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報告無線電接入技術間測量的方法和裝置與流程
2023-05-13 21:36:19 1
本文中公開的技術一般涉及無線通信系統領域,並且具體地說,涉及此類無線通信系統內無線電接入技術間測量的報告。
背景技術:
今天,存在許多無線電/無線和蜂窩接入技術和標準,舉幾個示例來說,如有GSM/GPR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通用分組無線電業務)、WCDMA/HSPA(寬帶碼分多址/高速分組接入)、基於CDMA的技術、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及最近的LTE(長期演進)。在過去幾十年期間已開發了這些技術和標準,並且能夠預期開發將繼續進行。規範在像3GPP、3GPP2和IEEE的組織中被形成。各種頻帶一般由政府組織分配和/或銷售,如運營商可「擁有」某些頻帶用於特定用途(即,以某種方式使用頻帶的權利)。管制可規定,擁有者(即,運營商)應在特定頻帶部署特定技術。在一些情況下,在選擇滿足例如由ITU(國際電信聯盟)設置的某些準則的情況下,運營商可能能夠選擇哪個技術和標準在其頻譜中部署。由於頻譜是稀缺資源的事實,運營商可在如20MHz的有限頻譜中有權部署新蜂窩接入,如LTE。然而,運營商可具有使用現有移動終端/用戶設備(UE)的現有客戶基群的事實將阻止運營商在運營商擁有的整個頻譜中只部署一種技術。例如,對於具有使用UTRA網絡,帶WCDMA/HSPA預訂的大客戶基群的運營商,情況能夠是如此,並且運營商想部署最近的演進,UTRAN的長期演進(LTE),也稱為E-UTRAN。在此示例中,運營商可隨後不得不在HSPA與LTE之間劃分可用頻帶。在LTE的初始部署時,運營商可因此繼續使用例如帶HSPA的10MHz,並且預留10MHz用於初始LTE部署。然而,稀缺頻譜到不同技術的此類分割對性能具有一些不合需要的影響:-在能夠提供的峰值數據率(峰值速率)與使用頻譜寬度之間存在直接相關。因此,在上述示例中將HSPA和LTE的帶寬限制到10MHz將大致限制提供給客戶的峰值速率為一半。因此,為了說明的緣故,假設技術能夠在20MHz提供大約100Mbps,這將意味著峰值速率將在每種技術中被限制為大約50Mbps。-最初,可能發生HSPA載波負載重,而在示例中的LTE載波只具有一些用戶。因此,在分配與使用之間將存在不平衡,導致HSPA載波上不合需要的擁塞。然而,為在LTE載波上提供適當的比特率,仍不可能分配例如僅5MHz到LTE客戶,這是因為隨後LTE演進將不提供相對於HSPA的競爭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3GPP負責開發和維護GSM/GPRS、WCDMA/HSPA和LTE標準。在下面描述中,HSPA演進的示例建立在也稱為UTRAN(UMTS地面無線電接入網絡)的WCDMA無線電接入之上,並且LTE用作說明性環境。LTE是基於OFDM(正交頻分復用)和SC-FDMA(單載波頻分多址),也稱為UTRAN的長期演進或E-UTRAN。詳細的UTRAN無線電接入規範在3GPP的25系列中描述,而E-UTRAN規範存在於36系列中。LTE在3GPP發行版8中被引入,但HSPA和LTE的開發和將來演進均在發行版9、10等等中並行繼續。要注意的是,本發明不限於任何特定無線電接入技術,給定示例給給出是為了說明本發明。進行兩個獨立載波的組合或聚合的載波聚合是有效實現增大的資源利用和頻譜的一種方式。例如,在LTE+HSPA載波聚合中,每個載波是LTE載波或HSPA載波。對於此類LTE+HSPA載波聚合,一種可能性是移動終端/用戶設備(UE)連接到第一載波上在主/第一RAT(例如,HSPA)上的主服務小區和第二載波上第二RAT(例如,LTE)上的副/第二服務小區,即,以如在RAT(LTE或HS)內載波聚合上定義主和副小區的類似方式。可能的是,RAT和系統之一被視為控制UE的一方,而在另一系統(或RAT)上的載波被認為性能「助推器」(在添加此類「副」載波以增強性能的意義上)。例如,UTRAN能夠是主系統/RAT,而eUTRAN可以是副系統/RAT。在可能的配置情況下,例如能夠發生UE先連接到UTRAN,並且隨後在以後UE配置成在LTE上添加載波。LTE因而是副RAT,即,即使添加一些LTE載波或小區以「提升」性能,連接控制也保持在UTRAN中。當然,可能設想配置,使得LTE充當主系統,並且UTRAN/HSPA是副系統。各種可能的將來情形均適用,並且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的適用性。在圖1中,示出了包括第一RAT2和第二RAT3的通信系統1,兩個RAT均服務於用戶設備(UE)4。RAT之一在所示示例中是第一RAT2,連接到處理諸如網關服務、移動性和交互等各種服務的核心網絡5。在圖1中,為了說明的緣故,概括顯示了一種可能解決方案,其中,HSPA充當主系統和RAT2,並且LTE是副系統和RAT3。在此類情況下,如下面進一步所述,例如,移動性可能由主系統和RAT來控制。蜂窩系統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移動性和切換(HO)。一般情況下,蜂窩系統中的切換由網絡控制,其中,通過UE提供的測量幫助網絡。各種測量事件(或觸發)能夠由網絡配置,使得例如在無線電條件以特定方式更改時UE做出報告。因此,網絡應可能做出是否需要UE的切換的合理判定。例如,以及為使移動終端/UE通知網絡有關能夠用作潛在新服務小區的新的強小區,在LTE和WCDMA/HSPA中均定義了不同的測量事件。應注意,此類測量也能夠用於除移動性問題外的其它目的,如用於多載波聚合的載波或小區添加,或者例如用於小區之間的幹擾管理。還應注意,各種系統為「聚合」使用不同術語:在HSPA中,經常使用雙小區或多小區聚合的詞語,而LTE使用載波聚合表示對應情況(例如,參閱E.Dahlman和StefanParkvall的「4GLTE/LTE-Advancedformobilebroadband」)。不同的術語不應視為限制本公開的範圍。為例如WCDMA/HSPA和LTE等相應RAT定義了不同種類的測量事件。WCDMA/HSPA還支持軟切換,其中,移動終端/UE能夠連接(即,配置成發送和/或接收)到幾個小區(即,活動集合,AS)。