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的開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4:39:46 2
專利名稱:電飯煲的開蓋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電飯煲,具體是ー種電飯煲的開蓋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電飯煲一般包括鍋體、鍋蓋,鍋蓋通過轉軸連接在鍋體上,轉軸兩端卡在鍋體的卡槽內,其上套裝有若干扭簧,若干的扭簧的伸出端分別卡在鍋體和鍋蓋壁上,鍋蓋的另一端上設置開蓋機構,使用吋,按下開蓋機構的按鍵,鍋蓋在扭簧的作用下彈開,較為方便。但是,這種結構的鍋蓋彈開速度完全由扭簧的弾力大小決定,因扭簧存在材料及使用時間長短等方面的問題,容易造成扭簧彈カ過大,使得用戶在打開鍋蓋時,鍋蓋彈開速度過快,致使電飯煲不平衡,可能會造成跌落地面的,安全可靠性差,如使用時間 長,扭簧的弾性也會隨之越來越差,此外,扭簧的過大彈力也會損壞鍋體及鍋蓋連接處,電飯煲的使用壽命短。為此,一些技術人員作出了改良,如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201332941於2009年12月28日公開ー種新型平穩開蓋的電飯煲,煲蓋和煲體通過煲蓋裝配孔、煲體裝配孔、鉸鏈機構來活動連接,鉸鏈機構包括轉軸、扭簧和活塞阻尼器,扭簧套裝在轉軸上,兩端支腳分別卡在煲蓋和煲體上,活塞阻尼器通過轉動件上的裝配通孔套裝在轉軸上,其中轉軸為截面是非圓形的柱體,煲蓋裝配孔、活塞阻尼器的轉動件裝配通孔均為與轉軸截面相對應的非圓形孔,該結構通過煲蓋、轉軸、活塞阻尼器轉動件之間的聯動關係,使活塞阻尼器中的氣體壓縮產生阻尼力,減緩煲蓋彈開速度,據稱性能穩定,結構簡單,並可自適應開蓋速度的大小而產生大小不同阻尼力,不會因為阻尼カ大而使煲蓋不完全打開,但是該結構複雜,零件精度要求高,裝配麻煩且維修困難。因此,有必要進ー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g在提供ー種結構簡單合理、調節快捷、操作方便、便於推廣、性能可靠的電飯煲的開蓋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包括鍋體,放置於鍋體內部的鍋膽,覆蓋在鍋體上端ロ的鍋蓋組件,以及安裝於鍋蓋組件前端、覆蓋在鍋體上端並用於覆蓋及保護電控元件的面板,其中鍋蓋組件以開合的方式鉸接於鍋體的後端,其結構特徵在於鍋蓋組件之間設置有使其實現開合的開蓋機構。所述鍋蓋組件依次包括上蓋體面板、上蓋體、下蓋體以及可拆蓋體;其中上蓋體面板覆蓋於上蓋體的上端面,上蓋體內壁下部設置有卡扣,並通過所述卡扣與下蓋體對應位置設置的扣孔互相扣合,可拆蓋體安裝與下蓋體底部,並與下蓋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開蓋機構設置於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並依次包括按鍵、按鍵轉動壓板、上蓋體活動滑扣以及可拆蓋體活動滑扣;其中按鍵安裝於按鍵轉動壓板上,所述上蓋體面板以及上蓋體對應按鍵設置有按鍵通孔,按鍵轉動壓板後端設置有轉軸,並與上蓋體按鍵通孔處對應位置設置的轉軸孔實現鉸接配合,按鍵轉動壓板的前部下端還設置有帶滑斜面的推桿。所述上蓋體活動滑扣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聯動連接,其中上蓋體活動滑扣呈類Z形,其上端面對應推桿設置有梯形凸塊,並於梯形斜面處設置有避位孔,上蓋體活動滑扣的上端面還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一彈簧,並於其兩側延伸設置有側翼,所述上蓋體活動滑扣的彎曲位下端設置有嚙合部,其尾部延伸設置有掛鈎。所述可拆蓋體活動滑扣中部設置有第一定位柱與第一彈簧定位配合,並於ー側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前端設置有擋塊,另ー側向下延伸設置有擋板,並於其彎曲位上端設置有臺階凸齒,與上蓋體活動滑扣設置的嚙合部相互齒合,所述擋板的內壁上部設置有凹槽。所述下蓋體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的滑動設置有導向滑槽,並 對應第二彈簧設置有第二定位柱與其定位配合,所述下蓋體還設置有若干的凸柱與上蓋體活動滑扣設置的側翼配合,使上蓋體活動滑扣滑動限位。所述面板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上設置的掛鈎於其後壁對應位置設置有凹腔,使其兩者實現扣位連接。所述可拆蓋體對應可拆蓋體活動滑扣上設置的凹槽於對應位置設置有凸舌,凹槽與凸舌互相扣合實現可拆蓋體與下蓋體可拆卸連接;可拆蓋體上還設置有蒸汽孔,上蓋體以及下蓋體對應該蒸汽孔於對應位置設置有通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設有開蓋機構,其開蓋機構為雙彈簧聯動連接,並通過按壓按鍵實現其聯動滑動,使鍋蓋組件可隨意開合鉸接於鍋體上,所述可拆蓋體還能通過開蓋機構可拆卸於鍋蓋組件。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調節快捷、操作方便、便於推廣、性能可靠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電飯鍋、西施煲、電壓カ鍋等家用電器。