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3:55:36 1
本發明屬於醫藥管理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中醫治未病是一種新興的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方法,已在國內外興起和發展,但在國內還尚未被大眾廣泛認識。治未病是一種理念,具體所指為「未病先防,有病防變,病後防復」,經過歷代醫家的補充、延展形成了中醫完整的健康管理體系,建立在中醫治未病理念基礎上的健康管理體系涵蓋了體質認識、疾病轉歸等系統的健康管理內容[1],因此治未病理念也可視為健康管理的高度概括。治未病理念和實踐,是落實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宏偉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增強全民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弘揚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提高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的重要動力。
中醫學與西醫學、預防醫學的主要區別在於中醫學更注重著眼於整體,從整體角度認識人體健康狀況和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醫能通過調整人體的根本狀態來調理和治療。然而,現行的中醫治未病僅用四診方法獲取症候進行證型診斷,即採用諸如脈診和舌診的數位化儀器,仍由於研發過程的主觀示教性而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中醫診斷的規範性和科學性。
因此,中醫治未病的應用仍存在較多的問題:
(1)中醫治未病效益提升不明顯。目前,中醫治未病存在前期高投入、長期維護困難、實用價值不高的特點,對醫療單位沒有產生效益提升效應,不能產生實際價值。治未病工程大多依賴政府的項目資金支持建設。其發展也呈現出後勁不足,尤其針對65老年人以上老年人、0-3歲兒童,因其兒童溝通困難,文化水平不高等客觀因素,雖然中醫幹預措施多元化,但是應用於老年人取得的成效不明顯。因此,降低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2)中醫專業型人才匱乏。隨著對網際網路應用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主體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對新技術、新知識、新模式接受程度滯後,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的醫生以西醫為主,缺乏既懂中醫、又懂網際網路技術且願意到農村服務的專業人才,這些都大大制約了網際網路與中醫治未病的深度融合;
(3)網際網路技術應用不夠系統。中醫方面的物聯網設備功能品種少,可靠性、穩定性、實用性都存在問題;在治未病計算機信息平臺構建決策支持方面,有關慢性病管理數位化沒有建立,使計算機分析缺乏參照,技術參數單一。
隨著「網際網路+」中醫醫療戰略落地,中醫治未病越來越被重視,網際網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迅速擴大,為人們的健康生活帶來新的管理模式。因此治未病、網際網路與大數據平臺的結合為中醫治未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物聯網和生物晶片技術已能夠將人體數據進行雲存儲和分析,但中醫藥大健康如何與大數據結合,傳統醫學如何與網際網路結合仍存在標準化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包括雲伺服器、醫院數據接口、外部數據接口、用戶數據接口;
所述雲伺服器包括數據接收和分類處理模塊、居民健康檔案模塊、慢性病管理模塊、死亡原因管理模塊、社區檔案管理模塊、統計分析模塊、中醫體質辨識模塊;
數據接收和分類處理模塊接收醫院數據接口、外部數據接口、用戶數據接口獲得的數據信號,並做以下處理:
(a)判斷居民健康檔案模塊中是否有新獲取的居民身份證號,如果沒有則將數據傳輸給居民健康檔案模塊中在居民健康檔案模塊中建立新的檔案;
(b)判斷新獲取的檔案中是否包括慢性病數據,如果是,則將數據傳輸給慢性病管理模塊中在慢性病管理模塊中建立新的檔案;
(c)判斷新獲取的檔案中是否包括死亡數據,如果是,則將數據傳輸給死亡原因管理模塊中在死亡原因管理模塊中建立新的檔案;
(d)根據居民健康檔案模塊中的數據判斷居民所屬社區,並將該居民信息分類存儲至社區檔案管理模塊中;
(e)中醫體質辨識模塊接受來自管理員的預設的中醫體質問答卷及評分標準,向用戶數據接口發送中醫體質問答卷,並接受中醫體質問答卷結果,根據中醫體質問答卷結果對居民中醫體質進行判斷;
(f)統計分析模塊根據統計分析條件,對居民健康檔案模塊中數據處理,並輸出處理結果。
作為改進,所述醫院數據接口包括三級醫院數據接口、社區醫院數據接口。
作為另一種改進,所述外部數據接口包括國家傳染病和死亡網絡直報系統接口、國家衛生統計信息網絡直報系統接口、城市應急聯動系統接口。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能夠獲取來自於醫院、其他相關單位和患者自身的健康狀況數據,並將獲得的數據分析、分類處理,根據患者情況對其體質進行判斷,該系統使用方便、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作出進一步說明。
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見圖1,包括雲伺服器1、醫院數據接口2、外部數據接口3、用戶數據接口4;
醫院數據接口2包括三級醫院數據接口、社區醫院數據接口;
外部數據接口3包括國家傳染病和死亡網絡直報系統接口、國家衛生統計信息網絡直報系統接口、城市應急聯動系統接口;
雲伺服器1包括數據接收和分類處理模塊11、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慢性病管理模塊13、死亡原因管理模塊14、社區檔案管理模塊15、統計分析模塊16、中醫體質辨識模塊17;
數據接收和分類處理模塊11接收醫院數據接口2、外部數據接口3、用戶數據接口4獲得的數據信號,並做以下處理:
(a)判斷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中是否有新獲取的居民身份證號,如果沒有則將數據傳輸給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中在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中建立新的檔案;
(b)判斷新獲取的檔案中是否包括慢性病數據,如果是,則將數據傳輸給慢性病管理模塊13中在慢性病管理模塊13中建立新的檔案;
(c)判斷新獲取的檔案中是否包括死亡數據,如果是,則將數據傳輸給死亡原因管理模塊14中在死亡原因管理模塊14中建立新的檔案;
(d)根據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中的數據判斷居民所屬社區,並將該居民信息分類存儲至社區檔案管理模塊15中;
(e)中醫體質辨識模塊16接受來自管理員的預設的中醫體質問答卷及評分標準,向用戶數據接口4發送中醫體質問答卷,並接受中醫體質問答卷結果,根據中醫體質問答卷結果對居民中醫體質進行判斷;
(f)統計分析模塊17根據統計分析條件,對居民健康檔案模塊12中數據處理,並輸出處理結果。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大數據中醫治未病管理系統,包括雲伺服器、醫院數據接口、外部數據接口、用戶數據接口;所述雲伺服器包括數據接收和分類處理模塊、居民健康檔案模塊、慢性病管理模塊、死亡原因管理模塊、社區檔案管理模塊、統計分析模塊、中醫體質辨識模塊。該系統能夠獲取來自於醫院、其他相關單位和患者自身的健康狀況數據,並將獲得的數據分析、分類處理,根據患者情況對其體質進行判斷,該系統使用方便、效率高。
技術研發人員:花海兵;夏秋鈺;龔偉;向培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陰市中醫院
技術研發日:2017.05.11
技術公布日: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