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4:57:16 1
專利名稱:排灌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灌管。
背景技術:
現有排灌管的排水方式,都是由水份穿過分布在管壁的疏水孔口或過濾布的孔隙,從而進入去水管道內,再經主去水通道來排出至管道外面。這種方式容易堵塞疏水孔,而且當水份穿過疏水孔口或過濾布時,會帶動附著的泥砂,在日積月累下,便會將穿過管壁的疏水孔口或過濾布的孔隙堵塞,不能再產生排水作用,然而如將在管壁的疏水孔口直徑擴大,則會引致去水管的管體抗壓強度減少,導致管體破裂,而且當有大粒體積的泥砂,經由擴大後的疏水孔口進入管道內時,便會在管道的底部積聚,減少管道的排水面積,致使管道堵塞。當排灌管用在斜坡時,現有疏水管道的出水位置,有植物落地生根,也會堵塞疏水 管道的出水口,這是因為在疏水管道的出水位置,有大量泥砂被水衝積而聚集在管道內的底部,植物根部便會堵塞管道的出水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泥沙堵塞管道出水口的排灌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排灌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管道內壁沿縱向間隔分布有水管,所述水管三條一組交叉設置並與管道內壁垂直,水管的頂部固接在管道內壁上,水管底部的排水孔設在外管底部的外壁上,在水管上部還設有排灌孔。本實用新型所述排灌孔設在高於水管管體高度一半以上的位置。本實用新型所述排灌孔為圓形。本實用新型所述排灌孔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本實用新型所述三條水管交叉的中心點為外管的軸心,且二條相鄰水管之間的夾角均為60度。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落差壓力減少排水時的泥砂顆粒,且清潔保養方便,結構更加可靠,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透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切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排灌管包括外管1,外管I的管道內壁沿縱向間隔分布有管徑較小的水管3,水管3三條一組交叉設置並與管道內壁垂直,三條水管3交叉的中心點為外管I的軸心,且二條相鄰水管3之間的夾角均為60度。水管3的頂部固接在管道內壁上,水管3底部的排水孔2貫穿外管I的管壁且其開口設在外管I底部的外壁上,在水管3上部還設有排灌孔4,該排灌孔4設在高於水管3管體高度一半以上的位置,即高於底部1/2以上的位置處。排灌孔4為圓形,根據外管I的尺寸大小,排灌孔4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例如2至10個。本實用新型在排水使用的時候,由於將排灌管(外管)埋在土地裡,當外管周圍泥砂中的水份經過由水壓的高低落差作用後,水份便由管道外的高水平位置,經由位於外管底部的排水孔,滲透入三條小的水管中,再經位於三條水管上部的細小水排灌孔引至外管主管中,在此滲透的過程中,水份經過包圍在管道外的土壤及泥砂,才能夠滲透入排水孔內,情形就如經過泥砂的自我過濾作用,能夠將比較大體積或粒狀的土壤泥砂,自我隔濾在外管底部的排水孔之外。而以上的滲透過程,亦使包圍在管道外的土壤泥砂,不會直接被水份帶動,而衝進入排水孔內,引起管道堵塞。且在實驗中發現,當水份滲透入排水孔的孔道時,會發現水份有兩段式的較明顯分隔,即是水份如夾雜土壤成份較多的部份,會停留在排水孔孔道內的下遊部份,而夾雜土壤成份較為少量的水份,因為受到體積和質量的影響位於上遊,便會首先經排灌孔進入外管主引水道內,亦即所有經過排水孔,再流入三條小的水管內的細小排灌孔引入外管主水管道中的水份,只會夾雜極細小的土壤分子,不會附帶有大顆粒土壤或泥砂堵塞管道,從而令排水順暢。當在管道外的土壤及砂石,經過泥砂的自我過濾作用後,便只有極細微的土壤成份才能混雜在水份中,而隨之一起帶進入外管主水管道中。而進入外管中帶動起的強大水流則會將細微的土壤衝刷出管道外,因此排灌管道亦具有自我清潔功能。本實用新型在灌溉使用的時候,當灌溉水份引進入外管內時,灌溉水份的水平位 置亦會升高至在管道內接近三條水管上部細小的排灌孔,當外管管道內水份的水平位置高於三條水管的排灌孔的時候,便產生出由兩個不同高低水平位置造成的落差壓力,而此落差壓力,便會將管道內的灌溉水份,推進入在管道內三條水管上部的排灌孔內,灌溉水份再利用滲透壓力,由外管主水道,經過內部三條水管的排灌孔,引流至三條水管底部排水孔附近的泥土裡,直接讓泥土吸收所需要的水份及養分,而不會被陽光蒸發及風化灌溉水份,達到節水及定時與定量的環保灌溉目的。