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桶自動罐裝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2:21:41 1
專利名稱:一種鐵桶自動罐裝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液體自動罐裝裝置,該裝置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化工等領域。
目前,公知的罐裝工藝(鐵桶罐裝)分兩種第一種為動罐裝,所謂動指鐵桶可移動,罐裝膠管可移動,膠管罐裝處安裝手閥,罐裝時,將膠管插入桶口內,用手閥控制關、閉。
第二種為靜罐裝,所謂靜指鐵桶固定不動,桶下安放臺秤,設定好重量,配上秤砣,並桶口與罐裝口用手調整對正,然後打開手閥注液,目視到秤桿抬起為止,用手關閉閥門,再用車拉走鐵桶。
上述兩種方法都有不足之處計量不準、勞動效率低、工藝落後、笨重、原始,現有的罐裝技術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有待解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體自動罐裝機,該機只需1人操作,便可完成液體自動化罐裝全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自動罐裝機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部分II、自動罐裝部分III和配電櫃部分IV四個部分組成的。
一、傳送帶部分I是由電機、輥、齒輪、鏈條、支架、夾道、反射板式光電開關、電感式接近開關和彈簧組成的,罐裝機共有六個傳送帶,轉盤傳送帶帶有十個輥,其餘傳送帶為十一個輥,電機通過鏈條和齒輪相連,並帶動傳送帶,通過鏈條帶動下個齒輪旋轉,得到倒數第二個輥轉動,以此類推,傳送帶上的輥全部帶動轉動,並且,所有的輥都固定在支架上;1#-4#傳送帶設置有反射板式光電開關,當桶由傳送帶送在夾道中行走時,每經過光電開關和反射板之間,光線會被完全阻斷,於是產生檢測量開關信號;5#、6#傳送帶出口側,設置有電感式接近開關,當滿桶由傳送帶傳送到倒數第三個輥時,壓下此輥,彈簧被壓縮,金屬棒向下,於是產生動作信號;1#-5#設置的光電、接近開關目的是為了自動開起下個傳送帶;6#傳送帶設置的接近開關,目的是停本身傳送帶。
二、轉盤部分II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電機、皮帶輪、三角帶、轉動軸、齒輪、空心轉盤軸、小輪、支架、轉盤、儲氣槽、電磁閥、氣缸、轉換開關、轉盤定位圈、反射板式光電開關、電感式接近開關組成的。轉盤電機通過三角帶和皮帶輪連接,並帶動皮帶輪旋轉,皮帶輪和小齒輪同軸(轉動軸),大齒輪和轉盤同軸(空心轉盤軸)並固定其下,轉盤安放在支架四個小輪上,這樣,轉盤電機旋轉,通過皮帶輪、小齒輪、大齒輪轉動,完成轉盤旋轉(正、反方向均可),配變頻器完成;儲氣槽安裝在轉盤上面,並通過穿過空心轉盤軸內支架與轉盤分開,儲氣槽分上、下兩部分,上槽隨轉盤旋轉,兩側開有兩孔,為出氣口;下槽不動,下槽旁邊開有一孔,為進氣口,上、下兩槽內有膠皮管密封氣體,儲氣槽空心軸將上、下兩槽對正,上槽兩齣氣口分別連接兩電磁閥,兩電磁閥再與兩氣缸有氣路連接,兩氣缸分別設置在轉盤傳送帶兩側(中心位置),當電磁閥得電後,動作氣缸、夾緊鐵桶;儲氣槽空心軸內設置一個轉換開關,轉換開關的作用是,為解決轉盤傳送電機負荷線,電磁閥電源線隨轉盤轉動時,防止電纜被絞斷而設置的;轉盤定位圈固定在轉盤傳送帶支架上,並隨轉盤旋轉,其上設置有兩塊擋鐵,由轉盤定位電感式接近開關,完成轉盤正、反向定位,電感式接近開關固定在支架上;轉盤的出口側,分別安裝有兩個反射板式光電開關,前者用於桶定位,後者用於自動開起下個傳送帶。
