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2:06:51 2
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包括: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頂部均具有容納槽,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容納槽內。本發明將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分成三段,即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這三個部件構成類似於底部開口的梯形,從而在安裝之後不需要鋪設地基,極大的方便了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安裝;且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通過容納槽與橫梁進行連接,達到了方便拆卸和重複利用的效果。
【專利說明】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支架,尤其涉及一種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
【背景技術】
[0002]在採礦、隧道、巷道等工程中,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被廣泛使用。目前空心管體的混凝土支架均是由多段空心管體構成的環形結構,環形結構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在安裝完成後,需要在該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內鋪設地基,以安裝其他設備。即使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做到了可以重複使用,拆裝過程也費時、費力,且各段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之間採用套管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拆卸有一定難度,不能被廣泛使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且方便拆卸和重複利用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
[0004]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包括: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頂部均具有容納槽,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容納槽內。
[0005]可選的,所述橫梁的兩端均具有榫狀結構,所述榫狀結構位於所述容納槽內。
[0006]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頂部的容納槽包括多個臺階狀的凹槽,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臺階狀的凸起。
[0007]可選的,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還包括地梁,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底部與所述地梁固定連接。
[0008]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和/或所述地梁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
[0009]可選的,所述地梁上設置有套箍。
[0010]可選的,所述地梁的兩端具有凹口,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分別位於所述地梁兩端的凹口內。
[0011]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包括第一空心管體和第一加強筋,所述右側立柱包括第二空心管體和第二加強筋,所述橫梁包括第三空心管體和第三加強筋,所述地梁包括第四空心管體和第四加強筋,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第二空心管體、第三空心管體和第四空心管體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第一加強筋沿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二加強筋沿所述第二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三加強筋沿所述第三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三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四加強筋沿所述第四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四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
[0012]可選的,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第二空心管體、第三空心管體和第四空心管體的橫截面均為橢圓形或圓形。[0013]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還包括第一加強筋箍,所述右側立柱還包括第二加強筋箍,所述橫梁還包括第三加強筋箍,所述地梁還包括第四加強筋箍,所述第一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一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二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三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加強筋箍與所述第四加強筋固定連接。
[0014]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將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分成三段,即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這三個部件構成類似於底部開口的梯形,從而在安裝之後不需要鋪設地基,極大的方便了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安裝;且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通過容納槽與橫梁進行連接,達到了方便拆卸和重複利用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明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發明的左側立柱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發明的右側立柱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發明的橫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發明的地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標記示意為:1_左側立柱;2_右側立柱;3-橫梁;4-地梁;5_容納槽;6-榫狀結構套箍;8-凸起;9-凹口 ;11_第一空心管體;12_第一加強筋;13_第一加強筋箍;21-第二空心管體;22_第二加強筋;23_第二加強筋箍;31_第三空心管體;32_第三加強筋;33_第二加強筋箍;41_第四空心管體;42_第四加強筋;43_第四加強筋箍。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
[0024]實施例1
[0025]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包括:左側立柱1、右側立柱2和橫梁3,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的頂部均具有容納槽5,所述橫梁3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的容納槽5內。
[0026]本發明將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分成三段,即左側立柱1、右側立柱2和橫梁3,這三個部件構成類似於底部開口的梯形,從而在安裝之後不需要鋪設地基,極大的方便了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安裝;且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通過容納槽5與橫梁3進行連接,增強了連接強度,達到了方便拆卸和重複利用的技術效果。
[0027]參考圖2,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橫梁3的兩端均具有榫狀結構6,所述榫狀結構6位於所述容納槽5內,所述榫狀結構6的兩個側面為沿所述橫梁3的延長方向向內傾斜的平面,以當所述橫梁3在受壓變形時,所述榫狀結構6繼續向所述容納槽5內部插入,所述向內傾斜的斜面能使所述橫梁3與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更牢固地配合,提高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強度。
