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05-14 00:38:11 2
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包括夾持機械手和自動上料機構,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送料輸送帶、稱量推送塊和夾持定位塊,所述稱量推送塊設置於所述送料輸送帶的末端,且所述稱量推送塊與所述送料輸送帶共線設置,所述夾持定位塊與所述稱量推送塊平行設置,且所述夾持定位塊設置於所述稱量推送塊的一側,所述稱量推送塊的另一側設置有上料推送擋板,所述稱量推送塊上設置有若干個稱量支撐盤,每個所述稱量支撐盤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升降擋板,所述夾持定位塊設置有若干個位置與所述稱量支撐盤一一對應的夾持定位槽。本實用新型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可靠性好。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動力鋰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鋰離子動力蓄電池作為一種綠色環保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電壓、高安全性能和長使用壽命等優點,因此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等新能源儲能方面顯示出優越的前景。
[0003]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的電解液罐注是影響電池儲電性能和電池循環充電次數的重要加工工序,其中注液量及電解液的吸收率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關鍵,採用二次注液工藝可以解決超高壓時電池浸潤性不好,電解液沒有完全吸收、一次注液未注夠、電解液儲存不穩定等問題;從而顯著地提高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次數。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包括夾持機械手和自動上料機構,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送料輸送帶、稱量推送塊和夾持定位塊,所述稱量推送塊設置於所述送料輸送帶的末端,且所述稱量推送塊與所述送料輸送帶共線設置,所述夾持定位塊與所述稱量推送塊平行設置,且所述夾持定位塊設置於所述稱量推送塊的一側,所述稱量推送塊的另一側設置有上料推送擋板,所述稱量推送塊上設置有若干個稱量支撐盤,每個所述稱量支撐盤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升降擋板,所述夾持定位塊設置有若干個位置與所述稱量支撐盤一一對應的夾持定位槽。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送料輸送帶和所述稱量推送塊之間的連接處設置有上料掃碼槍,所述夾持定位塊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方向上的端部設置有定位影像探頭。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持機械手包括升降移動座、夾持密封缸,所述夾持密封缸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的底部,所述夾持密封缸包括底面的橡膠夾持部、頂面的金屬頂壁部和設置於所述橡膠夾持部和所述金屬頂壁部之間的金屬缸體部,所述金屬缸體部中設置有注液抽吸活塞,所述金屬頂壁部固定安裝有用於驅動所述注液抽吸活塞上下移動的活塞驅動液缸,所述橡膠夾持部設置有若干用於放置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夾持槽。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移動座包括頂面的升降頂壁部和側面的升降側壁部,所述夾持密封缸的所述橡膠夾持部和所述金屬缸體部均位於所述升降側壁部的內側,所述升降頂壁部設置有夾持驅動液缸,所述夾持驅動液缸的缸筒固定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上,所述夾持驅動液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固定連接所述夾持密封缸,所述夾持驅動液缸用於驅動所述橡膠夾持部進出所述升降側壁部以進行鋰離子電池的夾持和鬆脫。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可以自動完成鋰離子電池的掃條碼、稱量和定位夾持作業,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可靠性好。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照圖1至圖2,圖1至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包括夾持機械手和自動上料機構:
[0017]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送料輸送帶11、稱量推送塊12和夾持定位塊13,所述稱量推送塊12設置於所述送料輸送帶11的末端,且所述稱量推送塊12與所述送料輸送帶11共線設置,所述夾持定位塊13與所述稱量推送塊12平行設置,且所述夾持定位塊13設置於所述稱量推送塊12的一側,所述稱量推送塊12的另一側設置有上料推送擋板14,所述稱量推送塊12上設置有若干個稱量支撐盤121,每個所述稱量支撐盤121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11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升降擋板122,所述夾持定位塊13設置有若干個位置與所述稱量支撐盤121—一對應的夾持定位槽131。所述送料輸送帶11和所述稱量推送塊12之間的連接處設置有上料掃碼槍15,所述夾持定位塊13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11方向上的端部設置有定位影像探頭16。
