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的製造方法
2023-05-18 06:22:51
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包括頂針式輸送機、噴漆臺、油水分離盤以及廢氣處理裝置;頂針式輸送機包括機架、傳送帶以及傳動組件,傳送帶上設置有若干用於支撐工件的頂針;噴漆臺包括第一運行軌道、第二運行軌道、兩組噴漆裝置以及動力件,每組噴漆裝置包括安裝架及兩個噴槍;油水分離盤用於回收工件上多餘的油漆;廢氣處理裝置包括風機及降塵裝置,降塵裝置用於將吸入廢氣中的油漆吸收再排放。本實用新型通過傳送帶,減少與工件接觸面,減少了汙染,清潔方便。兩組不在同一平面工作的噴漆裝置可提高噴漆的均勻性。另外,內部裝有噴淋裝置的廢氣處理裝置可減少廢氣中的油漆,達到減少空氣汙染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漆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產品使用皮帶輸送帶傳送工件,接觸面大、汙染大且不利於清潔。同時,噴槍為單道軌且要在同一個平面上運動,導致噴槍只能同步運行,造成重疊噴塗,噴漆厚度不均勻。單軌道穩定性不高,振動大,噪音大。另外,現有產品的廢氣處理不充分,達不到環保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於提供一種噴漆均勻且環保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機,用於為工件噴漆加工,其包括頂針式輸送機、噴漆臺、油水分離盤以及廢氣處理裝置;頂針式輸送機包括機架、設置於機架上的傳送帶以及傳動組件,傳送帶在傳動組件的作用下循環運動且其上設置有若干用於支撐工件的頂針;噴漆臺設置於頂針式輸送機上方,其包括第一運行軌道、第二運行軌道、兩組噴漆裝置以及動力件,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分別設置於傳送帶相對兩側,兩組噴漆裝置在動力件的作用下分別沿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進行往復運動,且每組噴漆裝置包括安裝架及錯開設置於安裝架上的兩個噴槍;油水分離盤設置於支撐有工件的傳送帶的下方以回收工件上多餘的油漆;廢氣處理裝置設置於噴漆臺入口處,其包括用於將噴漆臺裡的廢氣吸入的風機及降塵裝置,降塵裝置包括用於吸收廢氣中油漆的噴淋系統以及用於排放廢氣的廢氣排放口。
[0006]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包括兩個橫梁。
[0007]安裝架包括若干滑動連接於第一運行軌道或第二運行軌道的滑輪。
[0008]傳動組件包括驅動件、主動輪、從動輪、皮帶以及若干傳動輪;驅動件設置於機架上,主動輪與驅動件連接,從動輪通過皮帶與主動輪同步連接;傳送帶環繞於若干傳動輪上,並在驅動件的作用下隨從動輪循環運動。
[0009]每根頂針為錐體狀,且每根頂針的直徑向遠離傳送帶的方向逐漸變小;每根頂針遠離傳送帶的一端形成有用於支撐工件的支撐部。
[0010]噴漆臺上設置有用於自動感應工件寬度的感應件。
[0011]本實用新型通過傳送帶,減少與工件接觸面,減少了汙染,清潔方便。兩組不在同一平面工作的噴漆裝置可提高噴漆的均勻性。噴槍運行軌道的雙橫梁設計可有效減少振動,提高噴漆的均勻性,同時減少噪音。另外,內部裝有噴淋裝置的廢氣處理裝置可減少廢氣中的油漆,達到減少空氣汙染的效果。【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頂針式自動噴漆機的立體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所示頂針式自動噴漆機的部分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所示頂針式自動噴漆機中頂針式輸送機的分解圖;
[0015]圖4為圖1所示頂針式自動噴漆機中噴漆臺的俯視圖;
[0016]圖5為圖1所示頂針式自動噴漆機中廢氣處理裝置示意圖;
[0017]其中:10、頂針式輸送機;11、機架;12、傳送帶;121、頂針;123、支撐部;13、驅動件;14、主動輪;15、從動輪;16、皮帶;17、傳動輪;20、噴漆臺;21、第一運行軌道;22、第二運行軌道;23、噴漆裝置;230、安裝架;231、滑輪;232、噴槍;24、動力件;30、油水分離盤;40、廢氣處理裝置;41、風機;43、降塵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9]請參看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於為工件噴漆加工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包括頂針式輸送機10、噴漆臺20、油水分離盤30以及廢氣處理裝置40。噴漆臺20設置於頂針式輸送機10上方,用於為放置於頂針式輸送機10上的工件噴漆加工。油水分離盤30設置於頂針式輸送機10下方與工件對應位置,用於承裝由工件上掉落的多餘油漆。廢氣處理裝置40與噴漆臺20連通,用於吸收噴漆臺20內的廢氣並將吸入廢氣中的油漆吸收,再排放廢氣,以達到環保目的。
