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7:35:26 1
專利名稱: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揚聲器音效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置的揚聲器中低音 音效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無論是手機、數碼相框還是移動數位電視,其發音都是依靠內置的 揚聲器實現。揚聲器的發聲是通過電-力-聲能量轉化,由振膜振動推動空氣而 發出聲音。由振動力學可以知道,振膜在發生振動時,可推動膜前和膜後的空 氣振動以形成聲波,這兩種聲波幅值相等,相位相反。低頻時,聲波的波長較 長,而揚聲器尺寸較小,這時振膜後的聲波會繞過振膜與揚聲器振膜前的聲波 相抵消,使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很小,中低頻聲音消失,從而影響了揚聲器聲音 效果。為了改善這類電子產品的音效,已有技術中採取了很多改進措施,如在 揚聲器後面加設一個封閉的腔體,這種結構對於尺寸較大或空間間隙較大的電 子產品來說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限於手機、數碼相框或是移動數字電一見等電 子產品本身的空間,這種密閉腔體對其低頻音效並沒有明顯改善,若增加上述 產品空間,無疑會增大電子產品的尺寸,不符合目前電子產品發展的需要,因 此需加以改進。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旨在解決手機、數 碼相框、移動數位電視等電子產品之內置揚聲器中低頻聲音效果差聲音較小的 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包括一可容置揚聲 器之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一前音腔和兩後音腔,其中兩後音腔通過一倒相管相互連通,揚聲器位於前音腔和兩後音腔之間;在所述殼體上,還開設有可與 前音腔連通的出音孔。相比現有的密閉式音腔技術,本實用新型以獨特的思維方式,設計出與現 有音腔完全不同的音效處理方式。其通過在揚聲器側面和後面設置兩個由倒相 管連通的後音腔,藉此可改變揚聲器振膜後面聲波的相位,避免了聲音在低頻 式相抵消,可增強低頻音效,達到了增加揚聲器後音腔容積的效果,降低了音 腔的諧振頻率點。本實用新型所發出的低音低沉渾厚,中音清晰,高音亮麗透 徹,音腔具有很好的中低音重放效果,使播放出的音樂音質特別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外觀立體圖; 圖2是圖1之A-A剖視圖; 圖3A是圖1之B-B剖面視圖; 圖3B是圖1之B-B剖面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圖示中1 -出線孔; 4 -後底板; 7-安裝圍骨; lO-前音腔; 13-第一後音腔; 16-揚聲器側面;2-出音孔; 5 ——前面殼; 8-定位凸緣; ll-揚聲器後面; 14-支承筋; 17-倒相管;3 -側面; 6-揚聲器; 9-揚聲器正面; 12-吸音棉; 15-第二後音腔; 18-孑L。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 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 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由公式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
等效聲順;n為後腔容積;P為空氣密度;c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揚聲器等效振動面積;q為音頻裝置總等效聲順;c^為揚聲器等效聲順;巧為音頻裝置的諧振頻率;M皿為揚聲器等效振動質量)我們可以知道,當其他條件不變,後腔容積^增大後,後腔的等效聲順c^是增大的,G這時公式(2) 中的c,也隨著增大,將c,代入公式(3)計算,得出音頻裝置的諧振頻率點減 小了。 一般的音頻裝置之所以低音差,主要是因為後腔小,同時揚聲器振膜後 面發出的聲音通過後腔殼體輻射與揚聲器前面的聲音相抵消之故。基於上述理論,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包括一含 有空腔的殼體,揚聲器可置於所述殼體空腔內,在該所述殼體空腔內,分設一 前音腔和兩後音腔,與前音腔相對的殼體表面開設有可與前音腔連通的出音孔, 所述揚聲器放置於前音腔和兩後音腔之間,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可由前音腔經出 音孔向外界傳遞。