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7:51:16 2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建築砌塊,更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公開建築砌塊的主要的結構特點如下高有兩個平行的、板狀式的相同牆體組件,在兩牆體組件間,設有一個與兩牆體組件連接的模塊核心,該模塊核心內有一沿縱向X方向分布的模塊核心組件,例如USA6122880A,公開了一種用於建造牆壁的建築模塊,包括兩塊相隔一定距離的,平行的矩形牆面板;兩牆面板之間有沿Y分布的中間腹板,此專
利雖然公開了一種用於建造牆壁的模塊,但此模塊僅限於製造平面結構的牆壁,如果在需要轉角的部分使用時,會非常不方便,必須配合其他支柱等類似結構方能實現轉角。再如專利號為EP0894170B1的歐州專利公開的名稱為「用於建造平面結構的建築模塊和模塊體系」該實用新型專利也有與上述專利相似的例如矩形牆面體、中間腹板等結構,但是此實用新型專利仍然是僅限於使用在建造平面結構的建築模塊,因此該專利的應用領域還是僅限於在立體房屋內,做一些簡單室內的隔斷牆而已,不能自行構成立體結構。在申請人的另一項實用新型專利中,曾公開過一個用於轉角的建築砌塊,但該建築砌塊的結構特點僅適合用於在房屋四周的轉角,但是如果需要在已經建成的房屋中做一個隔斷牆,那麼該隔斷牆必須與其他至少兩個建築砌塊發生轉角配合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針對建築砌塊的轉角隔斷結構做出進一步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於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以期望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建築砌塊僅限於建造平面結構,不方便進行轉角連接,尤其是在對隔斷角兩面進行轉角連接時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包括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且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上均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之間均設置有由多個單體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砌塊核心組,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呈T字型拼接,且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的第一牆面體的側面相互接觸呈L型;所述的砌塊核心組中至少包括兩個上嵌條、兩個下嵌條以及至少二個中間隔板,在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的內表面上至少各自固定有一個上嵌條和一個下嵌條,上嵌條和下嵌條沿橫向緊貼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的內側安裝;所述的中間隔板縱向固定安裝在上嵌條和下嵌條的內表面上,且中間隔板的上表面與上嵌條的上表面的高度齊平,中間隔板的下表面與下嵌條的下表面的高度齊平,且中間隔板縱向分布在上嵌條和下嵌條之間;所述的中間隔板的上表面與下表面均有至少一個連接盲孔;該盲孔用於插入連接銷子。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的第一牆面體上端面的高度齊平;所述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砌塊核心組中的上嵌條的上表面齊平。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上的第一牆面體、第二牆面體的側面均設置有開口槽。而該開口槽與相鄰建築砌塊的開口槽可以拼合成為插片槽,用於在其中插入插片。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開口槽縱向貫穿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的側面。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拼接塊中中間隔板為四塊,且縱向均勻分布在上嵌條與下嵌條之間,其分別為第一中間隔板、第二中間隔板、第三中間隔板、第四中間隔板,每兩塊中間隔板的距離為a,而第一中間隔板、第四中間隔板離上嵌條與下嵌條的兩 端距離都為a的二分之一;同時連接盲孔設置在中間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央位置。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拼接塊的整體長度大於第二拼接塊,且第二拼接塊拼接固定在偏離第一拼接塊橫向中心線,並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第二牆面體、上嵌條、下嵌條、中間隔板之間的連接為機械式連接。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第二牆面體、上嵌條、下嵌條、中間隔板之間通過加氣釘或膨脹螺釘釘入連接。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採用木板或木板段或複合木材料或竹複合材料或粘土或纖維水泥材料或秸杆複合材料或塑料複合材料加工製成。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第二牆面體、上嵌條、下嵌條、中間隔板之間通過膠粘接相互固定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過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拼接而成的建築砌塊,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此種結構的建築砌塊無法轉角,或者需要在使用時進行現場憑藉,使得其拼接的一致性降低,且可與現有結構的同類平面建築砌塊相結合,輕鬆實現二維建築到三維立體建築的轉變,施工便利性較強。而且特別針對隔斷牆與其他建築砌塊至少存在兩面連接轉角的問題設計,解決了隔斷牆與其他建築砌塊的轉角問題,同時整體呈T型的砌塊在生產時預製一體成型,解決了 「陰角」的一次性工藝處理,有利於美觀度的需要。並且其採用標準化設計和加工建築砌塊,可實現生產自動化和包裝自動化,因而製作方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並且砌塊體積大小合理,相比以前的砌塊運輸體積縮小,包裝方便,物流也非常方便。