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用推桿的成形方法
2023-05-13 12:58:56 3
專利名稱:開關用推桿的成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按鈕開關等的推桿的成形方法。
通過壓推桿的一端,使設在推桿另一端的可動接點與設在開關主體內部的固定接點接觸或分離而完成開-關的按鈕開關是公知的。這樣的推桿的一般製法是把帶狀接觸板原料切成規定尺寸,並擠壓成形接點部分後,將此接觸板放入成形模具內閉模,然後往成形模具內注入成形用樹脂,就形成與接觸板成為一體的推桿。
按照上述製造方法,在樹脂注入之前,為了進行接觸板原料的切斷和接點部分的模壓,需要獨立的壓制工序,這樣不僅費工夫,也需要壓制模具。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不需這些工序的開關用推桿的成形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作為在本發明中的第一個發明,其特徵在於,它具有將帶狀連續的接觸板原料送入成形模具內的第1工序、在成形模具閉模的同時、把接觸板原材料切成規定尺寸並同時模壓接點部分的第2工序、及往成形模具內注入成形用樹脂形成與接觸板成為一體的推桿的第3工序。
另外,作為本發明中的第二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發明中的第2工序中,為了支持接觸板中央部分,沿推桿中心軸線在成形模內配置壓棒,並且該壓棒的與接觸板接觸的端面部分形成為凹狀或凸狀。
根據第1個發明,用推桿成形模具能從帶材(即將帶狀原材料連續捲成卷材狀態的帶材)切帶狀接觸板為規定尺寸,而且能夠閉模模壓形成接點部分。因此,不必如現有技術那樣地除了準備成形模具之外還要準備衝壓模具將接觸板衝壓成形,所以可以減少工序及模具。
另外,根據第2個發明,樹脂成形時因為在定位接觸板的壓棒的頂端處形成凹部或凸部,所以接觸板的一部分由於樹脂的成形模壓對應於其凹部或凸部進行變形,因此,可增強頂端部分與接觸板的結合。表示本發明的推桿的製作方法。表示整形成形後推桿精加工工序的剖視圖。是圖2的俯視圖。是按鈕開關的整體剖視圖。
用
圖1至圖4說明一個實施例。圖1表示製作方法,圖2表示成形後的推桿的精加工整形工序的剖面圖,圖3是它的俯視圖,圖4是按鈕開關的整體剖面圖。
首先,用圖4概述按鈕開關的構造。這種按鈕開關包括大致為有底圓筒狀的樹脂制外殼1、覆蓋外殼1的開口部並鉚接在樹脂製造外殼1周圍的固定金屬制蓋子2、在從此蓋子2的中央延伸出去的在外部周圍形成螺紋的圓柱形的安裝部3,和滑動自由地插入此裝配部分3內的有導向部4的推桿5。
推桿5,作為整體是作成棒狀的樹脂制構件,其頂端部分6的直徑大於導向部4的直徑,並向樹脂制外殼1內延伸,在此部分內沿軸心方向形成凹部7,在此凹部7和設在樹制外殼1內的底部的樹脂制保持圈8之間設置復位彈簧9。
另外,接觸板10從頂端部6往左右呈大約V字型狀地擴展延伸著。接觸板10是由例如磷青銅和黃銅等比較柔軟的適宜的材料形成的帶狀構件,左右的頂端部10a各自形成為自由端並向內側彎曲,以便不造成組裝時操作障礙和滑動時的障礙。
在左右頂端部10a近旁處形成往外方向突出的接點部11,在通過對抗復位彈簧9而壓進推桿5,接觸板10與頂端部6成一體往下方向移動時,上述接點部11與上下方向地設在樹脂制外殼1的內側壁面上部設置的絕緣部分12的下方固定接點部分13接觸並導通,開關處於接通狀態。
固定接點部分13從樹脂制外殼1的底部往外面方向突出形成連接端子(カプラ端子)14,向與樹脂制外殼1形成一體的連接部15內突出。
從頂端部分6沿與接觸板10垂直方向往左右突出形成有止轉部16(參照圖3),此止轉部16伴隨著頂端部分6的進退運動,形成在絕緣部分12上的軸方向的長槽17內移動。
圖1是表示此推桿5的成形方法的示意圖,形成推桿5的成形模具20是上模21與下模22的組合模具,它們都由樹脂模具構成。
上模21與下模22的分界線23、27是在頂端部6中插入接觸板10的部分,在成形模具20內形成相當於頂端部6的局部和導杆部4的空腔24,而且在下模22局部處形成接點用凹部25,進而形成稜邊部26。
