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3:53:11 1
專利名稱: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裝置,特別地,是在電機定子生產領域中,用於處理矽鋼板邊料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矽鋼片生產過程中,首先需要經歷一個矽鋼板裁切分條的工藝過程,在此過程中,矽鋼板被分割成並行的若干長條,而在分割後,矽鋼板的邊側將留出一條邊料,該邊料由於達不到所需矽鋼條的寬度,將作為廢料丟棄。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該邊料進行處理,以儘量壓縮邊料體積,否則,邊料條將很快充滿廢料箱,從而需要頻繁更換廢料箱,耗時耗力,不利於生產。對此,傳統的處理方式是使邊料卷在一個軸體上,在拉力作用下,使邊料收緊一個邊料卷,從而限制其空間體積;然而,隨著邊料卷增大到一定厚度時,需要將其取下,並重新在該軸體上約束邊料,進行邊料收卷作業,使其重新繞成新的邊料卷,該過程十分緩慢,需要停機後才能完成,而在一卷矽鋼板的分條過程中,則需要停機幾次,嚴重限制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該裝置可以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對矽鋼板分條後產生的邊料進行連續收卷作業,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設有由電機驅動的引料導輪,在所述引料導輪之後從前至後設有4-6根短軸體,各短軸體之間距離不小於60cm,各所述短軸體分別由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驅動; 各所述短軸體端面設有一個多邊形插孔,各所述短軸體上還配有一個可插拔於所述插孔的 U型件,該U型件的一端腳插入所述插孔後,另一端腳與所述短軸體表面平行,且所述另一端腳與短軸體表面相距5mm-10mm。作為優選,所述U型件不與所述插孔相配合的端腳內表面制有粗糙紋路,以增大與矽鋼板邊料之間的摩擦。作為優選,所述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包括一個共用驅動電機,以及與所述驅動電機相耦合的、與所述短軸體數量相等的傳動組,各所述傳動組分別通過離合器與各所述短軸體對應嚙合。作為優選,所述引料導輪為相互靠緊,並彼此反向旋轉的一對滾輪,其表面具有摩擦紋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該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在工作時,矽鋼板邊料首先由所述引料導輪引入基座,最初可將邊料繞過各所述短軸體後纏繞於最後方的短軸體上, 隨著最後方短軸體上的邊料卷逐漸增大,先使該短軸體停止轉動,再將一個所述U型件插入最後第二個短軸體端面的插孔內,並使該U型件的一個端腳卡住邊料,再剪斷最後及最後第二個短軸體之間的邊料,即可在最後第二個短軸體上的所述U型件的約束下,形成新的邊料卷,如此重複,直至在所有的短軸體上均形成邊料卷,由於一卷矽鋼板的直徑在Im 左右,因此,將一卷矽鋼板的邊料分散到各短軸體之後,每卷短軸體上的邊料卷直徑將減小許多,這就使各短軸體可以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共同完成對一卷矽鋼板分條後產生的邊料進行連續收卷作業,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圖1是本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一個實施例中,最後方的短軸體收卷時的工作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在最後第二個的短軸體收卷時的工作示意圖。圖3是圖1實施例中短軸體與U型件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在圖1-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該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包括基座1,該基座1上方為一個水平的工作檯11,在該工作檯11前端設有由電機驅動的一對引料導輪4,該對引料導輪4為相互靠緊,並彼此反向旋轉的一對滾輪,其表面具有摩擦紋路,邊料30進入兩滾輪之間後,即可在它們的牽引下向後輸送;在所述引料導輪4之後從前至後設有4根短軸體2, 各短軸體2之間距離不小於60cm,從而為邊料卷3留出充分的空間,各所述短軸體2分別由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未圖示)驅動;各所述短軸體2端面設有一個矩形插孔21,各所述短軸體2上還配有一個可插拔於所述插孔21的U型件23,該U型件23的一端腳插入所述插孔21後,另一端腳與所述短軸體2表面平行(如圖3所示),且所述另一端腳與短軸體2 表面相距5mm-10mm,該距離約為兩三層邊料30的厚度。所述U型件23不與所述插孔21相配合的端腳內表面制有粗糙紋路,以增大與矽鋼板邊料30之間的摩擦。所述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包括一個共用驅動電機,以及與所述驅動電機相耦合的、與所述短軸體2數量相等的傳動組,各所述傳動組由齒輪組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具有四組獨立的齒輪組,各齒輪組均由同一個電機驅動,而在各齒輪組的驅動端,分別通過離合器與各所述短軸體2對應嚙合,因此,通過單獨控制各短軸體2所對應的離合器,即可獨立控制各短軸體2的工作;當然所述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亦可以由四個獨立的電機構成,每個電機驅動一根所述短軸體2。上述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在工作時,矽鋼板邊料30首先由所述引料導輪4引入基座1,最初可將邊料30繞過各所述短軸體2後纏繞於最後方的短軸體上,隨著最後方短軸體上的邊料卷3逐漸增大,直至圖1所示狀態,則先使最後方的短軸體停止轉動,再將一個所述U型件23插入最後第二個短軸體端面的插孔21內,並使該U型件23的一個端腳卡住邊料30,再剪斷最後及最後第二個短軸體之間的邊料30,即可在最後第二個短軸體上的所述 U型件的約束下,形成新的邊料卷,如圖2所示,如此重複,直至在所有的短軸體2上均形成邊料卷3,由於一卷矽鋼板的直徑在Im左右,因此,將一卷矽鋼板的邊料分散到本實施例中的4個短軸體2之後,每個短軸體2上的邊料卷3直徑將減小許多,約為0. 5m,這就使各短
4軸體2可以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共同完成對一卷矽鋼板分條後產生的邊料30進行連續收卷作業,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前端設有由電機驅動的引料導輪G),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引料導輪(4)之後從前至後設有4-6根短軸體0),各短軸體 (2)之間距離不小於60cm,各所述短軸體( 分別由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驅動;各所述短軸體(2)端面設有一個多邊形插孔(21),各所述短軸體( 上還配有一個可插拔於所述插孔 (21)的U型件(23),該U型件的一端腳插入所述插孔後,另一端腳與所述短軸體(2)表面平行,且所述另一端腳與短軸體表面相距5mm-1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U型件不與所述插孔相配合的端腳內表面制有粗糙紋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包括一個共用驅動電機,以及與所述驅動電機相耦合的、與所述短軸體( 數量相等的傳動組,各所述傳動組分別通過離合器與各所述短軸體( 對應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料導輪(4)為相互靠緊,並彼此反向旋轉的一對滾輪,其表面具有摩擦紋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矽鋼板邊料處理裝置,應用於電機定子生產領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設有由電機驅動的引料導輪,在所述引料導輪之後從前至後設有4-6根短軸體,各短軸體之間距離不小於60cm,各所述短軸體分別由相互獨立的驅動機構驅動;各所述短軸體端面設有一個多邊形插孔,各所述短軸體上還配有一個可插拔於所述插孔的U型件,該U型件的一端腳插入所述插孔後,另一端腳與所述短軸體表面平行,且所述另一端腳與短軸體表面相距5mm-10mm。該裝置可以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對矽鋼板分條後產生的邊料進行連續收卷作業,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1D43/28GK202180153SQ20112026315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
發明者郭正平 申請人:江陰華新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