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辣椒種植方法
2023-04-29 15:38:06 1
一種辣椒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內容:種子處理、育苗播種、地塊選擇、整地施肥、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本發明的辣椒的種植方法相對於傳統種植能獲得更高的產量,同時所得的辣椒外型美觀,營養成分豐富,物有害物質殘留,保障了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專利說明】_種辣椒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辣椒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辣椒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慾,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同時對於溫胃驅寒都有很大的功效,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需求量極大,栽培種植有良好前景。但辣椒傳統的種植方法沒有很好的利用辣椒生長的特性,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土質惡化,種植方法繁瑣,耗工耗時,同時產量低,效益差。因此, 申請人:對現有辣椒種植方法進行改進,根據辣椒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規律設計種植方法以及肥料的使用,以獲得更高的產量和優質的果實,提高種植的經濟收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辣椒的種植方法。
[0004]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種子處理:將種子在I%硫脲浸泡20-30分鐘,反覆衝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25-30°C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灌足底水,再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0cm厚的細土覆蓋;
(3)地塊選擇: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
(4)整地施肥:定植前7天左右,施足基肥,按照70cm行距開溝,整平、起壟等待定植;所述基肥為動物糞便500-550kg/畝、草木灰50-80kg/畝、緩釋顆粒肥料350_400kg/畝、土壤調理劑100-140kg/畝;
(5)定植:按30cm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兩棵;
(6)田間管理:在定植15天後追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0-13cm,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並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
(7)病蟲害防治:定植時注意剔除病苗,減少定植後的發病率;定植時儘量利用苗齡較小的秧苗,以減少機械損傷;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託布津400倍液每株灌根0.25千克藥液,每10天I次,連續2-3次。
[0005]所述的緩釋顆粒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銨4-5、骨粉6-8、脫脂玉米胚粉5-7、硝酸鉀3-4、硝酸銨5-6、玉米芯35-40、肥田蘿蔔莖葉8_10、硫酸矽2_3、過磷酸鈣
3-4、腐植酸2-4、茶葉廢渣5-8、碎蛋殼6-9 ;
其製備方法為將骨粉、脫脂玉米胚粉、玉米芯、肥田蘿蔔莖葉、腐植酸、茶葉廢渣、碎蛋殼混合後堆肥發酵8-15天,得到發酵物料後與硫酸銨、硝酸鉀、硝酸銨、硫酸矽、過磷酸鈣以及剩餘物料混合均勻並球磨成粉造粒,再用石蠟-松香作為包膜材料利用熔融噴霧包膜的方法進行包膜,最後烘乾冷卻即可。
[0006]所述的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珍珠巖粉3-4、椰殼粉碎物5-6、黃腐酸銅4-6、黃腐酸鐵4-6、黃腐酸錳4-6、黃腐酸鋅4-6、黃腐酸鈣4_6、雙孢菇菌渣6_8、玉米苞葉20-30、絲瓜絡15-20、赭石粉2-3、棕櫚絲6_8、蛭石粉3_5、麥飯石粉4_6 ;
其製備方法為將珍珠巖粉、赭石粉、蛭石粉、麥飯石粉充分混合均勻,並球磨成80-120目的細微粉末備用,再將玉米苞葉、絲瓜絡、棕櫚絲混合後置於沸水中加熱燒煮30-60分鐘,得到燒煮物料,濾去水分後再與前面所得混合粉末、椰殼粉碎物、雙孢菇菌渣混合均勻,將所得混合物料用水噴淋至物料最大含水量的50-60%,再加入EM菌劑進行發酵處理,發酵過程中每隔6-9天對物料堆進行一次翻拋,以增加氧氣並控制發酵堆溫度在40-60°C之間,翻拋3-4次即完成發酵,將所得發酵產物低溫烘乾,並研磨成細粉,將此細粉與黃腐酸銅、黃腐酸鐵、黃腐酸錳、黃腐酸鋅、黃腐酸鈣粉末混合,將混合粉末通入轉鼓造粒機中進行團聚造粒,最後利用加熱熔融的天然松香對所得顆粒進行外層的包覆,完成後烘乾冷卻即可。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心思想是根據辣椒生長的不同階段對養份需求的不同,即出苗期所需養分很少,初花至盛花需要大量氮素,到成熟期又需要較多磷鉀肥,來設計種植前期施用的緩釋基肥,其配伍合理,緩釋效果好,達到了節省肥料和滿足辣椒生長所需的目的。
[0008]本發明的辣椒的種植方法相對於傳統種植能獲得更高的產量,同時所得的辣椒外型美觀,營養成分豐富,物有害物質殘留,保障了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0009]土壤調理劑含有大量中微量元素的有機質,搭配玉米苞葉、雙孢菇菌渣等原料能有效的增加土壤的肥力,珍珠巖粉、蛭石粉等的添加能改善土壤的結構,防止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對土壤的理化性狀具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0010]【具體實施方式】:
(1)種子處理:將種子在1%硫脲浸泡25分鐘,反覆衝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30°C的溫水浸泡10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灌足底水,再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7cm厚的細土覆蓋;
