗的等徑部位高度與待裝環部位高度相等,來巧妙地實現安裝位置的定位,可以快速操作,效率高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二裝環組件包括第二裝環筒210、第二活塞脹碗230以及第二升降機構,第二活塞脹碗230可拆卸地設置於第二裝環筒210頂部,第二升降機構用於使第二裝環筒210能夠貫穿第二裝環孔上下移動。
可選地,第二裝環筒210的外徑小於等於第二活塞環240的內徑,以便於第二活塞環240能夠輕鬆地預套在第二裝環筒210上。
第二活塞脹碗230包括第二擴徑部以及第二等徑部,當將活塞置於第二活塞脹碗230中時,第二等徑部上邊緣與活塞的第二活塞環240安裝位置平齊。
可選地,第二活塞脹碗230可拆卸地設置在第二裝環筒210頂部時,第人擴徑部與第二裝環筒210平滑過渡銜接,第二擴徑部與第一等徑部平滑過渡銜接。以便於第二活塞環240能夠容易地從第二裝環筒210、第二擴徑部滑動至第一等徑部。
第二裝環孔的內徑大於等於第二等徑部的外徑且小於活塞環位於第二等徑時的外徑。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二裝環孔圍設有第二凸臺220,第二凸臺用於阻擋第二活塞環240。
可選地,當第二裝環筒210以及第二活塞脹碗230帶動活塞同步下降時,第二活塞環240在第二裝環孔的阻擋相對於第二裝環筒210以及第二活塞脹碗230滑動至第二活塞脹碗230第二等徑部並進一步滑動至活塞上。
同理,活塞環安裝設備第二裝環組件的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若干第二活塞環240預套在第二裝環筒210上,第二活塞脹碗230固定在第二裝環筒210頂部。
啟動第二升降裝置,使第二升降裝置驅動第二裝環筒210下降。此時,第二裝環筒210、第二活塞脹碗230以及活塞同步下移,第二活塞環240的直徑由於大於第二裝環孔的內徑從而受到第二裝環孔的阻擋租用相對於第二裝環筒210滑動,第二活塞環240滑動至第二活塞脹碗230的第二擴徑部受到第二擴徑部的作用擴張,進一步滑動至第二等徑部時停止第二升降裝置繼續下降,此時,第二活塞環240處於第二活塞脹碗230待命位置。
將活塞固定在第二活塞脹碗230中,此時,活塞的第二活塞環240的安裝位置與第二活塞脹碗230的第二等徑部上邊緣平齊。
啟動第二升降裝置,使第二升降裝置驅動第二活裝環筒下降一個活塞環高度。第二裝環筒210帶動第二活塞脹碗230以及活塞下降,從而第二活塞環240從第二活塞脹碗230滑脫至活塞的第二活塞環240的安裝位置,完成了第二活塞環240的自動安裝。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裝環組件與第一裝環組件的結構以及工作原理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由於第一活塞環140與第二活塞環240的安裝位置不同,從而第一活塞脹碗130和第二活塞脹碗230的第一等徑部以及第二等徑部與活塞的相對高度不同,從而使從第一等徑部和第二等徑部的待命位置脫離至活塞上的位置不同,從而實現第一活塞環140與第二活塞環240不同的安裝位置。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一裝環組件與第二裝環組件設置有不同的裝環標記,以避免裝環錯誤。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一裝環筒110設有第一開關111,第一開關111與第一升降機構信號連通,當將活塞置於第一脹碗中時,活塞觸動第一開關111,第一開關111控制第一升降機構下降第一預設高度。
可選地,第一開關111可以是點動開關。第一開關111可以設置在第一裝環筒110的頂部。可選地,第一脹碗底部具有開口,用於避讓第一開關111。
當將活塞固定於第一脹碗中時,活塞觸動第一開關111,從而第一開關111控制第一升降機構下降第一預設高度,使處於待命位置的第一活塞環140滑動至活塞的第一活塞環140安裝位置。
可選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該第一驅動裝置可以是步進電機,從而能夠使第一升降裝置具有精確的下降量,確保活塞環的精確安裝。
進一步地,第一預設高度為第一活塞環140高度。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一裝環組件還包括第一裝環套筒,第一裝環套筒套設在第一裝環筒110上,第一裝環套筒與第一裝環筒110之間設有第一間隙,第一間隙用於放置第一活塞環140。
設置第一裝環套筒,以使第一裝環套筒與第一裝環筒110之間形成第一間隙,利用該第一間隙放置第一活塞環140,一方面有利於在第一活塞環140四周形成相對固定的空間,便於限制第一活塞環140的擴張方向,另一方面也避免部分第一活塞環140在擴張過程中崩壞彈射造成傷害。
進一步地,第一裝環套筒沿第一裝環套筒的縱向設有第一觀測豁口。第一觀測豁口用於觀測其內的第一活塞環140的數量以及位置。
同理,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二裝環筒210設有第二開關211,第二開關211與所述第二升降機構信號連通。
可選地,第二開關211可以是點動開關。第人開關可以設置在第二裝環筒210的頂部。可選地,第二脹碗底部具有開口,用於避讓第二開關211。
當將活塞固定於第二脹碗中時,活塞觸動第二開關211,從而第二開關211控制第二升降機構下降第二預設高度,使處於待命位置的第二活塞環240滑動至活塞的第二活塞環240安裝位置。
可選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第二驅動裝置,該第二驅動裝置可以是步進電機,從而能夠使第二升降裝置具有精確的下降量,確保活塞環的精確安裝。
進一步地,第二預設高度為第二活塞環240高度。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二裝環組件還包括第二裝環套筒,第二裝環套筒套設在第二裝環筒210上,第二裝環套筒與第二裝環筒210之間設有第二間隙,第二間隙用於放置第二活塞環240。
同理,設置第二裝環套筒,以使第二裝環套筒與第二裝環筒210之間形成第二間隙,利用該第二間隙放置第二活塞環240,一方面有利於在第二活塞環240四周形成相對固定的空間,便於限制第二活塞環240的擴張方向,另一方面也避免部分第二活塞環240在擴張過程中崩壞彈射造成傷害。
進一步地,第二裝環套筒沿第二裝環套筒的縱向設有第二觀測豁口。第二觀測豁口用於觀測其內的第二塞環的數量以及位置。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控制系統與第一升降裝置以及第一升降裝置信號連接。
可選地,控制系統可用於輸入設置參數,顯示活塞環安裝設備的設定參數以及運行狀態。進一步地,通過控制系統能夠調整活塞環安裝設備的控制參數,從而使活塞環安裝設備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格的活塞環的安裝。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