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輪轂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9:15:46 2
專利名稱:改良的輪轂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特別涉及這樣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當車胎受尖刺物或刀刃破壞而漏氣爆胎後,可以繼續安全行駛至維修廠維修,免受推車之苦並免受生命危險之虞,從而造福大眾,使行車安全。
背景技術:
車胎通過充氣膨脹,使外胎擴張而形成一可供行駛的車胎,但當車胎遭受例如尖刺物破壞,即漏氣而無法行駛,駕駛人必定飽受推車與維修之苦,而且例如在高速行駛時漏氣爆胎是極為危險的,可能造成車毀人亡的事故。
發明內容
鑑於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亟待改進,發明人本著為大眾行車安全著想的目的,不斷研究與實驗,研發出多種優秀的改良的車胎輪轂結構,並已提交發明專利申請。
然而,發明人為尋求更精進的結構設計,故再次綜合分析以前申請的多件發明專利中需改進與提高之處。經發明人多次實驗探討,研發出可以簡化組件、降低成本、組裝快速的設計,以造福大眾,使行車安全。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其是一種緊固於輪轂的環形輔架裝置,所述結構包括框架體,呈弧形,該框架體的上弧面為包覆有彈性墊材的緊固面,該緊固面設置成與各種輪轂環面的凹凸變化緊密配合的形狀,該框架體的下弧部設置有凹部並延伸出第一墊槽側臂,凹部兩端分別設置有扣體和扣環體,該框架體兩端設置有凹口和凸插部,該框架體還設置有多個螺栓;栓夾體,包括與所述框架體的凹部相配合的栓板,並延伸出第二墊槽側臂,所述栓板設置有與所述框架體的螺栓相對應的孔;和環形墊體,其是具有彈性的環形體,在其內環面設置有與所述框架體的第一墊槽側臂和所述栓夾體的第二墊槽側臂相配合的斜面。
上述框架體的凸插部可以為彈性材質,有利於兩框架體的凹口與凸插部插入配合。
當車胎遭到破壞時,可通過環形鋪架裝置支撐車體繼續行駛至維修廠進行維修,免除推車與拖吊維修之苦,並確保生命安全。
關於本發明的結構、目的、方式與精神,參考下面的
和具體實施方式
即可完全了解。
圖1a為本發明結構的立體組合分解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的環形鋪架裝置與輪轂結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1c為本發明的環形輔架裝置與輪轂結合的剖面示意圖。
圖1d為本發明的環形輔架裝置與輪轂結合的剖面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框架體與輪轂組合分解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框架體與輪轂組合分解的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框架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框架體的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栓夾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表示本發明框架體的緊固面可與各種輪轂結合的剖面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環形墊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8b為本發明環形墊體的A-A剖面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支撐車體行駛的簡易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參考圖1b、圖1c和圖1d),其是一種緊固於輪轂2的環形輔架裝置1000,所述結構包括框架體10(參考圖4、圖5和圖7),呈弧形,該框架體10的上弧面為包覆有彈性墊材的緊固面101(參考圖7),該緊固面101設置成可與各種輪轂2環面的凹凸變化緊密配合的形狀,該框架體10的下弧部設置有凹部101a並延伸出第一墊槽側臂101b,凹部101a兩端分別設置有扣體10d、10e和扣環體10a,該框架體10兩端設置有凹口10c和凸插部10b,該框架體10還設置有多個螺栓102,其中,凸插部10b可以為彈性材質,有利於兩框架體10的凹口10c與凸插部10b插入配合,其中,包覆緊固面101的彈性墊材可增進該面與輪轂2結合的緊密程度;栓夾體20(參考圖6),包括可與框架體10的凹部101a相配合的栓板201,並延伸出第二墊槽側臂202,其中,栓板201設置有可與框架體10的螺栓102相對應的孔203;和環形墊體30(參考圖8a和圖8b),其是具有彈性的環形體,在其內環面設置有與框架體10的第一墊槽側臂101b和栓夾體20的第二墊槽側臂202相配合的斜面。
圖1a所示為本發明結構的立體組合分解示意圖,是將車胎2000與輪轂2的一側先進行結合,另一側未結合的開口可供多個框架體10置入以與輪轂2相緊密結合,將各框架體10兩端的凹口10c與凸插部10b相插合(參考圖2和圖3),再將其凹部101a兩端的扣體10d和10e與扣環體10a相互扣合固定,即可置入一環形墊體30。因環形墊體30內環直徑略小於各框架體10結合後形成的環形第一墊槽側臂101b的直徑,故其不能直接放入定位,其是通過將栓夾體20(參考圖1a和圖6)一一跨接接合於兩個框架體10之間,並迫壓固定環形墊體30而形成的。將栓夾體20的栓板201上的孔203與兩框架體10的凹部101a上的螺栓102相對應插合緊固,用栓夾體20的第二墊槽側臂202迫壓環形墊體30進入位置,固定形成一環形輔架裝置1000,再將車胎2000與輪轂2完全結合(參考圖9和圖10)構成一安全的車胎。
上述將栓夾體20的栓板201上的孔203與兩框架體10的凹部101a上的螺拴102相對應插合緊固,主要是將栓夾體20跨接於兩框架體10之間,以交錯方式相互串接緊固,並同時迫壓、緊固環形墊體30,形成一牢固的環形輔架裝置1000。
如圖11所示,當車胎2000遭到破壞時,就可通過環形鋪架裝置1000支撐車體繼續行駛至維修廠進行維修,免除推車與拖吊維修之苦,並確保生命安全。
由此可知,本發明可達到車胎防刃刺、防爆胎、組裝快速與確保行車安全的效果,且未見諸公開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拖例,按照本發明的構思所作的改變,當其產生的功能和作用未超出本發明說明書與附圖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其是一種緊固於輪轂的環形輔架裝置,所述結構包括框架體,呈弧形,該框架體的上弧面為包覆有彈性墊材的緊固面,該緊固面設置成與各種輪轂環面的凹凸變化緊密配合的形狀,該框架體的下弧部設置有凹部並延伸出第一墊槽側臂,凹部兩端分別設置有扣體和扣環體,該框架體兩端設置有凹口和凸插部,該框架體還設置有多個螺栓;栓夾體,包括與所述框架體的凹部相配合的栓板,並延伸出第二墊槽側臂,所述栓板設置有與所述框架體的螺栓相對應的孔;和環形墊體,其是具有彈性的環形體,在其內環面設置有與所述框架體的第一墊槽側臂和所述栓夾體的第二墊槽側臂相配合的斜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輪轂結構,其中,所述框架體的凸插部為彈性材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良的輪轂結構,其主要為一種緊固於輪轂的環形鋪架裝置,該環形輔架裝置由多個弧形框架體相插合併以其扣環體與扣體相扣合緊固,另外通過栓夾體與各框架體相接合併固定環墊體而形成。該框架體的上弧面為包覆有彈性墊材的緊固面,其設置成可與各種輪轂環面的凹凸變化緊密配合的形狀。該環形鋪架裝置與車胎的輪轂相結合形成的安全輪胎,可在車胎遭受尖刺物或刀刃破壞而漏氣爆胎時得以繼續安全行駛至維修廠維修,而免受推車之苦。
文檔編號B60C17/04GK1843784SQ20051006328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8日
發明者陳月女 申請人:陳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