銑料頭一體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3:51: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料頭切割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銑料頭一體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加工注塑料件時,經常要使用人工手動銑除注塑料件上的多餘料頭(即,模具中的塑料出料口),費時費力,且工作效率低。當需要同時銑除一個注塑料件上的多個料頭,則需要藉助專用的設備,現有的銑料頭裝置多是通過人工控制,將注塑上料頭進行一個一個銑除,所耗時間較長,影響生產效率,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銑料頭一體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銑料頭一體機,包括:用於固定產品的定位底模、設置在定位底模上方的銑料頭組件以及驅動所述銑料頭組件動作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由PIC單片機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銑料頭組件包括:支撐架、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的固定板、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的電機以及安裝在所述電機底部的銑刀。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採用氣缸,所述氣缸的推桿與所述固定板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板採用鋁板。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板匹配的滑道。
作為優選,所述電機和銑刀分別設置有一組或者多組。
作為優選,還包括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與所述PIC單片機連接。
作為優選,還包括光電感應裝置,所述光電感應裝置安裝在所述底模上並與所述PIC單片機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設置有兩組,所述兩組驅動機構垂直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銑料頭一體機,包括:用於固定產品的定位底模、設置在定位底模上方的銑料頭組件、驅動所述銑料頭組件動作的驅動機構以及PIC單片機,其中,所述驅動機構和銑料頭組件均由所述PIC單片機控制。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驅動機構驅動移動銑料頭組件的位置,待銑料頭組件移動至料頭對應位置後,再執行銑料頭動作,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人力,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銑料頭一體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00-定位底模、200-銑料頭組件、210-支撐架、220-固定板、230-電機、240-銑刀、300-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附圖均採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銑料頭一體機,包括:用於固定產品的定位底模100、設置在定位底模100上方的銑料頭組件200以及驅動所述銑料頭組件200動作的驅動機構300,所述驅動機構300和銑料頭組件200均由PIC單片機(圖中未示出)控制。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驅動機構300驅動並移動銑料頭組件200的位置,待銑料頭組件200移動至料頭對應位置後,再執行銑料頭動作,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人力,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銑料頭組件200包括:支撐架210、設置在所述支撐架210上的固定板220、安裝在所述固定板220上的電機230以及安裝在所述電機230底部的銑刀240。具體地,所述支撐架210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板220匹配的滑道,所述固定板220由驅動機構300驅動在所述滑道上移動,從而可以調整規定板220上的電機230的位置,進而使其與料頭對準,以便執行後續的銑料頭動作。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300採用氣缸,所述氣缸為垂直設置的兩組,即兩組氣缸可以分別帶動所述固定板220沿橫向或者縱向來回移動,進而確保所述電機230可以移動到產品上任意料頭所在位置。
繼續參照圖1,所述電機230和銑刀240分別設置有一組或者多組,也即是說,所述電機230和銑刀240可以對產品上的料頭進行一一銑除,也可以同時對一個產品上的多個料頭進行銑除。
作為優選,所述銑料頭一體機還包括控制開關和光電感應裝置,所述控制開關與所述PIC單片機連接;所述光電感應裝置安裝在所述定位底模100上並與所述PIC單片機連接,具體地,所述光電感應裝置用於獲取產品上料頭的位置,並將該位置信息傳遞給所述PIC單片機,所述PIC單片機根據位置數據控制所述驅動機構300動作,將所述銑料頭組件移動200至對應位置處,再控制所述電機230帶動銑刀240進行動作,完成銑料頭工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銑料頭一體機,包括:用於固定產品的定位底模100、設置在定位底模100上方的銑料頭組件200以及驅動所述銑料頭組件200動作的驅動機構300,所述驅動機構300和銑料頭組件200均由PIC單片機(圖中未示出)控制。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驅動機構300驅動並移動銑料頭組件200的位置,待銑料頭組件200移動至料頭對應位置後,再執行銑料頭動作,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人力,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