三、自動罐裝部分III是由轉盤部分II和罐裝裝置組成,罐裝裝置包括上液泵、輸液管、溢流管、大罐、注液管、小罐、電磁閥、放液管、液標管、電容式接近開關、反射式光電開關。上液泵通過輸液管和大罐相連,上液泵用於將液體打入大罐中儲液,待液體裝滿,液體由溢流口處流出,通過溢流管進入總管,以此循環。大罐設置在小罐的上方,大罐上、下各開兩個口,上口高位管為輸液管,低位管為溢流管;下口兩管通過兩根粗、細注液管,兩個注液電磁閥與小罐連接,在大、小罐的一端各設置一個液標管,其中小罐的液標管旁設置兩個電容式接近開關,兩個接近開關作高、低液位指示信號用,兩接近開關通過安全柵的開點,將信號送入可編程控制器輸入端。小罐下側開兩口,接有粗、細兩根放液管,此管通過兩個放液電磁閥控制放液量,兩根放液管末端中間設置一個反射式光電開關,大罐中注滿液體後,接通兩注液電磁閥,液體通過注液管向小罐中注入,小罐內液面上升,當液面上升到使低位接近開關產生信號時,由開關連接的安全柵開點接通,信號進入可編程控制器輸入端,但沒有引起輸出動作,液面繼續上升,到設定時間時,將關閉粗管注液電磁閥(粗流),小罐內的液體由另一注液電磁閥繼續注液,當液面升至使高位接近開關產生信號時,由開關連接的安全柵開點接通,使信號進入可編程控制器輸入端,引起輸出動作,關閉細管電磁閥(精流)。當由轉盤傳送帶傳送來的桶,經過桶口定位開關(直接反射式光電開關)時,產生動作信號,信號輸入可編程控制器,但不引起輸出動作,只有當桶經過反射板式光電開關定位時,桶口恰與罐裝口對正時或經過轉盤轉動,使桶口與罐裝口對正時,桶口定位開關不動作,由程序來完成,將放液電磁閥接通,液體向桶內注入,小罐內液面開始下降,高位接近開關產生的信號消失,可編程控制器輸出端不動作,當粗流電磁閥接通到設定時間時,將自動關閉粗流電磁閥,此時,小罐內的液體完全由細流電磁閥控制,當液面下降到,使低位接近開關產生的信號消失時,由可編程控制器輸出,將細流電磁閥關閉,桶內液體剛好注滿,調節高、低液位接近開關距離,可改變桶內罐裝液體的體積。
四、配電櫃IV包括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安全柵及計數器等部件。可編程控制器輸入端接有按鈕,接近開關、光電開關接點;輸出端接有繼電器線圈,並通過線圈接點控制電動機、電磁閥;變頻器作用是完成轉盤正、反向旋轉和轉盤電機調速;安全柵是與高、低液位電容式接近開關相連,將液位信號通過安全柵開點,輸入給可編程控制器;計數器是計5#傳送帶上桶的數量,由該傳送帶入口側反射板式光電開關完成信號輸入。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將桶原始的手動定位改為自動定位,將手動罐裝改為自動罐裝,使計量準確、減少人員、提高勞動效率,把落後工藝改為先進工藝,使液位罐裝工藝向自動化方向發展。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傳送帶部分俯視結構圖;圖2、是傳送帶部分正位結構圖;圖3、是傳送帶1#-3#部分側位結構圖;圖4、是傳送帶5#、6#部分側位結構圖;圖5、是轉盤部分俯視結構圖;圖6、是轉盤部分正位結構圖;圖7、是轉盤部分支架結構圖;圖8、是轉盤部分儲氣槽結構圖;圖9、是罐裝機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和使用操作步驟;該自動罐裝機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部分II、自動罐裝部分III和配電櫃部分IV四部分組成的。
一、由
圖1-4所示,傳送帶部分I是由電機1、輥2、齒輪3、鏈條4、支架5、夾道6、反射板式光電開關7、反射鏡8、電感式接近開關9、彈簧10組成的。
罐裝機共有六個傳送帶(1#-6#),轉盤傳送帶4#帶有十個輥2,其餘傳送帶(1#-3#、5#、6#)為十一個輥2。
電機1通過鏈條4和齒輪3相連,並帶動齒輪3轉動,得到倒數第一個輥2轉動,同時通過齒輪3同軸上的齒輪及鏈條4帶動倒數第二個輥2轉動,以此類推,傳送帶(1#-6#)上的輥全部帶動轉動,並且所有的輥2都固定在支架5上。
1#-4#傳送帶出口側均設置有反射板式光電開關7、27,反射鏡8、28當桶在傳送帶(1#-3#)夾道6及傳送帶4#中傳送時,每經過光電開關和反射板之間,光線會被完全阻斷,於是產生檢測量開關信號、5#、6#傳送帶出口側、均設置有電感式接近開關9,當滿桶50由傳送帶(5#、6#)每傳送到倒數第三個輥2時,壓下此輥2,彈簧10被壓縮,金屬棒向下,於是產生動作信號。
1#-5#設置的光電開關7、27,反射鏡8、28,接近開關9,目的是為了自動開起下個傳送帶(2#-6#)。6#傳送帶設置的接近開關9,目的是停本身傳送帶6#。