[0020]請一併參看圖3,頂針式輸送機10包括機架11、傳送帶12以及傳動組件(未標號)。其中,傳動組件包括驅動件13、主動輪14、從動輪15、皮帶16以及若干傳動輪17。驅動件13設置於機架11上,用於為傳送帶12提供動力。主動輪14與驅動件13連接,從動輪15通過皮帶16與主動輪14同步連接。傳送帶12設置於機架11上並環繞於若干傳動輪17上,以在驅動件13的作用下隨從動輪15循環運動。傳送帶12上設置有若干用於支撐工件的頂針121。每根頂針121大體呈錐體狀,其直徑向遠離傳送帶12的方向逐漸變小。每根頂針121遠離傳送帶12的一端形成有用於支撐工件的支撐部123,如此可以減少工件與傳送帶12的接觸面,減少汙染,利於清潔。
[0021]請一併參看圖4,噴漆臺20包括第一運行軌道21、第二運行軌道22、兩組噴漆裝置23、動力件24 (如圖1所示)以及感應件(圖未示)。第一運行軌道21與第二運行軌道22分別設置於傳送帶12相對兩側,且兩者均包括兩個橫梁,從而有效減少振動、減少噪音。兩組噴漆裝置23在動力件24的作用下分別沿第一運行軌道21與第二運行軌道22進行往復運動,且兩組噴漆裝置23可根據需求設計為同步運動式或異步運動式。每組噴漆裝置23包括安裝架230及錯開設置於安裝架230上的兩個噴槍232。安裝架230包括四個滑動連接於第一運行軌道21或第二運行軌道22上下兩層的滑輪231 (如圖5所示)。其中,兩個噴槍232設置於安裝架230上的位置以及水平的夾角均可根據工件的實際情況調節,使噴塗的均勻程度更高。感應件用於當工件進行噴漆臺20時,自動感應工件寬度。
[0022]油水分離盤30設置於支撐有工件的傳送帶12的下方,用於回收工件上多餘的油漆。
[0023]請一併參看圖5,廢氣處理裝置40設置於噴漆臺20入口處,其包括風機41及降塵裝置43。風機41用於將噴漆臺20裡的廢氣吸入。降塵裝置43包括用於吸收廢氣中油漆的噴淋系統以及用於排放廢氣的廢氣排放口,其運用水噴淋方式將吸入廢氣中的油漆吸收,再排放廢氣,達到環保目的。
[0024]工作時,工件進入噴漆臺20時,感應件自動感應工件寬度,並通過動力件24傳動控制噴槍232作往復運動,自動調整每組噴漆裝置23運行路徑。由於每組噴漆裝置23中噴槍232相互位置錯開,可以有效提高噴漆均勻度。安裝架230上設置有四個滑輪231,從上下緊貼軌道,運動時有效降低振動,提高噴漆均勻度,同時減少噪音。廢氣處理裝置40將噴漆臺20裡的廢氣吸入並將吸入廢氣中的油漆吸收,再排放廢氣,達到環保目的。
[0025]本實用新型通過傳送帶12,減少與工件接觸面,減少了汙染,清潔方便。兩組不在同一平面工作的噴漆裝置23可提高噴漆的均勻性。噴槍232運行軌道的雙橫梁設計可有效減少振動,提高噴漆的均勻性,同時減少噪音。另外,內部裝有噴淋裝置的廢氣處理裝置40可減少廢氣中的油漆,達到減少空氣汙染的效果。
[0026]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頂針式自動噴漆機,用於為工件噴漆加工,其特徵在於:包括頂針式輸送機、噴漆臺、油水分離盤以及廢氣處理裝置;頂針式輸送機包括機架、設置於機架上的傳送帶以及傳動組件,傳送帶在傳動組件的作用下循環運動且其上設置有若干用於支撐工件的頂針;噴漆臺設置於頂針式輸送機上方,其包括第一運行軌道、第二運行軌道、兩組噴漆裝置以及動力件,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分別設置於傳送帶相對兩側,兩組噴漆裝置在動力件的作用下分別沿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進行往復運動,且每組噴漆裝置包括安裝架及錯開設置於安裝架上的兩個噴槍;油水分離盤設置於支撐有工件的傳送帶的下方以回收工件上多餘的油漆;廢氣處理裝置設置於噴漆臺入口處,其包括用於將噴漆臺裡的廢氣吸入的風機及降塵裝置,降塵裝置包括用於吸收廢氣中油漆的噴淋系統以及用於排放廢氣的廢氣排放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特徵在於:第一運行軌道與第二運行軌道均包括兩個橫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特徵在於:安裝架包括若干滑動連接於第一運行軌道或第二運行軌道的滑輪。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特徵在於:傳動組件包括驅動件、主動輪、從動輪、皮帶以及若干傳動輪;驅動件設置於機架上,主動輪與驅動件連接,從動輪通過皮帶與主動輪同步連接;傳送帶環繞於若干傳動輪上,並在驅動件的作用下隨從動輪循環運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特徵在於:每根頂針為錐體狀,且每根頂針的直徑向遠離傳送帶的方向逐漸變小;每根頂針遠離傳送帶的一端形成有用於支撐工件的支撐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針式自動噴漆機,其特徵在於:噴漆臺上設置有用於自動感應工件寬度的感應件。
【文檔編號】B05B15/08GK203764463SQ201420198689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2日
【發明者】何岸清 申請人:何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