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控電磁水煮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2:00:31

本實用新型屬於廚房加熱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控電磁水煮爐。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煮爐分為兩類,有電加熱水煮爐和燃氣加熱水煮爐;電加熱水煮爐是將電熱管放置在爐體內,電熱管直接加熱爐體內的水進行水煮食材,食材與電熱管之間設置有隔板,該種方式具有加熱快的特點,但是由於電熱管在爐體內,首先佔用了爐體加熱空間,並且在清洗時爐體內部不方便清洗,也容易出現漏電風險,電熱管也不耐用,提高了運行成本;煤氣加熱水煮爐是將煤氣火排設置在爐體底部,然後將熱循環管設置在爐體內,煤氣燃燒將熱循環管內的介質加熱,熱循環管在爐體內與冷水進行換熱進行水煮食材,由於熱循環管也需要設置在爐體內,從而造成加熱食物的爐體空間小,成本高,煤氣燃燒不充分也會造成意外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溫控電磁水煮爐,改變現有的水煮爐加熱方式,將加熱組件設置在爐體底部,使用電磁方式加熱,既增大了爐體內加熱空間,又大大降低運行成本,電磁線圈布滿爐體底部,不僅加熱均勻,而且爐體的加熱面積增大,爐體內升溫快,縮短加熱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溫控電磁水煮爐,包括爐體、支架和控制面板,所述爐體設置在所述支架上部,所述爐體和所述支架之間設置有電磁加熱裝置,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所述爐體旁側,且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電磁加熱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面板也可以設置在所述爐體外側壁上。所述控制面板採用現有技術通過編程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磁加熱裝置包括電磁線圈和絕緣託架,所述電磁線與所述絕緣託架固定連接,所述電磁線圈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絕緣託架通過保護裝置與所述爐體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電磁線圈盤繞成盤狀、矩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託架包括兩塊交叉設置的託板,所述電磁線圈設置在兩塊所述託板上。交叉設置的兩塊所述託板之間均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絕緣託架還包括隔板和邊部固定板,所述隔板設置在相鄰兩圈所述電磁線圈之間,所述隔板用於將所述電磁線圈隔離避免電磁幹擾,所述邊部固定板設置在所述託板端部,所述邊部固定板用於固定最外圈的所述電磁線圈,所有的所述隔板分別與所述託板固定連接,所述邊部固定板與所述託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兩端分別與所述邊部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絕緣託架用於固定支撐所述電磁線圈。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板的數量為四塊,四塊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邊部固定板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兩塊所述託板的兩端均設置有卡邊。所述託板每個端部設置的所述卡邊的數量為至少一個,所有的所述卡邊並排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託架採用環氧樹脂板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護裝置中間設置有向下凹的空腔,所述空腔用於放置所述電磁加熱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側壁和底板,所述底板上均勻設置有通孔,所述側壁上設置有用於架設所述絕緣託架的卡槽,所述側壁與所述爐體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卡槽與所述卡邊規格相適配,所述卡槽數量為四組,每組所述卡槽包括兩個並排設置的所述卡槽。所述側壁通過螺釘與所述爐體底部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護裝置下部設置有散熱風扇,所述散熱風扇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散熱風扇包括扇葉、電機和風扇護罩,所述扇葉設置在所述風扇護罩內,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風扇護罩外部,所述電機與所述扇葉通過轉軸連接,所述電機固定在所述風扇護罩上,所述風扇護罩邊緣設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超出所述風扇護罩邊部輪廓線,所述固定片的數量為至少三個,三個所述固定片均勻設置在所述風扇護罩邊部,所述散熱風扇通過所述固定片與所述保護裝置的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散熱風扇位於所述底板下部,通過所述散熱風扇加速所述電磁線圈熱量的散發。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磁線圈與所述爐體底部之間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用於所述爐體保溫,避免熱量外散,同時所述保溫層也用於將所述電磁線圈與所述爐體之間進行分隔,從而對所述爐體進行保護,避免燒壞所述爐體。