二、由圖5-8所示,轉盤部分II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電機11、皮帶輪12、三角帶13、轉動軸14、齒輪15、16、空心轉盤軸17、小輪18、支架19、轉盤20、儲氣槽21、電磁閥22、氣缸23、轉盤定位圈24、反射板式光電開關25、27,反射鏡26、28,電感式接近開關29、30,擋鐵31組成的。轉盤電機11通過三角帶13和皮帶輪12連接,皮帶輪12和小齒輪15同軸(轉動軸14),大齒輪16和轉盤20同軸(空心轉盤軸17)並固定其下,轉盤20安放在支架19四個小輪18上,這樣,轉盤電機11旋轉,通過皮帶輪12、小齒輪15、大齒輪16轉動,完成轉盤20旋轉(正反方向均可),配變頻器52完成;儲氣槽21安裝在轉盤20上面,並通過穿過空心轉盤軸17內支架19與轉盤20分開,儲氣槽21分上32、下33兩部分,上槽32隨轉盤20旋轉,兩側開有兩孔,為出氣口;下槽33不動,下槽33旁邊開有一孔,為進氣口,上32、下33兩槽內有膠皮管密封氣體,儲氣槽21空心軸34將上32、下33兩槽對正,上槽32兩齣氣口分別連接兩電磁閥22,兩電磁閥22再與兩氣缸23有氣路連接,兩氣缸23分別置放在轉盤傳送帶4#兩側中心位置,當電磁閥22得電後,動作氣缸23、夾緊鐵桶50;轉盤定位圈24固定在轉盤傳送帶4#支架5上,並隨轉盤20旋轉,其上設置有兩塊擋鐵31,由轉盤定位電感式接近開關29、30,完成轉盤20正、反向定位,正向定位29、反向定位30,電感式接近開關29、30固定在支架19上,轉盤20的出口側,分別安裝有兩個反射板式光電開關25、27,反射鏡26、28,前者25、26用於桶50定位,後者27、28用於自動開起下個傳送帶5#。
三、在圖9中轉盤部分上方的自動罐裝部分為按比例縮小後畫出的。由圖9所示,自動罐裝部分III是由轉盤部分II和罐裝裝置組成,罐裝裝置包括上液泵35、輸液管36、溢流管37、大罐38、注液管39、小罐40、電磁閥41-44、放液管45、液標管46、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直接反射式光電開關49。上液泵35通過輸液管36和大罐38相連,上液泵35用於將液體打入大罐38中儲液,待液體裝滿,液體由溢流口處流出,通過溢流管37進入總管,以此循環。大罐38設置在小罐40的上方,大罐38上、下各開兩個口,上口接有輸液管36、溢流管37;下口接有兩根注液管39,並通過兩根注液管39和小罐40相連,兩根注液管39上分別帶有兩根注液閥41、42,在小罐40的下面帶有兩根放液管45,兩個放液管45上分別帶有兩個放液閥43、44,兩根放液管45末端中間設置一個直接反射式光電開關49,在大罐38和小罐40的一端各設置一個液標管46,其中小罐40的液標管旁設置兩個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大罐38中注滿液體後,接通兩注液電磁閥41、42,液體通過注液管39向小罐40中注入,小罐40內液面上升,當液面上升到使低位接近開關產生信號時,由開關連接的安全柵開點接通,信號進入可編程控制器輸入端,但沒有引起輸出動作,液面繼續上升,到設定時間時,將關閉粗管注液電磁閥(粗流)41,小罐內的液體由另一注液電磁閥42繼續注液,當液面升至使高位接近開關47產生信號時,由開關47連接的安全柵53開點接通,使信號進入可編程控制器51輸入端,引起輸出動作,關閉注液閥42。當由轉盤傳送帶4#傳送來的桶50,由反射板式光電開關及反射鏡25、26將桶50定位後,桶口恰與罐裝口對正時或經過轉盤20轉動,使桶口與罐裝口對正時,桶口定位開關49的信號由產生到消失,輸入給可編程控制器51,得到輸出將兩放液閥43、44接通,液體向桶50內注入小罐40內液面開始下降,到設定時間時,將關閉一個放液閥43,此時小罐40內的液體完全由另一放液閥44控制,當液面下降到,使低位接近開關48產生的信號消失時,通過安全柵53輸入可編程控制器51,得到輸出關閉放液閥44,桶50內液體剛好注滿,調節高、低液位接近開關47、48距離,可改變桶50內罐裝液體的體積。