[0028]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的頂部的容納槽5包括多個臺階狀的凹槽,所述橫梁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臺階狀的凸起8,以限制所述橫梁3的橫向位移,和通過凸起8和容納槽5在不同臺階處的配合,改變所述橫梁3在所述左側立柱I和所述右側立柱2之間的長度。
[0029]參考圖2,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1、右側立柱2和橫梁3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以提高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抗壓強度。
[0030]參考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還包括地梁4,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的底部與所述地梁4固定連接,以方便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在鋪設過程中安裝設備。
[0031]參考圖2,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地梁4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以提高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整體的抗壓效果。
[0032]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地梁4上設置有套箍7,以限制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橫向位置。
[0033]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地梁4的兩端具有凹口 9,所述左側立柱I和右側立柱2分別位於所述地梁4兩端的凹口 9內,以有效限制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
[0034]參考圖4-7,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I包括第一空心管體11和第一加強筋12,所述右側立柱2包括第二空心管體21和第二加強筋22,所述橫梁3包括第三空心管體31和第三加強筋32,所述地梁4包括第四空心管體41和第四加強筋42,所述第一空心管體11、第二空心管體21、第三空心管體31和第四空心管體41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第一加強筋12沿所述第一空心管體11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空心管體11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二加強筋22沿所述第二空心管體21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空心管體21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三加強筋32沿所述第三空心管體31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三空心管體31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四加強筋42沿所述第四空心管體41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四空心管體41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通過所述第一加強筋12、第二加強筋22、第三加強筋32和第四加強筋42的設置,使所述左側立柱1、右側立柱2和橫梁3的強度更大。
[0035]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第一空心管體11、第二空心管體21、第三空心管體31和第四空心管體41的橫截面均為橢圓形或圓形。通過橢圓結構的設置,能有效地提高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在受力方向上的強度。
[0036]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左側立柱I還包括第一加強筋箍13,所述右側立柱2還包括第二加強筋箍23,所述橫梁3還包括第三加強筋箍33,所述地梁4包括第四加強筋箍43,所述第一加強筋箍13與所述第一加強筋1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加強筋箍23與所述第二加強筋2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加強筋箍33與所述第三加強筋32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加強筋箍43與所述第四加強筋42固定連接,從而提高加強筋增加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的強度的效果。
[0037]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採用地面預製,或施工現場將所述第一空心管體11,第二空心管體21,第三空心管體31,第四空心管體41組裝後,再充填混凝土。
[0038]以上實施例的先後順序僅為便於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0039]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頂部均具有容納槽,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容納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橫梁的兩端均具有榫狀結構,所述榫狀結構位於所述容納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頂部的容納槽包括多個臺階狀的凹槽,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臺階狀的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地梁,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的底部與所述地梁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立柱、右側立柱和橫梁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和/或所述地梁為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地梁上設置有套箍。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地梁的兩端具有凹口,所述左側立柱和右側立柱分別位於所述地梁兩端的凹口內。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立柱包括第一空心管體和第一加強筋,所述右側立柱包括第二空心管體和第二加強筋,所述橫梁包括第三空心管體和第三加強筋,所述地梁包括第四空心管體和第四加強筋,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第二空心管體、第三空心管體和第四空心管體內均填充混凝土,所述第一加強筋沿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二加強筋沿所述第二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三加強筋沿所述第三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三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所述第四加強筋沿所述第四空心管體的軸向設置於所述第四空心管體的空腔內的混凝土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空心管體、第二空心管體、第三空心管體和第四空心管體的橫截面均為橢圓形或圓形。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心管體混凝土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立柱還包括第一加強筋箍,所述右側立柱還包括第二加強筋箍,所述橫梁還包括第三加強筋箍,所述地梁還包括第四加強筋箍,所述第一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一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二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加強筋箍與所述第三加強筋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加強筋箍與所述第四加強筋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21D15/50GK103470276SQ201310403335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張越, 張爽, 毛飛凱 申請人: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