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9:53:21 2
專利名稱: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氣熱水器技術領域,更具體說是涉及一種應用市電強排式的燃氣熱水器。
背景技術:
目前,強排式燃氣熱水器包括外殼、風機和熱水出水管,風機與市電接通。熱水出水管都為金屬管,而金屬管出水管都與機器整個機殼及內金屬部件都處於導電連通狀態, 而帶金屬的花灑軟管直接擰在出水管上,而燃氣熱水器在工作時內部一直處於高溫狀態, 容易使內部線路及帶電部件老化、擊穿造成漏電,而機器有沒有安全接地的狀態下,漏電電流會同水順著金屬出水管、軟管、花灑直接流向洗浴的人體,對人身造成傷害,嚴重可致命,同樣用電環境帶電也會造成上述的危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它能在燃氣熱水器、水帶電的情況下具有防電的功能,消除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包括外殼、風機和換熱器的熱水出水管,外殼的底板上有熱水出水管的穿過孔,其特殊之處在於還包括一隔電牆,隔電牆的進水端與熱水出水管連接、出水端與一導水管連通。所述的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隔電牆設置在外殼內,所述隔電牆的出水嘴上設置有導向槽,導向槽有二個對稱設置;還包括一座架,座架上有插接槽和螺孔,插接槽與導向槽之間的出水嘴卡接,螺釘穿過外殼的底板與座架上的螺孔配合;出水嘴穿過穿過孔伸出。所述的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隔電牆設置在外殼外的底板上,隔電牆上有固定座,螺釘穿過固定座與外殼的底板上的螺孔配合;隔電牆的進水嘴穿過穿過孔位於外殼內。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由於內部電氣部件與220伏的市電電連接,如電氣部件擊穿造成漏電,可使水帶電;由於採用這樣的結構,使帶電水由隔電牆阻隔,流向花灑的水為消除了電的水,人們使用安全,消除了安全隱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圖2的A— A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局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2所示,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包括外殼1、風機2和換熱器的熱水出水管3,外殼1的底板上有熱水出水管的穿過孔11,還包括一隔電牆4,隔電牆4的進水端41與熱水出水管3連接、出水端42與一導水管(圖中未示出)連通。所述隔電牆4設置在外殼1內,所述隔電牆4的出水嘴42上設置有導向槽421,導向槽421有二個對稱設置;如圖3所示,還包括一座架5,座架5上有插接槽51和螺孔52,插接槽51與導向槽421之間的出水嘴42卡接,螺釘6穿過外殼1的底板與座架5上的螺孔52配合;導向槽 421之間的出水嘴42垂直於其軸線的截面呈腰形,其腰形部位與插接槽51配合防止出水嘴 42轉動,導向槽421與插接槽51兩側的底架配合,防止出水嘴41沿軸向移動。出水嘴42穿過穿過孔11伸出。實施例2如圖4所示,所述隔電牆4設置在外殼1外的底板上,隔電牆4上有固定座43,螺釘穿過固定座43與外殼1的底板上的螺孔配合;隔電牆4的進水嘴41穿過穿過孔11位於外殼1內。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包括外殼、風機和換熱器的熱水出水管,外殼的底板上有熱水出水管的穿過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隔電牆,隔電牆的進水端與熱水出水管連接、出水端與一導水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電牆設置在外殼內,所述隔電牆的出水嘴上設置有導向槽,導向槽有二個對稱設置;還包括一座架,座架上有插接槽和螺孔,插接槽與導向槽之間的出水嘴卡接,螺釘穿過外殼的底板與座架上的螺孔配合;出水嘴穿過穿過孔伸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電牆設置在外殼外的底板上,隔電牆上有固定座,螺釘穿過固定座與外殼的底板上的螺孔配合;隔電牆的進水嘴穿過穿過孔位於外殼內。
專利摘要一種帶防電裝置的用市電的燃氣熱水器,包括外殼、風機和換熱器的熱水出水管,外殼的底板上有熱水出水管的穿過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隔電牆,隔電牆的進水端與熱水出水管連接、出水端與一導水管連通。由於內部電氣部件與220伏的市電電連接,如電氣部件擊穿造成漏電,可使水帶電;由於採用這樣的結構,使帶電水由隔電牆阻隔,流向花灑的水為消除了電的水,人們使用安全,消除了安全隱患。
文檔編號F24H9/20GK202002323SQ201120013079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7日
發明者王飛, 韋紅陵 申請人:王飛, 韋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