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有啥問題(心理諮詢不給建議)
2023-05-20 19:26:15 2
01
01
◎ 心理諮詢師是不會給來訪者建議的,那麼心理諮詢的意義在哪裡呢?改變又是怎麼樣發生的呢?
心理諮詢的作用在於助人自助。最終目的是促使來訪者內心自由、人格獨立。
給予建議,是一把雙刃劍。為什麼?給與建議,某種程度上,諮詢師成了問題的責任人,從而削弱了來訪者的積極思考和為自己的問題負責。同時,也阻礙了來訪者真誠、自主地投入諮詢關係中,因為人都有自我意識,一方面期望別人給意見,另一方面內心又抗拒別人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教導自己如何做人做事。人,更多的是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得學習,哪怕是錯誤的經歷。給予建議,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來訪者的人格獨立,讓他們習慣依賴諮詢師。
當然,很多來訪者是因為婚姻關係、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情緒困擾、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等問題過來諮詢。很多人一開始尋求心理諮詢,是希望一些現實問題能在諮詢中得到解決。他們期望諮詢師是某方面的專家,擁有他們自己沒有的解決各種問題的智慧。
所以,不少人會迫切希望諮詢師能夠告訴TA應當怎麼做,給TA一些建議,讓目前困擾的問題能解決。比如,「老公出軌了,我要不要挽回」?「伴侶太嘮叨了,怎樣可以讓TA改變」?「我該選擇A還是選擇B?」「我常常情緒化,如何控制我的情緒」等等。
有些時候,諮詢師確實有一些解決方法,比如,親子教育、青少年兒童成長階段的困擾、情感經營、人際相處等。但如何給予,何時給予,為什麼要給予,都需要諮詢師謹慎決定。諮詢師常常會去思考來訪者的問題是如何形成的,來訪者是如何認識TA的問題,來訪者原本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如何受到阻礙的。
02
一個30歲的女孩子,想要進入婚戀,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這是不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呢?是。她之所以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就是希望幫助自己脫單,找到理想的對象。
◎ 心理諮詢師並不會直接告訴女孩子:
「你應該降低XX標準」
「你應該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你可以多找XX相親網或找朋友家人介紹」
「你可以多出去社交,而非把自己圈在兩點一線的生活中」。
這些答案,都是對的,也看似有用的。但你若再認真聽聽來訪者的傾訴,你會發現這些方法他們可能早就嘗試過,他們也很困惑,別人按照這些方法,就可以成功,而自己去做了,卻沒用、沒效。
一個人在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之前,往往自己嘗試過很多方法,卻遭遇挫敗,問題不曾得到解決。他們開始意識到,問題也許產生於自己身上,但自己的思考和選擇是否正確,問題是否能靠自己解決,他們不確定,於是想請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
◎ 心理諮詢師可能會做的是,陪伴來訪者一起去探討、看清TA的問題,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法。就如上面這個女孩的婚戀問題,心理諮詢師可能會做的,是陪伴著這個女孩子一起去探索:
1.了解自我: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2.我究竟想要找一個怎樣的伴侶(這個期待是否合理)?我適合於一個怎樣的人?這兩點是否一致?
3.怎樣的人會喜歡我這樣的性格和特質?我想找的對象和喜歡我的人是同一類型的嗎?
4.我為了找對象做了哪些努力?理想的對象一般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與我這種類型的人相遇?如何提高這樣的機會和機遇?