另一方面,在下模22處形成相當於頂端部6的頂端部的空腔28,在其中央部分與分界線27相同高度地突出形成壓棒29,在其頂端部端面處形成凹部30,另外,形成有分界線27的接點部用凹部25、接點部用凸部31。還形成有對應於稜邊26的稜邊部32。
以卷材提供的接觸板帶板狀原材料35由輥36連續供給於上下放置的上模21與下模22之間,通過閉合上模21和下模22,切斷帶板狀原材料35成為規定尺寸的接觸板10。
推桿5的製造工序是由以規定尺寸供給帶板狀原材料35的第1工序、從帶板狀原材料35形成接觸板10的第2工序、注入成形用樹脂並形成規定形狀的第3工序以及其後的精加工整形工序組成。
第2工序由於上模21與下模22的閉合,由上模21與下模22的各自稜邊26、32將帶板狀原材料35切斷成規定尺寸,同時由於接點部用凸部31嵌合於接點部用凹部25內壓擠帶板狀原材料35中的一部分,從而形成接點部11。此時,壓棒29的頂端與帶板狀原材料35的中央部分接觸而壓緊帶板狀原材料35。
在第3工序中,往空腔24和空腔28內注入適宜的成型用樹脂,以大致十字形地形成與左右突出的接觸板10一體化的推桿5。但是,在此工序狀態中,由於接觸板10未被彎曲為略呈V字形狀,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以圖2和圖3表示的精加工整形。
如圖2所示,在精加工整形用夾具40的中央部分設有與導向部4相當的長穴41和比頂端部6大的凹部即擴徑部42。圖3是處於把頂端部6壓入擴徑部42內之前狀態的圖2的俯視圖,在擴徑部分42內設置有整形接觸板10的壁部43、導引從頂端部分6一體地突出形成的止轉部件16的導向槽44。
因此,如果把導向部4插入此夾具40的長穴41內後、再壓入推桿5整體的話,就把頂端部6壓入擴徑部件42內,同時如虛線所示,在擴徑部42內,折彎接觸板10進行精加工整形。
以下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在本實施例中可用成形推桿5的成形模具20,將帶板狀原材料35切斷成接觸板10,而且可以利用閉模壓力形成接點部11。
因此,由於不需要像現有技術那樣地除了準備成形模具20之外還要準備衝壓模具進行衝壓成形,所以可以減少工序和模具。
而且,由於在樹脂成型時在定位接觸板10的壓棒29的頂端處形成凹部30,所以接觸板10的局部由於樹脂成形壓力往凹部30內突出變形,由此可以增強頂端部6與接觸板10的結合。
並且,由於使用精加工整形用的夾具40對接觸板10進行精加工整形,所以使自動組裝成為可能,而且也容易進行接點壓的管理。
凹部30也可以相反地做成為凸部。按鈕開關的構造可以是公知的各種構造。
權利要求
1.一種開關用推桿的成形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把帶狀連續的接觸板原材料送入成形模具的第1工序;在成形模閉模的同時、把接觸板原材料切成規定尺寸、並同時模壓接點部的第2工序;往成形模內注入成形用樹脂而形成與接觸板成為一體的推桿的第3工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用推桿的成形方法,其特徵在於,為了支承接觸板中央部,沿推桿中心軸線在成形模內配設壓棒,並且使此壓棒的與接觸板接觸的端面部分呈凹狀或凸狀。
全文摘要
通過將帶板狀原材料35供給於上模具21與下模具22之間,閉合上、下兩模具,上模具21的接點部用凹部25處嵌合在下模具22中的接點部用凸部31中,在帶板狀原材料235的局部上模壓出接點部的同時、由稜邊部26與32將帶板狀原材料35切斷成規定的長度,從而形成接觸板。此時,由於形成有凹部30的壓棒29的頂端與帶狀板原材料35的中央部接觸,而將原材料35定位,所以當往空腔24、28內注入成形用樹脂時,推桿與接觸板形成為一體的同時、由成形壓力接觸板中央部分往凹部分30內變形,以防止脫落。
文檔編號B29C39/10GK1209636SQ9811722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3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4日
發明者巖田圭司 申請人:東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