而安置在農田裡的灌溉管,還有另一種用途,便是當有大降雨量時,就會令農田被水淹沒,這時候便可將灌溉管變動為排水系統,水的流向剛好與灌溉時相反,從而幫助排出農田裡的大量積水。這樣,本實用新型即具有灌溉和排水的自動雙向轉換功能。另外,本實用新型可以用特製的高壓水清潔工具,定期做保養清潔,加強管道的工作效能及延續工作期限。除了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應用在擋土牆及草地面斜坡排水;或者機場跑道、公路及行車天橋的路面排水;也可以用於草地場所排水,如足球場、網球場;也可以在建築物的內在滲漏監控方面起作用;也可作為水平的灌漿加壓管道;也可以放置在垃圾堆填區及填海堆填區;以及作為土石壩主體排水設施安裝在混凝土大壩底部;或用於農地高效能節水滲灌系統;或者是與活性炭一起作為過濾之用,活性炭可以置於管體外也可以置於管體內;以及箱型灌溉系統等方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於外管內的三條水管出入口設計在外管底部,當包圍管道的泥土充滿水份後,便會使在管道外水份的水平位置高於在管道內接近中央水平位置的三條水管內上端的的排灌孔,因此便產生出由兩個不同高低水平位置的落差壓力,而此落差壓力,便會把管道外的水份,被落差壓力及滲透力推進入在管道裡三條水管底部的排水孔中,經過三條水管上端的細小排灌孔,再推動至外管主水道裡,再經由外管主管水道,而排流出管道外,從而極不容易發生堵塞的現象。 同時,因為在排水過程中,只是利用泥砂的自我過濾作用,落差壓力及滲透力將水份滲入在管道三條水管底部的排水孔中,所以在排水運作期間,亦不會有衝水壓力的產生。因此自然不會帶動大量的泥砂顆粒,進入排灌孔道管內,引發堵塞情形,且可以用特製的高壓水清潔工具,定期做保養清潔,延續排水或灌溉的功能及工作年限。此外,由於外管內壁有三條平均分布的水管支撐,因此外管可以比正常水管承受更多的壓力。
權利要求1.一種排灌管,包括外管(1),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管(I)的管道內壁沿縱向間隔分布有水管(3),所述水管(3)三條一組交叉設置並與管道內壁垂直,水管(3)的頂部固接在管道內壁上,水管(3)底部的排水孔(2)設在外管⑴底部的外壁上,在水管(3)上部還設有排灌孔⑷。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排灌孔⑷設在高於水管(3)管體高度一半以上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排灌孔(4)為圓形。
4.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排灌孔(4)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灌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三條水管(3)交叉的中心點為外管(I)的軸心,且二條相鄰水管(3)之間的夾角均為60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排灌管,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泥沙堵塞管道出水口的排灌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排灌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管道內壁沿縱向間隔分布有水管,所述水管三條一組交叉設置並與管道內壁垂直,水管的頂部固接在管道內壁上,水管底部的排水孔設在外管底部的外壁上,在水管上部還設有排灌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落差壓力減少排水時的泥砂顆粒,且清潔保養方便,結構更加可靠,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文檔編號E02D19/20GK202430692SQ20112053241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明者梁忠成 申請人:梁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