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車頂篷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5:21:56 3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車頂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動車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頂篷,特別是一種電動車頂篷。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電動車以其輕快小巧、清潔方便等優勢,已成為人們戶外短途出行的主要綠色交通工具。但天氣環境一直是困擾人們駕駛電動車出行的重要因素,為了能在寒風、暴雨、暴曬等惡劣天氣條件下,駕駛電動車更加舒適,人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電動車配件,帶頭盔的雨披、遮陽傘及遮陽擋風頂篷相繼在市場中出現。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一種電動車、摩託車收縮遮陽擋雨篷公開號CN201619641U,申請號200920292783. X,包括遮陽擋雨篷本體,本體的四角處和頂部設有C型座各與鋼架連接,所述鋼架為三段鋼管組成,前後為大管,中間為小管,這樣可以使管子裝卸方便還可以收縮。鋼架固定在電動車、摩託車的前後位置,本體與鋼架的連接為活動連接,所以本體與鋼架的連接位置可調,進而可以調節本體的高度;所述遮陽擋雨篷本體的前頂部和側部分別安裝遮陽透視板,其中前頂部的遮陽透視板與本體的連接為活動連接,在本體的內部設有滑槽結構,遮陽透視板可以向後滑移或者拆卸下來。但是這種雨篷的鋼架佔用空間大,拆卸繁瑣,影響雨篷的搬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便於拆卸的電動
車頂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動車頂篷,包括篷架、篷布和透明擋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篷架包括由杆狀彎曲呈U形的架體,杆狀的兩端位於架體的後端部,所述的架體的前部固連有前固定腳,架體的後部通過可拆卸結構固定有後固定腳;所述的篷布和透明擋板均固定在架體上。篷布安裝在篷架的中間凸出部分,可以為駕駛員頂部遮陽擋風雨。透明擋板設置在篷架的前部,形狀與U形的架體相匹配,透明擋板能夠為駕駛員前方遮擋風雨,駕駛員也可通過透明擋板觀察前方路況。前固定腳能夠與電動車的車頭連接,後固定腳固定在電動車的尾部框架上,後固定腳與架體後部通過可拆卸結構相連接。將架體和後固定腳卸下分開後,整個頂篷高度變低,容易搬運。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架體的頂面與架體的後部底面和架體的頂面與架體的前部底面距離相近。這種設計使得架體前後保持等高,佔用空間小,方便存放及搬運。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後固定腳呈杆狀且其端部與架體杆狀的兩端一一對應相連。兩根杆狀後固定腳的端部與架體杆狀的兩端通過可拆卸結構連接。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可拆卸結構包括位於後固定腳端部的插銷孔和位於架體杆狀端部的插銷,所述的後固定腳端部還設有鎖緊螺栓,當所述的插銷插入插銷孔內時所述的鎖緊螺栓的端部能與插銷外側面相抵靠。通過插入插銷便可固定,不使用其他工具就可方便快捷地安裝或拆卸頂篷。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架體包括兩平行杆部和位於兩平行杆部的弧形迂迴部,所述的兩平行杆部之間設有若干根撐骨,撐骨的兩端分別與兩平行杆部一一對應的相固連。篷布設置在兩平行杆部的弧形迂迴部,撐骨能夠保證兩平行杆之間的距離,使得架體更加牢固結實。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透明擋板的兩側均設有一與透明擋板側面相抵靠的定位條,定位條的兩端分別與兩平行杆部一一對應的相固連;所述的架體內緣具有沿著杆狀軸向開設的導向槽,所述的透明擋板的外緣嵌入導向槽內。透明擋板可以在架體內緣的導向槽內滑行,定位條夾住透明擋板,規範其滑行方向使之不容易脫出導向槽。在上述的電動車頂篷中,所述的透明擋板的頂緣處固連有鎖扣。當透明擋板在導向槽內滑到指定位置後,透明擋板頂緣處的鎖扣能與相應的撐骨扣合,使透明擋板固定在指定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電動車頂篷具有以下優點1.架體呈U形杆狀,結構簡單,兩根平行杆之間設有撐骨,使得架體牢固結實。2.後固定腳與架體杆狀兩端採用可拆卸方式連接,拆卸方便,拆卸後佔用空間小, 便於運輸。