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ー實施例鍋蓋組件與開蓋機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中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鍋體,2為內膽,3為上蓋體面板,4為上蓋體,4. I為通孔,5為按鍵,6為按鍵轉動壓板,6. I為轉軸,6. 2為推桿,7為上蓋體活動滑扣,7. I為梯形凸塊,7. 2為避位孔,7. 3為第一彈簧,7. 4為掛鈎,7. 5為側翼,7. 6為嚙合部,8為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 I為第一定位柱,8. 2為第二彈簧,8. 3為擋塊,8. 4為臺階凸齒,8. 5為凹槽,9為下蓋體,9. I為第二定位柱,9. 2為凸柱,9. 3為導向滑槽,10為可拆蓋體,10. I為凸舌,10. 2為蒸汽孔,11為面板,11. I為凹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描述。參見圖I-圖4,本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包括頂面開ロ的鍋體1,放置於鍋體I內部的鍋膽2,覆蓋在鍋體I上端ロ的鍋蓋組件,以及安裝於鍋蓋組件前端,覆蓋在鍋體I上端並用於覆蓋及保護電控元件的面板11,其中鍋蓋組件以開合的方式鉸接於鍋體I的後端,鍋蓋組件之間還設置有使其實現開合的開蓋機構。所述鍋蓋組件依次包括上蓋體面板3、上蓋體4、下蓋體9以及可拆蓋體10 ;其中上蓋體面板3覆蓋於上蓋體4的上端面,上蓋體4內壁下部設置有卡扣,並通過所述卡扣與下蓋體9對應位置設置的扣孔互相扣合,可拆蓋體10安裝與下蓋體9底部,並與下蓋體9可拆卸連接。所述開蓋機構設置於上蓋體4與下蓋體9之間,並依次包括按鍵5、按鍵轉動壓板6、上蓋體活動滑扣7以及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其中按鍵5安裝於按鍵轉動壓板6上,所述上蓋體面板3以及上蓋體4對應按鍵5設置有按鍵通孔,按鍵轉動壓板6後端設置有轉軸6. 1,並與上蓋體4按鍵通孔處對應位置設置的轉軸孔實現鉸接配合,按鍵轉動壓板6的前部下端還設置有帶滑斜面的推桿6. 2。上蓋體活動滑扣7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聯動連接,其中上蓋體活動滑扣7呈類Z形,其上端面對應推桿6. 2設置有梯形凸塊7. 1,並於梯形斜面處設置有避位孔7. 2,上蓋體活動滑 扣7的上端面還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一彈簧7. 3,並於其兩側延伸設置有側翼7. 5,所述上蓋體活動滑扣7的彎曲位下端設置有嚙合部7. 6,其尾部延伸設置有掛鈎7. 4。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中部設置有第一定位柱8. I與第一彈簧7. 3定位配合,並於ー側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二彈簧8. 2,第二彈簧8. 2的前端設置有擋塊8. 3,另ー側向下延伸設置有擋板,並於其彎曲位上端設置有臺階凸齒8. 4,與上蓋體活動滑扣7設置的嚙合部7. 6相互齒合,所述擋板的內壁上部設置有凹槽8. 5。下蓋體9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7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的滑動設置有導向滑槽9. 3,並對應第二彈簧8. 2設置有第二定位柱9. I與其定位配合,所述下蓋體9還設置有若干的凸柱9. 2與上蓋體活動滑扣7設置的側翼7. 5配合,使上蓋體活動滑扣7滑動限位。所述面板11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7上設置的掛鈎7. 4於其後壁對應位置設置有凹腔11. 1,使其兩者實現扣位連接。可拆蓋體10對應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上設置的凹槽
8.5於對應位置設置有凸舌10. 1,凹槽8. 5與凸舌10. I互相扣合實現可拆蓋體10與下蓋體9可拆卸連接;可拆蓋體10上還設置有蒸汽孔10. 2,上蓋體4以及下蓋體9對應該蒸汽孔10. 2於對應位置設置有通孔4. I。其工作原理是按下按鍵5,按鍵轉動壓板6通過轉軸6. I鉸接於上蓋體4,使帶滑斜面的推桿6. 2下移,推桿6. 2與梯形凸塊7. I的斜面對應,使上蓋體活動滑扣7相對滑動(圖I中為左側滑動),直至掛鈎7. 4離開面板11的凹腔11. 1,此時,鍋蓋組件從鍋體上翹起,實現鍋蓋組件的開蓋工作,同時,上蓋體活動滑扣7因為第一彈簧7. 3的作用回到往常位置,用戶只需把鍋蓋組件往鍋體方向下壓,鍋蓋組件就能扣位於面板11的凹腔11. I處,就能實現鍋蓋組件的合蓋工作。並且,用戶想把可拆蓋體10拆除下來,只需在鍋蓋組件處於開蓋的狀態,使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相對可拆蓋體10的方向滑動(圖I中為右側滑動),直至凹槽8. 5離開可拆蓋體10的凸舌10. 1,用戶就能輕易的把可拆蓋體10從下蓋體9上拆卸下來。