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8 15:32:1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具體地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製備方法。技術背景-感冒為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臨床常見的外感疾病。輕者可出現流涕、噴嚏、鼻塞等症狀,為普通感冒;重者出現全身不適、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為重症感冒。而重症感冒中醫稱之為"時行感冒"即為流行性感冒,發病急速,病情一般較普通感冒重,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還可引起多種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目前,對重症感冒的治療中成藥雖然具有相對小的副作用,但有些中成藥存在起效緩慢、療效不快的缺點。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高療效且效果良好的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同時還提供該藥物的製備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製成麻黃3-9%、荊芥穗3-9%、紫蘇葉3-9%、葛根5-10%、防風2-6%、羌活2-6%、白芷2-6%、川芎2-6%、苦杏仁2-6%、桔梗2-6%、甘草2-6%、生薑2-3%、大青葉5-10%、板藍根5-10%、連翹5-10%、薄荷1-5%、牛蒡子2-6%、黃苳2-6%、柴胡2-6%、玄參2-6%、天花粉2-6%、淡竹葉2-6%、陳皮2-6%。將上述各組分製成本發明藥物的生產方法是a、取麻黃去根、柴胡去頭、桔梗和玄參去戸後備用;另取牛蒡子炒黃、甘草蜜炙、苦杏仁燁後備用;b、取麻黃、荊芥穗、紫蘇葉、葛根、防風、羌活、白芷、川芎、桔梗、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炒黃的牛蒡子、黃芩、柴胡、玄參、天花粉、淡竹葉、甘草包括蜜炙的甘草、燁後的苦杏仁分別粉碎成100-120目細粉,並將上述粉劑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勻,其中蜜炙的甘草佔甘草總重量的50%;c、取生薑壓汁,過濾,薑汁另器保存,姜渣備用;再取薄荷、陳皮粉碎成粗粉,用蒸餾法提取揮發性油,藥渣與姜渣合併,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0-15分鐘,第二次8-IO分鐘,合併煎液,靜置,過濾,於濾液中加入前述揮髮油和薑汁,攪拌均勻;d、將c步驟中的混合液採用液體噴入方式均勻吸附於b步驟中的混合粉劑上,混勻,將該溼粉於25-5(TC的溫度下烘乾、粉碎成100-120目細粉,滅菌製得。該藥物的藥材使用前應進行清洗,除去雜質及非藥部分,加工和炮製,選其入藥部分如麻黃去根,柴胡去頭,桔梗和玄參去蘆;並根據散劑的要求,進行必要的炮製如炒黃牛蒡子,憚苦杏仁,蜜炙甘草等處理,再供製備用。本發明是通過長期醫療實踐,從認識疾病發生、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基礎上,研究診法,辯證之間的密切聯繫,採用地道藥材,經數十年臨床觀察總結而來。本發明藥物配方是由23味中藥組成的中藥複方。其中麻黃、荊芥穗、紫蘇葉、葛根、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為君藥,防風、羌活、白芷、川芎、牛蒡子、薄荷、黃芩、柴胡為臣藥,桔梗、苦杏仁、生薑、玄參、天花粉、淡竹葉、陳皮為佐藥,甘草為使藥。方中寒以辛溫之麻黃宣肺定喘,發汗解表;荊芥穗、紫蘇葉辛溫芳香,均能發汗解表;葛根解肌退熱生津為主藥。輔以防風、羌活、白芷疏風解表;川芍散風止痛;苦杏仁、桔梗宣肺止咳化痰;生薑散寒發表;蜜炙甘草補中益氣,具有加強其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使表邪從汗而解。特別是加入黃苳配柴胡退寒熱,除風熱有清透之功,又能疏肝解鬱。熱以辛涼並用大青葉、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薄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利咽;玄參、天花粉清熱生津止渴;淡竹葉清熱除煩;陳皮理氣化痰;甘草調和諸藥,具有加強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消腫散結的作用。全方辛溫辛涼並用,共奏疏風解表,宣肺散寒,清肺透熱的功效。本發明藥物用於外感風寒,風熱之邪或表邪未解,鬱裡化熱引起的重4症感冒。適用的基本症狀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痰黃等。經實驗證明,本發明藥物具有發汗、解熱、抗炎、鎮痛、鎮咳、祛痰的作用,並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照本藥物配伍禁忌進行藥理毒理試驗,結果表明,苦杏仁有小毒;苦杏仁惡葛根、黃芩;生薑惡黃芩。通過試驗證明黃芩可降低生薑、苦杏仁的溫散之性。本藥物無論寒熱均可應用。而本藥物進行毒性藥理試驗,和臨床用於治療重症感冒,結果表明本藥物在提高療效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效果良好,為治療重症感冒的良藥。服用方法口服,日服三-四次,每次3克。為說明本發明藥物對重症感冒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ioo例系統臨床觀察,選擇對象為15-65歲之間的重症感冒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例70,對照組30例。