另外,如果本實用新型採用毛竹等竹材料作為其加工的原材料還具有如下優點I)建造工期短現代竹複合結構建築主要採用工廠加工生產,施工現場組裝的建造程序,減少了現場施工時間和施工成本,提高了建設效率。2)安全性高、抗震性能好,本實用新型輕型竹複合結構建築的結構形式有利於抗震。即使遭遇特大地震使竹複合結構建築破壞,由於竹複合構件之間的連結特點,不會產生完全倒塌,尚留生存空間。如果竹複合結構牆體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填充牆,由於竹複合結構牆體自重輕,也會有利於整個建築的抗震。3)防火性能好竹複合材為可燃材料,在受熱分解的過程中,竹複合構件表面形成炭化層,由於炭化層傳熱性能較差,對內部的竹複合材與外部的燃燒起到了一定的隔離作用。這不僅延緩了內層的竹複合材達到熱分解溫度,而且也降低了熱分解速度,使分解出的可燃氣體透過炭化層參加外表面與空氣混合的燃燒速度減慢,炭化層也起到了隔離空氣的作用。因此,竹複合結構構件雖然是可燃材料,但其耐火極限卻比普通鋼結構構件高很多。並且,竹複合結構構件在火災中也能夠保持強度,承受荷載,整體結構不會失穩,這也比與鋼結構優越。4)耐久性好一般竹複合結構建築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但是,根據北美國家的統計,輕型竹複合結構建築的平均房齡達80年以上。5)容易維修保養對於輕型竹複合結構建築,由於竹複合材自重輕,構件尺寸小,結構受力途經多,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某個構件出現安全問題,需要維修或更換都很容易,方法也簡單,普通人也能完成。由於容易維修保養,也使輕型竹複合結構建築的使用年限不斷延長。6)能獲得更多的使用面積在外牆保溫節能要求相同條件下,竹複合結構牆體的厚度遠遠小於磚混結構。一般在建築面積相同情況下,竹複合結構的室內使用面積比磚混結構多5%以上,可創造更高的住房價值。7)外觀設計多樣化由於竹複合材加工切割容易,竹複合結構建築的外型可以根據設計師的理想而設計和加工,從而使竹複合結構建築的外觀具有不同類型和多樣化。而當本實用新型組成的部分例如牆面體,上、下嵌條以及中間隔離板採用分塊材料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拼接成整體時,相比使用整塊材料選材會更加方便,加工難度較小,而且相比使用整塊材料來說其砌塊的抗壓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例如使用整塊材料例如整塊木材料來製作該建築砌塊時,其抗壓能力僅能達到200kN左右,而在使用分塊組合的材料來製作該建築砌塊時,其抗壓能力能達到600kN左右。因此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建造三層以下的抗震建築、旅遊建築、營房等房屋。
圖I為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圖I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參考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是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包括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且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均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而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之間均設置有由多個單體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砌塊核心組,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呈T字型拼接,且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的第一牆面體3的側面相互接觸呈L型;而前述的第一拼接塊I的整體長度最好設置為大於第二拼接塊2,且第二拼接塊2拼接固定在偏離第一拼接塊I橫向中心線,並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上述的砌塊核心組中至少包括兩個上嵌條5、兩個下嵌條6以及至少二個中間隔板7,在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內表面上至少各自固定有一個上嵌條5和一個下嵌條6,上嵌條5和下嵌條6沿橫向緊貼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內側安裝;上述的中間隔板7縱向固定安裝在上嵌條5和下嵌條6的內表面上,且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與上嵌條5的上表面的高度齊平,中間隔板的下表面與下嵌條的下表面的高度齊平,且中間隔板7縱向分布在上嵌條5和下嵌條6之間;所述的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與下表面均有至少一個連接盲孔9。參考圖I所示,上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的整體高度可以為相等,也可以為不相等,在普適的情況下,可將第一拼接塊I的整體高度設置為大於第二拼接塊2的整體高度。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即圖I的A向示意圖,根據本實用新型用於解決技術問題的另一實施例,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的第一牆面體3上端面的高度齊平;·再參考圖2所示,上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砌塊核心組中的上嵌條5的上表面齊平。並且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的側面均設置有開口槽8。更進一步的,前述所提到的開口槽8縱向貫穿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側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上述的第一拼接塊I中的中間隔板7為四塊,且縱向均勻分布在上嵌條5與下嵌條6之間,其分別為第一中間隔板7、第二中間隔板7、第三中間隔板7、第四中間隔板7,每兩塊中間隔板7的距離為a,而第一中間隔板7、第四中間隔板7離上嵌條5與下嵌條6的兩端距離都為a的二分之一;同時連接盲孔9設置在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央位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上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上嵌條5、下嵌條6、中間隔板7之間的連接為機械式連接。