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支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5:57:21 2
專利名稱:連接器支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連接器支架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外設設備的結構,尤指一種供連接器穩固架設於主機板上之連接器支架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連接器支架,是計算機主機板上用以架設連接器的重要零組件,其除了固定連接器之外,甚至還可進一步做為連接器電性接地之重要組件。例如主板上所設置之數字視頻接口(DVI,即Digital Visual Interface)連接器,或D形-超小(D_sub,即 D-subminiature)連接器,均普遍採用此種連接器支架。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是習知連接器支架立體外觀示意圖、立體分解圖,習知連接器支架,主要包含一支架91以及二隻鉚合魚叉92,支架91側面主要是供至少一連接器 93架設之用,其底端兩側分別設有一橫板94,橫板94固定在主板100上的手段,是令每一橫板94上預設有兩個相鄰的通孔95以供鉚合魚叉92的端部穿越,並且設有鉚合孔96供鉚釘97進行鉚合,俾利鉚合魚叉92能進一步於主板100組合。習用的鉚合魚叉92構造是將其放在支架91後,再用衝床將其鉚合於支架上,而此種產制技術乃一次一個鉚合魚叉92放在支架91上透過人力操作衝床運作,相當耗工費時,不能大量生產。再者,由於此鉚合結構於鉚合魚叉92與支架91之間接觸面積過小,容易發生電阻值較高,接地效果不良的情形。再者,此鉚合結構容易造成鉚合魚叉92與支架 91之間產生相對晃動,固定效果不佳、容易鬆脫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之主目要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更為穩固且電器導線效果佳、產業製造與組裝快速的連接器支架結構。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連接器支架結構,是供至少一連接器固定在一主機板上之用,其包括一主支架,具一供至少一連接器架設的側板、二個設於側板底端橫杆, 該橫杆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以及二隻片狀魚叉架,每一片狀魚叉架具有一迭合於側板外側的面板、一迭合於橫杆下方的魚叉杆,該面版是藉由至少一螺件固定於側板,該魚叉杆上方設有一與第一嵌合部對應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且該魚叉杆下方設有至少一魚叉體與該主板結合;所述魚叉體是與該面板及該魚叉杆為一體成型者。前述第一嵌合部設於橫杆端部且為切溝形狀,該第二嵌合部設於魚叉杆端部且為彎鉤形狀。前述側板包含一第一孔位以及一第二孔位,該第一孔位為供D形超小連接器架設、該第二孔位為供數字視頻接口連接器架設。所述的魚叉體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直向設置。所述的魚叉體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橫向設置。所述的魚叉體一端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直向設置,魚叉體另一端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橫向設置。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實用新型藉由二隻片狀魚叉架與主支架進行側面及底面的雙重迭合技術,大幅增加了片狀魚叉架與主支架之間的電性連接觸面積,令其間的電阻大幅下降,進而強化其接地效果,並且本實用新型魚叉體是與該面板及該魚叉杆為一體成型者, 在結構強度上更優異於昔知技術。又,該片狀魚叉架與主支架之間藉由第一嵌合部與第二嵌合部之相互嵌合效果可達快速組裝之上的,以免除昔用之手工鉚合作業之耗工費時,並進而大幅提升整體產業製造速度,俾使主支架與片狀魚叉架之間能進行模塊化的生產與嵌合組裝。
圖1為習知連接器支架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為習知連接器支架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連接器支架架設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連接器支架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之局部放大圖(一)。圖6為本實用新型之局部放大圖(二)。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連接器支架立體組合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片狀魚叉架立體外觀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之片狀魚叉架立體外觀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主機板91――支架92-—-鉚合魚叉 93連接器[0024]94----■橫板95——通孔96-—-鉚合孔 97-----鉚釘[0025]101----D形-超小(D-sub)連接器102-—數字視頻接口(DVI)連接器[0026]10—主支架11——側板111----第一孔位[0027]112-—-第二孔位12----橫杆13——第一嵌合部[0028]20----魚叉架21——面板22——魚叉杆[0029]23——第二嵌合部M----魚叉體30-螺件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連接器支架結構之架設狀態示意圖, 是供至少一連接器固定於一主機板100上之用,如圖所示,該支架結構是供一 D-SUb連接器 101以及一 DVI連接器102固定之用。