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供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4:33:31 1
太陽能供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供熱系統,其包括太陽能集熱器,所述太陽能集熱器的供熱出口連接有跨季相變蓄熱器和供熱終端,所述跨季相變蓄熱器與所述供熱終端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採用了相變蓄能技術,擺脫了顯熱蓄能的局限,大大提高蓄熱密度的同時達到了低熱損、跨季儲能的目的。建造、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太陽能供熱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相變材料儲能供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供熱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跨季節蓄熱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類:人造水箱水體、礫石蓄熱、土壤蓄熱及地下含水層蓄熱。人造水箱水體及碌石蓄熱具有高熱容,良好的蓄/釋熱性能,性能穩定、無環境汙染等優點。人造水箱水體及礫石蓄熱的方式,是將水或礫石存放與水箱內,但水箱保溫工程困難,造價高昂,IOOOOm3的人工水箱造價便高達千萬元。土壤蓄熱系統通常採用地埋管將熱能存蓄到地下土壤中,該技術的優點是無需人造蓄熱設備,造價相對低,但系統熱損失高,所需蓄熱容積大,對周圍生態環境有影響,且對地質結構具有選擇性,僅適用於巖石和飽和水土壤環境。利用地下天然含水層作為蓄熱水箱,具有造價低的優點,但對地質環境要求苛刻,系統運行易出現塞井、腐蝕及黴菌等現象。以上跨季節蓄熱技術由於技術或經濟上的限制因素,很難推廣。因此亟需開發新型高效經濟的跨季節蓄能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在下文中給出關於本實用新型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於本實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並不是關於本實用新型的窮舉性概述。它並不是意圖確定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後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供熱系統,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供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所述太陽能集熱器的供熱出口連接有跨季相變蓄熱器和供熱終端,所述跨季相變蓄熱器與所述供熱終端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採用了相變蓄能技術,擺脫了顯熱蓄能的局限,大大提高蓄熱密度的同時達到了低熱損、跨季節儲能的目的。建造、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參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說明,會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點。附圖中的部件只是為了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或類似的技術特徵或部件將採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原理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跨季相變蓄熱器結構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個跨季相變蓄熱器連接的結構圖。
[0011]附圖標記說明:
[0012]1-容器;
[0013]2-上換熱腔;
[0014]3-第一換熱裝置,30-第一換熱器集聯管,301-第一換熱介質進口,302-第一換熱介質出口 ;
[0015]4-第二換熱裝置,40-第二換熱器集聯管,401-第二換熱介質進口,402-第二換熱介質出口 ;
[0016]5-上導流板;
[0017]6-太陽能集熱器;
[0018]7-閥一;
[0019]8-閥二;
[0020]9-閥三;
[0021]10-閥五;
[0022]11-泵一;
[0023]12-膨脹罐;
[0024]13-閥十;
[0025]14-泵二 ;
[0026]15-閥六;
[0027]16-閥九;
[0028]17-備用熱源;
[0029]18-採暖系統;
[0030]19-生活熱水管路;
[0031]20-生活熱水蓄熱水箱;
[0032]21-閥七;
[0033]22-閥四;
[0034]23-閥八;
[0035]100-跨季相變蓄熱器;
[0036]101-換熱介質進口 ; 102-控制閥;103-換熱介質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附圖或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徵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個其它附圖或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徵相結合。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附圖和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和處理的表示和描述。
[003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原理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6,太陽能集熱器6的供熱出口連接有跨季相變蓄熱器100和供熱終端,跨季相變蓄熱器100與供熱終端連接。
[003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採用了相變蓄能技術,擺脫了顯熱蓄能的局限,大大提高蓄熱密度的同時降低了熱損。建造、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0040]供熱終端包括生活熱水供水系統和/或採暖系統18。生活熱水供水系統包括生活熱水蓄熱水箱20和與生活熱水蓄熱水箱20連接的生活熱水管路19。採暖系統18包括連接至單戶或多戶的採暖管路,及與採暖管路連接的暖氣片。
[0041]具體地,作為一種優選方式,太陽能集熱器6的供熱出口通過管路連接閥一 7。閥一 7的出口連接兩個管路,其中一個管路連接閥二 8,另一管路連接閥三9。閥三9的出口連接跨季相變蓄熱器100,跨季相變蓄熱器100的換熱介質出口 103連接三個管路,其中一個管路連接閥四22,另一管路連接閥五10,第三個管路連接閥六15。閥二 8的出口連接三個管路,其中一個管路連接閥四22的出口,另一管路連接閥七21,第三個管路連接閥八23。閥七21的出口連接熱交換管,熱交換管位於生活熱水蓄熱水箱20內。閥八23的出口連接三個管路,一個管路與熱交換管連接,另一管路連接閥九16,第三個管路連接閥十13。閥九16的出口通過管路連接採暖系統18,且在該管路上連接有備用熱源17,備用熱源17可以是電加熱器。採暖系統18的出口通過管路與太陽能集熱器6的進液口連接,且該管路上順次連接泵二 14、泵一 11。在泵二 14與泵一 11之間的管路上還連接有膨脹罐12,膨脹灌12的安裝位置並非唯一為圖例所示。
[0042]上述結構的太陽能供熱系統,根據閥與泵的運行情況的不同,具有多個工作模式,下面以表格進行說明各個工作模式。
[0043]1、太陽能集熱器6直接用於生活熱水及採暖
[0044]方案A:跨季相變蓄熱器100不參與蓄熱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供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集熱器的供熱出口連接有跨季相變蓄熱器和供熱終端,所述跨季相變蓄熱器與所述供熱終端連接; 所述跨季相變蓄熱器包括放置相變儲能材料的容器; 所述容器的上方設有上換熱腔,所述上換熱腔連接第一換熱裝置;和/或,所述容器的下方設有下換熱腔,所述下換熱腔連接第二換熱裝置; 所述第一換熱裝置包括第一換熱器集聯管,所述第一換熱器集聯管包括第一換熱介質進口和第一換熱介質出口,所述第一換熱介質進口設置在所述容器的一側,所述第一換熱介質出口設置在所述容器的另一側;和/或, 所述第二換熱裝置包括第二換熱器集聯管,所述第二換熱器集聯管包括第二換熱介質進口和第二換熱介質出口,所述第二換熱介質進口設置在所述容器的一側,所述第二換熱介質出口設置在所述容器的另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換熱腔內設有上導流板,所述下換熱腔內設有下導流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為水平放置的矩形容器,和/或,所述容器的高度為3-15釐米。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供熱終端包括生活熱水供水系統和/或採暖系統。
【文檔編號】F24D15/02GK203442948SQ20132039101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日
【發明者】樊建華, 李富玲 申請人:樊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