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光源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4:40:26
專利名稱:線性光源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性光源模塊,特別是一種具有高均度導光棒的線性光源模塊。
背景技術:
公知光源模塊的導光棒是利用不同疏密及不同大小的網點的設計原理,使光線均勻分布該導光棒;該導光棒的該網點設計包括有圓形、V形、六角形、以及椎柱形等,目的是用以破壞該導光棒內的全反射,並使該光線由該導光棒均勻射出;因此,該網點對於該光線的擴散作用、以及該導光棒的均度具有密切的關聯性。
目前業界所知的該導光棒的網點結構是以網印(Dot pattern)技術生產,其於射出成型後,再進行印刷、烘烤等製備過程,其生產步驟較為繁複,也容易產生印刷誤差,使得該網點的印刷尺寸難以控制,進而影響該導光棒的輝度與均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可增加光線反射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可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生產,減少製造步驟及成本,進而提高製備過程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其包括導光棒,其徑向水平線向下偏折第一預定角度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凹設有多個凹部,該凹部是沿該導光棒的軸向線性排列,該凹部是等邊夾擠第二預定角度,且該凹部是凹陷一預定深度,用以控制該導光棒的反射效率;至少一發光組件,設於該導光棒的至少一端部,用以發射光線;及反射組件,包覆該導光棒,且該反射組件是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上偏折該第一預定角度的補角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開設一長條型缺口;其中,該凹部是與該導光棒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且該凹部是對應於該發光組件以前疏後密方式分布於該導光棒的底部上。
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性光源模塊,其包括凹設有多個凹部的導光棒、設於該導光棒的至少一端部的至少一發光組件、以及包覆該導光棒的反射組件;其中,該凹部設於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下偏折第一預定角度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該凹部是沿該導光棒的軸向線性排列,該凹部是等邊夾擠第二預定角度,且該凹部是凹陷一預定深度,用以控制該導光棒的反射效率,且該反射組件是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上偏折該第一預定角度的補角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開設一長條型缺口;且該凹部是與該導光棒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因此本實用新型可提高反射效率、減少製造步驟及成本,進而提高製備效率。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特徵及技術內容,參照以下有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然而所述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側視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第一實施例的圖4A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及圖5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1-線性光源模塊;10-導光棒;101-凹部;11-反射組件;111-缺口;12-發光組件;α-第一預定角度;β-補角;θ-第二預定角度;d-預定深度;L-長度;D-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其應用於掃描儀等光輸入裝置或印表機等光輸出設備等,該線性光源模塊包括有導光棒、及設於該導光棒上的多個凹部;利用該凹部設置的偏折約45°及夾擠約90°,提高光線的反射效率。
請參考圖1及圖2,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1的分解及組合示意圖,該線性光源模塊1是包括有導光棒10、包覆該導光棒10的反射組件11、以及設於該導光棒10的至少一端部的至少一發光組件12;由該導光棒10的徑向水平線向下偏折第一預定角度α後相交於該導光棒10的側表面處,凹設有多個凹部101,破壞該光線於該導光棒10內已產生的全反射,該凹部101是沿該導光棒10的軸向線性排列,該凹部10是等邊夾擠第二預定角度θ,且該凹部10是凹陷一預定深度d,用以控制該導光棒10的反射效率,當該第一預定角度α約為45°時,其反射效果為最佳;其中該導光棒10為透明材質,其透光率是大於90%,該導光棒10是以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或壓克力(Polyacylate)材料製成;該反射組件12是以加入反光劑的白色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材料所製成。
參考圖3,該線性光源模塊1是於該反射組件11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上偏折該第一預定角度α的補角β後相交於該導光棒10的側表面處,開設一長條型缺口111,用以線性發射該發光組件12的光線,集中該光線,以期該線性光源模塊1能提供適當的光源需求,應用於該掃描儀等該光輸入裝置、或該印表機等該光輸出設備等。
如圖4A及圖4B,該凹部101夾擠的該夾擠第二預定角度θ約為90°時,其反射效果為最佳。該凹部101是與該導光棒10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因此,省略公知光源模塊的導光棒印刷製備過程的繁複生產步驟,並提高該線性光源模塊1的生產效率;該凹部101對應於該發光組件12以「前疏後密」方式分布於該導光棒10的底部上,用以提高該導光棒10輝度的均一性;即,越靠近該發光組件12,該凹部101的分布越疏,越遠離該發光組件12,則該凹部101的分布越密;因此,該發光組件12是設於該導光棒10的第一端部,該凹部101的分布密度是由該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增加,其中該第二端部是設於該導光棒上且相對於該第一端部。
請參考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1的第二實施例,該發光組件12是成對分設於該導光棒10的兩端,該凹部101的分布密度是由該兩端向中間增加。
如圖1至圖4,為本實用新型線性光源模塊1的第一實施例,該導光棒10揭示的尺寸包括長度L、及厚度D,以及該凹部101揭示的該預定深度d,該導光棒10的厚度D與該凹部101的該預定深度d的比例約為30∶1至20∶1;因此,該導光棒10的厚度D與該凹部101的該預定深度d的比例,是以該導光棒10的厚度的上下限分別對應該凹部101的該預定深度d的上下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可達到預期的目的與功效,但上述披露技術手段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任何依本實用新型的精神、特徵所作的修飾與變化,皆應包含於如後隨附的權利要求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包括導光棒,其徑向水平線向下偏折第一預定角度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凹設有多個凹部,該凹部是沿該導光棒的軸向線性排列,該凹部是等邊夾擠第二預定角度,且該凹部是凹陷一預定深度;至少一發光組件,設於該導光棒的至少一端部;及反射組件,包覆該導光棒,且該反射組件是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上偏折該第一預定角度的補角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開設一長條型缺口;其中,該凹部是與該導光棒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且該凹部是對應於該發光組件以前疏後密方式分布於該導光棒的底部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發光組件是設於該導光棒的第一端部,該凹部的分布密度是由該第一端部往該導光棒的第二端部增加,其中該第二端部是設於該導光棒上且相對於該第一端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發光組件是成對分設於該導光棒的兩端,該凹部的分布密度是由該兩端向中間增加。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導光棒為透明材質,其透光率大於90%。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導光棒是聚碳酸酯或壓克力材料製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反射組件是加入反光劑的白色聚碳酸酯材料製成。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導光棒偏折的該第一預定角度是45°。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凹部夾擠的該第二預定角度是90°。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光源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導光棒的厚度與該凹部的該預定深度的比例介於30∶1至20∶1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線性光源模塊,其包括凹設有多個凹部的導光棒、設於該導光棒的至少一端部的至少一發光組件、以及包覆該導光棒的反射組件;其中,該凹部設於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下偏折第一預定角度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該凹部是沿該導光棒的軸向線性排列,該凹部等邊夾擠第二預定角度,且該凹部是凹陷一預定深度,用以控制該導光棒的反射效率,且該反射組件由該導光棒徑向水平線向上偏折該第一預定角度的補角後相交於該導光棒的側表面處,開設一長條型缺口;且該凹部是與該導光棒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可提高反射效率、減少製造步驟及成本,進而提高製備效率。
文檔編號F21S2/00GK2641948SQ03209350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8日
發明者楊嘉彬, 尹德星 申請人: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