本實用新型為改善中低音音效,使兩後音腔通過一設置於殼 體內腔的倒相管相互連通。這樣,可增加後音腔等效容積,改變揚聲器振膜後 的聲音相位,以致聲音抵消的現象根本不會發生,使音頻裝置在還原中低音音 效上有顯著的效果,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的結構設計中,還可利用亥姆霍茲共振器原理設 計出合適的倒相管長度和面積,形成一個亥姆霍茲共振器負載。這樣的負載具 有吸收聲音的能力,當發生共振時,它的吸聲能力是最強的。通過亥姆霍茲共 振器負載吸聲,可增加揚聲器後音腔容積,降低音腔的諧振頻率點,同時倒相 管可使後腔的聲音發生反相,與揚聲器膜前聲音相同,這樣,不僅不會抵消揚聲器聲音,反而會使之得到增強,這樣便可營造出低音低沉渾厚,中音清晰, 高音亮麗透徹的效果,使音頻裝置具有很好的中低音重放效果,播放出的音樂 音質特別好。附圖展示了本實用新型具體的結構設計實施例。如圖1、圖2、圖3A、圖3B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殼 體由前面殼5和後底板4組成,其中前面殼5為一長方形或正方形盒狀結構, 後底板4與其密封連接後,形成一空腔;所述揚聲器6設於前面殼5開設的空 腔內,揚聲器振膜正面9與前面殼5正面對應,兩者之間設有一定的間距,其 空間構成前音腔IO。在前面殼5正面,均勻開設有多個出音孔2,出音孔2形 狀可隨意設計,其面積為5mm2~40mm2,與前音腔10連通,揚聲器6發出的聲 音可經前音腔10迴旋後通過出音孔2傳遞到外界。如圖2、圖3A、圖3B和圖4所示,在所述前殼體5空腔內、揚聲器6側 面和前面殼5側面3內壁之間,分別設有第一後音腔13和第二後音腔15,其 分設於揚聲器6側面,通過前面殼5內腔所設的支承筋14隔離,揚聲器6位於 第一後音腔13內。在所述支承筋14上,開設有一孔18,倒相管U與該孔18 一端或兩端對接,所述倒相管17內腔截面形狀與孔18相同,即所述孔18之截 面面積與倒相管17內腔截面面積相等。對接時,倒相管17端面應與所述孔18 端面完全貼合,可採用粘接形式相互連接,或採用其他形式連接,連接時應保 證其密封性。通過該倒相管17,可將所述第一後音腔13和第二後音腔15連通。 所述孔18和倒相管17形狀可以設為圓形、方形或者橢圓形,所述倒相管17 可以延伸在第一後音腔13裡,也可以延伸在第二後音腔15裡面,或同時延伸 在第一後音腔13和第二後音腔15裡(即所述孔18之兩端均對接有倒相管17 )。 所述孔18和倒相管17與所述揚聲器6距離儘量遠,這樣可形成倒相雙後音腔 結構。由於所述倒相管17的長度和面積適配,能夠使所述揚聲器6膜後發出的聲音反相,達到與振膜前聲音相位相同的目的,同時所述倒相管17將所述第一後 音腔13和第二後腔15連通,可使倒相管17與第二後音腔15形成亥姆霍茲共 振器,使等效後腔容積遠大於所述第一後音腔13容積和第二後音腔15容積之 和,這樣便可使音頻裝置低頻共振頻率下降, 一般情況下可以接近或低於所述 揚聲器6的固有低頻諧振頻率。這種結構,很好的解決了手機、數位電視等電 子產品體積小、音效不好的問題。為節約結構空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後底板4可採用PCB板代替,與揚聲 器6相連接的各元器件可安裝於該PCB板上,用於音頻輸入的揚聲器引線也可 換成彈片式的,直接和PCB板音頻輸出相接,非常方便。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可輔佐於其它輔助結構,以進一步保證揚 聲器6與前面殼5之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如圖2、圖3A、圖3B所示,本 實用新型在所述前面殼5前面,設有一定位凸緣8,其高度約為0. 5mm-2mm,揚 聲器6前面周邊與所述定位凸緣8上平面貼合,使其與後面隔離。在前面殼5 側面,還設有安裝圍骨7,該安裝圍骨7高度約為3mm-5mm,設於所述前面殼5 之內側,並與前面殼5無縫連接,安裝圍骨7之形狀隨揚聲器6形狀而定,使 其與揚聲器6側面充分貼合,可完全包覆於揚聲器6側面,以保證其密封性。 這樣,所述揚聲器6正面9與所述定位凸緣8內壁、所述出音孔2所在位置的 前面殼5內壁形成前音腔10;由側面3內壁、前面殼5內壁、後底板4內壁、 安裝圍骨7外側壁和前面殼5的支承筋14、揚聲器側面16便構成第一後音腔; 而第二後音腔15則由前面殼5內壁、側面3內壁、後底板4內壁和前面殼5 支承筋14構成。