HSPA還在活動集合中的小區之間定義HS-DSCH(高速下行鏈路共享信道)服務小區和E-DCH(增強專用信道)服務小區。有關此方面的其它信息,請參閱3GPP技術規範TS25.331和例如3GPPTS25.319和TS25.308。規範TS25.331包括現有技術測量事件的多個示例。能夠用於頻率內切換(HO)的一些事件對於WCDMA包括:1A(添加小區到AS)、1B(從AS刪除小區)、1C(替換AS中的小區)、1D(AS中的最佳小區更改)。例如,1A被定義為「主CPICH(公共導頻信道)進入報告範圍」,表示可考慮在活動集合中包括新小區。還有,判定是否包括報告的小區的是網絡。用於LTE的對應頻率內測量事件指:A1、A2(服務小區信號強度比絕對閾值更佳/更強/更高或更差/更低)、A3(近鄰小區信號強度變得優於比服務小區)、A4(近鄰小區信號強度強於閾值)及A5(服務小區信號強度低於第一小區,並且近鄰小區信號強度高於第二閾值)。3GPP技術規範TS36.331包括支持HO、載波添加和刪除等的多個事件。這些事件包括A1和A2(服務小區的信號強度變得比絕對閾值更佳/更強/更高或更差/更低)、A3以便比較近鄰小區和服務小區及例如用於RAT間測量評估的事件B1和B2。此外,在多載波LTE中,已定義了新測量事件A6(頻率內近鄰變得偏移優於副載波上的服務小區)。通過此事件,可能評估在載波上小區的相對強度,其中,此載波沒有主服務小區或PCell。通過此事件,網絡可在副LTE載波上進行小區更改。如所述的,也存在與RAT間切換(IRATHO)的事件,以便在服務小區及當前RAT上(最強)相鄰頻率內小區變弱(即,終端/UE走到覆蓋範圍之外)的情況下查找其它潛在RAT以進行硬HO。在WCDMA中,最重要的是3A(服務小區CPICH信號強度低於第一閾值,並且在GSM載波信號強度上的RXLev變得強於第二閾值)和3D(最佳近鄰GSM載波更改)。對於LTE,定義了以下事件:B1(在另一RAT上的近鄰小區信號強度變得強於閾值)和B2(服務小區變得比第一閾值更差/更低,並且在另一RAT上的近鄰小區信號強度變得強於第二閾值)。不同無線電接入技術的同時使用帶來了幾個難題。本發明的發明者預見了網絡節點基於比當前RAT間測量設計用於且能夠提供的更多信息做出連接管理判定的需要。具體而言,當前沒有用於以有效方式支持副RAT上的連接處理的解決方案。因此,需要克服上面提及的問題,而本公開通過本文中描述的實施例提供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討論將提供用於同時使用多個無線電接入技術(「RAT間」)的解決方案,例如,作為LTE+HSPA載波聚合,使得在包括至少兩種無線電接入技術的異類部署中能夠提供更高峰值速率和負載平衡。在3GPP的發行版10標準中定義了LTE載波聚合及HSPA載波聚合,即,相同無線電接入技術內(「RAT內」)的載波聚合。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或至少減輕上面提及的問題。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通過一種在通信網絡的無線裝置或用戶設備中為報告無線電接入技術間測量而實現的方法,實現了該目的。所述通信網絡包括第一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和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並且用戶設備連接到第一無線電接入系統的主服務小區和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的副服務小區。所述方法包括:執行第一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中的信號強度測量;執行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中的信號強度測量;基於信號強度測量,確定是否滿足對於與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有關的測量事件的準則,以及對於滿足的準則,將對應測量報告傳送到所述通信網絡。本發明的實施列能夠實現除監視第一服務無線電接入技術網絡內服務小區更改的需要外,還監視第二服務無線電接入技術網絡內服務小區更改的需要。這通過提供無線電接入技術間網絡監視事件而能夠實現。在一實施例中,傳送包括將與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有關的測量傳送到第一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在一實施例中,確定是否滿足對於與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有關的測量事件的準則包括確定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上的近鄰小區是否變得可配置參數的更強於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上的副服務小區。在上述實施例的變化中,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中信號強度測量的執行包括:在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中的載波上測量近鄰小區信號強度測量;在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中的載波上測量服務小區信號強度測量,以及其中確定是否滿足對於與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有關的測量事件的準則包括比較近鄰小區信號強度測量和副服務小區信號強度測量。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確定是否滿足對於與第一無線電接入技術有關的測量事件的準則。在上述實施例的變化中,所述方法包括確定是否第二無線電接入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