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盒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8:01:06 3
專利名稱:督灸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針灸器械,具體涉及一種督灸盒。
背景技術:
督灸,古稱「長蛇灸」 「鋪灸」,是在大椎穴至腰俞穴處的督脈循行線上施灸的一種 方法。根據艾灸部位大小的不同,將艾灸分為三類在面積較小的穴位上施灸稱為點灸;在 面積較大的病變部位上施灸稱為面灸;在較長的經絡循行線上施灸稱為經絡灸。因此督灸 屬經絡灸。督灸施灸方法脊柱穴區常規消毒後,在脊柱正中線撒上少量斑麝粉,粉上放置一 層紗布,紗布上再鋪以約6cm寬、2. 5cm高的長方形蒜泥(或薑末)平臺,蒜泥(或薑末)平 臺上放置3列大約20排高2、5cm、邊長2、5cm的大艾炷。然後點燃艾炷,讓其自然燒灼。待 艾炷燃盡後,再鋪上艾炷復灸,每次治療換2-3次艾炷。灸畢,移去蒜泥(或薑末),用溼熱 紗布輕輕揩乾穴區皮膚。灸後皮膚出現深色潮紅,讓其自然出水泡,囑患者不可自行弄破, 須嚴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針具引出水泡液,覆蓋1層消毒紗布。隔日1次塗以龍膽紫 藥水,直至結痂脫落癒合,一般不留瘢痕。灸後調養1月。目前臨床上進行督灸仍然使用傳統的操作方法,尚無用於督灸的灸療器具。傳統 督灸有以下缺點1、使用艾炷施灸,製作艾炷及治療過程耗時較長;2、治療過程中,艾熱量 不好控制,過熱引起患者皮膚劇痛;3、艾炷坍塌易燙傷皮膚,燒毀床單;4、艾炷上面燃燒, 下面向蒜泥(或薑末)平臺傳熱起治療作用,艾熱利用率低,蒜泥(或薑末)用量大引起浪 費。上述這些缺點限制了這一傳統灸法的推廣普及。公告號CN 2756213Y,公告日2006. 02. 08的中國專利文獻公布了一種「循經多穴 灸療器」,它包括有灸架、灸座和防塵網,灸架由兩塊平行的長條形支撐板兩端通過橫向的 支杆固定而形成,兩塊支撐板內側開有相互平行的滑槽,多塊相互獨立的灸座兩端嵌於平 行的滑槽中,形成可移動結構,灸座中央有供插灸柱的插孔,防塵網設於灸座下方,邊緣固 定在灸架上。本灸療器的優點是在定經條件下,可對同一經絡上多個穴位如同時施灸,也可 對不同經絡上的數個同一水平上的穴位同時施灸,不但節省時間,而且操作方便,灸柱燃燒 完全產熱快,還可調節熱量,有利於提高療效。但是該實用新型只能用於同一水平上的穴位 進行施灸,而腰部有凹陷,因此該實用新型不能用於督灸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督灸技術中製作艾炷及治療過程耗時較長、艾熱量不好 控制、過熱引起患者皮膚劇痛、艾熱利用率低、蒜泥(或薑末)用量大引起浪費以及艾炷容 易脫落燙傷皮膚、燒壞床單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督灸盒。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督灸盒,由矩形框架、燃艾槽、盒蓋三 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矩形框架包括弧形底腰節和背節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 一起的框架連接;燃艾槽也包括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燃艾槽連接部和防灰網連接部;盒蓋設置出氣孔以及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盒蓋外簷位於盒蓋的邊緣,密閉 燃艾槽和盒蓋之間的空隙,固定盒蓋位置。所述的矩形框架、燃艾槽、盒蓋三部分裡面襯有不鏽鋼內層,防止艾條溫度過高將 盒體燃燒,而且方便清除艾煙油。所述的弧形底腰節底面呈弧形,與腰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上面呈水平 狀態。所述的背節靠近頸部的底面呈三角形,與頸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前後 兩節上面呈水平狀態。所述的框架連接可以插入弧形底腰節的前端使矩形框架呈封閉狀態,並且可以根 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矩形框架的長度。所述的燃艾槽連接部和防灰網連接部也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燃艾槽的長 度,且使燃艾槽呈一封閉狀態、防灰網呈一連續狀態。所述的盒蓋設置的出氣孔有3-6個,相應的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設置有3-6 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使用艾條施灸,也可使用艾炷施 灸;2、治療過程中,艾熱量可以控制,不會引起患者皮膚劇痛;3、通過控制艾炷燃燒,提高 艾熱利用率,節約蒜泥(或薑末)和艾條的用量;。4、本發明的督灸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易學易會適於推廣普及。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矩形框架腰節和背節的側面觀和上面觀結構示意圖。圖3本發明燃艾槽的側面觀和上面觀結構示意圖。圖4本發明督灸盒的盒蓋上面觀結構示意圖。圖中,1、矩形框架2、燃艾槽3、盒蓋4、弧形底腰節5、背節6、框架連接7、燃艾槽連 接部8、滑片9、出氣孔10、防灰網11、防灰網連接部12、盒蓋外簷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的督灸盒,由矩形框架1、燃艾槽2、盒蓋3三部分組成。 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矩形框架1包括弧形底腰節4和背節5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一起 的框架連接6 ;燃艾槽2也包括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燃艾槽連接部7和防灰網 連接部11 ;盒蓋3設置出氣孔9以及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8 ;盒蓋外簷12位於盒蓋3 的邊緣,密閉燃艾槽2和盒蓋3之間的空隙,固定盒蓋位置。所述的矩形框架1、燃艾槽2、盒蓋3三部分裡面襯有不鏽鋼內層,防止艾條溫度過 高將盒體燃燒,而且方便清除艾煙油。