跟具體來說,前述提到的機械式連接優選為加氣釘或膨脹螺釘釘入的方式連接。而本實用新型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中的上嵌條5與下嵌條6的上表面可以參照圖I設置一定的倒角結構,在不影響其與其他砌塊拼接的前提下,使其更為美觀。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經過試驗,認為上述多個實施例的中所提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結構,尤其適宜於採用毛竹等竹材料作為原材料加工製成,可獲得相對於其他材質來說更加優異的抗震和防火性能,有關竹製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結構在上述有益效果中已經具體闡述,此處不再重複。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徵、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這種特徵、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儘管這裡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範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範圍 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包括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且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均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之間均設置有由多個單體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砌塊核心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呈T字型拼接,且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的第一牆面體(3)的側面相互接觸呈L型;所述的砌塊核心組中至少包括兩個上嵌條(5)、兩個下嵌條(6)以及至少二個中間隔板(7),在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內表面上至少各自固定有一個上嵌條(5)和一個下嵌條(6),上嵌條(5)和下嵌條(6)沿橫向緊貼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內側安裝;所述的中間隔板(7)縱向固定安裝在上嵌條(5)和下嵌條(6)的內表面上,且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與上嵌條(5)的上表面的高度齊平,中間隔板的下表面與下嵌條的下表面的高度齊平,且中間隔板(7)縱向分布在上嵌條(5)和下嵌條(6)之間;所述的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與下表面均有至少一個連接盲孔(9)。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 )的第一牆面體(3 )上端面的高度齊平;所述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 )砌塊核心組中的上嵌條(5 )的上表面齊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上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的側面均設置有開口槽(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開口槽(8)縱向貫穿第一牆面體(3)與第二牆面體(4)的側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中的中間隔板(7)為四塊,且縱向均勻分布在上嵌條(5)與下嵌條(6)之間,其分別為第一中間隔板(71)、第二中間隔板(72)、第三中間隔板(73)、第四中間隔板(74),每兩塊中間隔板(7)的距離為a,而第一中間隔板(71)、第四中間隔板(74)離上嵌條(5)與下嵌條(6)的兩端距離都為a的二分之一;同時連接盲孔(9)設置在中間隔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央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的整體長度大於第二拼接塊(2),且第二拼接塊(2)拼接固定在偏離第一拼接塊(I)橫向中心線,並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上嵌條(5)、下嵌條(6)、中間隔板(7)之間的連接為機械式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上嵌條(5 )、下嵌條(6 )、中間隔板(7 )之間通過加氣釘或膨脹螺釘釘入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拼接塊(I)與第二拼接塊(2),以及它們中的第一牆面體(3)、第二牆面體(4)、上嵌條(5 )、下嵌條(6 )、中間隔板(7 )之間通過膠粘接相互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建造立體結構的T型隔斷轉角建築砌塊,屬一種複合建築砌塊,包括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且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上均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牆面體與第二牆面體之間均設置有由多個單體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砌塊核心組,所述的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呈T字型拼接,且第一拼接塊與第二拼接塊的第一牆面體的側面相互接觸呈L型;本實用新型採用標準化設計和加工建築砌塊,可實現生產自動化和包裝自動化,因而製作方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E04C1/39GK202672460SQ20122032950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周琴 申請人:四川善晟建築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