請同時參閱圖4及圖7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連接器支架結構之立體分解圖及立體組合圖,連接器支架主要包含一主支架10以及二隻片狀魚叉架20,其中,主支架10具一側板11、二個設於側板11底端橫杆12,該橫杆12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13,且側板11設有一供D-sub連接器101架設的第一孔位111、一供DVI連接器102架設的第二孔位 112。前述每一片狀魚叉架20具有一迭合於側板11外側的面板21、一迭合於橫杆12下方的魚叉杆22,該面板21是藉由至少一螺件30固定於側板11,前述螺件30之另一端是可作為D-sub連接器101、DVI連接器102之連接器螺固孔之用(圖中未示)。魚叉杆22方設有一與第一嵌合部13對應嵌合的第二嵌合部23,且該魚叉杆22下方設有至少一魚叉體 M與該主機板100結合。其中,該第一嵌合部13是設於橫杆12端部且其形狀為切溝形狀(如圖5所示), 該第二嵌合部23設於魚叉杆22端部且其形狀為彎鉤形狀(如圖6所示),令呈彎鉤形狀的第二嵌合部23能以勾入呈切溝形狀的第一嵌合部13內進行嵌合,不但可令第一嵌合部13 與第二嵌合部23進行快速的相互嵌合之外,還可防止片狀魚叉架20迭合於主支架10背側時發生脫落的情形。藉由二隻片狀魚叉架20與主支架10進行側面及底面的雙重迭合,可大幅增加片狀魚叉架20與主支架10之間的電性接觸面積,藉此令其間的電阻大幅下降,進而強化接地之效果,又,該片狀魚叉架20與主支架10之間藉由第一嵌合部13與第二嵌合部23之相互嵌合效果可達快速組裝之目的,進而大幅提升整體產業製造速度。如圖8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片狀魚叉架立體外觀圖,本實施例是與第一實施例之構成、原理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實施例之魚叉體M的設置方向為直向設置(相對於魚叉杆22之沿伸方向),第二實施例之魚叉體M的設置方向則為橫向設置,令魚叉體M能以橫向態樣固定於主板上(圖中未示)。又如圖9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之片狀魚叉架立體外觀圖,本實施例是與第一實施例之構成、原理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實施例之魚叉體M的設置方向為直向設置(相對於魚叉杆22之沿伸方向),而第三實施例之魚叉體M —端的設置方向為直向設置、另一端的魚叉體M設置方向為橫向設置,令魚叉體M能同時以橫向及直向態樣固定於主板上(圖中未示)。惟上述各實施例及圖式所示者,是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方式,例如魚叉體M的直向設置或橫向設置並非用以局限專利申請範圍;凡與本實用新型之構造、裝置近似或雷同者,均應屬本實用新型之創設目的及申請專利範圍,謹此聲明。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支架結構,是供至少一連接器固定在一主機板上之用,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主支架,具一供至少一連接器架設的側板、二個設於側板底端橫杆,其中該橫杆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以及二隻片狀魚叉架,每一片狀魚叉架具有一迭合於側板外側的面板、一迭合於橫杆下方的魚叉杆,該面板是藉由至少一螺件固定於側板,該魚叉杆上方設有一與第一嵌合部對應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且該魚叉杆下方設有至少一魚叉體與該主板結合;所述魚叉體是與該面板及該魚叉杆為一體成型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支架結構,其特徵為該第一嵌合部設於橫杆端部且為切溝形狀,該第二嵌合部設於魚叉杆端部且為彎鉤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支架結構,其中該側板包含一第一孔位以及一第二孔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支架結構,其中該第一孔位為供D形超小連接器架設、 該第二孔位為供數字視頻接口連接器架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支架結構,其特徵為魚叉體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直向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之連接器支架結構,其特徵為魚叉體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橫向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支架結構,其特徵為魚叉體一端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直向設置,魚叉體另一端相對於魚叉杆之沿伸方向呈橫向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支架結構,它包括一主支架,具一供至少一連接器架設的側板、二個設於側板底端橫杆,其中該橫杆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以及二隻片狀魚叉架,每一片狀魚叉架具有一迭合於側板外側的面板、一迭合於橫杆下方的魚叉杆,該面板是藉由至少一螺件固定於側板,該魚叉杆上方設有一與第一嵌合部對應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且該魚叉杆下方設有至少一魚叉體與該主板結合;所述魚叉體是與該面板及該魚叉杆為一體成型者。除了能有效的增加其間的電性接觸面積外,更可令連接器支架的產業製造與組裝作業更為穩固與快速。
文檔編號H01R12/51GK202276021SQ2011200989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7日
發明者劉錫如 申請人:東莞首開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