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才是最佳配色(選黑不出錯看古今大師的配色秘訣)
2023-05-25 23:09:35 2
你是否留意過一個現象
生活中許多黑色的物件
總是常看常新,永不過時
那些冷靜而深邃的單調色
那些讓當代大師瘋狂的「暗黑系」
在宋代,曾到達過從未有過的高度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萬物之極——黑。
三宅一生設計的紙燈 充滿了以黑為主色調的「陰翳之美」 圖自/網絡
「我不煩你,你也別來煩我」是山本耀司對於黑色的解讀。
黑色,總是透露著一股讓人琢磨不透的疏離感。從小就在燈紅酒綠的鬧市區長大的山本耀司,對他而言,黑色是一種讓他心安的保護色。
山本耀司的作品 圖自/網絡
而藝術家鹽田千春卻認為「黑色是一種沉寂式的死亡紀實」。
她用成千上萬條黑色的線,通過纏繞編織的方式,製作成作品《沉默中》,來歌頌顫動的靈魂。
鹽田千春的展覽現場 圖自/網絡
鹽田千春的代表風格 圖自/網絡
關於黑,千人千面,它是萬物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終結。對於這個隨處可見的顏色,也許,許多人一無所知。
在宋代,地位最高的顏色,一個是青色,另一個就是黑色,何從說起?
當時,道教十分興盛,它的主張是道法自然,綠色是自然的化身,而黑色卻因「養眼」而被推舉,這與道教強調的「五色令人目盲」有關。
宋人發現五色損目,唯有黑色不損,原來黑色可以保護視力,在當時,王安石用黑色選做屏風的顏色,蘇軾也說:茶可於口,墨可於目。
日本樂燒茶碗 圖自/網絡
黑色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異彩,並非僅僅只是因為養眼,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不可感動的宇宙之色。
這絕非空穴來風,在宋代,中國最正統的方位為六合,即東、西、南、北、天、地,泛指天下或宇宙,其中黑色就代表了天色、地色和北方色,佔了近乎一半的地位,可見,黑色的地位之高。
儘管黑色是極端之色,但在宋人的內心深處,黑色是一種強烈的感受,從眼中到心中。
一隻黑色的茶盞中,即可知一二。
宇宙 圖自/攝圖網
黑色茶盞中的宇宙 圖自/網絡
黑色因茶而勝。宋時鬥茶,以其黑底來突出白色的茶沫,根據鬥茶者的技藝,茶沫掛釉時久久不散者勝之,反之者敗,決定勝利的關鍵是茶盞。
就連北宋茶人蔡襄都說:茶色白,宜黑盞。
在宋代,因為鬥茶的興盛,大約三分之一以上的窯場都以生產黑釉瓷為主。
離譜的是,在當時,就連主燒白瓷的定窯,燒制出來的墨定價格比白定都要高。
宋代·供御款建盞·小堀遠州舊藏 圖自/2022年西泠春拍
在當時,福建的建盞因土壤的含鐵量高,加上獨樹一幟的工藝,在眾多窯口中殺出重圍,成為茶盞的天花板。
研製出的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諸多名產,將黑釉瓷的藝術成就推向從未有過的高峰,故稱為——崛起的黑瓷文化。
在這場官民同樂的鬥茶氛圍中,建盞的審美和設計受到自上而下的影響。
宋代·建窯兔毫盞·曾出版刊物:《黑と白~宋磁~》 圖自/2022年西泠春拍
宋代·建窯鬥笠形油滴天目盞 圖自/2022年西泠春拍
宋代·建盞束口鷓鴣斑天目盞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品 圖自/網絡
首先對建盞提出要求的人是宋徽宗趙佶。
他曾在著作的茶書《大觀茶論》中詳細談到,茶盞顏色貴青黑,紋飾最好是兔毫,盞底深一點,寬一點,高度如何,投茶量多少...都事無巨細作刻畫了出來,而一代皇帝的審美就足以改變一個時代的審美。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星建盞) 唐花唐草紋螺鈿臺 圖自/日本德川美術館
然而過眼了無數珍寶之後,在這場以皇帝為導向的建盞設計中,建盞的風格主要以「極簡奢華」為基調色,再添加自然礦物的色彩,不具象的紋飾,以及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意境,變化出讓人浮想聯翩的畫面。
