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0:32:01 1
專利名稱: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生產自行車飛輪的自動冷滾軋成型設備,屬於金屬冷滾軋技術領域。
目前,自行車行業中生產自行車後鏈輪(俗稱小飛輪)所採用的是圓鋼切斷下料——加熱模鍛——車削外形的加工工藝,需要多臺不同設備依次加工,不僅浪費工時、原材料,還耗費很多能源,難以提高生產效率。隨著冷滾軋技術的發展,迫切需要用先進的冷滾軋設備代替原有的落後工藝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任務是提供一種可以將圓形鋼板坯料一次冷滾軋成自行車飛輪半成品的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在於1、設計了由雙萬向節傳動軸驅動的同步同方向迥轉的主軸;2、採用了液壓驅動雙向進給機構;3、設計了自動上料、夾持、下料機構;4、設計了可編程序控制器(PC)控制的電——液聯動上料、滾軋成形、下料的自動控制電氣——液壓系統;5、設計了加工製造方便的成型滾模。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主視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左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俯視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滾軋模的構造示意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料託、卸料油缸、夾具、夾緊油缸的構造局部示意圖;附圖6是液壓部分工作原理圖。
以上附圖中1、主電機,2、皮帶,3、變速箱,4、萬向節傳動軸,5、左滑座,6、右滑座,7、電氣箱,8、操作鈕站,9、液壓閥組,10、油泵電機,11、液壓泵,12、下料道,13、送料託,14、手動潤滑泵,15、滾模,16、冷卻噴嘴開關,17、料鬥,18、夾緊油缸,19、送料油缸,20、夾具,21、料託,22、卸料油缸,23、進給油缸,24、機身,25、主軸,26、冷卻油箱,27、液壓油箱,28、冷卻泵,29、料倉,30、螺栓,31、上模片,32、下模片,33、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各部分的構成是這樣的主機部分參閱附圖3,由安裝在機身(24)一側的主電機(1)、皮帶(2)和變速箱(3)組成動力裝置,在變速箱一側的動力輸出端連接兩隻萬向節傳動軸(4)與嵌入同一導軌內的左滑座(5)和右滑座(6)上的兩根平行主軸(25)的一端分別相連接,主軸的另一端分別安裝有滾模(15)。
液壓裝置參閱附圖2、3,包括油泵電機(10)和與其同軸相連的液壓泵(11),液壓泵(11)經管路與液壓閥組(9)相連通,液壓閥組(9)上有多根管路分別與夾緊油缸(18)、送料油缸(19)、卸料油缸(22)和進給油缸(23)相連通。在機身底部一側有液壓油箱(27)供給液壓泵工作介質。
冷卻裝置參閱附圖2,包括位於機身下一側的冷卻油箱(26)、冷卻泵(28)、管路及管路未端位於主軸上方的冷卻噴嘴開關(16)組成。
電氣部分參閱附圖3,包括位於機身後側的電氣箱(7)、機身前一側的操作鈕站(8)和與液壓閥組一體的電磁閥組成。電氣箱內安裝有各電機的控制繼電器和用於控制工作程序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控制輸入端與操作鈕站相聯接,其輸出端與電磁閥的控制繼電器相聯接構成自動時間程序控制系統。
自動上料夾持下料機構參閱附圖2、3、5由位於主軸中間上方的料倉(29)、料鬥(17)、送料託(13)、送料油缸(19),料託(21)、夾緊油缸(18)、卸料油缸(22)以及下料道(12)組成。
綜上所述,一種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包括機身(24)、主電機(1)、皮帶(2)、變速箱(3)、電氣箱(7)以及可編程序控制器(PC)、操作鈕站(8)、液壓閥組(9)、油泵電機(10)、液壓泵(11)、液壓油箱(27)、冷卻噴嘴開關(16)、冷卻泵(28)、冷卻油箱(26),其特徵是在機身(24)上面有嵌入同一導軌的左滑座(5)、右滑座(6),左滑座(5)、右滑座(6)上各有主軸(25)分別與萬向節傳動軸(4)相連接,萬向節傳動軸(4)的另一端與變速箱(3)上的動力輸出軸分別相連接,主軸(25)的另一端分別安裝有滾模(15),左滑座(5)內設有進給油缸(23),左滑座(5)、右滑座(6)通過與其相連接的同步器構成雙向同步進給裝置,左、右滑座(5、6)上方安裝有手動潤滑泵(14);在主軸中間安裝有夾具(20)與夾緊油缸(18)同軸相對構成夾緊機構,夾具(20)的下面與其平行安裝了一個卸料油缸(22),卸料油缸(22)的活塞杆上安裝了一個可翻轉的料託(21),在主軸(25)之間上方固定安裝了料倉(29),料倉(29)的一邊有一個由送料油缸(19)、送料託(13)組成的送料機構,在主軸(25)中間下方與料託(21)相吻接安裝有一個下料道(12);液壓裝置包括油泵電機(10)和與其同軸相連的液壓泵(11),液壓泵(11)經管路與液壓閥組(9)相連通,液壓閥組(9)有多根管路分別與夾緊油缸(18)、送料油缸(19)、卸料油缸(22)和進給油缸(23)相連通;電氣箱(7)內安裝有各電機的控制繼電器,可編程序控制器(PC)的輸入端與操作鈕站相聯接,其輸出端與液壓閥組(9)上的電磁控制閥的驅動繼電器相聯接構成程序控制系統。
