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在ofdm通信模式間切換的方法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22:19:16 2
專利名稱:用於在ofdm通信模式間切換的方法和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通常涉及一種通信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在多載波通信模式間進行切換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正交頻分復用(OFDM)是公知的在數種無線系統標準中使用的多載波調製方法。使用OFDM的一些系統包括5 GHz的高數據速率無線區域網(IEEE802.11a、 HiperLan2、 MMAC)、歐洲的數字音頻及數字視頻廣播(分別為DAB和DVB-T)、諸如IEEE802.16a的寬帶固定無線系統、以及寬帶移動無線系統IEEE802.16e及IEEE802.20。 OFDM系統,或者更具體的正交頻分多址(OFDMA)系統可將可用的帶寬劃分為非常多的窄頻帶(子載波),數據在該子載波上被並行發射。每個子載波利用所佔用頻帶的不同部分。以下,交替使用"OFDM"和"OFDMA"。
也可將擴展應用到OFDM系統中的數據以提供多種形式的多載波擴展頻譜。該擴展OFDM系統通常稱為擴展OFDM (S-OFDM)、多載波CDMA (MC-CDMA)、或正交頻分與碼分復用(OFCDM),且在此通常稱為S-OFDM。在一個特定的擴展OFDM, DFT擴展OFDMA中,不同的用戶被分配正交音調,在分配給每個用戶的音調上的數據符號上執行頻率擴展。以及使用傅立葉變換矩陣來執行無冗餘的頻率擴展。可選地,使用截短的傅立葉變換矩陣來執行頻率擴展。對於採用MC-CDMA的系統,可在頻率維度內應用擴展,並且多個信號(用戶)可通過使用不同的擴展碼佔用同一子載波集合。對於OFCDM,不同的用戶被分配不同的相互正交的擴展碼。可在頻率維度或時間維度內應用擴展,或者可使用時間和頻率擴展的組合。在任何情況下,諸
4如沃爾什碼或傅立葉變換的正交碼被用於擴展功能,以及多個數據符號可被多碼復用到不同的沃爾什碼或傅立葉變換序列上(即多碼傳輸)。
通常,可進行以下觀察
首先,就信道容量而言,如果接收機被限制為MMSE (最小均方
誤差)型均衡器,則S-OFDM具有比用於許多信道類型的OFDM更小的容量。即使S-OFDM的截止率可能會比用於某些信道類型的OFDM要高。因而,當結合簡單的接收機使用某些接近信道編碼方案的容量時,S-OFDM具有比用於許多信道類型的OFDM更低的容量或吞吐量。
其次,OFDM傳輸的峰均功率比(PAPR)通常高於類似的DFTS-OFDM傳輸的PAPR,即給定相同的信道編碼方案(例如半速率turbo碼)、調製方案(例如QAM16)、相同數目的音調以及相同的傳輸間隔,OFDM傳輸的PAPR更高。較高的PAPR的結果可包括在功率放大器上的較高的電流消耗、較多的熱耗散、較大的波形係數、較難以滿足由諸如FCC這樣的標準機構規定的要求、用於手機的較高的成本等等。較高的PAPR還可導致下述情況,其中小區邊緣處的終端不能承受最小速率的反向鏈路,因為頻譜屏蔽、線性要求等限制了最大發射功率。
從而,可見S-OFDM和OFDM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平衡功率損耗、PAPR和吞吐量,沒有系統在所有條件下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根據操作條件和參數選擇最佳的OFDM通信模式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一種用於在所述選擇的OFDM模式間進行切換的技術。
在所附權利要求中的特別闡述了被認為是新穎的本發明的特徵。通過參考以下描述及結合附圖,可最好地理解本發明及其進一步的目的和優點,在該多幅附圖中,相同的參考數字代表相同的元素,其中
圖1例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基於OFDM的通信模式;
圖2是顯示圖l系統的操作的流程圖3顯示了各種OFDM系統的仿真性能比較的第一圖形表示;以
及
圖4顯示了各種OFDM系統的仿真性能比較的第二圖形表示。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在商業上可行的實施例中有用或必須的普通但公知的元件典型地不被描繪或描述,以便有助於較少地阻礙對本發明這些不同實施例的觀察。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滿足上述需要,在此描述了一種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和裝置可根據操作條件和參數選擇最佳的OFDM通信模式,以及一種用於在所述選擇的OFDM模式間進行切換的技術。特別地,本發明在OFDM模式和S-OFDM模式間進行選擇。儘管關於DFT S-OFDM描述了本發明,但應當認識到,本發明還應用於任何其它擴展OFDM系統。