圖1是安裝有本頂篷的電動車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頂篷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篷架與透明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架體;la、導向槽;2、透明擋板;3、篷布;4、電動車;5、前固定腳;6、後固定腳;7、撐骨;8、定位條;9、可拆卸結構;9a、插銷;%、插銷孔;10、鎖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具體來說,如圖1、圖2所示,本電動車頂篷安裝在電動車4上,包括篷架、篷布3和透明擋板2,篷架為杆狀彎曲呈U形的架體1,杆狀的兩端位於架體1的後端部,篷布3設置在架體1的弧形迂迴部。架體1內緣具有沿著杆狀軸向開設的導向槽la,透明擋板2的外緣嵌入導向槽Ia內,透明擋板2可沿著導向槽Ia上下滑行。架體1的前部焊接有兩個前固定腳5,前固定腳5上具有螺栓孔,能夠通過螺栓固定在電動車4的車頭上。架體1的後部通過可拆卸結構9固定有後固定腳6,後固定腳6固定在電動車4的尾部框架上。如圖2、圖3所示,可拆卸結構9包括位於後固定腳6端部的插銷孔9b和位於架體 1桿狀端部的插銷9a。後固定腳6端部還設有鎖緊螺栓,當插銷9a插入插銷孔9b內時,鎖緊螺栓的端部能與插銷9a外側面相抵靠。如圖3、圖4所示,定位條8的兩端分別與兩平行杆部相固連,定位條8夾住透明擋板2使其在導向槽Ia內滑動時不容易偏離方向而脫出。透明擋板2的頂緣處固連有鎖扣10,在架體1的兩根平行杆之間設有兩根撐骨7,鎖扣10能與相應的撐骨7扣合。當透明擋板2滑行到U形架體1的底部時,將透明擋板2頂緣處的鎖扣10與相應撐骨7扣合, 此時透明擋板2處於封閉狀態,透明擋板2可以為駕駛員遮風擋雨;當透明擋板2向上滑行到指定位置後,鎖扣10能與另一相應撐骨7扣合,使透明擋板2處於打開狀態,使駕駛員具有更好的視野或保持頂篷內良好的通風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架體1、導向槽la、透明擋板2、篷布3、電動車4、前固定腳 5、後固定腳6、撐骨7、定位條8、可拆卸結構9、插銷9a、插銷孔%、鎖扣10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頂篷,包括篷架、篷布C3)和透明擋板O),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篷架包括由杆狀彎曲呈U形的架體(1),杆狀的兩端位於架體(1)的後端部,所述的架體(1)的前部固連有前固定腳(5),架體(1)的後部通過可拆卸結構(9)固定有後固定腳(6);所述的篷布⑶和透明擋板⑵均固定在架體⑴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架體⑴的頂面與架體⑴ 的後部底面和架體(1)的頂面與架體(1)的前部底面距離相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固定腳(6)呈杆狀且其端部與架體(1)杆狀的兩端一一對應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可拆卸結構(9)包括位於後固定腳(6)端部的插銷孔(9b)和位於架體(1)杆狀端部的插銷(9a),所述的後固定腳(6) 端部還設有鎖緊螺栓,當所述的插銷(9a)插入插銷孔(9b)內時所述的鎖緊螺栓的端部能與插銷(9a)外側面相抵靠。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架體(1)包括兩平行杆部和位於兩平行杆部的弧形迂迴部,所述的兩平行杆部之間設有若干根撐骨(7), 撐骨(7)的兩端分別與兩平行杆部一一對應的相固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透明擋板( 的兩側均設有一與透明擋板( 側面相抵靠的定位條(8),定位條(8)的兩端分別與兩平行杆部一一對應的相固連;所述的架體⑴內緣具有沿著杆狀軸向開設的導向槽(Ia),所述的透明擋板⑵ 的外緣嵌入導向槽(Ia)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車頂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透明擋板( 的頂緣處固連有鎖扣(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車頂篷,屬於電動車配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雨篷由於其鋼架佔用空間大,拆卸繁瑣而影響雨篷搬運的問題。本電動車頂篷包括篷架、篷布和透明擋板,所述的篷架包括由杆狀彎曲呈U形的架體,杆狀的兩端位於架體的後端部,所述的架體的前部固連有前固定腳,架體的後部通過可拆卸結構固定有後固定腳;所述的篷布和透明擋板均固定在架體上。後固定腳與架體杆狀兩端採用可拆卸方式連接,拆卸方便,拆卸後佔用空間小,便於運輸。
文檔編號B62J17/08GK202098498SQ20112014855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1日
發明者馮以法 申請人:童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