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1:52:51 2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後視鏡,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實現自動防眩的汽車內後視鏡。
背景技術:
汽車後視鏡是汽車配置中所不可缺少的部件,汽車後視鏡通常用來反映汽車後方、側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地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以保證汽車行駛過程的安全。汽車後視鏡通常包括有內後視鏡、左外後視鏡和右外後視鏡;內後視鏡裝在汽車的室內,用來反映汽車後方及車內的情況;左、右外後視鏡則裝在汽車的兩側,用來反映汽車後側方的情況。現有技術的汽車內後視鏡通常包括鏡片、鏡殼和支架,鏡片安裝在鏡殼上,鏡殼則與支架的一端可轉動相連接,以便能夠實現對鏡片角度的調節,支架的另一端則固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內或是車廂內。眾所周知,汽車在夜間行駛時,不可避免地會有駕駛者打 開汽車前照燈,汽車前照燈的強光雖然能夠幫助駕駛者更有利地看清前面的路況,但是,汽車前照燈的強光也會照到前面行駛車輛的車內,也就是會照射到前車車內的內後視鏡上,在前車的內後視鏡上產生眩光,形成了對前車駕駛者的眩目作用,由於前車內後視鏡直接將強光反射入了前車駕駛者的眼睛,這種刺眼的強光將直接影響到前車駕駛者對車輛的駕駛,影響了行車安全。對於防眩目,現有技術主要是通過前車駕駛者手動調整方式來實現,即,通過擺動鏡殼來調整鏡片的角度,使刺眼的強光不會直接反射入前車駕駛者的眼睛,但是,這種調整方式,給駕駛者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能夠在受到後車的汽車前照燈的強光照射下自動調整合適的角度,既能避免後車刺眼的強光直接反射入駕駛者的眼睛,消除了強光對駕駛者的行車安全,並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和製作成本低的特點。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包括鏡片、鏡殼和支架,鏡片安裝在鏡殼上,鏡殼與支架的一端可轉動相連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內或是車廂內;該內後視鏡還包括第一光傳感器、第二光傳感器、控制器、電機和傳動機構;第一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正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後面的光線強度,第二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背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前面的光線強度,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的電信號輸出分別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的電信號輸出接至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出接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與鏡殼傳動相連接,該控制器對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進行比較,當第一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大於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時,控制器輸出控制信號給電機,由電機帶動傳動機構動作,使鏡殼上的鏡片向前向上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所述的預設的角度為3. 15度。所述的鏡片為雙反射率鏡片(菱鏡)結構。[0007]所述電機與鏡殼相固定,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蝸輪和蝸杆,且蝸杆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蝸輪的轉軸安裝在鏡殼上,蝸輪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所述電機與鏡殼相固定,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齒輪和齒條,且齒輪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齒條為弧形,齒條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還包括電源開關和電源輸入線,該電源開關安裝在鏡殼的正面,電源輸入線通過電源開關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還包括電源指示燈,該電源指示燈安裝在鏡殼的正面,電源指示燈的輸入接至所述控制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使用時,先打開電源開關,使車上的電源系統能夠供電,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工作,分別接受汽車前面及後面射來的光線。當後面有車的大燈射在車內室的內後視鏡上時,第一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大於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控制器輸出一個控制信號給電機,由電機帶動傳動機構動作,使鏡殼向前向上 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該預設的角度為3. 15度,使駕駛者看到的影像是通過鏡片反射率只有4%左右的表面玻璃成影的,這樣夜間行車在後面汽車前大燈的照射下,就不會使駕駛者產生炫目感而影響行車安全;若後面燈光小於前面燈光,或者是在白天狀態,第一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小於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控制器輸出另一個控制信號給電機,使電機反轉,由電機帶動傳動機構反向動作,使鏡殼向後向下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也是3. 15度,SP讓內後視鏡的鏡片恢復到白天正常狀態的位置,使駕駛者看到的影像是通過鏡片反射率為80%的銀質或鋁質的裡面反射膜成影的。傳動機構可以是相互配合的蝸輪和蝸杆,蝸杆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蝸輪的轉軸安裝在鏡殼上,蝸輪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當電機的轉軸轉動時帶動了蝸杆轉動,蝸杆的轉動又帶動了蝸輪的轉動,由於蝸輪被相固定,因此,則由蝸杆相對於蝸輪移動,並帶動鏡殼擺動,鏡殼使鏡片也轉動。由於鏡片只需轉動一個很小的角度,傳動機構內還可以設置有減速機構。傳動機構也可以是相互配合的齒輪和齒條,齒輪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齒條為弧形,齒條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當電機的轉軸轉動時帶動了齒輪轉動,齒輪的轉動又帶動了齒條的移動,由於齒條被相固定,因此,則由齒輪相對於齒條移動,並帶動鏡殼擺動,鏡殼使鏡片也擺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採用了在內後視鏡中還包括第一光傳感器、第二光傳感器、控制器、電機和傳動機構;且第一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正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後面的光線強度,第二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背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前面的光線強度,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的電信號輸出分別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的電信號輸出接至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出接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與鏡殼傳動相連接;利用控制器對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進行比較,在第一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大於第二光傳感器的感應信號時,控制器輸出控制信號給電機,使電機帶動傳動機構動作,使鏡殼上的鏡片向前向上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該結構的內後視鏡能夠在受到後車的汽車前照燈的強光照射下自動調整合適的角度,既能避免後車刺眼的強光直接反射入駕駛者的眼睛,不會造成夜間行駛駕駛者的眼睛眩目疲勞,造成行車安全隱患,並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和製作成本低的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不局限於實施例。