治療組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3次,每次3克;對照組服用重感靈,每日3-4次,每次6-8片。療程3天,觀察治療前後體溫、症狀的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體溫觀察結果治療組治療前平均體溫為39.2°C,治療後平均體溫為正常,平均退熱時間為44小時;對照組治療前平均體溫為39.rC,治療後平均體溫為正常,平均退熱時間為48小時;症狀的觀察結果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四肢酸痛、咽痛、咽喉紅腫、鼻塞、咳嗽、痰黃症狀;治療組於療程後,除1人外,其他人的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症狀完全消失,而對照組於療程後,除2人外,其他人的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四肢酸痛、鼻塞症狀消失,而治療組的咽喉紅腫、痰黃的改善程度要優於對照組。不良反應觀察結果所有病例在觀察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結果如下表1:表1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其中用藥3天後的療效評定標準痊癒,症狀體徵消失;顯效,症狀明顯減輕,大部分體徵消失;有效,症狀減輕,部分體徵消失;無效,不能使症狀、體徵消失。從上表中可看出,總體療效治療組要優於對照組,本發明藥物治療重症感冒的有效率為98.6%。因此,本發明藥物治療重症感冒的有效率為98%以上。本發明藥物療效確切,對重症感冒的各項主要症狀均有明顯改善作用,且服用方便,在使用過程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麻黃去根、柴胡去頭、桔梗和玄參去蘆後備用;另取牛蒡子炒黃、甘草蜜炙、苦杏仁燁後備用。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千克)麻黃5、荊芥穗5、紫蘇葉5、葛根6、防風4、羌活4、白芷4、川芎4、燁後的苦杏仁4、桔梗4、甘草2、蜜炙甘草2克、生薑2、大青葉6、板藍根6、連翹6、薄荷3、炒黃的牛蒡子4、黃苳4、柴胡4、玄參4、天花粉4、淡竹葉4、陳皮4。再取麻黃、荊芥穗、紫蘇葉、葛根、防風、羌活、白芷、川彎、桔梗、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炒黃的牛蒡子、黃芩、柴胡、玄參、天花粉、淡竹葉、甘草、蜜炙甘草、燁後的苦杏仁分別粉碎成120目細粉,混勻;取生薑壓汁,過濾,薑汁另器保存,姜渣備用;再取薄荷、陳皮粉碎成粗粉,用蒸餾法提取揮發性油,藥渣與姜渣合併,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分鐘,第2次10分鐘,合併煎液,靜置,過濾,於濾液中加入前述揮髮油和薑汁,攪拌均勻;將該混合液採用液體噴入方式均勻吸附於混合粉劑上,混勻,將該溼粉於45。C下烘乾、粉碎成120目細粉,滅菌(採用1X106R以下輻照),製得。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製成麻黃3-9%、荊芥穗3-9%、紫蘇葉3-9%、葛根5-10%、防風2-6%、羌活2-6%、白芷2-6%、川芎2-6%、苦杏仁2-6%、桔梗2-6%、甘草2-6%、生薑2-3%、大青葉5-10%、板藍根5-10%、連翹5-10%、薄荷1-5%、牛蒡子2-6%、黃芩2-6%、柴胡2-6%、玄參2-6%、天花粉2-6%、淡竹葉2-6%、陳皮2-6%。2、製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藥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按如下步驟製備a、取麻黃去根、柴胡去頭、桔梗和玄參去戶後備用;另取牛蒡子炒黃、甘草蜜炙、苦杏仁燁後備用;b、取麻黃、荊芥穗、紫蘇葉、葛根、防風、羌活、白芷、川芎、桔梗、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炒黃的牛蒡子、黃芩、柴胡、玄參、天花粉、淡竹葉、甘草包括蜜炙的甘草、燁後的苦杏仁分別粉碎成100-120目細粉,並將上述粉劑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勻,其中蜜炙的甘草佔甘草總重量的50%;C、取生薑壓汁,過濾,薑汁另器保存,姜渣備用;再取薄荷、陳皮粉碎成粗粉,用蒸餾法提取揮發性油,藥渣與姜渣合併,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0-15分鐘,第二次8-IO分鐘,合併煎液,靜置,過濾,於濾液中加入前述揮髮油和薑汁,攪拌均勻;d、將c步驟中的混合液採用液體噴入方式均勻吸附於b步驟中的混合粉劑上,混勻,將該溼粉於25-50。C的溫度下烘乾、粉碎成100-120目細粉,滅菌製得。全文摘要一種治療重症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是由麻黃、荊芥穗、紫蘇葉、葛根、防風、羌活、白芷、川芎、苦杏仁、桔梗、甘草、生薑、大青葉、板藍根、連翹5、薄荷、牛蒡子、黃芩、柴胡、玄參、天花粉、淡竹葉、陳皮等23味中藥製成;該藥物服用方便,且療效顯著,為治療重症感冒的良藥。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524524SQ200910043190公開日2009年9月9日申請日期2009年4月23日優先權日2009年4月23日發明者彭海清申請人:彭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