所述保溫層採用玻璃巖棉材料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磁加熱裝置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位於所述電磁線圈的中心,且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託板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包括支腿和撐板,所述支腿設置在所述撐板的四角,所述撐板中間開設有用於所述散熱風扇穿過的散熱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爐體底部設置電磁加熱裝置,大大增加水煮爐爐體內的加熱空間,降低生產成本。
2、本實用新型電磁線圈布滿整個爐體底部,大大增加加熱面積,具有加熱均勻、穩定、加熱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溫控電磁水煮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溫控電磁水煮爐中電磁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溫控電磁水煮爐中保護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溫控電磁水煮爐中保護網和散熱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爐體;2-支架;3-電磁線圈;4-支腿;5-撐板;6-絕緣託架;7-散熱風扇;8-底板;9-保溫層;10-側壁;11-控制面板;12-託板;13-隔板;14-連接板;15-邊部固定板;16-卡邊;17-溫度傳感器;18-卡槽;19-通孔;20-扇葉;21-電機;22-風扇護罩;23-固定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溫控電磁水煮爐,包括爐體1、支架2和控制面板11,爐體1設置在支架2上部,爐體1和支架2之間設置有電磁加熱裝置,控制面板11設置在爐體1外側壁上,控制面板11與電磁加熱裝置電連接,控制面板11下部設置有固定柱,固定柱與爐體1外側壁固定連接,控制面板11超過爐體1頂部輪廓線;電磁加熱裝置包括電磁線圈3和絕緣託架6,電磁加熱裝置位於爐體1底部,電磁線圈3為線形結構,電磁線圈3盤繞在一起形成盤形、矩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盤繞好的電磁線圈3通過絕緣帶綁紮在絕緣託架6上,電磁線圈3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絕緣託架6通過保護裝置與爐體1底部固定連接。
如圖2所示,絕緣託架6包括託板12、連接板14、隔板13和邊部固定板15,託板12的數量為兩塊,兩塊託板12垂直交叉設置,連接板14的數量為四塊,邊部固定板15為環形,邊部固定板15與兩塊託板12的兩端固定連接,邊部固定板15的內徑與盤繞好的電磁線圈3的外徑相適配,隔板13設置在相鄰兩圈電磁線圈3之間,隔板13用於將電磁線圈3分隔開,以避免電磁幹擾,所有的隔板13均與託板12固定連接,四塊連接板14分別設置在交叉設置的兩塊託板12之間,且連接板14的兩端分別與邊部固定板15固定連接。絕緣託架6用於固定支撐電磁線圈3。兩塊託板12的兩端均設置有卡邊16,託板12每個端部設置的卡邊16數量為兩個,兩個卡邊16並排設置。絕緣託架6採用環氧樹脂板製成。
如圖3所示,保護裝置中間設置有向下凹的空腔,空腔用於放置電磁加熱裝置,保護裝置包括側壁10和底板8,底板8上均勻設置有通孔19,通孔19用於散熱,側壁10上設置有用於架設絕緣託架6的卡槽18,卡槽18規格與卡邊16規格相適配,卡槽18的數量為四組,每組卡槽18包括兩個並排設置的卡槽18。側壁10通過螺釘與爐體1底部固定連接。
如圖4所示,保護裝置下部設置有散熱風扇7,散熱風扇7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散熱風扇7包括扇葉20、電機21和風扇護罩22,扇葉20設置在風扇護罩22內部,風扇護罩22為籠式結構,風扇護罩22用於保護扇葉20不被大塊物體磕碰,電機21位於風扇護罩22外部,電機21與扇葉20通過轉軸連接,電機21與風扇護罩22固定連接,風扇護罩22邊緣設置有固定片23,散熱風扇7通過固定片23與底板8固定連接。固定片23的數量為至少三個,三個固定片23均勻設置在風扇護罩22邊部。電磁線圈3與爐體1底部之間設置有保溫層9,保溫層9用於對爐體1保溫,避免熱量外散,同時也保護爐體1與電磁線圈3分隔保證爐體1不被直接接觸而燒壞。保溫層9採用玻璃巖棉材料製成。
電磁線圈3中心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7,溫度傳感器17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通過溫度傳感器17測量爐體1底部溫度,一旦爐體1底部達到所需溫度,將停止加熱,切斷電磁線圈3的電源,從而實現溫度控制。支架2包括支腿4和撐板5,支腿4設置在撐板5的四角,撐板5中心開設有用於散熱風扇7穿過的散熱口。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絕緣託架6也可以設置為其他形狀,通孔19的形狀以有利於散發熱量為基礎,可設置為圓形,橢圓形、矩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電磁線圈3也可以盤繞成矩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
具體使用時:
首先將爐體1內加水,然後接通電磁線圈3的電源開始進行加熱,待加熱到所需溫度停止加熱斷開電磁線圈3的電源。水煮爐使用完畢後,需要清洗時,直接用水進行爐體1內腔清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