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升降平臺的半掛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1:40: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運輸直升機半掛車結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具有升降平臺的半掛車。
背景技術:
直升機在空中運輸中最便利的交通運輸工具,直升機可以用於搶救物資和傷員,還能在直升機上噴灑藥物以栽種植物。此外隨著城市交通變得擁堵,一些企業採用直升機以運輸員工上下班,以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直升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由於直升機所攜帶的燃料有限,一箱燃油只能行程40~50km,直升機只能下降以在地面上補充燃油,這無疑是增大了駕駛員的工作量,而且在地面上降落也需要較大的空間,存在不能長距離運輸到使用地點的缺陷。例如,直升機生產廠家在沿海,而客戶在內陸,內陸與沿海的直線距離2000公裡,廠家將直升機降落到客戶地點是無法實現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適用於長距離運輸直升機、無需吊裝直升機、減輕工人工作量、操作簡單的具有升降平臺的半掛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具有升降平臺的半掛車,它包括車頭、車廂、升降裝置以及與車頭連接的底盤,所述的底盤上且位於其左右端部分別固定有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左支撐板左端面上固定有支架,車廂由前側板、後側板、右側板和左側板組成,前側板鉸接於左支撐板上,前側板與支架之間設置有油缸A,油缸A的缸筒鉸接於支架上,油缸A的活塞杆鉸接於前側板上,後側板鉸接於右支撐板上且與右支撐板之間設置有油缸B,油缸B的缸筒鉸接於右支撐板上,油缸B的活塞杆鉸接於後側板上,右側板和左側板的下端部分別鉸接於底盤的前後側,右側板與底盤之間、左側板與底盤之間均設置有油缸C,兩個油缸C對稱設置,油缸C的缸筒鉸接於底盤上,油缸C的活塞杆鉸接於右側板上,右側板的上端部鉸接有右側頂板,左側板的上端部鉸接有左側頂板,右側頂板與右側板之間、左側頂板與左側板之間均設置有油缸D,兩個油缸D對稱設置,油缸D的缸筒鉸接於右側板上,油缸D的活塞杆鉸接於右側頂板上,所述的底盤與四個側板以及兩個頂板形成密閉腔,密閉腔內設置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由垂向油缸、平臺以及鉸接於平臺前後的擋板組成,所述的車頭與支架連接。
所述的頂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條,側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條。
它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的液壓系統與油缸連接。
所述的油缸C位於升降裝置的前後側。
所述的油缸C位於升降裝置與後側板之間。
所述的左支撐板平行於右支撐板設置。
所述的左後側板、頂板及升降平臺在初始位和終止位上均設置有位置感應器,位置感應器與控制系統ECU相連,控制系統ECU與液壓系統連接。
所述的控制系統ECU內設置有控制面板和控制按鍵以一鍵式開啟或密閉車廂。
所述的油缸上均設置有液壓單向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適用於長距離密閉運輸直升機、無需吊裝直升機、車廂開啟和關閉自動化程度高、減輕工人工作量、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 為側板展開狀態的結構視圖;
圖中,1-車頭,2-底盤,3-左支撐板,4-右支撐板,5-支架,6-前側板,7-後側板,8-右側板,9-左側板,10-油缸A,11-油缸B,12-油缸C,13-垂向油缸,14-平臺,15-擋板,16-右側頂板,17-左側頂板,18-油缸D。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以下所述:
如圖1~2所示,一種具有升降平臺的半掛車,它包括車頭1、車廂、升降裝置以及與車頭1連接的底盤2,所述的底盤2上且位於其左右端部分別固定有左支撐板3和右支撐板4,左支撐板3左端面上固定有支架5,車廂由前側板6、後側板7、右側板8和左側板9組成,前側板6鉸接於左支撐板3上,前側板6與支架5之間設置有油缸A10,油缸A10的缸筒鉸接於支架5上,油缸A10的活塞杆鉸接於前側板6上,後側板7鉸接於右支撐板4上且與右支撐板4之間設置有油缸B11,油缸B11的缸筒鉸接於右支撐板4上,油缸B11的活塞杆鉸接於後側板7上,右側板8和左側板9的下端部分別鉸接於底盤2的前後側,右側板8與底盤2之間、左側板9與底盤2之間均設置有油缸C12,兩個油缸C12對稱設置,油缸C12的缸筒鉸接於底盤2上,油缸C12的活塞杆鉸接於右側板8上,右側板8的上端部鉸接有右側頂板16,左側板9的上端部鉸接有左側頂板17,右側頂板16與右側板8之間、左側頂板17與左側板9之間均設置有油缸D18,兩個油缸D18對稱設置,油缸D18的缸筒鉸接於右側板8上,油缸D18的活塞杆鉸接於右側頂板16上,所述的底盤2與四個側板以及兩個頂板形成密閉腔,密閉腔內設置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由垂向油缸13、平臺14以及鉸接於平臺14前後的擋板15組成,所述的車頭1與支架5連接。
它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的液壓系統與油缸連接,液壓系統可設置於駕駛室內,半掛車駕駛員能夠控制垂向油缸13、油缸A10、油缸B11、油缸C12和油缸D18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縮回,方便半掛車駕駛員操作。
所述的油缸C12位於升降裝置的前後側;所述的油缸C12位於升降裝置與後側板7之間;所述的左支撐板3平行於右支撐板4設置;所述的頂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條,側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條。
所述的左後側板、頂板及升降平臺在初始位和終止位上均設置有位置感應器,位置感應器與控制系統ECU相連,控制系統ECU與液壓系統連接,其中初始位指四個側板以及兩個頂板圍成密閉腔的狀態,同時平臺處於最低位狀態,便於將直升機密閉於直升機內;終止位指的是前左側板、左後側板處於展開狀態,而頂板與其鉸接的側板重疊狀態,同時平臺處於最高位狀態,便於直升機降落。
所述的控制系統ECU內設置有控制面板和控制按鍵以一鍵式開啟或密閉車廂。所述的油缸上均設置有液壓單向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如圖3所示,先控制油缸A10和油缸B11的活塞杆縮回,油缸A10使前側板6繞其與左支撐板3的鉸接點向左旋轉,油缸B11使後側板7繞其與右支撐板4的鉸接點向右旋轉,再控制兩個油缸C12活塞杆伸出,右側板8向前繞其與底盤2的鉸接點向前旋轉,左側板9向後繞其與底盤2的鉸接點向後旋轉,隨後控制油缸D18的活塞杆縮回,右側頂板16向右側板8靠攏,左側頂板17向左側板9靠攏,從而完全將平臺14暴露於外部,再控制垂向油缸13活塞杆伸出,然後將擋板15放下使其與平臺14平齊,隨後直升機駕駛員駕駛直升機降落到平臺14上,降落後收攏螺旋槳,實現了直升機的擺放;
如圖2所示,運輸時,先將擋板15直立以靠在直升機的起落架上,避免直升機晃動,再控制垂向油缸13活塞杆縮回,平臺14復位,直升機進入封裝工位,隨後控制兩個油缸C12活塞杆縮回,同時控制油缸A10和油缸B11活塞杆伸出,四個側板形成密閉腔,從而將直升機關閉其內,通過車頭1給車廂提供動力,以實現遠距離運輸直升機,使直升機到達客戶手中。此外,無需吊裝直升機,極大減輕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直升機上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