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器防滑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4:45:26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拉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拉器防滑組件。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貨物的捆綁效率,手拉器作為一種貨物捆綁工具,它能快速、方便地將貨物捆綁定位,操作簡單且省時省力,因此,它在物流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手拉器一般用於貨物搬運的場合下,使用者經過長時間的搬運工作後,手上會沾滿汗水。如果這時手掌與手拉器的握把之間發生打滑,使用者很容易因用力過猛而造成手部扭傷,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手拉器需要提高其使用的安全係數,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拉器防滑組件,增加防滑措施,提高使用安全係數。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拉器防滑組件,用以安裝於一種手拉器內,該手拉器包括一棘輪組件,所述手拉器防滑組件包括一手柄及安裝於所述手柄上的工字片;所述手柄包括握把及分別連接所述握把兩端的搖臂;所述握把的表面上間隔設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槽;所述握把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按壓位;所述工字片包括一手拉部及連接所述手拉部的抵接部;所述手拉部朝向所述抵接部的一面上間隔均勻設有若干第二防滑槽。
上述手拉器防滑組件,通過增設防滑措施,增大所述防滑組件與使用者手掌之間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更好地發力,防止使用過程中手部打滑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搖臂的前端設有一樞接孔以樞接手拉器的棘輪組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搖臂的臂體上分別設有一卡槽,所述搖臂的臂體位於卡槽內還具有一凸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抵接部的兩側翼插設於所述卡槽中;所述抵接部的中間位置設有一衝孔,所述衝孔卡設一彈性件的一端,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套設連接所述凸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拉部呈弧形設置,其凸面朝向所述抵接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抵接部的兩側上分別凸設有一限位點。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點的形狀為腰圓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槽的數量為五條。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槽的數量為四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手拉器防滑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述的手拉器防滑組件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述的手拉器防滑組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註說明:
100-手拉器防滑組件,10-手柄,11-握把,12-搖臂,13-第一防滑槽,14-按壓位,15-樞接孔,16-卡槽,17-凸齒,20-工字片,21-手拉部,22-抵接部,23-第二防滑槽,24-衝孔,25-限位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手拉器防滑組件100,用以安裝於一種手拉器內,該手拉器還包括一棘輪組件。所述手拉器防滑組件100包括一手柄10及安裝於所述手柄10上的工字片20。上述手拉器防滑組件100,通過增設防滑措施,增大所述防滑組件與使用者手掌之間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更好地發力,防止使用過程中手部打滑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所述手柄10呈U形設置,包括呈U形設置的握把11及分別連接在所述握把11兩端的搖臂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握把11由塑料材料製成。所述握把11上設有若干第一防滑槽13,所述第一防滑槽13的數量為五條,每條第一防滑槽13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防滑槽13呈規則狀地間隔設置於所述握把11的弧形表面上,所述握把11的弧形表面的弧度契合手掌的弧度,便於手掌的抓持。所述握把11的相對兩側還分別設有一按壓位14,使用者在扳動所述握把11時可將大拇指置於按壓位14,符合人體工學,方便使用者更好地發力;同時,所述按壓位14分別位於所述握把11的相對兩側,兼顧了左利手人和右利手人的使用習慣,顯得更加人性化。
所述搖臂12的前端設有樞接孔15,所述樞接孔15呈圓形設置,用於樞接手拉器的棘輪組件。所述搖臂12的臂體上分別設有一卡槽16,用於安裝所述工字片20,各所述卡槽16內還凸設有一凸齒17。
所述工字片20包括一手拉部21及連接所述手拉部21的抵接部22。所述手拉部21呈弧形設置,其凸面朝向所述抵接部22。所述手拉部21朝向所述抵接部22的一面上間隔均勻設有若干第二防滑槽23,所述第二防滑槽23的數量為四條,每條所述第二防滑槽23之間相互平行。
所述抵接部22為一金屬片,其中間位置設有一衝孔24。組裝所述手柄10和所述工字片20時,所述抵接部22的兩側翼分別插設於所述卡槽16中,通過一彈性件(圖未示)的一端套設連接所述凸齒17,另一端卡設於所述衝孔24中,在彈性作用下使得所述抵接部22自動抵接並卡緊手拉器的棘輪片;相反,若拉動所述手拉部21,所述抵接部22遠離棘輪片,棘輪片能夠自由旋轉。所述抵接部22的兩側上分別凸設有一限位點25,所述限位點25的形狀為腰圓形。所述限位點25位於所述衝孔24的相對兩側,且所述限位點25的長方向平行於所述搖臂12的臂體內側,使得所述工字片20能沿著所述卡槽16順滑地來回運動。
上述手拉器防滑組件100,包括手柄10及安裝於所述手柄10上的工字片20。該手拉器防滑組件100使用時通過樞接孔15樞接手拉器的棘輪組件,將所述手拉器防滑組件100安裝於手拉器上。通過在所述握把11上均勻分布若干第一防滑槽13,可以提高所述握把11與手掌之間的摩擦力,同時在所述握把11的兩側設置一按壓位,能方便使用者更好地發力,防止使用過程中手部打滑而對使用者造成傷害;所述手拉部21上設有若干第二防滑槽23,方便手指勾拉所述手拉部21,從而釋放棘輪片,非常方便實用。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