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周界防護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8:41:51 1
虛擬周界防護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虛擬周界防護系統。該系統由多個監控點和一個控制中心組成,監控點和控制中心之間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相連接。所述監控點包括中央處理器、網絡錄像機、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喇叭,其中,中央處理器包括有4路12V電源、2路GPIO接口,這4路12V電源分別與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中央處理器的2路GPIO接口分別與雙鑑傳感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網絡錄像機與攝像機、拾音器和喇叭相連接;所述控制中心包括顯示器、路由器、麥克風、音響。系統採用紅外和雷達雙鑑傳感器,提高周界防護的安全性能,同時成本和功耗低、安裝和使用方便,應用範圍廣。
【專利說明】虛擬周界防護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虛擬周界防護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周界防護工作對於車間、倉庫、軍事營地等重要區域非常重要,傳統的採用圍牆或柵欄、人員巡邏或駐守等方式進行的周界防護模式安全防範性能低,難以滿足當前安全警戒的任務。而採用物理傳感器實現的周界防護方法(如專利【CN201946080U】採用無源光纖定址傳感光纜檢測入侵物體,專利【CN201984589U】採用高壓脈衝電子圍欄檢測入侵物體,專利【CN101840615A】採用光纖分布式光柵振動傳感器檢測入侵物體),不僅設備安裝不方便、預警方式不夠直觀,而且無法區分闖入和走出監控區域的物體,也無法區分入侵的動物等非可疑目標,導致虛警率較高。目前視頻監控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許多重要的場所都安裝有多個攝像頭,用於監控重要區域周邊的狀況。然而,由於大多監控室內都有許多監控屏幕,值班人員很難兼顧所有待監控場所,再加上值班人員疲勞或者疏忽,經常會遺漏許多可疑目標,給監控場所帶來重大損失。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虛擬周界防護系統,採用多物理量入侵自動檢測技術,主動警戒周邊區域的安全,設備安裝和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安全性能高。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周界防護系統成本高、安裝和使用不便以及虛警率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虛擬周界防護系統,實現便捷、安全、低廉和低功耗的周界防護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系統包括多個監控點和一個控制中心,監控點和控制中心之間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相連接。
[0005]所述監控點包括中央處理器、網絡錄像機、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喇叭,其中,中央處理器包括有4路可控的12V電源、2路GPIO接口,這4路12V電源分別與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中央處理器的2路GPIO接口分別與雙鑑傳感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網絡錄像機與攝像機、拾音器和喇叭相連接;
[0006]所述控制中心包括顯示器、路由器、麥克風、音響。
[0007]所述雙鑑傳感器為紅外和雷達雙鑑傳感器。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虛擬周界防護系統採用紅外和雷達雙鑑傳感器,自動檢測警戒區域是否存在可疑目標,降低虛警率,提高周界防護的安全性能,同時成本低、安裝和使用方便,應用範圍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架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監控點電路連接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系統由多個監控點和一個控制中心組成,監控點和控制中心之間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相連接。
[0012]如圖2所示,所述監控點包括中央處理器(ARM:LPC2131)、網絡錄像機(英碼4000)、雙鑑傳感器(霍尼韋爾DT7435)、攝像機、拾音器、喇叭,其中,中央處理器包括有4路12V電源、2路GPIO接口,這4路12V電源分別與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中央處理器的2路GPIO接口分別與雙鑑傳感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網絡錄像機與攝像機、拾音器和喇叭相連接。
[0013]所述控制中心包括顯示器、路由器、麥克風、音響。
[0014]所述雙鑑傳感器為紅外和雷達雙鑑傳感器。
【權利要求】
1.虛擬周界防護系統,包括多個監控點和一個控制中心,其特徵在於,監控點和控制中心之間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相連接; 所述監控點包括中央處理器、網絡錄像機、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喇叭,其中,中央處理器包括有4路12V電源、2路GPIO接口,這4路12V電源分別與雙鑑傳感器、攝像機、拾音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中央處理器的2路GPIO接口分別與雙鑑傳感器和網絡錄像機相連接;網絡錄像機與攝像機、拾音器和喇叭相連接; 所述控制中心包括顯示器、路由器、麥克風、音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虛擬周界防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雙鑑傳感器為紅外和雷達雙鑑傳感器。
【文檔編號】G08B13/00GK203773650SQ201420165170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明者】謝劍斌, 劉通, 閆瑋, 李沛秦, 周紅飛, 曾凡龍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武漢鑫錦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