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2023-05-14 04:50:46
專利名稱: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袋栽黑木耳的迅速發展,加之森林資源的減少,傳統的用鋸末屑做培養料已遠遠滿足不了全國各地栽培戶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本發明是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發黑木耳及食用菌原料,用樹葉代替鋸末屑栽培黑木耳。樹葉袋栽黑木耳新技術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深受全國各地栽培戶的歡迎,這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原料來源豐富,取之不盡。凡是闊葉林區一年四季均可以採集,大人小孩都能幹。第二,成本低,產量增高、效益好。按普通麻袋計算,每袋樹葉成本1-3元錢左右,而鋸末屑每袋8-10元。在保護森林、禁止採伐以後,鋸末屑價格還將大幅度提高,且保證不了原料供應。第三,節省了木材、保護了生態環境。本發明最大優點就是用樹葉取代木材,所產生的生態效益是無法估算的。因此,樹葉袋栽黑木耳及食用菌新技術的發明完全解決了食用菌生產的後顧之憂,直接保護了森林資源,又對森林防火起到重要作用。
發明內容
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首先把林區落地的樹葉和小樹枝一起收集回來,在陽光下曬乾。用畜力或機動車、粉碎機等加工粉碎,同時每粉碎60斤幹樹葉,再粉碎20斤豆秸稈備用。稱取所需數量的幹樹葉粉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稈粉撒入樹葉粉中(乾料)拌均後,再把玉米粉、黃豆粉均勻地撒在樹葉粉上面,繼續乾料混合拌均。然後把石膏、白灰用溫水分別溶化後均勻地潑在溼乾料上,要求隨拌料隨潑水,培養料溼料拌均後,再用粗鐵絲篩篩料兩遍,使培養料粗細更均勻。含水量達到55%為宜,培養料拌均後開始裝袋(菌袋最好選用17cm×33cm×4.5絲厚合格的聚乙烯袋)。裝料至袋上留9cm為宜,把料面壓平、壓實後,用直徑2.5cm的圓鐵棒在料袋中間扎一個深眼,深度以離袋底2cm為宜。然後把料袋倒立放在密底的鐵筐裡或木板蒸鍋帘子上開始猛火加熱,在2-3小時內快速使蒸鍋達到100℃,保持溫度滅菌6-8小時後停火,繼續在蒸鍋內燜一晝夜。次日早晨出鍋。發菌室的處理用幹木桿搭好發菌架。菌架搭好後,室內溫度升到30℃左右保持24小時,使室內的雜菌孢子復活,之後用0.2%的多菌靈溶液全部把室內的牆壁和菌架噴溼一遍,室內保溫溼度達到75%,再按每立方米空間15克硫黃燻蒸滅菌,使復活的雜菌全部殺死。然後加溫烘乾室內牆壁和菌架。栽培種菌絲培養料袋接完菌種後應立刻搬拿到培養室的多層架上,料袋口朝上室內保持黑暗,袋與袋之間不要擺放太擠。每天檢查一次有無雜菌出現,發現雜菌應馬上拿出培養室。經常往地面撒白灰使室內乾燥。一般35-4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全袋。菌絲長滿袋後,應用溫差刺激見光繼續培養10天左右,使菌絲充分吃透料,積聚大量營養物質,提高抗雜菌的能力,然後再轉入割口催芽出耳管理。採用大棚立體吊袋出耳管理,利用簡易大棚立體吊袋黑木耳。首先用粗木桿搭一個簡易出耳大棚,地面先用0.2%多菌靈溶液噴透,稍幹後再撒一層白灰消毒。待菌袋全部發酵好後,移入栽培棚內,用0.2%高錳酸鉀溶液擦洗菌袋錶面消毒後,把菌袋綁在鐵絲繩上,吊完一根繩後,用消過毒的刀片開始割口。每袋割5個長豎條間隔型口,袋底部割2個小短口。菌袋全部吊完並割口後,育耳期保持棚內溫度20℃,每天往地面噴二至三次水,經常在大棚外往四周草帘子上噴水,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溼度85%,此期間應靜風栽培。耳芽封滿割口處時,可直接往袋上面噴水(此期空氣相對溫度以90%-95%為宜)。但溫度不能超過26℃。木耳成熟後選擇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時,集中人力搶收採摘黑木耳。採收後的木耳應及時攤放在通風的紗窗簾子上面,在陽光下曬至半乾時翻耳一次,一般2天左右即可曬乾、貯存。