OFDM和S-OFDM系統的每一個都提供了其自身的益處。當使用低複雜度的接收機時,OFDM具有比S-OFDM系統更高的容量。結果,當路徑損耗小和/或僅使用了少數的數據音調和/或終端具有相當大的功率放大器或功率儲備時,終端使用OFDM用於反向鏈路通信是有益的。S-OFDM具有較低的峰均功率比(PAR),因此通常具有比OFDM更低的功率損耗。結果,當路徑損耗高和/或使用了許多數據音調用於反向鏈路通信和/或終端具有低功率的功率放大器或低的功率儲備時,終端使用S-OFDM用於反向鏈路通信是有益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終端或基站在這些系統間進行切換的切換程序,從而可以在最適宜的時候利用OFDM及S-OFDM系統兩者的益處。因此,在支持OFDM
6和S-OFDM兩者的通信系統中,如下所述,終端基於數種因素確定何時及如何從一種傳輸方案切換到另一種傳輸。可選地,該切換決定可以在基站方向上被滿足。
參考圖1,顯示了具有終端IO和基站12的OFDM多載波通信系統。該終端可以是固定終端或移動終端。基站還可以是接入節點。終端10包括處理器14和收發信機18。基站還包括處理器16和收發信機20。終端10在反向鏈路22上向接收基站12發射。終端10在前向鏈路24上從發射基站12接收。在多載波系統中,來自一個實體的數據在多個子載波上被發射。數據另外在頻域或時域中被擴展。
在第一實施例中,終端10在操作中在第一和第二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模式間進行切換。該終端包括可操作以使用調製方案的收發信機18以及處理器14。處理器14可操作以估計第一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以及第二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將該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種選擇準則進行比較;以及響應於選擇準則和調製方案選擇通信模式,其中收發信機與基站進行通信以切換到所選擇的通信模式,並使用該調製方案在所選擇的通信模式的反向鏈路上進行發射。
在第二實施例中,基站12在操作中在第一和第二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模式間進行切換。基站12包括可操作以使用調製方案的收發信機20以及處理器16。處理器16可操作以估計第一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以及第二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將該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種選擇準則進行比較;以及響應於該選擇準則和調製方案選擇通信模式,其中收發信機與終端進行通信以切換到所選擇的通信模式,並使用該調製方案在所選擇的通信模式的反向鏈路上進行發射。
實際上,所發射的信息可被擴展在許多頻率子載波上,要求為每
7個子載波生成導頻音調,以及/或者該信息可被擴展在較少的頻率子載 波上,同時在許多個時隙上擴展該信息(即延長持續時間)以攜帶信 息。使用較多的頻率子載波要求較多的處理能力,但是迅速地發射信 息,而使用較少的頻率子載波較簡單,但是要求較多的時間(時隙) 來發射信息,導致較慢的容量。
使用標準的擴展過程對數據流進行擴展,在子載波上產生多個復 用的碼片(Chip)流。例如,在其中數據及擴展碼是二進位的情景中, 通過對數據符號的正交碼(例如8碼片沃爾什碼)模2加法來執行擴
展。在8碼片擴展中,根據數據符號是0或1,數據符號的每一個被8 碼片擴展碼或其倒數替換。更普遍地,擴展碼被例如從M-aryQAM或 M-aryPSK星座中選擇的複雜的數據符號調製。擴展碼優選地對應於傅 立葉變換矩陣的列或行。可選地,擴展碼對應於來自Hadamard矩陣的 沃爾什碼,其中沃爾什碼是矩陣的單個的行或列。因此,每個數據流
輸出由當前輸入數據符號值所調製的傅立葉變換序列或沃爾什碼。導 頻信號被插入在數據傳輸之間,提供信道估計以在隨後對發射的信號 的解調及解復用中提供幫助。應當注意,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 附加的擴展或其它操作可能在擴展中發生。例如,如前面的等式中顯 示的,可進行功率控制和/或數據加擾。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顯示圖1系統的操作的流程圖。 本發明最好與反向鏈路通信聯合使用。該邏輯流程在步驟30開始,其 中建立了操作的調製方案。該調製方案可以是相對簡單的BPSK或 QPSK調製方案,或者是較複雜的M-ary QAM或M-ary PSK,例如 QAM16或8PSK。具有應對較高階調製方案的技巧的終端及基站可最 好使用S-OFDM系統以取得優勢,如以下將詳述的。
