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注塑機液壓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2:00: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機液壓系統。
背景技術:
現在注塑機系統,其注射裝置和塑化裝置的驅動多由液壓驅動。一般條件下,螺桿頭部熔料的壓力低於熔料從射嘴流出的阻力,高於注射油缸工作油回洩的阻力。此壓力作用於螺桿頭部,使螺杆邊轉動,邊後退。這個過程中注射油缸有腔杆排油,無杆腔體積增大,形成真空低壓,從油箱中吸油進行補充。但在實際應用中,塑化時螺杆後退要克服以下幾種阻力:油缸有杆腔工作油回洩的阻力(如背壓閥的開啟壓力,管路的沿程損失)、油缸無杆腔自吸補油形成低壓,對螺杆後退形成的阻力、機械及油缸密封件等摩擦副的摩擦阻力及螺杆與塑料及螺杆與料筒的摩擦阻力等。
由於以上阻尼原因,在螺杆後退的過程,需要在料筒前端產生一個相當數值的壓力,才能保證注射機構順利計量。在生產一些流動性很好的原料時(如尼龍等),螺桿頭部熔料的壓力將可能大於從射嘴流出的阻力,造成射嘴流涎,進爾堵塞模具進膠口及射膠漏膠。影響生產效率,造成浪費及環境汙染。
為防止流涎,常規的作法常規的解決辦法是增加彈簧射嘴或者開關型的射嘴。一是增加較高成本,二是增加注射機構開關射嘴的動作,延長了成型的周期,影響生產效率。另外由於這些額外的阻力,使得螺杆後退受阻,增加了螺桿頭部熔融塑料的壓力,使和熔融塑料的密度增加,導致生產出來的製品重量偏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補償塑化背壓的注塑機液壓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注塑機液壓系統,包括一油箱、一注射機構、注射電磁換向閥及一換向閥,所述注射機構包括一注射有杆腔及一注射無杆腔,所述注塑機液壓系統還包括一背壓閥,所述注射無杆腔通過所述注射電磁換向閥與所述背壓閥連接,所述背壓閥與所述油箱連接,所述注射有杆腔通過所述換向閥與所述油箱連接。
優選的,所述注塑機液壓系統還包括一溢流閥,所述溢流閥兩端分別與所述換向閥及所述油箱連接。
優選的,所述注塑機液壓系統還包括一熔膠馬達,所述熔膠馬達一端與所述換向閥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背壓閥連接。
優選的,所述注塑機液壓系統還包括一射移油缸、兩單向閥及一射移電磁換向閥,所述射移油缸包括一射移有杆腔及一射移無杆腔,所述射移有杆腔及射移無杆腔分別通過一所述單向閥與所述射移電磁換向閥連接。
優選的,每一所述單向閥為一液壓控制單向閥,所述兩單向閥相互連接。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注塑機液壓系統的注射無杆腔通過注射電磁換向閥與背壓閥連接,背壓閥與油箱連接,通過背壓閥調節壓力大小,使油箱中的油主動補充至注射無杆腔,改善注射無杆腔自吸補油形成的低壓。並且通過背壓閥調節壓力大小,形成一個主動推螺杆的力,補償注射有杆腔工作油回洩的阻力,以及油缸密封件等摩擦副產生的摩擦阻力,螺杆與塑料及螺杆與料筒的摩擦阻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注塑機液壓系統的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注塑機液壓系統的一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注塑機液壓系統;10、射移油缸;11、射移杆;12、射移有杆腔;14、射移無杆腔;20、注射機構;22、螺杆;23、注射無杆腔;24、注射有杆腔;26、注射杆;30、熔膠馬達;40、單向閥;50、射移電磁換向閥;60、注射電磁換向閥;70、換向閥;80、背壓閥;90、溢流閥;200、油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至圖2,一種注塑機液壓系統100包括一射移油缸10、一注射機構20、一熔膠馬達30、兩單向閥40、一射移電磁換向閥50、一注射電磁換向閥60、一換向閥70、一背壓閥80、一溢流閥90及一油箱200。
所述射移油缸10包括一射移杆11、一射移有杆腔12及一射移無杆腔14。所述射移杆11安裝於所述射移有杆腔12。所述注射機構20包括一螺杆22、一注射有杆腔24及一注射無杆腔23及一注射杆26。所述注射杆26安裝於所述注射有杆腔2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單向閥40為一液壓單向閥。所述兩單向閥40相互連接,能夠通過偵測另一單向閥40的壓力控制所述另一單向閥40的開關。
所述射移有杆腔12通過管路與一所述單向閥40連接,所述單向閥40與所述射移電磁換向閥50的A口連接。所述射移無杆腔14通過管路與另一所述單向閥40連接。所述另一單向閥40與所述射移電磁換向閥50的B3口連接。所述射移電磁換向閥50的P3口及T3口與所述油箱200連接。所述注射無杆腔23通過管路與所述注射電磁換向閥60的A1口連接。所述注射有杆腔24通過管路與所述注射電磁換向閥60的B1口及所述換向閥70的A2口連接。P3口與所述油箱200的之間管路與所述注射電磁換向閥60的P1口連通。所述熔膠馬達30一端通過管路與所述換向閥70的B2口連接,另一端通過管路與所述背壓閥80連接。所述T3口與所述油箱200的之間管路與所述所述背壓閥80另一端連接。所述T1口與所述背壓閥80連接。所述T2口通過一溢流閥90與所述油箱200連接。
使用所述注塑機液壓系統100時,注射電磁換向閥60的YA11通電,所述A1口與所述T1口連通,所述A2口與所述T2口連通,調節所述背壓閥80的壓力,使所述油箱200中的油主動補充至所述注射無杆腔23,改善所述注射無杆腔23自吸補油形成的低壓。並且通過所述背壓閥80調節壓力大小,形成一個主動推所述螺杆22的力,補償所述注射有杆腔24工作油回洩的阻力,以及油缸密封件等摩擦副產生的摩擦阻力,螺杆與塑料及螺杆與料筒的摩擦阻力。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