(3)地塊選擇: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
(4)整地施肥:定植前7天左右,施足基肥,按照70cm行距開溝,整平、起壟等待定植;所述基肥為動物糞便530kg/畝、草木灰70kg/畝、緩釋顆粒肥料370kg/畝、土壤調理劑120kg/ 畝;
(5)定植:按30cm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兩棵;
(6)田間管理:在定植15天後追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2cm,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並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
(7)病蟲害防治:定植時注意剔除病苗,減少定植後的發病率;定植時儘量利用苗齡較小的秧苗,以減少機械損傷;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託布津400倍液每株灌根0.25千克藥液,每10天I次,連續3次。
[0011]所述的緩釋顆粒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銨4、骨粉7、脫脂玉米胚粉6、硝酸鉀3、硝酸銨5、玉米芯38、肥田蘿蔔莖葉9、硫酸矽2、過磷酸鈣3、腐植酸3、茶葉廢渣6、碎蛋殼8 ; 其製備方法為將骨粉、脫脂玉米胚粉、玉米芯、肥田蘿蔔莖葉、腐植酸、茶葉廢渣、碎蛋殼混合後堆肥發酵12天,得到發酵物料後與硫酸銨、硝酸鉀、硝酸銨、硫酸矽、過磷酸鈣以及剩餘物料混合均勻並球磨成粉造粒,再用石蠟-松香作為包膜材料利用熔融噴霧包膜的方法進行包膜,最後烘乾冷卻即可。
[0012]所述的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珍珠巖粉3、椰殼粉碎物5、黃腐酸銅5、黃腐酸鐵5、黃腐酸錳5、黃腐酸鋅5、黃腐酸鈣5、雙孢菇菌渣7、玉米苞葉25、絲瓜絡18、赭石粉2、棕櫚絲7、蛭石粉4、麥飯石粉5 ;
其製備方法為將珍珠巖粉、赭石粉、蛭石粉、麥飯石粉充分混合均勻,並球磨成100目的細微粉末備用,再將玉米苞葉、絲瓜絡、棕櫚絲混合後置於沸水中加熱燒煮45分鐘,得到燒煮物料,濾去水分後再與前面所得混合粉末、椰殼粉碎物、雙孢菇菌渣混合均勻,將所得混合物料用水噴淋至物料最大含水量的55%,再加入菌劑進行發酵處理,發酵過程中每隔7天對物料堆進行一次翻拋,以增加氧氣並控制發酵堆溫度在40-60°C之間,翻拋4次即完成發酵,將所得發酵產物低溫烘乾,並研磨成細粉,將此細粉與黃腐酸銅、黃腐酸鐵、黃腐酸錳、黃腐酸鋅、黃腐酸鈣粉末混合,將混合粉末通入轉鼓造粒機中進行團聚造粒,最後利用加熱熔融的天然松香對所得顆粒進行外層的包覆,完成後烘乾冷卻即可。
[0013]本發明番茄的種植方法畝產達到1200公斤,病蟲害發生率顯著降低,綜合經濟價值提尚超過10%。
【權利要求】
1.一種辣椒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方面: (1)種子處理:將種子在I%硫脲浸泡20-30分鐘,反覆衝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25-30°C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灌足底水,再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0cm厚的細土覆蓋; (3)地塊選擇: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 (4)整地施肥:定植前7天左右,施足基肥,按照70cm行距開溝,整平、起壟等待定植;所述基肥為動物糞便500-550kg/畝、草木灰50-80kg/畝、緩釋顆粒肥料350_400kg/畝、土壤調理劑100-140kg/畝; (5)定植:按30cm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兩棵; (6)田間管理:在定植15天後追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0-13cm,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並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 (7)病蟲害防治:定植時注意剔除病苗,減少定植後的發病率;定植時儘量利用苗齡較小的秧苗,以減少機械損傷;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託布津400倍液每株灌根0.25千克藥液,每10天I次,連續2-3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緩釋顆粒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銨4-5、骨粉6-8、脫脂玉米胚粉5-7、硝酸鉀3-4、硝酸銨5_6、玉米芯35-40、肥田蘿蔔莖葉8-10、硫酸矽2-3、過磷酸鈣3_4、腐植酸2_4、茶葉廢渣5_8、碎蛋殼6-9 ; 其製備方法為將骨粉、脫脂玉米胚粉、玉米芯、肥田蘿蔔莖葉、腐植酸、茶葉廢渣、碎蛋殼混合後堆肥發酵8-15天,得到發酵物料後與硫酸銨、硝酸鉀、硝酸銨、硫酸矽、過磷酸鈣以及剩餘物料混合均勻並球磨成粉造粒,再用石蠟-松香作為包膜材料利用熔融噴霧包膜的方法進行包膜,最後烘乾冷卻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土壤調理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珍珠巖粉3-4、椰殼粉碎物5-6、黃腐酸銅4-6、黃腐酸鐵4-6、黃腐酸錳4_6、黃腐酸鋅4-6、黃腐酸鈣4-6、雙孢菇菌渣6-8、玉米苞葉20-30、絲瓜絡15-20、赭石粉2_3、棕櫚絲6-8、蛭石粉3-5、麥飯石粉4-6 ; 其製備方法為將珍珠巖粉、赭石粉、蛭石粉、麥飯石粉充分混合均勻,並球磨成80-120目的細微粉末備用,再將玉米苞葉、絲瓜絡、棕櫚絲混合後置於沸水中加熱燒煮30-60分鐘,得到燒煮物料,濾去水分後再與前面所得混合粉末、椰殼粉碎物、雙孢菇菌渣混合均勻,將所得混合物料用水噴淋至物料最大含水量的50-60%,再加入EM菌劑進行發酵處理,發酵過程中每隔6-9天對物料堆進行一次翻拋,以增加氧氣並控制發酵堆溫度在40-60°C之間,翻拋3-4次即完成發酵,將所得發酵產物低溫烘乾,並研磨成細粉,將此細粉與黃腐酸銅、黃腐酸鐵、黃腐酸錳、黃腐酸鋅、黃腐酸鈣粉末混合,將混合粉末通入轉鼓造粒機中進行團聚造粒,最後利用加熱熔融的天然松香對所得顆粒進行外層的包覆,完成後烘乾冷卻即可。
【文檔編號】C05G1/00GK104472132SQ201410618512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6日
【發明者】方仙來, 吳根苗 申請人:安徽省嶽西縣雲峰有機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