所述的弧形底腰節4底面呈弧形,與腰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1上面呈水 平狀態。所述的背節5靠近頸部的底面呈三角形,與頸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1前後兩節上面呈水平狀態。所述的框架連接6可以插入弧形底腰節4的前端使矩形框架1呈封閉狀態,並且 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矩形框架1的長度。所述的燃艾槽連接部7和防灰網連接部11也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燃艾槽 2的長度,且使燃艾槽呈一封閉狀態、防灰網呈一連續狀態。所述的盒蓋3設置的出氣孔9有3-6個,相應的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8設置 有3-6個。本灸盒使用方法脊柱治療區常規消毒後,在脊柱正中線撒上少量斑麝粉,粉上放 置一層紗布。將矩形框架1放在紗布上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整矩形框架的長度,矩形框架 內平鋪一層l-2cm厚的薑末(或蒜泥)。再將燃艾槽2放置在矩形框架上,調整燃艾槽長短 與矩形框架大小相應,艾條段放置在防灰網上。然後,點燃艾條段,蓋上盒蓋3讓其自然燒 灼,通過滑片8控制出氣孔9調節艾條段燃燒速度。待艾條段燃盡後,再重新放置艾條段復 灸,每次灸2-3壯。灸畢,移去薑末(或蒜泥),用溼熱紗布輕輕揩乾穴區皮膚。灸後皮膚出現深色潮 紅,出水泡或不出水泡。出水泡者,囑患者不可自行弄破水泡,須嚴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 毒針具引出水泡液,覆蓋1層消毒紗布。隔日1次塗以龍膽紫藥水,直至結痂脫落癒合,一 般不留瘢痕。不出水泡者,一周施灸2次,直至症狀完全消失。灸後調養1月。使用督灸盒 灸治時也可在皮膚上不放置襯隔物,直接進行溫和灸。治療病種適於全身性症狀較重的病症,如強直性脊柱炎、慢性B型肝炎、慢性支氣 管炎、類風溼關節炎、頑固性哮喘。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督灸的艾灸盒,解決了目前現有督灸技術中製作艾炷及治 療過程耗時較長、艾熱量不好控制、過熱引起患者皮膚劇痛、艾熱利用率低、蒜泥(或薑末) 用量大引起浪費以及艾炷容易脫落燙傷皮膚、燒壞床單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 的督灸盒。總之,本督灸盒易學易會,安全可靠,節約操作者時間,容易廣泛的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
督灸盒,由矩形框架1、燃艾槽2、盒蓋3三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矩形框架1包括弧形底腰節4和背節5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框架連接6;燃艾槽2也包括兩部分,以及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燃艾槽連接部7和防灰網連接部11;盒蓋3設置出氣孔9以及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8;盒蓋外簷12位於盒蓋3的邊緣,密閉燃艾槽2和盒蓋3之間的空隙,固定盒蓋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盒蓋3、燃艾槽2、矩形框架1三 部分裡面襯有不鏽鋼內層,防止艾條溫度過高將盒體燃燒,而且方便清除艾煙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弧形底腰節4底面呈弧形,與腰 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1上面呈水平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背節5靠近頸部的底面呈三角 形,與頸部向前的彎曲相合,使矩形框架1前後兩節上面呈水平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框架連接6可以插入弧形底腰 節4的前端使矩形框架1呈封閉狀態,並且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矩形框架1的長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燃艾槽連接部7和防灰網連接 部11也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燃艾槽2的長度,且使燃艾槽呈一封閉狀態、防灰網呈 一連續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督灸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盒蓋3設置的出氣孔9有3-6 個,相應的控制艾條燃燒程度的滑片8設置有3-6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灸器械,具體涉及一種督灸盒。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督灸技術中艾熱量不好控制、過熱引起患者皮膚劇痛、艾熱利用率低、蒜泥(或薑末)用量大引起浪費以及艾炷容易脫落燙傷皮膚、燒壞床單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督灸盒。督灸盒,由盒蓋、燃艾槽、矩形框架上中下三部分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燃艾槽、矩形框架均由前後兩節構成,並且可以根據施灸部位長短調節矩形框架的長度;灸盒內面襯有一層薄鐵皮,使用後可擦掉艾煙油;矩形框架腰節的底邊呈弧形與腰部向前的彎曲相合,背節的前端呈三角形與頸部向前的彎曲相合;盒蓋設置滑片控制艾條段的燃燒速度。本發明的優點是督灸操作安全可靠,使督灸技術易於推廣。
文檔編號A61H39/06GK101879124SQ201010227539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3日
發明者蔡聖朝, 袁衛華, 賀成功, 龍紅慧 申請人: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