具體實施方法1.闊葉樹葉原料處理首先把林區落地的樹葉和小樹枝一起收集回來(陳舊樹葉均可),在陽光下曬乾。用畜力或機動車、粉碎機等加工粉碎,同時每粉碎60斤幹樹葉,再粉碎20斤豆秸稈備用。栽培種選用樹葉粉71.7%,豆秸稈粉20%,玉米粉5%,黃豆粉2%,石膏0.6%,白灰粉0.7%,水分55%,ph值7-8.5之間。首先稱取所需數量的幹樹葉粉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稈粉撒入樹葉粉中(乾料)拌均後,再把玉米粉、黃豆粉均勻地撒在樹葉粉上面,繼續乾料混合拌均。然後把石膏、白灰用溫水分別溶化後均勻地潑在溼乾料上,要求隨拌料隨潑水,培養料溼料拌均後,再用粗鐵絲篩篩料兩遍,使培養料粗細更均勻。含水量達到55%為宜,即用雙手搓料,手面有溼潤感而不能有存水即可。
2.培養料拌均後開始裝袋(菌袋最好選用17cm×33cm×4.5絲厚合格的聚乙烯袋)。裝袋時要求邊裝料邊壓實,使袋中培養料上、下要求稍緊一些,但不能太緊,以免漲破料袋。裝料至袋上留9cm為宜,把料面壓平、壓實後,用直徑2.5cm的圓鐵棒在料袋中間扎一個深眼,深度以離袋底2cm為宜。料袋扎完眼後,把扎眼時帶出的散料倒出,防止散料堵住紮眼口。然後把料袋口合攏一起稍下壓後(排除料袋內部的空氣),把攏好的袋口握住後順時針方向擰一圈,然後用手指按住已擰好的袋口,倒立放在密底的鐵筐裡或木板蒸鍋帘子上(每層鐵筐或木板帘子上可倒袋擺放二至三層料袋)。料袋全部裝入鍋內並封閉好鍋門後開始猛火加熱,在2-3小時內快速使蒸鍋達到100℃,保持溫度滅菌6-8小時後停火,繼續在蒸鍋內燜一晝夜。次日早晨出鍋。(常壓鍋中途缺水時必須加90℃以上的開水,每加一次開水還需延長滅菌半小時。此封口法在出、裝鍋和搬運時,要求雙手握住料袋中部即可出、裝和搬運,因是倒袋壓口滅菌定型,固不易開口。
3.接菌電爐接菌器開放式接種方法首先用厚鐵皮做一個比電爐子稍大的圓桶,桶高以35cm為宜,套在電爐子上,圓桶上面放一層特細的鐵絲網並固定好(鐵絲網防止接種時菌塊掉入爐內產生煙霧)。待料袋溫度降至28℃時,開始在電爐子圓桶上方無菌區搶溫接種。接種期間工作人員操作要輕快,防止帶動風衝擊桶上熱量。一般每瓶原種可轉接25-30袋栽培種。
4.發菌室的處理與栽培種菌絲培養。發菌室的處理首先把室內雜物清理乾淨。培養室的牆壁要求光滑平整,粉刷一遍室內。用幹木桿搭好發菌架。菌架搭好後,室內溫度升到30℃左右保持24小時,使室內的雜菌孢子復活,之後用0.2%的多菌靈溶液全部把室內的牆壁和菌架噴溼一遍,室內保溫溼度達到75%,再按每立方米空間15克硫黃燻蒸滅菌,使復活的雜菌全部殺死。然後加溫烘乾室內牆壁和菌架。栽培種菌絲培養料袋接完菌種後應立刻搬拿到培養室的多層架上,料袋口朝上室內保持黑暗,袋與袋之間不要擺放太擠。發菌前5-10天是菌絲萌發定植期,室內溫度以28℃為宜。此期不需能風換氣,但溫度不能超過30℃以上,菌絲長至三分之一時應把室內溫度降至到24℃為宜。每天檢查一次有無雜菌出現,發現雜菌應馬上拿出培養室。經常往地面撒白灰使室?內乾燥。發菌到中後期,菌絲開始進入生理成熟階段,即將由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此時室內溫度應控制在18-22℃為宜。要經常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新鮮。一般35-4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全袋。菌絲長滿袋後,應用溫差刺激見光繼續培養10天左右,使菌絲充分吃透料,積聚大量營養物質,提高抗雜菌的能力,然後再轉入割口催芽出耳管理。
5.大棚立體吊袋出耳管理。利用簡易大棚立體吊袋黑木耳。具有保溫、保溼性好、管理方便、佔地面積小,而且栽培數量多,是一種比較經濟的栽培方式。首先用粗木桿搭一個簡易出耳大棚(棚高以2m×寬6m×長15m可立體吊袋1萬個)。出耳棚中間留1m栽培管理道,棚上用10號鐵絲每隔25cm拉一根,兩頭固定好用於吊袋綁繩之用。棚架四面和棚頂用草帘子或作物秸稈圍好。地面先用0.2%多菌靈溶液噴透,稍幹後再撒一層白灰消毒。待菌袋全部發酵好後,移入栽培棚內,用0.2%高錳酸鉀溶液擦洗菌袋錶面消毒後,把菌袋綁在鐵絲繩上,吊完一根繩後,用消過毒的刀片開始割口。每袋割5個長豎條間隔型口,袋底部割2個小短口。菌袋全部吊完並割口後,育耳期保持棚內溫度20℃,每天往地面噴二至三次水,經常在大棚外往四周草帘子上噴水,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溼度85%,此期間應靜風栽培。一般7-10天從割口處形成原基。耳芽封滿割口處時,可直接往袋上面噴水(此期空氣相對溫度以90%-95%為宜)。但溫度不能超過26℃。因大棚立體吊袋數量多,噴水時要求上層部位的菌袋多噴、勤噴。下層部位的菌袋要求少噴、微噴。噴水時應靈活掌握噴水量(除躲開中午氣溫高時不能噴水)其它時間隨時都可噴水。做到耳片平展不捲邊,有光澤溼潤感即達到噴水最佳標準。總之,耳邊不捲邊不需噴水,黑木耳生長到中、後期,應保持棚內空氣新鮮流通,陰天要適量少噴、雨天根據情況少噴或不噴水,尤其在氣溫高、溼度大情況下,更要注意加強通風換氣,這不僅有利於黑木耳生長,也是防止雜菌汙染和流耳爛耳的有效措施。