四、由圖9、10所示,配電櫃IV包括可編程控制器51、變頻器52、安全柵53及計數器54機旁有按鈕55、計數反射板式光電開關56、反射鏡57、轉盤中心有轉換開關58。可編程程控制器51輸入端接有按鈕55,接近開關9、29、30,光電開關7、25、27、49、56接點;輸出端接有繼電器線圈59,並通過繼電器接點接通主迴路線圈60,控制電動機1、11,電磁閥22、41、42、43、44,變頻器52作用是完成轉盤20正、反向旋轉和轉盤電機11調速;安全柵53是與高、低液位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相連,將液位信號通過安全柵53開點,輸入給可編程控制器51;計數器54是計5#傳送帶上桶的數量,由該傳送帶入口側反射板式光電開關56、反射鏡57完成信號輸入。轉盤20儲氣槽21空心軸34內設置一個轉換開關58,其作用是解決轉盤傳送帶4#電機負荷線,電磁閥22電源線隨轉盤轉動時,防止電纜被絞斷而設置的。
五、單桶操作;1、起動操作;操作人員先開起上液泵35和氣泵,將大罐38注滿液體,然後起動入口傳送帶1#,及接通注液電磁閥41、42,大罐38向小罐40注液,操作人員把單桶放在傳送帶1#上,當桶每經過本身傳送帶1#-3#出口側,反射板式光電開關7產生動作信號,自動開起下個傳送帶,以此類推,將桶傳送到轉盤20處,再經桶定位,反射板式光電開關25動作,桶50自動定位。與此同時,小罐40內液面也在升高,通過液面接近開關47產生的信號及安全柵53,給可編程控制器51得到輸出,先後關閉兩注液閥43、44等待罐裝。
2、罐裝操作;a、桶定位後兩口(注液口、桶口)對正的罐裝;桶定位若兩口恰對正,這時轉盤電機11不轉,經程序延時,自動罐裝,兩放液電磁閥43、44接通,向桶內注液,待注滿液體時,經程序輸出先後關閉兩放液閥43、44,再延時起動轉盤傳送帶4#電機,桶傳送到轉盤出口光電開關27處,動作開起下個傳送帶5#。
b、桶夾緊後兩口對正的罐裝;桶定位後延時,自動夾緊(兩氣缸得氣結果),若兩口對正,這時轉盤電機11不轉,經程序延時,自動罐裝,兩放液電磁閥43、44接通,向桶內注液,待注滿液體時,經程序輸出先後關閉兩放液閥43、44,再延時,鬆開(兩氣缸排氣),起動轉盤傳送帶4#,桶傳送到轉盤出口光電開關處27,動作開起下個傳送帶5#。
c、桶夾緊後兩口不對正的罐裝;桶定位後延時,自動夾緊,若兩口不對正,這時轉盤電機11旋轉,直到兩口對正為止,轉盤電機11停止轉動,經程序延時,自動罐裝,兩放液電磁閥43、44接通,向桶內注液,待注滿液體時,經程序輸出先後關閉兩放液電磁閥43、44,再延時,轉盤電機11反轉、轉回原位,由轉盤定位接近開關30動作,轉盤電機11停轉,經程序延時,鬆開,再次起動轉盤傳送帶4#,桶傳送到轉盤出口光電開關27處,動作開起下個傳送帶5#。
3、停止操作;接停止按鈕,將所有電機停止,按電磁閥停止按鈕,待小罐40內液位下降到使低位接近開關48動作後,大罐38不向小罐40循環注液。
六、多桶操作;操作人員開起傳送帶1#後,連續不斷的往此傳送帶上放桶,從傳送帶2#-6#,將會出現當前一個傳送帶3#-6#有一個桶時,後面一個傳送帶2#-5#會停轉,只有當前一個傳送帶無桶時、後一個傳送帶旋轉。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將桶原始的手動定位改為自動定位,將手動罐裝改為自動罐裝,通過程序將傳送、轉盤、罐裝集於一體,完成自動罐裝全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鐵桶自動罐裝機,該罐裝機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部分II、自動罐裝部分III、配電櫃部分IV四部分組成的,其特徵在於a、傳送帶部分I是由電機(1)、輥(2)、齒輪(3)、鏈條(4)、支架(5)、夾道(6)、反射板式光電開關(7)、反射鏡(8)、電感式接近開關(9)、彈簧(10)組成的,罐裝機共有六個傳送帶(1#-6#),轉盤傳送帶4#帶有十個輥(2),其餘傳送帶(1#-3#、5#、6#)為十一個輥(2),傳送電機(1)通過鏈條(4)和齒輪(3)相連,同時通過齒輪(3)同軸上的另一齒輪與下個輥(2)的齒輪(3)相連,傳送帶上設有十一或十個輥(2),該機共設六個傳送帶1#-6#;在傳送帶的出口側,設置有反射板式光電開關(7)、(27)或電感式接近開關(9);b、轉盤部分II是由傳送帶部分I、轉盤電機(11)、皮帶輪(12)、三角帶(13)、轉動軸(14)、齒輪(15)、(16)、空心轉盤軸(17)、小輪(18)、支架(19)、轉盤(20)、儲氣槽(21)、電磁閥(22)、氣缸(23)、轉盤定位圈(24)、反射板式光電開關(25)、(27),反射鏡(26)、(28),電感式接近開關(29),(30),擋鐵(31)組成的。