由於公知的自行車飛輪的特殊構造,一次冷滾軋成形的成敗,與滾模有很大的關係。本實用新型中採用了特殊結構的滾模,其構造是這樣的一種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使用的滾模,其特徵在於由圓盤形上模片31和下模片32結合成一體,採用螺栓30將其緊固,上模片31和下模片32以結合面N為對稱,以結合面N為基準,在結合面N的兩側有對稱的與飛輪齒套半成品縱剖面投影相吻合的環形凹槽(33)。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主電機帶動變連箱,經萬向節傳動軸將動力傳遞給主軸。飛輪坯料自料倉內由送料託在送料油缸活塞作用下將坯料送出,經料鬥落下,進入料託內豎立,送料油缸工作將料託送入工作位置,同時夾緊油缸工作將坯料用夾具夾緊,這時兩主軸帶動滾模同步同方向轉動,進給油缸推動左右滑座向中間進給對坯料進行滾軋加工。到達限定位置後,左右滑座回位,夾緊油缸復位同時卸料油缸工作帶動料託將工件卸下,翻轉後經下料道落入成品筐內。
本實用新型為自行車行業提供了一種高效、節能、節材的先進加工工藝設備,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的。據初步測算,按傳統工藝每加工一件要投料0.67kg,加工總工時約9分鐘,還要加熱耗費熱能,用本實用新型直接將衝截的圓盤冷滾軋一次成形,每一件投料重0.3kg,加工工時為30秒。按照年產量一千萬套飛輪,可節約鋼材3700噸,節省工時140萬。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該裝置可以用於自行車飛輪專業生產廠作為大批量生產的專用設備。對於其他相類似的構造複雜的鏈輪加工也可使用。
本實用新型實施時,可參照自動滾絲機的技術要求設計各部件的具體尺寸。滾模採用優質模具鋼製造。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包括機身(24)、主電機(1)、皮帶(2)、變速箱(3)、電氣箱(7)以及可編程序控制器(PC)、操作鈕站(8)、液壓閥組(9)、油泵電機(10)、液壓泵(11)、液壓油箱(27)、冷卻噴嘴開關(16)、冷卻泵(28)、冷卻油箱(26),其特徵是在機身(24)上面有嵌入同一導軌的左滑座(5)、右滑座(6),左滑座(5)、右滑座(6)上各有主軸(25)分別與萬向節傳動軸(4)相連接,萬向節傳動軸(4)的另一端與變速箱(3)上的動力輸出軸分別相連接,主軸(25)的另一端分別安裝有滾模(15),左滑座(5)內設有進給油缸(23),左滑座(5)、右滑座(6)通過與其相連接的同步器構成雙向同步進給裝置,左、右滑座(5、6)上方安裝有手動潤滑泵(14);在主軸中間安裝有夾具(20)與夾緊油缸(18)同軸相對構成夾緊機構,夾具(20)的下面與其平行安裝了一個卸料油缸(22),卸料油缸(22)的活塞杆上安裝了一個可翻轉的料託(21),在主軸(25)之間上方固定安裝了料倉(29),料倉(29)的一邊有一個由送料油缸(19)、送料託(13)組成的送料機構,在主軸(25)中間下方與料託(21)相吻接安裝有一個下料道(12);液壓裝置包括油泵電機(10)和與其同軸相連的液壓泵(11),液壓泵(11)經管路與液壓閥組(9)相連通,液壓閥組(9)有多根管路分別與夾緊油缸(18)、送料油缸(19)、卸料油缸(22)和進給油缸(23)相連通;電氣箱(7)內安裝有各電機的控制繼電器,可編程序控制器(PC)的輸入端與操作鈕站相聯接,其輸出端與液壓閥組(9)上的電磁控制閥的驅動繼電器相聯接構成程序控制系統。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飛輪自動滾軋機,其特徵在於滾模(15)由圓盤形上模片31和下模片32結合成一體,採用螺栓30將其緊固,上模片31和下模片32以結合面N為對稱,以結合面N為基準,在結合面N的兩側有對稱的與飛輪齒套半成品縱剖面投影相吻合的環形凹槽(3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自行車飛輪自動滾機,特徵是機身(24)上左滑座(5)右滑座(6)通過同步器連接成雙向進給裝置;左右滑座上各有主軸(25)分別經萬向節傳動軸(4)與變速箱動力軸相連;主軸上分別安裝滾模(15),主軸中間安裝有夾具(20)與夾緊油缸(18)構成夾緊機構;夾具下面安裝有卸料油缸(22)及料託(21),上方固定有料倉(29)以及料倉邊由送料油缸(19)送料託(13)組成的送料機構;電氣箱(7)液壓閥組(9)等組成的控制機構所組成。
文檔編號B21H5/00GK2335723SQ9622771
公開日1999年9月1日 申請日期1996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1996年4月30日
發明者彭永義, 王豐樂, 牟桂珍, 劉躍武 申請人:山東省青島生建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