在步驟32,估計在第一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 以及在第二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在操作中,第 一通信模式是OFDM或OFDMA系統,以及第二通信模式是擴展OFDM系統,例如DFTS-OFDM。該性能因素包括單獨的以下因素或其組合 反向鏈路中的功率耗散(即路徑損耗/導頻強度)、反向鏈路調製方案、 用於反向鏈路傳輸的音調數、用於兩種傳輸模式或任一傳輸模式的功 率降額估計、終端的電池使用策略、終端的剩餘電池、終端是電力(AC) 供電還是電池(DC)供電、所使用的音調數目及傳輸的持續時間、PAPR 減小區域的存在、頻譜屏蔽要求、終端的功率類別、以及基站的接收 機能力,如以下將詳述的。
在步驟34,將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個選擇準則進行比較。 該選擇準則對於每個性能因素是不同的,且典型地包括在優選通信模 式的選擇中使用的閾值,如下所述。
在步驟36,響應於該選擇準則及調製方案選擇通信模式。最後, 在步驟38,使用該調製方案在所選擇的通信模式上發生傳輸。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終端中執行上述步驟,因為預想到未來 將存在不同終端類型,因此基站將不大能夠跟蹤所有這些變化與每個 終端關於其能力已經知曉了什麼、哪些可以被傳送到基站。然而,在 可選實施例中,該建立、估計、比較和選擇步驟在基站內被執行,其 結果被傳送到終端用於在反向鏈路上發射。
在其中反向鏈路支持OFDM和S-OFDM兩者的通信模式中,平衡 數據吞吐量和電池壽命是必須的。在一個示例中,如果終端在小區邊 緣,則它可能必須使用DFT S-OFDMA來支持最小速率鏈路,因為其 發射功率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如果終端在基站附近,則它不需要大 的發射功率來向基站發送高均比信號,且它可以承擔使用OFDMA。在 一個示例中,如802.16e中所定義的PAPR減小區域的存在將使OFDMA 傳輸的峰均比較小,從而可在比先前更多的位置上使用OFDMA。可見, OFDMA或S-OFDMA是否為優選的傳輸手段依賴於許多因素,這些因 素包括從終端到基站的路徑損耗、期望的吞吐量、調製方案等等。在一個實施例中,性能因素是反向鏈路中的功率衰減(例如路徑 損耗/導頻強度),以及選擇準則包括反向鏈路中的功率衰減閾值。實 際上,如果存在較少的功率衰減,則表示終端在基站附近或高功率電
平,則將選擇OFDM模式而不是S-OFDM模式,因為它具有較高的容 量。然而,如果存在較多的功率衰減,則表示終端遠離基站或低功率 電平,則將選擇S-OFDM系統而非OFDM系統,因為它受益於低PAR。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是用於反向鏈路傳輸的導頻音調數目, 以及所述選擇準則是音調的閾值數目。實際上,對於S-OFDMA和 OFDMA,較多的音調產生較高的PAR。然而,與OFDMA相比,用於 S-OFDMA的PAPR隨著音調的數目增加較慢。通常音調越多,OFDMA 和DFTS-OFDMA間的PAPR差異越大。因此,如果存在較多的音調, 表示高PAPR用於OFDMA,則將選擇S-OFDM系統而非OFDM系統。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是用於反向鏈路傳輸的數據音調的數 目以及傳輸的持續時間,以及所述選擇準則是該傳輸的功率消耗。用 於反向鏈路傳輸的音調數目確定變換的PAPR,以及持續時間確定當功 率放大器、基帶電路、調製器及頻率合成器等必須工作時的時間。同 樣,當在基站側使用簡單的接收機時,例如用於DFT S-OFDMA的 MMSE頻域均衡器,在OFDMA和DFT S-OFDMA間存在性能差異。 更具體地,當使用HARQ時,如果要求所有的DFT S-OFDMA和 OFDMA傳輸在同一輸出功率上操作,則平均起來DFT S-OFDMA可需 要比OFDMA更多的重傳。從而,可對DFT S-OFDMA和OFDMA計 算功率消耗預期,以及選擇導致較少功率消耗的重傳方案。
在另一實施例中,估計步驟包括作為用於兩種模式的性能因素的 功率降額估計,以及選擇準則包括閾值電平。對於每種模式的功率降
額計算可根據音調數目、調製方案以及功率放大器依賴的參數來進行。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是終端的電池使用策略,以及選擇準則包括該使用策略促進了高功率使用還是低功率使用。如果該終端策略是