一般從割口育耳到成熟採收需30天左右(此培養料平均每袋可產幹耳60-70克以上),木耳成熟後選擇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時,集中人力搶收採摘黑木耳。採收後的木耳應及時攤放在通風的紗窗簾子上面,在陽光下曬至半乾時翻耳一次,一般2天左右即可曬乾、貯存。
權利要求
1.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首先把林區落地的樹葉和小樹枝一起收集回來,在陽光下曬乾。用畜力或機動車、粉碎機等加工粉碎,同時每粉碎60斤幹樹葉,再粉碎20斤豆秸稈備用。稱取所需數量的幹樹葉粉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稈粉撒入樹葉粉中(乾料)拌均後,再把玉米粉、黃豆粉均勻地撒在樹葉粉上面,繼續乾料混合拌均。然後把石膏、白灰用溫水分別溶化後均勻地潑在溼乾料上。培養料拌均後開始裝袋,把料袋倒立放在密底的鐵筐裡或木板蒸鍋帘子上開始猛火加熱,在2-3小時內快速使蒸鍋達到100℃,保持溫度滅菌6-8小時後停火,繼續在蒸鍋內燜一晝夜。發菌室的處理用幹木桿搭好發菌架。之後用0.2%的多菌靈溶液全部把室內的牆壁和菌架噴溼一遍,室內保溫溼度達到75%,再按每立方米空間15克硫黃燻蒸滅菌,使復活的雜菌全部殺死。然後加溫烘乾室內牆壁和菌架。栽培種菌絲培養料袋接完菌種後應立刻搬拿到培養室的多層架上,每天檢查一次有無雜菌出現,發現雜菌應馬上拿出培養室。採用大棚立體吊袋出耳管理。
2.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徵是用畜力或機動車、粉碎機等加工粉碎,同時每粉碎60斤幹樹葉,再粉碎20斤豆秸稈備用。
3.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徵是把料袋倒立放在密底的鐵筐裡或木板蒸鍋帘子上開始猛火加熱,在2-3小時內快速使蒸鍋達到100℃,保持溫度滅菌6-8小時後停火,繼續在蒸鍋內燜一晝夜。
4.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徵是用幹木桿搭好發菌架。之後用0.2%的多菌靈溶液全部把室內的牆壁和菌架噴溼一遍,室內保溫溼度達到75%,再按每立方米空間15克硫黃燻蒸滅菌。
5.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徵是採用大棚立體吊袋出耳管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樹葉袋栽黑木耳的方法,首先把林區落地的樹葉和小樹枝一起收集回來,在陽光下曬乾。用畜力或機動車、粉碎機等加工粉碎,同時每粉碎60斤幹樹葉,再粉碎20斤豆秸稈備用。稱取所需數量的幹樹葉粉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稈粉撒入樹葉粉中(乾料)拌均後,再把玉米粉、黃豆粉均勻地撒在樹葉粉上面,繼續乾料混合拌均。然後把石膏、白灰用溫水分別溶化後均勻地潑在溼乾料上。培養料拌均後開始裝袋,把料袋倒立放在密底的鐵筐裡或木板蒸鍋帘子上開始猛火加熱,在2-3小時內快速使蒸鍋達到100℃,保持溫度滅菌6-8小時後停火,繼續在蒸鍋內燜一晝夜。發菌室的處理用幹木桿搭好發菌架。之後用0.2%的多菌靈溶液全部把室內的牆壁和菌架噴溼一遍,室內保溫溼度達到75%,再按每立方米空間15克硫黃燻蒸滅菌,使復活的雜菌全部殺死。然後加溫烘乾室內牆壁和菌架。栽培種菌絲培養料袋接完菌種後應立刻搬拿到培養室的多層架上,每天檢查一次有無雜菌出現,發現雜菌應馬上拿出培養室。採用大棚立體吊袋出耳管理。
文檔編號A01G1/04GK101091439SQ20061004497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3日
發明者王萬麗 申請人:王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