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未偏轉角度時)的側面剖視結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已偏轉角度時)的側面剖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包括鏡片I、鏡殼2和支架3,鏡片I安裝在鏡殼2上,鏡殼2與支架3的一端可轉動相連接,鏡殼2與支架3 通常是通過萬向鉸接機構實現可轉動連接,支架3的另一端固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4內,也可以固定在是車廂內;該內後視鏡還包括第一光傳感器51、第二光傳感器52、控制器53、電機5和傳動機構,第一光傳感器51為眩目光傳感器,第二光傳感器52為環境光傳感器;第一光傳感器51安裝在鏡殼2的正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後面的光線強度,第二光傳感器52安裝在鏡殼的背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前面的光線強度,第一光傳感器51和第二光傳感器52的電信號輸出分別接至控制器53,控制器53的電信號輸出接至電機5,電機5的動力輸出接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與鏡殼2傳動相連接,該控制器53對第一光傳感器51和第二光傳感器52的感應信號進行比較,當第一光傳感器51的感應信號大於第二光傳感器52的感應信號時,控制器53輸出控制信號給電機5,由電機5帶動傳動機構動作,使鏡殼2上的鏡片I向前向上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所述的預設的角度為3. 15度。所述的鏡片I為雙反射率鏡片(菱鏡)結構。所述電機5與鏡殼2相固定,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蝸輪61和蝸杆62,且蝸杆62與電機5的轉軸同軸相固定,蝸輪61的轉軸安裝在鏡殼2上,蝸輪61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還包括電源開關54和電源輸入線,該電源開關54安裝在鏡殼2的正面,電源輸入線通過電源開關54與所述控制器53相連接。還包括電源指示燈55,該電源指示燈55安裝在鏡殼2的正面,電源指示燈55的輸入接至所述控制器5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使用時,先打開電源開關54,使車上的電源系統能夠供電,電源指示燈55發亮,第一光傳感器51和第二光傳感器52工作,分別接受汽車前面及後面射來的光線。當後面有車的大燈射在車內室的內後視鏡上時,第一光傳感器51的感應信號大於第二光傳感器52的感應信號,控制器53輸出一個控制信號給電機5,由電機5帶動傳動機構動作,使鏡殼2向前向上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該預設的角度為3. 15度,使駕駛者看到的影像是通過鏡片反射率只有4%左右的表面玻璃成影的(如圖4所示),這樣夜間行車在後面汽車前大燈的照射下,就不會使駕駛者產生炫目感而影響行車安全;若後面燈光小於前面燈光,或者是在白天狀態,第一光傳感器51的感應信號小於第二光傳感器52的感應信號,控制器53輸出另一個控制信號給電機5,使電機5反轉,由電機5帶動傳動機構反向動作,使鏡殼2向後向下轉動一個預設的角度,也是3. 15度,即讓內後視鏡的鏡片恢復到白天正常狀態的位置,使駕駛者看到的影像是通過鏡片反射率為80%的銀質或鋁質的裡面反射膜成影的(如圖3所示)。傳動機構可以是相互配合的蝸輪61和蝸杆62,蝸杆62與電機5的轉軸同軸相固定,蝸輪61的轉軸安裝在鏡殼2上,蝸輪61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當電機5的轉軸轉動時帶動了蝸杆62轉動,蝸杆62的轉動又帶動了蝸輪61的轉動,由於蝸輪61被相固定,因此,則由蝸杆相對於蝸輪移動,並帶動鏡殼擺動,鏡殼2使鏡片I也轉動。由於鏡片I只需轉動一個很小的角度,傳動機構內還可以設置有減速機構。當然,傳動機構也可以是相互配合的齒輪和齒條,齒輪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齒條為弧形,齒條與所述鏡殼相固定;當電機的轉軸轉動時帶動了齒輪轉動,齒輪的轉動又帶動了齒條的移動,由於齒條被相固定,因此,則由齒輪相對於齒條移動,並帶動鏡殼擺動,鏡殼使鏡片也擺動。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包括鏡片、鏡殼和支架,鏡片安裝在鏡殼上,鏡殼與支架的一端可轉動相連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內或是車廂內;其特徵在於該內後視鏡還包括第一光傳感器、第二光傳感器、控制器、電機和傳動機構;第一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正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後面的光線強度,第二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的背面以感應來自車輛前面的光線強度,第一光傳感器和第二光傳感器的電信號輸出分別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的電信號輸出接至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出接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與鏡殼傳動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鏡片為雙反射率鏡片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與鏡殼相固定,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蝸輪和蝸杆,且蝸杆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蝸輪的轉軸安裝在鏡殼上,蝸輪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與鏡殼相固定,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齒輪和齒條,且齒輪與電機的轉軸同軸相固定,齒條為弧形,齒條通過固定板與支架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電源開關和電源輸入線,該電源開關安裝在鏡殼的正面,電源輸入線通過電源開關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電源指示燈,該電源指示燈安裝在鏡殼的正面,電源指示燈的輸入接至所述控制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防眩內後視鏡,包括鏡片、鏡殼和支架,鏡片安裝在鏡殼上,鏡殼與支架的一端可轉動相連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汽車的檔風玻璃內或是車廂內;內後視鏡還包括第一、第二光傳感器、控制器、電機和傳動機構;第一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正面,第二光傳感器安裝在鏡殼背面,兩個光傳感器的電信號輸出分別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的電信號輸出接至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出接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與鏡殼傳動相連接。採用該結構後,能夠在受到後車的汽車前照燈的強光照射下自動調整合適的角度,既能避免後車刺眼的強光直接反射入駕駛者的眼睛,不會造成夜間行駛駕駛者的眼睛眩目疲勞,造成行車安全隱患,並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和製作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B60R1/08GK202608667SQ2012202674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莊捧凱 申請人:廈門健秀鏡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