使用最大可用功率,則將選擇OFDM系統而非S-OFDM系統。然而, 如果該終端在"功率節約"模式下操作,則將選擇S-OFDM系統而非 OFDM系統,因為它受益於較低的功率使用。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剩餘電池壽命,以及選擇 準則包括電池壽命的時間或功率電平閾值。如果電池壽命當前沒有限 制,則選擇OFDM系統而非S-OFDM系統。然而,如果終端具有有限 的電池壽命,則選擇S-OFDM系統而非OFDM系統,因為它受益於較 低的功率使用。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是終端的功率類別,以及選擇準則包 括該功率類別是促進高功率使用還是低功率使用。如果該終端是手持
行動裝置,則它典型地受限於電池功率,而如果終端是固定終端,則 它將典型地具有電力供電功率。因此,低功率類別的終端可使用 S-OFDM系統,而高功率類別的終端可使用OFDM系統。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供電模式,以及選擇準則 包括確定移動臺操作於有限的電池(DC)供電上還是非受限的電力 (AC)供電上。如果使用電力供電,則選擇OFDM系統而非S-OFDM 系統。然而,如果終端使用電池供電,則可選擇S-OFDM系統而非 OFDM系統,因為它受益於較低的功率使用。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包括在PAPR減小區域內的操作因素, 以及選擇準則包括終端是否操作在PAPR減小區域內。如果終端操作 在PAPR減小區域,則優選在OFDM系統內的操作。該選擇準則還可 包括所使用的音調數目,較少的音調也可選擇OFDM系統。
在另一實施例中,性能因素包括寄生頻率的生成,以及選擇準則 包括頻譜屏蔽要求。如果存在寄生頻率的問題,或者存在頻譜屏蔽要求,則選擇S-OFDM而非OFDM系統,因為在寄生頻率的環境下 S-OFDM執行的更好。
在另一實施例中,確定步驟包括確定與調製方案和通信模式相關 聯的基站接收機能力,以及其中響應於該基站接收機能力執行估計和 選擇步驟。如果基站具有高處理能力的接收機,則這可在S-OFDM系 統中更有利的使用。實際上,可使用查找表來選擇最好的OFDM系統, 該查找表列出了在特定通信模式內關於各種調製方案的PAR,並且包 括基站接收機能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選擇準則包括turbo均衡器的使用,其中如果 turbo均衡器正使用在基站接收機中,這表示接收機具有高處理能力, 其中選擇步驟選擇S-OFDM通信模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選擇準則包括錯誤率及在基站接收機內是否正 使用頻域均衡器,其中如果調製方案是16階的正交幅度調製(QAM) 方案(QAM16)或更高階的正交幅度調製方案,且錯誤率高於預定閾 值,例如塊錯誤率與分組錯誤率比(BLER/PER)閾值為0.01,則選擇 步驟選擇第一通信模式。
應當理解,可通過計算、預存儲表查找、終端上的測量電路,例 如峰值檢測器來獲得性能因素。
總的來說,OFDMA強於S-OFDMA的一個可能的優勢在於當SNR 高且在基站側使用簡單的估計方法時,它需要較低的SNR來達到一定 的PER。 DFT S-OFDMA需要類似的SNR或者甚至比OFDMA更低的 SNR來達到相同的PER。因此,DFT S-OFDMA及OFDMA的優點依 賴於許多因素。結果,基於性能因素及選擇準則選擇通信模式的混合 系統比現有技術更有優勢。
12仿真結果
以下,基於SNR要求、編碼調製方案及基站接收機能力來進行
OFDM系統比較,以例示傳輸手段選擇。
圖3顯示了一種系統,其中基站接收機使用頻域均衡,並且編碼 速率是1/2 (turbo編碼)。該圖顯示了當使用QPSK時DFT-OFDMA 的性能接近於OFDMA的性能。以及當使用QAM16時,OFDMA比 DFT S-OFDMA享有多於1 dB的優勢。
圖4顯示了一種系統,其中基站接收機使用turbo均衡器而非頻域 均衡器,使用多種調製方案及編碼速率。如可見的,性能差距是關閉 的,甚至有時是相反的即DFT S-OFDMA需要比OFDMA更低的SNR 來達到相同的PER。
從這些圖,可得出以下結論
a) 當使用頻域均衡器,且使用達到0.01的BLER/PER所要求的 SNR作為選擇準則時,對於QAM16及更高的編碼速率,OFDMA應當 是優選的傳輸手段;
b) 對於QPSK及更低的編碼速率,S-OFDMA及OFDMA要求相 似的SNR;
c) 當使用turbo均衡器時,DFT S-OFDMA應始終是優選的傳輸 手段;以及
d) 在混合系統中,基站或終端可根據編碼調製方案及基站接收機 能力進行傳輸手段選擇。