[0018]所述夾持機械手包括升降移動座、夾持密封缸,所述夾持密封缸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的底部,所述夾持密封缸包括底面的橡膠夾持部21、頂面的金屬頂壁部22和設置於所述橡膠夾持部21和所述金屬頂壁部22之間的金屬缸體部23,所述金屬缸體部23中設置有注液抽吸活塞24,所述金屬頂壁部22固定安裝有用於驅動所述注液抽吸活塞24上下移動的活塞驅動液缸25,所述橡膠夾持部21設置有若干用於放置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夾持槽26。所述升降移動座包括頂面的升降頂壁部31和側面的升降側壁部32,所述夾持密封缸的所述橡膠夾持部21和所述金屬缸體部23均位於所述升降側壁部32的內側,所述升降頂壁部31設置有夾持驅動液缸33,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的缸筒固定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上,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的活塞杆自由端固定連接所述夾持密封缸,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用於驅動所述橡膠夾持部21進出所述升降側壁部32以進行鋰離子電池的夾持和鬆脫。
[0019]工作時,鋰離子電池經過所述上料掃碼槍15掃碼後進入所述稱量推送塊12,當所述稱量支撐盤121感應到鋰離子電池後依次升起所述限位升降擋板122並進行稱量記錄,然後所述上料推送擋板14將鋰離子電池推動至所述夾持定位塊13;然後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驅動所述橡膠夾持部21運動出所述升降側壁部32,使所述電池夾持槽26張開夾持所述夾持定位塊13中的鋰離子電池,然後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驅動所述橡膠夾持部21運動進所述升降側壁部32,使所述電池夾持槽26縮小以夾持住鋰離子電池,即完成自動上料作業。
[002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夾持機械手和自動上料機構,所述自動上料機構包括送料輸送帶(11)、稱量推送塊(12)和夾持定位塊(13),所述稱量推送塊(12)設置於所述送料輸送帶(11)的末端,且所述稱量推送塊(12)與所述送料輸送帶(11)共線設置,所述夾持定位塊(13)與所述稱量推送塊(12)平行設置,且所述夾持定位塊(13)設置於所述稱量推送塊(12)的一側,所述稱量推送塊(12)的另一側設置有上料推送擋板(14),所述稱量推送塊(12)上設置有若干個稱量支撐盤(121),每個所述稱量支撐盤(121)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11)方向上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升降擋板(122),所述夾持定位塊(13)設置有若干個位置與所述稱量支撐盤(121)—一對應的夾持定位槽(13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送料輸送帶(11)和所述稱量推送塊(12)之間的連接處設置有上料掃碼槍(15),所述夾持定位塊(13)在沿所述送料輸送帶(11)方向上的端部設置有定位影像探頭(1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夾持機械手包括升降移動座、夾持密封缸,所述夾持密封缸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的底部,所述夾持密封缸包括底面的橡膠夾持部(21)、頂面的金屬頂壁部(22)和設置於所述橡膠夾持部(21)和所述金屬頂壁部(22)之間的金屬缸體部(23),所述金屬缸體部(23)中設置有注液抽吸活塞(24),所述金屬頂壁部(22)固定安裝有用於驅動所述注液抽吸活塞(24)上下移動的活塞驅動液缸(25),所述橡膠夾持部(21)設置有若干用於放置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夾持槽(26)。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上料的鋰離子電池注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移動座包括頂面的升降頂壁部(31)和側面的升降側壁部(32),所述夾持密封缸的所述橡膠夾持部(21)和所述金屬缸體部(23)均位於所述升降側壁部(32)的內側,所述升降頂壁部(31)設置有夾持驅動液缸(33),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的缸筒固定設置於所述升降移動座上,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的活塞杆自由?而固定連接所述夾持當封缸,所述夾持驅動液缸(33)用於驅動所述橡膠夾持部(21)進出所述升降側壁部(32)以進行鋰離子電池的夾持和鬆脫。
【文檔編號】H01M2/36GK205692919SQ201620615700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公開號201620615700.6, CN 201620615700, CN 205692919 U, CN 205692919U, CN-U-205692919, CN201620615700, CN201620615700.6, CN205692919 U, CN205692919U
【發明人】柯勇, 陶以彬, 張春玲
【申請人】蕪湖格利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