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止鼾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25 11:33:31 2
一種止鼾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止鼾器,包括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連接體,連接體連接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由第一前擋片、第一後擋片和位於連體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構成,下牙套由第二前擋片、第二後擋片和位於連接體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構成,連接體中間位置設置有前呼吸孔,連接體側面設置有側面呼吸孔。本實用新型根據中國人的人體特點採用彈性材料一體製成,並設計了止鼾器的尺寸,佩戴舒服,不會引起嚴重的異物感,且在中間位置和側面設置有呼吸孔,不會引起呼吸不暢的問題。
【專利說明】
—種止鼻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供口腔內部上顎及下顎牙齒的咬合的止鼻幹器。
【背景技術】
[0002]經眾多醫學專家證實,打呼嚕及睡眠呼吸暫停主要是因為上呼吸道和咽喉部軟組織(包括扁桃體、舌根等)鬆弛或塌陷所致,是上氣道生理結構問題,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加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等造成了上呼吸道軟組織鬆弛下垂。特別在睡覺時神經興奮度下降促使鬆弛的咽喉部軟組織更加下垂,堵塞了呼吸器管使呼吸不暢,當呼吸氣流通過咽喉部狹窄部位時產生渦流並引起共鳴腔的震動就出現了鼾聲。
[0003]目前治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呼吸機,睡覺時配戴連接呼吸管道的面罩,呼吸機將空氣通過管道強行輸入呼吸道,缺點是價格貴,而且每次配戴都特別難受;二、手術,將鬆弛下垂的咽喉部軟組織切除,從而使呼吸道恢復通暢;缺點是價格貴,而且可能還會再次生長;三是供口腔內部上顎及下顎牙齒咬合的止鼾器件,如申請號為201110057082.X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阻鼾器,這種阻鼾器由上牙套、下牙套和連接體組成,上牙套由第一咬合部與第一內、外擋牆構成,下牙套由第二咬合部與第二內、夕卜擋牆構成。由於僅在止鼾器的中間位置設置呼吸孔,夜晚如果僅靠嘴呼吸時,會引起呼吸不暢,且由於該止鼾器的各部件的尺寸不合理,在夜晚帶時會有嚴重的異物感,造成人體感覺異常不舒服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止鼾器,解決現有的止鼾器使用時人體感覺異常不舒服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止鼾器,包括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連接體,連接體連接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由第一前擋片、第一後擋片和位於連體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構成,下牙套由第二前擋片、第二後擋片和位於連接體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構成,連接體中間位置設置有前呼吸孔,連接體側面設置有側面呼吸孔。
[0006]其中,優選地,前呼吸孔的數量為4個,均勻分布在連接體的中間位置,呼吸孔的寬度為6?8mm。
[0007]其中,優選地,側面呼吸孔距連接體端部的距離為15?20mm。
[0008]其中,優選地,側面呼吸孔的寬度為10?15mm。
[0009]其中,優選地,連接體的厚度從兩端部至中間位置逐漸減小,連接體兩端部的厚度為5mm,連接體中間位置的厚度為4mm。
[0010]其中,優選地,第一前擋片的高度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第一前擋片中間位置的高度為10?12mm,第一前擋片兩端部的高度為3?5mm。
[0011]其中,優選地,第二後擋片根據人體下顎傾斜設置,從底部到頂端的距離中間位置為6?8mm,兩端部為2?3mm,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實用新型止鼾器的側面設置有側面呼吸孔,加上設置在中間位置的前呼吸孔,夜晚如果僅靠嘴呼吸時,不會引起呼吸不暢的問題。
[0014]2.本實用新型根據中國人的人體特點採用彈性材料一體製成,並設計了止鼾器的尺寸,佩戴舒服,不會引起嚴重的異物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止鼾器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止鼾器反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沿A向視圖。
[0019]圖中,1.上牙套,11.第一前擋片,12.第一後擋片,13.上咬合面,2.下牙套,21.第二前擋片,22.第二後擋片,23.下咬合面,3.連接體,4.前呼吸孔,5.側面呼吸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一種止鼾器,包括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的上牙套1、下牙套2和連接體3,連接體3連接所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牙套1由第一前擋片11、第一後擋片12和位於連體上表面的上咬合面13構成,下牙套2由第二前擋片21、第二後擋片22和位於連接體3下表面的下咬合面23構成,連接體中間位置設置有前呼吸孔4,連接體側面設置有側面呼吸孔5。在中間位置的前呼吸孔4,加上在側面設置側面呼吸孔5,夜晚如果僅靠嘴呼吸時,不會引起呼吸不暢的問題。
[0022]其中,前呼吸孔4的數量為4個,均勻分布在連接體的中間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四個前呼吸孔4的尺寸相同,其寬度為7mm。在本實用新型中,呼吸孔的寬度並不局限於此,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可設置為6?8mm。在本實施例中,側面呼吸孔5距連接體3端部的距離為15_,即側面呼吸孔5設置有止鼾器側面的中部,在本實用新型中,側面呼吸孔5距連接體3端部的距離可為15?20mm。
[0023]其中,側面呼吸孔5的寬度為12_,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側面呼吸孔5的寬度可為 10 ?15mm。
[0024]其中,連接體的厚度從兩端部至中間位置逐漸減小,連接體兩端部的厚度為5mm,連接體中間位置的厚度為4_。
[0025]其中,第一前擋片11的高度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第一前擋片11中間位置的高度為10_,第一前擋片11兩端部的高度為5_。在本實用新新型中,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第一前擋片11中間位置的高度可為10?12mm,第一前擋片11兩端部的高度可為3 ?5mm0
[0026]其中,第二後擋片22根據人體下顎傾斜設置,從底部到頂端的距離中間位置為7_,兩端部為3_,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在本實用新型中,從底部到頂端的距離中間位置可為6?8_,兩端部可為2?3_。第一後擋片12也根據人體下顎傾斜設置。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止鼾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連接體,所述連接體連接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所述上牙套由第一前擋片、第一後擋片和位於所述連體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構成,所述下牙套由第二前擋片、第二後擋片和位於所述連接體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構成,所述連接體中間位置設置有前呼吸孔,所述連接體側面設置有側面呼吸孔;所述前呼吸孔的數量為4個,均勻分布在所述連接體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一前擋片的高度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所述第一前擋片中間位置的高度為10?12_,所述第一前擋片兩端部的高度為3mm ;所述第二後擋片根據人體下顎傾斜設置,從底部到頂端的距離中間位置為6?8mm,兩端部為2?3mm,從中間位置至兩端部逐漸減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鼾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呼吸孔的寬度為6?8_。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鼾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側面呼吸孔距所述連接體端部的距離為15?20_。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鼾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側面呼吸孔的寬度為10?1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鼾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體的厚度從兩端部至中間位置逐漸減小,所述連接體兩端部的厚度為5_,所述連接體中間位置的厚度為4_。
【文檔編號】A61F5/56GK204192837SQ201420032224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許香立 申請人:許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