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甲矽油乳膏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13 10:20:01 5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甲矽油乳膏的製備方法。屬於藥物製劑領域。
背景技術:
二甲矽油乳膏是《北京市醫療機構製劑規程》中收載的醫院製劑產品,產品配方組成為:二甲矽油、硬脂酸、羊毛脂、白凡士林、甘油、三乙醇胺、羥苯乙酯和水,其組成如下:
產品製法為:
1、將二甲矽油、硬脂酸、羊毛脂、白凡士林混合在一起,加熱至熔化,溫度降至70℃左右,備用;
2、將羥苯乙酯、三乙醇胺、甘油、水混合在一起,加熱至溶解,溫度降至70℃左右,備用;
3、將70℃左右的油相組分緩緩加入相近溫度的水相組分中,按同一方向攪拌至凝即得。
現有製備方法仍存在較多缺點,例如:
1、配製後產品性狀粗糙,塗抹時產品的延展性差,不易塗抹均勻、皮膚有油膩感,進而導致產品的吸收、滲透差,影響產品療效,患者不喜歡使用;
2、膏體顏色加深,為黃白色或類白色乳膏,非白色乳膏;
3、產品夏季高溫30℃左右放置2個月,性狀粗糙,膏體表層有水滲出,呈現產品水相組分與油相組分分離的「破乳」的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製備方法製得二甲矽油乳膏存在的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甲矽油乳膏的新製備方法,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所製得的二甲矽油乳膏性狀粗糙、穩定性差、不利於透皮吸收等問題,提供一種使得二甲矽油乳膏產品性狀好、質量穩定、利於透皮吸收的新製備方法。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製備二甲矽油乳膏的方法,所述二甲矽油乳膏由二甲矽油、羥苯乙酯、三乙醇胺、甘油、硬脂酸、羊毛脂、白凡士林和水製成,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三乙醇胺與硬脂酸進行混勻;
(2)將二甲矽油、白凡士林和羊毛脂進行混勻;
(3)將甘油、羥苯乙酯和水進行混勻;
(4)將步驟(1)製得的產物加入到步驟(3)製得的產物中;
(5)將步驟(2)製得的產物加入到步驟(4)製得的產物中。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1)中三乙醇胺與硬脂酸混合加熱的溫度為55~70℃,優選為58~65℃。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2)或步驟(3)中的混合加熱的溫度為65~85℃,優選為67~80℃。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1)、步驟(2)或步驟(3)中進行邊攪拌邊加熱。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中進行攪拌均勻。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朝一個方向攪拌至凝。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4)或步驟(5)中,溫度為為65~85℃,優選為65~78℃。
作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三乙醇胺與硬脂酸混合,攪拌加熱至58-63℃,保溫5-10分鐘;
(2)將二甲矽油、白凡士林和羊毛脂混合加熱熔融,溫度67-80℃;
(3)將甘油、羥苯乙酯和水混合,加熱攪拌溶解,溫度67-80℃;
(4)將步驟(1)所製得的產物加入到步驟(3)所製得的產物中,溫度65-78℃,攪拌均勻;
(5)將步驟(2)所製得的產物加入到步驟(4)所製得的產物中,溫度65-78℃,朝一個方向攪拌至凝。
本發明上述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甲矽油乳膏,按重量份計,1000份的二甲矽油乳膏中含200份的二甲矽油、1份的羥苯乙酯、20份的三乙醇胺、40份的甘油、149份的硬脂酸、20份的羊毛脂、70份的白凡士林和餘量的純化水。
本發明經實驗令人意外地發現,以本發明方法中組分的特定加入或混入順序製得的二甲矽油乳膏,和現有技術方法製得的二甲矽油乳膏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打破了現有技術中混合乳化溫度在70℃左右的限制,溫度範圍擴大,生產過程便於控制,產品性狀白色,質地細膩,減少水相組分、油相組分調整溫度相近過程中冷卻降溫和蒸汽升溫操作,降低能耗和生產工時,節約產品成本;
2、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所配製的二甲矽油乳膏產品油潤、細膩,粒徑可達到1μm,較現有技術配製產品粒徑小;且在恆溫恆溼乾燥箱放置3個月後未出現油、水分離的「破乳」現象,粒徑也未發生改變,說明本發明的配製方法配製的產品質量穩定,性狀好,利於透皮吸收;