這種超現實主義的美叫做抽象,也就是1000多年後瀰漫整個歐洲的藝術形式。
宋代·曜變天目 大阪藤田美術館曜變天目盞 圖自/網絡
只有真正內心的富足,才能以簡約示人。
在政治上,北宋雖是積貧積弱的一朝,但它卻把所有的私心都投放在了藝術上。
在建盞之中,你就能看到那種在收斂和克制中,不斷溢出的寧靜之美,而這種美,來到了另一個國度,變成為了國之重寶。
宋代·鬥笠形油滴天目盞 圖自/2022年西泠春拍
黑色的宇宙之色,似乎在為下一次的爆發蓄能。
誰能想到,在宋代,日本僧人將建盞從浙江天目山帶回日本之後,開創了建盞史無前例的國際地位。
他們以局外人的視角,重新定義了建盞的審美和高度,於是就有了「茶碗中的宇宙」曜變天目。
全球僅存三件完好的曜變天目 分別藏於日本靜嘉堂、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 圖自/網絡
宋代 建盞曜變天目盞殘件 傳說中第三個半國寶級別建盞殘件 杭州淨慈寺「慧日峰下 宋代僧家茶事展」 圖自/大力
我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的事物,日本人多看了一眼,就會有絕然不同的意味,比如:漆器、尺八、建盞...它們源生於中國,卻可以在日本牢牢紮根並異地生花。
後來在了解到日本茶道之後,也就漸漸明白了。
一是因為建盞對他們而言是舶來品,是不可複製的稀缺之物。
二來是受到茶道中禪宗的影響,比如「虛空」,建盞中的留白,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
三是通過建盞的「無限聯想」觸發了他們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比如「在不完美中尋找完美」「無用之用」等等。
宋代·建盞曜變天目盞殘件局部 傳說第三個半國寶級別建盞殘件 杭州淨慈寺「慧日峰下 宋代僧家茶事展」 圖自/大力
今年8月份,杭州西泠春拍上就出現了一隻罕見的宋代油滴建盞。
它的形制為束口型,口沿包有金邊,紋飾為經典的油滴狀,制式周正,大小正好一握。
非常難得的是,茶盞的旁邊還有一個原配的大漆供箱,箱子上以金色寫有「天目茶碗」的字樣,這隻茶碗最終拍下830萬的高價。
宋代·建盞黑釉油滴束口盞 2022年西泠春拍預展 圖自/大力
宋代·建盞黑釉油滴束口盞·原大漆供箱 2022年西泠春拍預展 圖自/大力
原來這隻茶碗是千利休的好友黑田家族的收藏,1935年,它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美術品」是列入國家保護範圍。
2015年,這件茶碗的文物認定註銷,才得以在海外流通,因此,我們才能靜距離,一窺真容。
宋代·建盞黑釉油滴束口盞 局部 2022年西泠春拍預展 圖自/大力
此盞旁邊還有一件日本茶人小堀遠州的舊藏,也是一隻束口盞,但釉色卻泛著淡淡的蛤蜊光,這類釉色的盞也十分鮮有,作為千利休的弟子之一,小堀遠州對待器具的審美是公知的挑剔。
而他的師傅千利休更具風骨,曾說過:只有美的事物才能讓我低頭。
宋代·供御款建盞·小堀遠州舊藏 2022年西泠春拍預展 圖自/大力
宋代·供御款建盞·小堀遠州舊藏 釉色表面泛著淡淡的蛤蜊光 2022年西泠春拍預展 圖自/大力
從無名的黑、崛起的黑、到可以裝滿整個宇宙的黑,再到山本耀司的黑色服裝帝國。
幾千年來,在百花爭豔中穿行的黑色,似乎從未過時過。
當你以為它單調,它又可以是「五彩斑斕」的黑,當你以為它很神秘時,它又在無時無刻散發出致命的王者之氣,當你以為它壓抑陰沉的時候,它又可以裝滿芬芳,給你以自然純淨的鮮活之氣。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建盞 碗中藏有「幽玄之美」 圖自/網絡
黑色,從來不是一個可以被定義的顏色,正是如此,它才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宋代黑色的地位與功能》程民生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撰文:大力
審稿:初戀、古一翻
圖片:除特殊備註之外,其他圖片均來自攝圖網、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