可以想像,終端可向基站反饋回所有所需的操作參數信息,因而 基站可進行任何傳輸方案上的選擇(即OFDMA或S-OFDMA)。然而, 更似乎合理的是,將存在很多類型的具有不同使用需求的(高吞吐量、 長電池壽命、移動/便攜/固定等)接入終端,在基站側建立良好的傳輸 手段選擇器可以是非常困難的。同樣,新類型的接入終端可以比基站
13軟體發布更快地被設計或部署,這使得基站傳輸選擇器難以隨著新類 型的接入終端出現而更新。因此,優選的是決策者(或者至少建議者) 存在於終端側。
終端可向基站發送建議的傳輸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終端在發送 建議之前需要知道計劃的反向資源分配(音調數目、調製、持續時間 等),這是困難的,或者在基站允許時直接使用所選擇的傳輸手段。
在後一情況下,終端需要向基站指示傳輸手段(OFDMA或DFT S-OFDMA)。該指示可以連同反向鏈路傳輸格式一起或分別地被發信 號通知到基站。
本發明可以任何合適的形式實施,包括硬體、軟體、固件或其任 何組合。本發明可選的可部分實施為在一個或多個數據處理器和/或數 字信號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軟體。本發明實施例的元件及部件可以 任何合適的方式物理地、功能地或邏輯地實施。事實上,該功能可在 單個單元中、在多個單元中或作為其它功能單元的一部分被實施。這 樣,本發明可在單個單元中實施,或者可被物理地或功能地分布在不 同單元和處理器之間。
儘管已經結合某些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不期望限制於在此所 述的特定形式。相反,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制。此外, 儘管特徵可能看來是結合特定實施例所述的,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 識到,所述實施例的各種特徵可根據本發明被組合。在權利要求中, 術語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驟的存在。
雖然已經參考特定的實施例特別地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本領 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進行形式 及細節上的各種變化。例如,儘管給出的上述說明主要包括OFDM調 制,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也可利用其它多載波及擴展調製技 術。此外,儘管上述實施例分別處理時間及頻率擴展,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也可同時利用上述時間及頻率擴展的組合。期望的是 這些改變落在以下權利要求的範圍之內。
此外,權利要求中特徵的順序不暗示任何具體的特徵必須工作的
順序,特別是方法權利要求中各個步驟的順序不暗示這些步驟必須以
該順序執行。相反,這些步驟可以任何合適的順序執行。此外,單數
的引用不排除多個。因此對"一個"、"第一"、"第二"等的引用不排除多 水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在第一和第二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模式間進行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建立操作的調製方案;估計用於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中的所述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以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所述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將所述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個選擇準則進行比較;響應於所述選擇準則及所述調製方案來選擇所述通信模式;以及使用所述調製方案,在所述選擇的通信模式上進行發射。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是OFDM通 信模式,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是S-OFDM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確定 步驟包括確定與所述調製方案和通信模式相關聯的基站接收機能力, 並且其中響應於所述基站接收機能力執行所述估計和選擇步驟。