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可廣泛應用於電飯鍋、西施煲、電壓カ鍋等家用電器,具有極高的市場推價值。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簡單的變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包括鍋體(1),放置於鍋體內部的鍋膽(2),覆蓋在鍋體上端ロ的鍋蓋組件,以及安裝於鍋蓋組件前端、覆蓋在鍋體上端並用於覆蓋及保護電控元件的面板(11),其中鍋蓋組件以開合的方式鉸接於鍋體的後端,其特徵在於鍋蓋組件之間設置有使其實現開合的開蓋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鍋蓋組件依次包括上蓋體面板(3)、上蓋體(4)、下蓋體(9)以及可拆蓋體(10);其中上蓋體面板覆蓋於上蓋體的上端面,上蓋體內壁下部設置有卡扣,並通過所述卡扣與下蓋體對應位置設置的扣孔互相扣合,可拆蓋體安裝與下蓋體底部,並與下蓋體可拆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開蓋機構設置於上蓋體(4)與下蓋體(9)之間,並依次包括按鍵(5)、按鍵轉動壓板(6)、上蓋體活動滑扣(7)以及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其中按鍵安裝於按鍵轉動壓板上,所述上蓋體面板(3)以及上蓋體(4)對應按鍵設置有按鍵通孔,按鍵轉動壓板後端設置有轉軸(6. 1),並與上蓋體按鍵通孔處對應位置設置的轉軸孔實現鉸接配合,按鍵轉動壓板的前部下端還設置有帶滑斜面的推 杆(6. 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體活動滑扣(7)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聯動連接,其中上蓋體活動滑扣呈類Z形,其上端面對應推桿(6. 2)設置有梯形凸塊(7. 1),並於梯形斜面處設置有避位孔(7. 2),上蓋體活動滑扣的上端面還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一彈簧(7. 3),並於其兩側延伸設置有側翼(7. 5),所述上蓋體活動滑扣的彎曲位下端設置有嚙合部(7.6),其尾部延伸設置有掛鈎(7.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中部設置有第一定位柱(8. I)與第一彈簧(7. 3)定位配合,並於ー側設置有方形孔用於放置第二彈簧(8. 2),第二彈簧的前端設置有擋塊(8. 3),另ー側向下延伸設置有擋板,並於其彎曲位上端設置有臺階凸齒(8. 4),與上蓋體活動滑扣(7)設置的嚙合部(7. 6)相互齒合,所述擋板的內壁上部設置有凹槽(8. 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蓋體(9)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7)與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的滑動設置有導向滑槽(9. 3),並對應第二彈簧(8. 2)設置有第二定位柱(9. I)與其定位配合,所述下蓋體還設置有若干的凸柱(9. 2)與上蓋體活動滑扣設置的側翼(7. 5)配合,使上蓋體活動滑扣滑動限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面板(11)對應上蓋體活動滑扣(7)上設置的掛鈎(7. 4)於其後壁對應位置設置有凹腔(11. 1),使其兩者實現扣位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7任ー項所述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拆蓋體(10)對應可拆蓋體活動滑扣(8)上設置的凹槽(8. 5)於對應位置設置有凸舌(10. 1),凹槽與凸舌互相扣合實現可拆蓋體與下蓋體(9)可拆卸連接;可拆蓋體上還設置有蒸汽孔(10. 2),上蓋體(4)以及下蓋體對應該蒸汽孔於對應位置設置有通孔(4. I)。
專利摘要一種電飯煲的開蓋結構,包括鍋體,放置於鍋體內部的鍋膽,覆蓋在鍋體上埠的鍋蓋組件,以及安裝於鍋蓋組件前端、覆蓋在鍋體上端並用於覆蓋及保護電控元件的面板,其中鍋蓋組件以開合的方式鉸接於鍋體的後端,其特徵在於鍋蓋組件之間設置有使其實現開合的開蓋機構;所述鍋蓋組件依次包括上蓋體面板、上蓋體、下蓋體以及可拆蓋體,開蓋機構設置於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並依次包括按鍵、按鍵轉動壓板、上蓋體活動滑扣以及可拆蓋體活動滑扣。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上蓋體與下蓋體之間設有開蓋機構,其開蓋機構為雙彈簧聯動連接,並通過按壓按鍵實現其聯動滑動,使鍋蓋組件可隨意開合鉸接於鍋體上,所述可拆蓋體還能通過開蓋機構可拆卸於鍋蓋組件。
文檔編號A47J36/12GK202636668SQ20122028949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伍冬梅 申請人:伍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