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超臨界CO2提取紅花杜鵑葉中活性成分的方法與流程
2023-04-29 14:43:42 2

本發明屬於天然產物分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超臨界CO2提取紅花杜鵑葉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術:
杜鵑花科植物分布廣,品種多,其活性成分種類多,活性高,用途廣,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目前,研究表明杜鵑屬植物化學主要成分為土荊芥油素、異土荊芥油素、槲皮素、山奈素、金絲桃甙、紅色素、谷甾醇等。杜鵑花科植物活性成分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如秀麗杜鵑、汶川杜鵑、矮枇杷的抗菌作用就強於或相當於黃蓮。但近年來,其作為神經藥理學基質而更受重視。
杜鵑花屬中很多種類的活性成分已被研究,如黃毛杜鵑、日本杜鵑等。目前已從黃杜鵑中分離並鑑定出結構的活性成分有8種:分別是鬧羊花素-Ⅱ、Ⅲ、Ⅴ,Rhodomollein-Ⅰ、Ⅱ、Ⅲ,Kalmanol和Grayanotoxin-Ⅲ。此外,還含有浸木毒素、石楠素、杜鵑花毒素、司帕拉沙酚、馬醉木毒素等。
James A.Klock等從黃杜鵑提取到的化學成分作為心血管藥的治療;Yoshiki等從興安杜鵑中提取出2種新的色原烷衍生物1和色原烷衍生物2,另一種化合物色原烯3 具有潛在的抗愛滋病病毒活性;鍾國華等以黃杜鵑作為麻醉劑,治療溫瘧,有顯著的減慢心率和降低血壓作用。從華麗杜鵑葉分離的杜鵑素和Matleucinal能影響視覺。映山紅的嫩葉是「紅桃合劑」的主要成分,對慢性支氣管炎有良好療效,滿山紅、紫花杜鵑都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從大紅花杜鵑葉葉中分離得到的木藜蘆毒素在低劑量(1~100μg/kg)時有明顯降壓作用,還能誘發動物的傳入神經、迷走神經、肌神經、頸神經、頸動脈神經和皮質神經產生強烈的突發效應,證明是一種高強度的肌興奮劑。
另外,杜鵑花科植物中的黃杜鵑藥液噴霧防治桑蟥、灌施防治地下害蟲、浸漬處理蚜蟲效果良好,燻蒸家蠅,致死時間與除蟲菊粉相同,甦醒時間比除蟲菊粉長,甦醒百分率比除蟲菊粉低。據不完全統計,黃杜鵑對豆平蝽、甘蔗綿蚜、薴麻黃蛺蝶、菜粉蝶、稻癭蚊、稻蝗、稻苞蟲、負泥蟲、葉蟬、甘薯金花蟲、紅蜘蛛等10科50餘種重要經濟害蟲毒殺效果良好,因此,曾作為土農藥在黃杜鵑產區廣泛應用。
杜鵑花科植物中還有很多植物亟待研究開發,其活性成分更是天然藥用學科的熱點研究課題。目前,尚未見採用超臨界CO2提取紅花杜鵑葉活性成分的報導,也未見有相關專利。
本發明以紅花杜鵑葉為提取原料,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方法進行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其操作簡便、方法簡單、提取效率高等特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提取率高、能耗低、操作簡便的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新提取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超臨界CO2提取紅花杜鵑葉中活性成分的方法,是將紅花杜鵑葉粉碎後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在萃取壓力15-20MPa、萃取溫度為35-45℃、萃取時間為1.5-2.5h下進行萃取,得到淡黃色的活性成分的提取物。
作為優選,所述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再粉碎。
作為優選,將紅花杜鵑葉粉碎後過200目篩。
作為優選,所述萃取壓力為20MPa、萃取溫度為40℃、萃取時間為2.5h。
作為優選,將提取物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測定,檢測條件為:進樣口溫度:270 ℃,升溫程序:60 ℃,以10℃/min速率升至280℃,保持5min,以5℃/min速率升至290℃,保持3min,分流進樣,分流比:20:1,載氣:高純氦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進樣量:1μL。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超臨界CO2萃取法是用無毒、無殘留的超臨界CO2代替水或有機溶劑作提取溶劑,不僅可以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萃取,而且可以實現高選擇性提取和分離,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產品。並且超臨界CO2提取不會產生三廢,對環境保護極為有利,提取材料CO2價廉易得,可循環使用,生產成本較低。
應用本發明的方法對開花期採摘的紅花杜鵑葉中進行提取,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效率高,提取速度快,提取分離獲得的化合物的種類多(達23種);工藝簡單,節省試劑,耗能少,成本低,汙染少,優於其它採用傳統提取技術的提取方法。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紅花杜鵑葉GC/MS化學成分分析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並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售。