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選擇準則是在所述基站接 收機中是否正在使用turbo均衡器,其中所述選擇步驟選擇所述第二通 信模式。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選擇準則包括錯誤率以及 在所述基站接收機中是否正在使用頻域均衡器,其中如果所述調製方 案是16階正交幅度調製(QAM)方案(QAM16)或更高階的正交幅 度調製方案,則所述選擇步驟選擇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性能因素以及選擇準則是 從以下組中選擇的一個所述性能因素包括所述反向鏈路中的功率衰減,以及所述選擇準 則包括所述反向鏈路中的功率衰減閾值,所述性能因素包括用於反向鏈路傳輸的導頻音調的數目,以及所述選擇準則是音調的閾值數目,所述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電池使用策略,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括 所述使用策略是促進高功率使用還是低功率使用,所述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剩餘電池壽命,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括 電池壽命的閾值,所述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供電模式,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括確定 移動臺是操作於電池供電還是AC (交流)供電上,所述性能因素包括PAPR減小區域的指示,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 括所述終端是否操作於所述PAPR減小區域,所述性能因素包括寄生頻率生成,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括頻譜屏 蔽要求,以及所述性能因素包括終端的功率類別,以及所述選擇準則包括所述 功率類別是促進高功率使用還是低功率使用。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估計步驟包括作為用於兩種 調製方案的性能因素的功率降額估計,其中所述選擇準則包括閾值電平。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選擇準則包括所述傳輸 的功率消耗、用於傳輸的音調數目、以及傳輸的持續時間。
8. —種在操作中在第一和第二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模式 間進行切換的裝置,所述基站包括收發信機,在操作中用於使用調製方案;以及處理器,所述處理器在操作中用於估計用於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中的所述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以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 所述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將所述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 個選擇準則進行比較;以及,響應於所述選擇準則及所述調製方案來 選擇所述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收發信機與終端進行通信以切換到所選 擇的通信模式,以及使用所述調製方案在所述選擇的通信模式的反向 鏈路上進行發射。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在第一和第二正交頻分復用(OFDM)通信模式間進行切換的裝置和方法,包括第一步驟確定操作的調製方案。下一步驟包括估計第一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一性能因素,以及第二通信模式中用於調製方案的第二性能因素。下一步驟包括將所述第一和第二性能因素與至少一個選擇準則進行比較。下一步驟包括響應於該選擇準則以及調製方案選擇通信模式。下一步驟包括使用該調製方案在所選擇的通信模式上進行發射。
文檔編號H04J11/00GK101467374SQ200780022138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5日
發明者凱文·L·鮑姆, 布賴恩·K·克拉松, 楊維東, 維賈伊·南賈, 鈞 譚 申請人:摩託羅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