傳送帶上帶有氣缸(23)、電磁閥(22)、並通過轉盤(20)上設置的儲氣槽(21)與之有氣路連接,轉盤電機(11)通過三角帶(13)和皮帶輪(12)連接,皮帶輪(12)和齒輪(15)同軸(14),轉盤齒輪(16)與轉盤(20)同軸(17)並固定其下,轉盤(20)放在支架(19)四個小輪(18)上,轉盤空心軸(17)上方並與轉盤(20)分開,設有儲氣槽,儲氣槽空心軸(34)內設有一個轉換開關(58),轉盤定位圈(24)固定在傳送帶4#支架(5)上,其上設有兩塊擋鐵(31),其中一塊擋鐵(31)旁設置兩個電感式接近開關(29)、(30),開固定在轉盤支架(19)上,在轉盤出口側分別設置兩個反射板式光電開關(25)、(27)。c、自動罐裝部分III是由轉盤部分II和罐裝裝置組成,罐裝裝置包括上液泵(35)、輸液管(36)、溢流管(37)、大罐(38)、注液管(39)、小罐(40)、電磁閥(41)-(44)、放液管(45)、液標管(46)、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直接反射式光電開關(49),上液泵(35)通過輸液管(36)和大罐(38)相連,大罐通過溢流管(37)與總管相連,大罐(38)設置在小罐(40)的上方,並通過兩根注液管(39)和小罐(40)相連,在大罐(38)和小罐(40)的一端各設置一個液標管(46),其中小罐(40)的液標管(46)旁設置兩個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在小罐(40)的下方帶有兩根放液管(45),兩根放液管(45)中間設置一個反射式光電開關(49)。d、配電櫃IV包括可編程控制器(51)、變頻器(52)、安全柵(53)及計數器(54)機旁有按鈕(55)、計數反射板式光電開關(56)、反射鏡(57)、轉盤中心有轉換開關(58)。可編程控制器(51)輸入端接有按鈕(55),接近開關(9)、(29)、(30),光電開關(7)、(25)、(27)、(49)、(56)接點;輸出端接有繼電器線圈(59),並通過繼電器接點接通主迴路線圈(60),控制電動機(1)、(11),電磁閥(22)、(41)、(42)、(43)、(44),變頻器(52)作用是完成轉盤(20)正、反向旋轉和轉盤電機(11)調速;安全柵(53)是與高、低液位電容式接近開關(47)、(48)相連,將液位信號通過安全柵(53)開點,輸入給可編程控制器(51);計數器(54)是計5#傳送帶上桶的數量,由該傳送帶入口側反射板式光電開關(56)、反射鏡(57)完成信號輸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桶自動罐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傳送帶1#和5#入口側安裝有按鈕(55)和反射板式光電開關(5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鐵桶自動罐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罐裝裝置兩個注液管上分別帶有兩個注液閥(41)、(42),兩個放液管上分別帶有兩個放液閥(43)、(44)。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液體自動罐裝的設備,該設備是由傳送帶部分Ⅰ、轉盤部分Ⅱ、自動罐裝部分Ⅲ、配電櫃部分Ⅳ組成的,它是將已知的手動定位改為自動定位,手動罐裝改為自動罐裝,其特徵是:該機共有六個傳送帶文檔編號B67C3/30GK2277982SQ96211408
公開日1998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6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1996年5月18日
發明者於俊卓 申請人:於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