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8 03:05:16 2
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包括料倉、伸入焚燒爐中的進料管以及用於固定料倉的機架,所述的進料管位於料倉側壁外部並且與料倉內部連通,所述料倉內設有出料杆,出料杆上設有螺旋葉片,出料杆的一端伸入進料管中,另一端貫穿料倉底部,所述料倉中設有雙絞龍機構,雙絞龍機構位於出料杆上方,所述進料管包括靠近料倉的進料段以及靠近進料管出料口的出料段,所述出料段的口徑大於進料段口徑,出料段相對進料段偏心布置,所述的機架上設有用於帶動出料杆旋轉的第一減速電機以及用於帶動雙絞龍機構轉動的第二減速電機。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保證進料順暢、避免進料管路堵塞的焚燒爐進料裝置。
【專利說明】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泥處理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汙水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汙泥,其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以及微生物等,通常對這些汙泥的處理方法是填埋或焚燒,其中填埋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會對填埋後的土地造成較大汙染,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焚燒處理是目前對汙泥最為徹底的解決方法。焚燒之前,需要將汙泥離心脫水幹化,然後在乾燥室內進一步乾燥,然後才能進入焚燒爐中焚燒。為了便於汙泥點燃,汙泥中通常會混合適量粉煤。當汙泥從進料管通入至焚燒爐的過程中,由於汙泥受熱膨脹,其自身體積會變大,另外汙泥中混合的粉煤與水受熱生成水煤氣,以及汙泥中微生物分解產生的氣體也受熱膨脹,從而將進料管路堵塞,壓力增大,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保證進料順暢、避免進料管路堵塞的焚燒爐進料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包括料倉、伸入焚燒爐中的進料管以及用於固定料倉的機架,所述的進料管位於料倉側壁外部並且與料倉內部連通,所述料倉內設有出料杆,出料杆上設有螺旋葉片,出料杆的一端伸入進料管中,另一端貫穿料倉底部,所述進料管包括靠近料倉的進料段以及靠近進料管出料口的出料段,所述出料段的口徑大於進料段口徑,出料段相對進料段偏心布置,所述的機架上設有用於帶動出料杆旋轉的第一減速電機。汙泥進入到料倉中後,通過出料杆將汙泥從進料管中輸送至焚燒爐內。汙泥從進料段輸送至出料段時,由於出料段的口徑大於進料段口徑,汙泥受到的壓力減小,出料段管壁可以適應汙泥受熱後的膨脹量,因而汙泥受到的前進阻力減小,同時由於出料段相對進料段偏心布置,汙泥在出料段中運行軌跡也偏離於出料段的軸線,汙泥中的氣體可以快速進入到出料段中汙泥與管壁之間的空間內,使得氣體與汙泥可以同時從進料管中排出,從而防止堵塞,保證進料順暢。
[0006]作為優選,所述出料段的底部與進料段的底部相切,進料段的軸線位於出料段軸線的下方,所述出料杆與進料段同軸布置。出料段的底部與進料段的底部相切,汙泥在進料管中輸送時能夠保持在出料段底部位置,以便於汙泥中的氣體向上流入出料段的上部空間。
[0007]作為優選,所述螺紋葉片的螺距從靠近進料段的一側向靠近出料段的一側逐漸變小。這樣可以防止汙泥在進料管中運輸時發生架橋作用而影響汙泥的順利輸送。同時還降低了汙泥輸送速度,使得汙泥在進入焚燒爐之前能充分利用爐內溫度進行預熱。
[0008]作為優選,所述料倉的底部逐漸收縮形成兩相對側壁呈V形的倉底,所述進料管的位置與倉底的最下方對應。這樣汙泥在倉底匯集並通過出料杆輸送,避免出現死角而影響輸送效果。
[0009]作為優選,所述料倉靠近倉底的側壁由上到下向料倉中心傾斜且相對垂直方向的傾斜角度小於倉底側壁的傾斜角度。這樣可以保證汙泥向倉底聚集,在出料杆的作用下順利送入進料管中。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料倉外側設有與料倉上部連通的抽氣管以及與抽氣管連通的抽風機,抽風機的出氣口上設有至少一個與進料管連通的送粉管,所述的送粉管上分別設有控制送粉管開閉的閥門。通過抽風機可以將一部分粉煤抽出並送入到進料管中,粉煤可以附著在進料管內壁上,避免汙泥與進料管內壁粘結,從而降低汙泥運輸的阻力,粉煤也在汙泥外表面形成附著層,有利於汙泥進入到焚燒爐中後被快速點燃。
[0011]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避免汙泥在出料管中堵塞,汙泥中的氣體可以順利排出,安全性高;(2)防止汙泥發生架橋,進料均勻;(3)汙泥在出料管中運輸的阻力進一步降低,保證進料順暢;(4)汙泥和粉煤混合均勻而且更易點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進料管1,進料段la,出料段lb,出料杆2,螺旋葉片201,機架3,軸承4,第一減速電機5,第二減速電機6,料倉7,倉底7a,雙絞龍機構8,第一絞龍8a,第二絞龍8b,焚燒爐9,窯尾9a,抽氣管10,抽風機11,送粉管12,閥門13。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包括料倉7、進料管I和機架3,其中料倉7固定在機架3上,料倉7的底部設有出料杆2,出料杆2上設有螺旋葉片201。