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各州市高原特色產業產值(多項全國第一)
2023-05-14 05:04:51 2
8月17日上午,「雲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
重點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場發布會在海埂會堂召開,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劉桐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
為貫徹落實
對雲南提出的目標要求
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走出了一條具有雲南特色的
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雲南省重點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介紹
十年來
雲南全省經濟發展
在總量和速度上實現了躍升
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
經濟總量連續跨越
1萬億元、2萬億元新臺階
正在邁向3萬億元大關
在全國的排位前進了6位
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全國前列
年均增速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
發展方式從要素拉動向創新驅動
從總量擴大向量質齊升轉變
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146.7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0.17億元,是2012年的2.33倍;第二產業增加值9589.37億元,是2012年的2.16倍;第三產業增加值13687.22億元,是2012年的3.23倍,三次產業佔比由2012年的16.0∶42.9∶41.1調整到2021年的14.3∶35.3∶50.4。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以改革方向找準問題、以改革思維理清思路,以改革辦法破解難題,深度謀劃產業發展藍圖,加強規劃和政策引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行業、分領域制定配套政策,系統部署重點舉措,加快推動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新動能培育,全省產業發展水平取得積極成效。
工業體系不斷完善孕育新發展,菸草、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產品製造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信創、石化等產業從無到有,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柔性顯示器、機器人等產品實現「雲南造」,2021年,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34.9%、32.7%,增速快於規模以上工業26.1和23.9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發展加快。
曲靖市富源縣工業園區,雲南富源今飛輪轂製造有限公司利用雲鋁澤鑫鋁業電解的鋁液,生產汽車輪轂 陳永強 攝
服務業撐起全省經濟總量半壁江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數字醫療服務、商業健康保險等新業態新模式迸發湧現。
綠色發展底色鮮明
農業綠色生態轉型加快,2021年,全省新增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1528個,有機產品有效證書數1781張,居全國第二,有機產品獲證組織1269個,居全國第一,雲品已成為綠色、生態、健康的代名詞。
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產業,全省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85%,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約45個百分點,綠色電力發電量佔比近9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0個百分點,清潔能源市場化交易電力佔比9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42.5%。綠色能源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一批綠色鋁、光伏頭部企業項目先後落地雲南,建成和在建、擬建綠色鋁產能達826萬噸,建成達產後每年可為全國減少碳排放近1億噸,單晶矽棒、片建成產能均達約100GW,約佔全國產能的1/5,產業鏈不斷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環節延伸,中國綠色鋁谷、光伏之都初步建成。
資料圖 光伏發電 陳欣波 攝
十年來,全省節能降碳成效顯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下降,能耗強度累計下降37.6%,碳排放強度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雲南以年均2.8%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8.5%的GDP經濟增長。
創新發展步伐加快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抓改革、促服務、破障礙、出新招,組織實施「揭榜制」「軍令狀制」科技項目,開展科技經費「包幹制」試點,綜合運用風險補償、創業投資引導、創新券等方式助力創新創業,優化創新生態,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大批科研平臺、科技型企業、科技成果、人才團隊入滇落地,全省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對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有力支撐。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在全國排名上升5位,研發投入強度由2012年的0.67%提升到2020年的1%,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551家發展到2021年的2055家,年均增長15.8%,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年均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9.6%。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重點實驗室115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3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4個。
十年間,全省累計突破重大關鍵技術1000餘項,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新產品1000餘個,創新成果日益豐碩,國產首個、全球第2個十三價肺炎疫苗和二價脊灰減毒疫苗等獲批上市,疫苗企業批籤發量居全國第1位;三七、燈盞花種子種苗標準和中藥材標準通過國際認證;世界首創水力式升船機建成使用;菸草柔性制絲設備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全國最大鉑族金屬再生利用基地。
數位化智能化加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大力推動信息技術、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應用導向,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位化轉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39.68億元,增速22.8%。
農業數位化取得積極進展,建成雲南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114個縣列入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建成20個數位化綠色農產品物聯網示範基地和省農業基地信息服務系統,搭建農業農村大數據基礎平臺,實現「市場主體身份化,企業產品標準化,產地環境標識化,全程管理數位化」。2021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58.24億元,同比增長26.24%,全國排名第9位。
工業數位化成效顯現,建成雲南省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基礎平臺和鋼鐵、菸草2個重點行業應用平臺,組織實施28個省級工業網際網路「三化」(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20個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49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110戶企業通過評定獲得證書,全國排名19位。雲南神火鋁業打造5G智慧工廠,榮獲國家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全國總決賽的一等獎,雲天化智能配肥工廠獲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稱號。全省製造業企業生產設備數位化率達到40.8%。
服務業數位化廣泛開展,智慧旅遊加快發展,線上線下文化和旅遊市場加速融合,數字商貿不斷深化,2021年全省網絡零售銷售額1323億元,同比增長19.4%,高於全國3.7個百分點。智慧物流持續推進、數字金融成效初顯,數位化智能化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
麗江古城綜合管理指揮中心 麗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開放發展開創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加快推進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加強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滇中新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省級產業園區等各類開放平臺建設,聯動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對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重點產業招商為主線、以重大項目引進為突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大承接產業轉移,深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產業開放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
全省省外到位資金年均增長16.3%,累計突破7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24.8億美元,入滇世界500強累計達134家,引資規模快速增長、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引資質量顯著提升,外來投資領域日益拓寬,招商項目逐步從傳統領域向先進位造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健康服務業、生物醫藥及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拓展,2021年全省引進外來投資總量較2012年增長4倍,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雲南大通道大物流建設步伐加快,雲南與周邊國家產業合作不斷深化,出口導向型產業不斷發展,雲南對外貿易朋友圈不斷發展壯大,貿易對象拓展至約200個國家與地區,全省進出口總額從2012年的210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486.6億美元,年均增長9.8%。
承載貨物運輸的紅河公路大橋口岸 河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雲南省工業領域重點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作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
雲南全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
以重點新興產業為導向
持續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