實施例1
1、材料及方法
1.1儀器與試劑材料
安捷倫氣相質譜儀(Agilent 6890-5973 GC/MS);紅花杜鵑葉採摘自西藏自治區,於開花期採摘;氯仿等化學試劑均為色譜純。
1.2提取方法
1.2.1紅花杜鵑葉原料處理
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備用。
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的好處是:目的是讓紅花杜鵑葉的水分在自然環境溫度下緩慢蒸發掉所含水分,而不破壞其組織結構或丟失其它所含化學成分。
選擇該粉碎粒徑的目的是:一方面是儘量不破壞紅花杜鵑葉的組織結構,另一方面是在這個粒度條件下更加便於萃取。
1.2.2活性成分提取
精密稱取4.3g-5.6g粉碎後的紅花杜鵑葉於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在不同萃取壓力、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下進行提取,從接樣口收集到0.00554g-0.00974g淡黃色提取物,用氯仿溶解。
1.2.3樣品檢測條件
進樣口溫度:270 ℃,升溫程序:60 ℃,以10℃/min速率升至280℃,保持5min,以5℃/min速率升至290℃,保持3min,分流進樣,分流比:20:1,載氣:高純氦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進樣量:1μL。
2.試驗結果
2.1提取率影響條件的優化結果
選用了對總提取率有主要影響的3個因素(萃取壓力Mpa、萃取溫度℃、萃取時間h)考慮三個水平,以L9(33)正交表進行試驗影響因素優化。優化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 L9(33)正交試驗影響因素水平表
表2 L9(33)正交試驗結果
表3L9(33)正交試驗方差分析
在實驗範圍內,考慮提取生產成本,最佳提取條件是A3B2C1,即開花期紅花杜鵑葉粉碎為200目、萃取壓力20MPa、萃取溫度為40℃、反應時間2.5h為最佳提取條件。
2.2 GC/MS檢測結果分析
將應用上述最優提取條件(即紅花杜鵑葉粉碎為200目、萃取壓力20MPa、萃取溫度為40℃、反應時間2.5h)提取的紅花杜鵑葉活性成分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測定,具體參見圖1,共檢測分離出23種含量較高的化合物;經與質譜譜圖資料庫比對,初步鑑定主要為烷烴(39.54%)、酯(26.94%)、烯(24.48%)、醯胺類(8.78%)等化合物。
實施例1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4.9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20MPa、萃取溫度為40℃、萃取時間為2.5h,得到0. 00974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實施例2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5.3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10MPa、萃取溫度為45℃、萃取時間為2.5 h,得到0.00691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實施例3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4.9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15MPa、萃取溫度為40℃、萃取時間為2.0h,得到0.00967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實施例4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4.3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20MPa、萃取溫度為35℃、萃取時間為1.5h,得到0.0083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實施例5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4.4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10MPa、萃取溫度為40℃、萃取時間為1.5h,得到0.00704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實施例6
本發明的提取紅花杜鵑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如下:
(1)將採摘的紅花杜鵑葉在自然條件下戶外晾乾,粉碎後過200目篩;
(2)稱取4.5g紅花杜鵑葉粉體放入萃取釜中,以CO2流體為萃取劑,萃取壓力15MPa、萃取溫度為35℃、萃取時間為2.5h,得到0.00763g淡黃色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樣品檢測:將實施例1-6獲得的提取物1μL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測定,樣品檢測條件為:進樣口溫度:270 ℃,升溫程序:60 ℃,以10℃/min速率升至280℃,保持5min,以5℃/min速率升至290℃,保持3min,分流進樣,分流比:20:1,載氣:高純氦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