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式掏耳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2:11:01 1
專利名稱:氣囊式掏耳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掏耳垢技術。
技術背景目前,人們掏耳垢的現有方法是採用手指、掏耳勺或電動掏耳器,等等。用手指 掏耳垢並不能完全掏出耳道內的耳垢;用硬質掏耳勺掏耳朵一旦不慎容易造成對耳朵的傷 害;電動掏耳器更是存在用硬質掏耳勺掏耳朵的一些不足。
發明內容本發明之目的是提出一種改變現有狀況的掏耳垢工具。為了實現本發明之目的,擬採用以下的技術本發明是採用彈性材料和金屬製造 而成,它包括彈性氣囊球以及與該彈性氣囊球相連接的輸氣管構成,其特徵在於上述輸氣管的另一端連接其周圍設置了倒齒環的掏耳器;上述輸氣管的外圍設置 了增加本發明強度的金屬套。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的最大特點是降低了掏耳垢過程中一旦不慎有可能對耳 朵造成的傷害。
圖示意了 一種本發明的結構。1 倒齒環;2 掏耳器;3 金屬套;4 彈性氣囊球;5 輸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掏耳器2處於自由狀態時的長為20毫米,最大處直徑是4毫米,掏耳器2 的壁厚(包括倒齒環1)2毫米,倒齒環1有在掏耳器2上形成齒寬1毫米、齒距4毫米、齒 深1.2毫米,並且,齒的傾角為45°的由四個環形突起構成的四個環狀倒齒環1(見圖示中 的倒齒環1);輸氣管5長為30毫米,外徑是4毫米,內徑是3毫米;金屬套3是用於支撐上 述通氣管5的,該套管採用長為30毫米,內徑為4毫米,厚約1毫米,並在中間有拼接縫的 鋁管制成;——從中間拼接縫處向外掰開該鋁質金屬套3,使得縫隙開口為4毫米,然後,將 輸氣管5從該掰開的4毫米縫隙中壓進,最後,再通過壓力合上該鋁管掰開的縫隙(鋁製品 有很強的可塑性完全可以實現上述對輸氣管5的安裝加強的過程)。——彈性氣囊球4處 於自由狀態時的球體直徑是15毫米,其壁厚是2毫米;其容積與彈性氣囊球4基本相等。使用時,手捏彈性氣囊球4使掏耳器2進入耳道中,然後輕輕擠按彈性氣囊球4,使 彈性氣囊球4中的空氣通過輸氣管5進入掏耳器2中並使得該掏耳器2膨脹,倒齒環1也 會隨之漲大,抵住耳腔壁上的耳垢,最後,在保持擠按彈性氣囊球4的狀態下慢慢拔出掏耳 器2,耳道內壁上的耳垢會被掏耳器2上的倒齒環1刮出。
權利要求一種氣囊式掏耳垢的用具,它包括彈性氣囊球(4)以及與該彈性氣囊球(4)相連接的輸氣管(5)構成,其特徵在於A.上述輸氣管(5)的另一端連接其周圍設置了倒齒環(1)的掏耳器(2);B.上述輸氣管(5)的外圍設置了金屬套(3)。
專利摘要一種改變現有狀況的掏耳垢工具,是一種氣囊式掏耳垢的用具,它包括彈性氣囊球(4)以及與該彈性氣囊球(4)相連接的輸氣管(5)構成,其特徵在於A.上述輸氣管(5)的另一端連接其周圍設置了倒齒環(1)的掏耳器(2);B.上述輸氣管(5)的外圍設置了金屬套(3)。使用時,手捏彈性氣囊球(4)使掏耳器(2)進入耳道中,然後輕輕擠按彈性氣囊球(4),使彈性氣囊球(4)中的空氣通過輸氣管(5)進入掏耳器(2)中並使得該掏耳器(2)膨脹,倒齒環(1)也會隨之漲大,抵住耳腔壁上的耳垢,最後,在保持擠按彈性氣囊球(4)的狀態下慢慢拔出掏耳器(2),耳道內壁上的耳垢會被掏耳器(2)上的倒齒環(1)刮出。
文檔編號A61F11/00GK201664370SQ20092019993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6日
發明者陳超 申請人: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