料倉7側壁外部設有進料管1,進料管I與料倉7內部連通。出料杆2的一端伸入進料管I中,另一端貫穿料倉7底部,從料倉7另一側伸出,並通過一對軸承4與機架3進行定位和支撐。出料杆2該端通過第一減速電機5帶動,第一減速電機5與機架3固定。進料管I包括靠近料倉7的進料段Ia以及靠近進料管I出料口的出料段lb,其中出料段Ib的口徑大於進料段Ia 口徑,且出料段Ib相對進料段Ia偏心布置,出料段Ib的底部與進料段Ia的底部相切,進料段Ia的軸線位於出料段Ib軸線的下方。出料杆2與進料段Ia同軸布置,因而出料杆2與出料段Ib偏心布置,且出料杆2的軸線位於出料段Ib軸線的下方,汙泥隨著出料杆2上螺旋葉片201輸送時,始終靠近出料段Ib底部位置。此外,螺紋葉片的螺距從靠近進料段Ia的一側向靠近出料段Ib的一側逐漸變小,可以對汙泥起到較好的防架橋作用,防止汙泥結塊,保證送料順利。
[0021]如圖2所示,料倉7的底部逐漸收縮形成兩相對側壁呈V形的倉底7a,進料管I的位置與倉底7a的最下方對應。料倉7靠近倉底7a的側壁由上到下向料倉7中心傾斜且相對垂直方向的傾斜角度小於倉底7a側壁的傾斜角度。汙泥在料倉7中下落時能沿著料倉7的側壁向倉底7a集中匯聚,保證汙泥順利從料倉7中擠入到進料管I中。
[0022]料倉7中設有雙絞龍機構8,結合圖3所示,雙絞龍機構8位於出料杆2上方,包括與出料杆2軸線平行的第一絞龍8a和第二絞龍8b,第一絞龍8a和第二絞龍8b的軸線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兩者錯開布置因而在轉動時不會相互幹涉。雙絞龍機構8通過第二減速電機6帶動運轉,第二減速電機6安裝固定在機架3上。
[0023]如圖4所示,進料管I的出料段Ib從窯尾9a伸入到焚燒爐9中,汙泥在焚燒爐9中燃燒後的熱煙氣通過出風管排出,熱煙氣在進入出風管之前經過窯尾9a,從而可以進一步利用窯尾9a內的熱煙氣對進料管I進行預熱。
[0024]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汙泥和粉煤同時進入到料倉7中,雙絞龍機構8在第二減速電機6帶動下旋轉,將汙泥和粉煤混合均勻。汙泥沿著料倉7側壁進入倉底7a,並通過出料杆2將汙泥經進料管I輸送至焚燒爐9內。汙泥在進料管I中輸送時,先進入進料段la,之後再進入出料段lb。由於出料段Ib的口徑大於進料段Ia 口徑,汙泥受到的壓力減小,出料段Ib管壁可以適應汙泥受熱後的膨脹量,汙泥受到的前進阻力減小。同時由於出料段Ib相對進料段Ia偏心布置,汙泥在出料段Ib中運行軌跡也偏離於出料段Ib的軸線,汙泥中的氣體可以快速進入到出料段Ib中汙泥與管壁之間的空間內,使得氣體與汙泥可以同時從進料管I中排出,從而防止堵塞,保證進料順暢。
[0025]實施例2
[0026]本實施例的基本結構及實施方式同實施例1,其不同之處在於,如圖5所不,料倉7外側設有與料倉7上部連通的抽氣管10以及與抽氣管10連通的抽風機11,抽風機11的出氣口上設有與進料管I連通的送粉管12。送粉管12上分別設有控制送粉管12開閉的閥門13,當抽風機11不運行時關閉閥門13,以防止回流。
[0027]在運行的過程中,抽風機11可以同時運轉,將一部分為參與混合的粉煤抽出,送入到進料管I中,這樣粉煤可以附著在進料管I內壁上,避免汙泥與進料管I內壁粘結附著,降低汙泥在進料管I中的輸送阻力。粉煤也在汙泥外表面形成附著層,有利於汙泥進入到焚燒爐9中後被快速點燃。
【權利要求】
1.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其特徵是,包括料倉(7)、伸入焚燒爐中的進料管(I)以及用於固定料倉(7)的機架(3),所述的進料管(I)位於料倉(7)側壁外部並且與料倉(7)內部連通,所述料倉(7)內設有出料杆(2),出料杆(2)上設有螺旋葉片(201),出料杆(2)的一端伸入進料管(I)中,另一端貫穿料倉(7 )底部,所述進料管(I)包括靠近料倉(7 )的進料段(Ia)以及靠近進料管(I)出料口的出料段(lb),所述出料段(Ib)的口徑大於進料段(Ia)口徑,出料段(Ib)相對進料段(Ia)偏心布置,所述的機架(3)上設有用於帶動出料杆(2)旋轉的第一減速電機(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出料段(Ib)的底部與進料段(Ia)的底部相切,進料段(Ia)的軸線位於出料段(Ib)軸線的下方,所述出料杆(2)與進料段(Ia)同軸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料倉(7)的底部逐漸收縮形成兩相對側壁呈V形的倉底(7a),所述進料管(I)的位置與倉底(7a)的最下方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料倉(7)靠近倉底(7a)的側壁由上到下向料倉(7)中心傾斜且相對垂直方向的傾斜角度小於倉底(7a)側壁的傾斜角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焚燒爐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料倉(7)外側設有與料倉(7)上部連通的抽氣管(10)以及與抽氣管(10)連通的抽風機(11),抽風機(11)的出氣口上設有至少一個與進料管(I)連通的送粉管(12),所述的送粉管(12)上分別設有控制送粉管(12 )開閉的閥門(13 )。
【文檔編號】F23G7/00GK204141590SQ201420382785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紀偉勇, 紀偉祥, 鄒亞芬, 吳邦仁 申請人:浙江三聯環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