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組合衛嘴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8:21:31 1
專利名稱:分體式組合衛嘴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用於鋼廠型鋼軋制線的導衛裝置,組合衛嘴是導衛裝置中一新結構。
背景技術:
導衛裝置是安裝在連續軋鋼機進、出口的一種工裝,起到為軋件導向和護衛的作用,目的是確保軋鋼過程順利過鋼。衛嘴是防止軋件纏輥,將軋件順利導出軋輥。
國內、外型鋼軋制所用的導衛裝置經常採用整體式寬鏟嘴結構,此裝置放於軋制線軋輥出口,起將軋件與軋輥分離的作用。該產品主要存在如下缺點1、工作中下鏟先與工件接觸,然後導衛中間部分的上鏟與軋件接觸,此順序與工作中實際情況相反,不能很好將軋件與軋輥分離,容易發生堵鋼。
2、工作時下鏟高度過大,鏟嘴工作時,軋件變形較大,鏟嘴受力過大,不易將軋件與軋輥分離。
3、此鏟嘴寬度與後部相同,而使用中軋件寬度較窄,鏟嘴非工作部分反而磨損軋輥,降低了軋輥使用壽命;由於鏟嘴寬度過大,減少了軋輥配輥槽的數量,軋輥利用率降低。
4、此導衛為整體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一旦鏟嘴磨損或損壞,此導衛就整體報廢,導致軋製成本升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體式組合衛嘴,克服了已有技術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分體式組合衛嘴,包括有鏟嘴,由上鏟和下鏟組成,鏟嘴後部是連接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鏟嘴與連接件是分體結構,鏟嘴安裝固定在連接件上。
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鏟前端延伸超出下鏟之外。
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鏟前端成為弧角。
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鏟嘴的寬度小於連接件的寬度。
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上鏟與下鏟的前端下部工作面均為弧面。
和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點
1、改形後的衛嘴按實際工作中的情況,改變了鏟嘴與軋件的接觸順序,由鏟嘴中間部分的上鏟與軋件先接觸,將軋件與軋輥分離,然後下鏟再與軋件接觸,使軋件與軋輥徹底分離。軋件與鏟嘴初接觸時,變形量少,減小了鏟嘴所受衝擊力,提高鏟嘴的使用壽命。
2、降低上鏟和下鏟的高度,上、下鏟前端為弧形角,使軋件剛過軋制中心線,很快上鏟就開始工作,這時軋件纏輥的角度很小,鏟嘴較容易將軋件與軋輥剝離,同時上鏟與下鏟前端採用圓弧面,增加鏟嘴強度。
3、鏟嘴按軋制過程中軋件的實際寬度設計,減小了鏟嘴寬度,將工作中鏟嘴非工作部分與軋輥脫離,從而提高軋輥使用壽命,亦可增加軋輥的配輥數量。
4、鏟嘴與連接件採用分體結構,採用螺栓(件3)、墊片(件4)來緊固,後部連接件(件5)完全可以通用,對於不同架次、軋制不同規格產品,導衛僅需更換鏟嘴部分,連接塊不易損壞,可長期使用,減少了備件數量。軋制過程中,鏟嘴部分最易磨損,一旦鏟嘴磨損,僅需更換鏟嘴部分,鏟嘴部分的重量僅是整體導衛重量的1/3左右,從而大大降低了軋鋼導衛成本。
圖1為整體式寬鏟嘴結構的導衛裝置。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
本實用新型由鏟嘴和連接件組成,鏟嘴由上鏟1與下鏟2組成,鏟嘴與連接件5為分體結構,鏟嘴通過螺栓(件3)、墊片(件4)固定安裝在連接件5上,上鏟1與下鏟2的前端工作面為弧面,上鏟1、下鏟2前端成弧形角,上鏟1前端延伸超出下鏟2之外。
權利要求1.分體式組合衛嘴,包括有鏟嘴,由上鏟和下鏟組成,鏟嘴後部是連接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鏟嘴與連接件是分體結構,鏟嘴安裝固定在連接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鏟前端延伸超出下鏟之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鏟前端成為弧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鏟嘴的寬度小於連接件的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組合衛嘴,其特徵在於上鏟與下鏟的前端下部工作面均為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體式組合衛嘴,包括有鏟嘴,由上鏟和下鏟組成,鏟嘴和連接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上鏟與下鏟的上端工作面為弧面,上、下鏟前端成弧形角,上鏟前端延伸超出下鏟之外。本實用新型能很好將軋件與軋輥分離,不容易發生堵鋼。鏟嘴損壞後,可以更換,降低了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B21B39/16GK2778421SQ20052007020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4日
發明者徐慶雲, 曾仁謙, 張有德 申請人:合肥東方冶金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