在所述揚聲器6前面與定位凸緣8之間、揚聲器6後面11與 後底板4之間、揚聲器6側面與安裝圍骨7之間,可採用吸音棉12密封,以進 一步保證揚聲器6、定位凸緣8和安裝圍骨7之間的密閉性,避免揚聲器6前 後聲音抵消,其中設置於揚聲器6後面的吸音棉12面積為所述揚聲器6後面面 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可與後底板4內壁緊緊相接,用於固定所述揚聲器 6。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吸音棉12所採用泡棉,其具有優異的吸音能力與擴散性,可以很好的防止揚聲器6在大功率發聲時與所述殼體發生共振,避免諧波的產生,使整個裝置能很好還原出音樂文件的真實效果,而且,泡棉 的價格非常低廉,可降低加工成本。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後底板4上,還設有有出線孔l,以便於導線的引出, 所述出線孔1處採用打膠密封。本實用新型在實現上,可以根據手機、數位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實際需要, 設計一個或兩個音頻裝置。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 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包括一可容置揚聲器之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一前音腔和兩後音腔,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後音腔通過一倒相管相互連通,揚聲器位於前音腔和兩後音腔之間;在所述殼體上,開設有可與前音腔連通的出音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 包括後底板及含有空腔的前面殼,所述後底板與前面殼密封連接,所述揚聲器 設於前面殼空腔內。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後底 板為PCB板。
4、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出音孔面積為5mm2~40mm2。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後 音腔通過在前面殼設置的一支承筋隔離,所述支承筋上開設有可安裝倒相管之 孔,該孔面積與倒相管內圏面積相等。
6、 如權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揚聲器正面通過設置於前面殼空腔之定位凸緣定位,側面設有可包覆揚聲器側 面的安裝圍骨,後面採用吸音棉隔振。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揚聲 器正面與定位凸緣之間、揚聲器側面與安裝圍骨之間,設置有可密封的吸音棉。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 圍骨高度為3 5mm。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揚聲 器後面所設吸音棉面積為所述揚聲器後面面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 位凸緣高度為0.5 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低音音效處理裝置,包括一可容置揚聲器之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一前音腔和兩後音腔,其中兩後音腔通過一倒相管相互連通,揚聲器位於前音腔和兩後音腔之間;在所述殼體上,還開設有可與前音腔連通的出音孔。有別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以獨特的思維方式,設計出與現有音腔完全不同的音效處理方式。其通過在揚聲器側面和後面設置兩個由倒相管連通的後音腔,藉此可改變揚聲器振膜後面聲波的相位,避免了聲音在低頻式相抵消,可增強低頻音效,達到了增加揚聲器後音腔容積的效果,降低了音腔的諧振頻率點。本實用新型所發出的低音低沉渾厚,中音清晰,高音亮麗透徹,音腔具有很好的中低音重放效果,使播放出的音樂音質特別好。
文檔編號H04R1/22GK201219304SQ20082009455
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
發明者王傳波, 王進軍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