3、本發明的配製方法操作簡單,不需增加設備,節約生產工時能耗,降低產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二甲矽油乳膏製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
(一)二甲矽油乳膏的製備
實施例1
產品組成:
製備方法:工藝流程參見圖1。
1.1、取硬脂酸、三乙醇胺置同一容器中,水浴邊攪拌邊加熱至61℃,保溫8分鐘;
1.2、取二甲矽油、凡士林、羊毛脂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75℃,油相完全熔融;
1.3、取甘油、羥苯乙酯、純化水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75℃,水相完全溶解;
1.4、將1.1項加至1.3項,溫度74℃,攪拌均勻,再將1.2項加至1.3項中,溫度73℃,朝一個方向攪拌至凝,製得二甲矽油乳膏。
實施例2
產品組成和工藝流程如實施例1。
1.1、取硬脂酸、三乙醇胺置同一容器中,水浴邊攪拌邊加熱至63℃,保溫5分鐘;
1.2、取二甲矽油、凡士林、羊毛脂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80℃,油相完全熔融;
1.3、取甘油、羥苯乙酯、純化水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80℃,水相完全溶解;
1.4、將1.1項加至1.3項,溫度78℃,攪拌均勻,再將1.2項加至1.3項中,溫度78℃,朝一個方向攪拌至凝,製得二甲矽油乳膏。
實施例3
產品組成和工藝流程同實施例1。
1.1、取硬脂酸、三乙醇胺置同一容器中,水浴邊攪拌邊加熱至58℃,保溫10分鐘;
1.2、取二甲矽油、凡士林、羊毛脂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67℃,油相完全熔融;
1.3、取甘油、羥苯乙酯、純化水置同一容器中,邊加熱邊攪拌至溫度為67℃,水相完全溶解;
1.4、將1.1項加至1.3項,溫度65℃,攪拌均勻,再將1.2項加至1.3項中,溫度65℃,朝同一個方向攪拌至凝,製得二甲矽油乳膏。
對比例1:
產品組成與實施例1相同。
採用現有的二甲矽油乳膏製法:
1.1、將二甲矽油、硬脂酸、羊毛脂、白凡士林混合在一起,加熱至熔化,溫度降至70℃,備用;
1.2、將羥苯乙酯、三乙醇胺、甘油、水混合在一起,加熱至溶解,溫度降至70℃,備用;
1.3、將70℃的1.1項緩緩加入70℃溫度的1.2項中,按同一方向攪拌至凝,製得二甲矽油乳膏。
(二)二甲矽油乳膏產品檢測結果對比
1、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和對比例1製得的二甲矽油乳膏分別取樣,塗片,顯微鏡下觀察配製產品的粒徑:
(1)實施例1配製產品性狀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4μm;
(2)實施例2配製產品性狀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5μm;
(3)實施例3配製產品性狀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5μm;
(4)對比例1配製產品性狀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是3-4μm,較小2-3μm,較大8-10μm。
2、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配製產品及對比例1配製產品放置在恆溫恆溼箱中:溫度40℃±2℃,相對溼度75%±5%條件下,放置3個月後觀察產品性狀及顯微鏡下觀察粒徑:
(1)實施例1配製產品性狀無變化: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4μm;
(2)實施例2配製產品性狀無變化: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5μm;
(3)實施例3配製產品性狀無變化:油潤、細膩;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在1μm,較大3-5μm;
(4)對比例1配製產品性狀:膏體外觀略顯「油性」,略顯粗糙,細膩度微有改變;顯微鏡下觀察粒徑一般是5-7μm,較小4-5μm,較大12-14μm。
3、結論:本發明實施例配製產品油潤、細膩,粒徑較對比例配製產品粒徑小;經恆溫恆溼乾燥箱放置3個月後未出現油相組分、水相組分分離的「破乳」變化,粒徑也未發生改變,說明本發明方法配製的二甲矽油乳膏產品質量穩定,性狀好,利於透皮吸收。
以上結合實施例詳細描述了本發明內容,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種簡單變型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