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煙艾灸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4:23: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煙艾灸器。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艾灸器,一個醫務人員只能對一個患者進行治療,而且操作過程繁瑣,艾灸時,患者需要脫去外衣,為了保暖,艾灸往往在空調房內進行,而持續不斷的艾條煙霧會充滿整個房間,刺激人的呼吸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感受,因此現有技術中的艾灸儀已經不再適應當代人們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淨煙艾灸器,它不僅能夠很好地給患者實施艾灸,而且能夠達到無煙,環保,避免汙染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淨煙艾灸器,它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內設置有腔室,所述外筒的頂端設置有與腔室連通的開口,所述外筒的底端設置有與腔室連通的燻灼口,所述外筒上設置有與腔室連通並可接負壓設備的排煙口;
內筒,所述內筒內設置有用於容置艾條的集腔,所述內筒的頭部從開口插入所述腔室。
進一步為了很好地導向所述艾條,所述內筒的頭部設置有沿著內筒的周向設置的多個艾條鉤爪。
進一步為了對艾條燃燒後的燻灼煙氣進行過濾,所述外筒內設置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遮擋住所述燻灼口。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內筒的具體結構,所述內筒包括內筒體和頂蓋,所述頂蓋蓋合在內筒體的頂部上,所述內筒體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抵在頂蓋上,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艾條的尾部相抵。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外筒的具體結構,所述外筒包括外筒體和底蓋,所述底蓋蓋合在外筒體的底部上,並且所述燻灼口設置在底蓋上。
進一步為了方便底蓋和外筒體的連接,所述底蓋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底蓋凸起,所述外筒體的底部的外壁上設置有和底蓋凸起一一對應的外筒卡槽,所述外筒卡槽包括沿著外筒體軸向延伸的外筒軸向槽和沿著外筒體周向延伸的外筒周向槽,所述外筒軸向槽的一端延伸出外筒體的底壁,所述外筒軸向槽的另一端與所述外筒周向槽相連通,所述底蓋凸起先進入所述外筒軸向槽至預定位置後,再在所述外筒體上旋轉所述底蓋,使所述底蓋凸起進入相應的外筒周向槽,從而使底蓋蓋合在外筒體的底部上。
進一步為了方便頂蓋和外筒體的連接,所述頂蓋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頂蓋凸起,所述內筒體的頂部的外壁上設置有和頂蓋凸起一一對應的內筒卡槽,所述內筒卡槽包括沿著內筒體軸向延伸的內筒軸向槽和沿著內筒體周向延伸的內筒周向槽,所述內筒軸向槽的一端延伸出內筒體的頂壁,所述內筒軸向槽的另一端與所述內筒周向槽相連通,所述頂蓋凸起先進入所述內筒軸向槽至預定位置後,再在所述內筒體上旋轉所述頂蓋,使所述頂蓋凸起進入相應的內筒周向槽,從而使頂蓋蓋合在內筒筒體的頂部上。
進一步為了防止煙氣從內筒體和頂蓋的接合處洩漏的現象,所述內筒體和所述頂蓋之間的接觸部位上設置有密封元件。
進一步為了防止煙氣從外筒和內筒的接合處洩漏的現象,所述外筒和所述內筒之間的插接部位上設置有密封件。
進一步,所述外筒的底部為喇叭狀結構。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的淨煙艾灸器結構簡單,滿足了艾灸治療的要求,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外筒上設置有可外接負壓設備的排煙口,此排煙口能夠在艾灸過程中對艾灸產生的廢煙氣進行及時抽離,從而保證了在艾灸過程中患者處於無煙的環境中,避免了汙染現象,為艾灸實施提高了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結構的淨煙艾灸器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結構的淨煙艾灸器中外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結構的淨煙艾灸器中外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淨煙艾灸器,它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內設置有腔室11,所述外筒的頂端設置有與腔室連通的開口,所述外筒的底端設置有與腔室連通的燻灼口,所述外筒上設置有與腔室連通並可接負壓設備的排煙口12;
內筒,所述內筒內設置有用於容置艾條10的集腔21,所述內筒的頭部從開口插入所述腔室11。
如圖1所示,所述內筒的頭部設置有沿著內筒的周向設置的多個卡住艾條10的艾條鉤爪22,艾條鉤爪22的設置是為了能夠很好對艾條10進行導向。
如圖1所示,所述外筒內設置有過濾網3,所述過濾網3遮擋住所述燻灼口,過濾網3的設置是為了能夠過濾燻灼用的煙氣。
如圖1所示,所述內筒包括內筒體2和頂蓋4,所述頂蓋4蓋合在內筒體2的頂部上,所述內筒體2內設置有彈簧5,所述彈簧5的一端抵在頂蓋4上,所述彈簧5的另一端與艾條10的尾部相抵。
如圖1所示,所述外筒包括外筒體1和底蓋6,所述底蓋6蓋合在外筒體1的底部上,並且所述燻灼口設置在底蓋6上。
如圖1、2所示,所述底蓋6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底蓋凸起61,所述外筒體1的底部的外壁上設置有和底蓋凸起61一一對應的外筒卡槽,所述外筒卡槽包括沿著外筒體1軸向延伸的外筒軸向槽13和沿著外筒體1周向延伸的外筒周向槽14,所述外筒軸向槽13的一端延伸出外筒體1的底壁,所述外筒軸向槽13的另一端與所述外筒周向槽14相連通,所述底蓋凸起61先進入所述外筒軸向槽13至預定位置後,再在所述外筒體1上旋轉所述底蓋6,使所述底蓋凸起61進入相應的外筒周向槽14,從而使底蓋6蓋合在外筒體1的底部上,這樣就使得底蓋6和外筒之間的裝配簡單。
如圖1所示,所述頂蓋4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向內凸出的頂蓋凸起41,所述內筒體2的頂部的外壁上設置有和頂蓋凸起41一一對應的內筒卡槽,所述內筒卡槽包括沿著內筒體2軸向延伸的內筒軸向槽和沿著內筒體2周向延伸的內筒周向槽,所述內筒軸向槽的一端延伸出內筒體2的頂壁,所述內筒軸向槽的另一端與所述內筒周向槽相連通,所述頂蓋凸起41先進入所述內筒軸向槽至預定位置後,再在所述內筒體2上旋轉所述頂蓋4,使所述頂蓋凸起41進入相應的內筒周向槽,從而使頂蓋4蓋合在內筒體2的頂部上,這樣就使得頂蓋4和內筒之間的裝配簡單。
為了防止煙氣從內筒體2和頂蓋4的接合處洩漏的現象,如圖1所示,所述內筒體2和所述頂蓋4之間的接觸部位上設置有密封元件7。
為了防止煙氣從外筒和內筒的接合處洩漏的現象,如圖1所示,所述外筒和所述內筒之間的插接部位上設置有密封件8。
本實用新型的淨煙艾灸器結構簡單,滿足了艾灸治療的要求,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外筒上設置有可外接負壓設備的排煙口12,此排煙口12能夠在艾灸過程中對艾灸產生的廢煙氣進行及時抽離,從而保證了在艾灸過程中患者處於無煙的環境中,避免了汙染現象,為艾灸實施提高了便利。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圖3所示,所述外筒體1的底部為喇叭狀結構,這樣設置的好處是為了更好地收集廢煙氣。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