在探索的過程中,有些女孩會發現她們以為知道自己要找怎樣的人,甚至有一些具體條件,但這些條件、標準多是社會文化給她們的暗示,並不是她們真正需要的。她們對自己的認識是模糊的,對伴侶的想像更是一種理想化的投射,她們並不知道怎樣的男人適合自己,能帶給自己真正的幸福。
有些女孩子會了解到:自己這樣類型的並不符合理想伴侶的求偶標準,他們喜歡其他類型的女孩子。看清楚這樣的現實,她們可以調整自己的期待和標準,吸引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還有些女孩會發現,自己其實對親密關係是既渴望又恐懼的。所以一方面通過無意識的行為破壞、逃避親密關係,另一方面又因為渴望親密關係而尋找心理諮詢幫助。原來一直妨礙她的並非是現實中沒有人喜歡她,而是她對待婚戀問題的內在信念。
當然,還有些女孩,正在進行一些讓自己飽受愛恨糾葛的戀情,比如,一個年輕的女孩,愛上已婚男人,或一個年輕的女孩,由於某些原因選擇了不該走的人生之路,但她內心其實是渴望跟正經男孩戀愛結婚。
從現實的角度,這確實是一個醒目的錯誤選擇,會讓捲入的人感到痛苦,甚至破壞她未來的生活。
作為諮詢師會讓來訪者注意到這一點,但諮詢師的工作不是提供正確的答案或道德的批評,而是建議來訪者與諮詢師討論這些選擇背後所隱藏的各種心理衝突和愛與恨。
03
為什麼?因為「正確的答案」,大家都知道。
但這個世界上,很多問題,都是非常複雜的,尤其是人類的愛恨情仇。這些問題,有一些現實的、文化的、道德的「正確答案」,但誰又能完全做得到呢?而且,這些「正確答案」,這些符合三觀的「標準答案」,是否完全正確呢?當我們深入思考,我們也許會保留自己的意見。
另外,很多問題的解決,並不只有一個解決方法,條條大道通羅馬,就像我們解高中數學題,當你讀懂了問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和能力,便有多個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有些問題,沒有標準正確的答案,比如,「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就像我們高中的作業,當你理解了作文的題目要求、出題人的目的,怎麼寫這篇文章能打動出題人,是你可以自由發揮的。
有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所以你給的建議、辦法都是無效的。
另外,有些問題的解決,一個解決方法是不夠的,一步的解決方法也是不夠的,是需要一系列、一步步的解決方法,你需要一步一步來解決,而不能一蹴而就。
還有些問題,其實不算是問題,而是一個「偽問題」。當你把它當成問題,它便是問題;當你不把它當問題,或經過思考發現,當你解決「問題」本身,它就不是問題,你也不需要去給它一個答案。
就像有些人懷疑自己的伴侶會出軌,他們覺得問題是「有什麼辦法能夠讓TA不出軌,不會喜歡別人,只愛我一個人」,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一個人無法完全控制另一個人心裡的每一個想法。當你經過思考,經過覺察,你可能會發現原因在於你內心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所以有句話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也是一種解決方法」。
04
◎ 那說了這麼多,心理諮詢是一點建議都不給嗎?
其實也沒有這麼絕對。只是諮詢師通常的原則是:覺察、節制。是先去思考、評估來訪者的問題是問題嗎?來訪者為什麼覺得是問題?為什麼此時想要建議,內在動力是什麼?
當然,當諮詢師評估發現,來訪者的現實功能比較弱,諮詢師是可以適當給與一些輔助和支持的,讓來訪者受到鼓舞,積極地投入諮詢,努力改變。
或來訪者本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當下的狀態(過於抑鬱、創傷應激等等)影響了TA的現實思考、判斷的能力,而TA正在犯一個可怕的錯誤,將導致糟糕的結果,可能會破壞他的生命、工作、婚戀、與孩子的關係。
諮詢師會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指導、建議。而這些都建立在先跟來訪者去討論這些指導、建議帶來的結果,由來訪者選擇是否接受,是否選擇改變。
所以,如果你的諮詢師,不輕易給你建議,那也許是Ta的職業素養,TA相信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在你自己身上,或Ta正在評估這個所謂的「問題」和你這個人……你們需要時間好好去討論這些,討論後你將有意外的收穫。
當然,若你因為TA不給你建議,而產生了很多想法和感受,這太好了,這表示你們之間有很多值得討論的東西,這是你未曾意識到或在曾經的經歷中未曾處理好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要錯過。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