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1:46:01
專利名稱: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
背景技術:
一般個人電腦的主機板裝設在一主機殼體內部,在主機殼體後方具有一直立背板,在設計精巧、體積越來越小的前提下,一般背板除了須支持主機殼體的結構強度外,如何充份利用背板,以方便其他相關設備的架設,也是背板設計上重要的一環;正因如此,一般背板上通常設有多數個擴充槽孔及散熱孔,本實用新型即針對前述具有擴充槽孔的背板作改良。
如圖1、2所示,是一種以往電腦主機殼體的後視立體圖,以往電腦主機殼體9框圍形成一容置空間,以供例如主機板、擴展卡99、電源供應器等電腦的相關設備置放,前述主機殼體9包含一包圍容置空間的主罩90以及一背板1,該主罩90具有一頂板91及兩側板92,而背板1是以螺絲直立固接在主罩90後側面上,並封圍容置空間。
以往背板1包含一基片11及一附接片12,該基片11具有一衝切形成的方形窗口111,該窗口111四周邊緣同時向容置空間彎折延伸一圈內垂壁112,依實際使用需求,可於窗口111周圍開設一可由外部導電連接電源供應器的缺口113,以及多數個散熱孔114。
配合圖2、3所示,是以往背板與擴展卡螺接的立體圖,以及以往背板的部份剖視圖,該附接片12是以多數支鉚釘13固接在基片11前側面上,其具有一與基片11的窗口111對應的架設壁120,於架設壁120四周邊延伸一環可套接在內垂壁112外側的外垂壁121,該外垂壁121與架設壁120上共同形成多數個可供擴展卡99和外部接通的擴充槽孔122,在外垂壁121頂端及底端各別延伸一連接壁123,該各連接壁123可貼設在基片11前側,兩者間並借上述鉚釘13鉚合,在外垂壁121上介於兩相鄰擴充槽孔122間設有一螺孔124。
插設於主機板上的擴展卡99可利用螺絲將其鎖固在外垂壁121的螺孔124上,鎖固後有的擴展卡99上穿出擴充槽孔122的部位具有至少一連結埠991,不同功能的擴展卡99的連結埠991可外接例如列表機、滑鼠等電腦周邊設備。
以往背板1在製造過程中需在基片11上裁切出一窗口111,再另外衝壓形成該附接片12,接著將附接片12固定在基片11上;上述設計雖可達到供擴展卡99組裝的目的,但是在設計上,由於窗口111面積約略為基片11的一半,有的電腦會因功能需求增加擴充槽孔122的數量,此時其窗口111裁切的面積甚至佔基片11面積的三分之二;上述由基片11上裁切出的廢料不但很多,而且由於內、外垂壁112、121的設計,該附接片12的面積實際大於窗口111裁切的面積,因此前述廢料無法再利用來製成附接片12,導致材料的浪費;而就組裝的層面而言,該附接片12必須鉚合組裝到基片11上,也導致製程繁複及成本的浪費,這是以往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1在設計、製造上難稱理想之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廢料、簡化製造步驟、進而降低生產成本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是組裝封圍於電腦主機殼體的後側,以形成一可供主機板、擴展卡等電腦相關設備置放的容置空間;該背板是由一板材一體成型,該背板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區、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區、一第二區、一第三區,其特徵在於該凹陷區頂側具有一橫向第一凹折線,於右側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線,而左側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線,該等第二、三凹折線的線端分別與第一凹折線的右、左側線端相接;該第一垂壁,是位於凹陷區上方並借第一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右側邊緣為一由第二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右緣邊,而左側邊緣為一由第三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左緣邊,在上側具有一與第一凹折線平行的第一凸折線,該等第一凹、凸折線間的距離為一位階高度;該第二垂壁,是位於凹陷區右側並借第二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向右直線延伸的第一上緣邊,在右側具有一與第二凹折線平行的第二凸折線,該等第二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上述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三垂壁,是位於凹陷區左側並借第三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向左直線延伸的第二上緣邊,在左側具有一與第三凹折線平行的第三凸折線,該等第三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該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一區,是位於第一垂壁上方,並借第一凸折線與第一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右緣邊且異於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齊線;而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左緣邊且異於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齊線;該第二區,是位於第二垂壁右方,並借第二凸折線與第二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二垂壁的第一上緣邊且異於第二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齊合線;該第三區,是位於第三垂壁左方,並借第三凸折線與第三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三垂壁的第二上緣邊且異於第三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齊合線;將上述所有折線一起彎折後,該等第一、二、三區即分別借第一、二、三垂壁相對於該凹陷區向外凸撐並位於同一平面上;同時,該第一、二靠齊線分別與第一、二齊合線對應貼齊,而上述插設於主機板上的擴展卡可固接在上述突立的垂壁上。
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靠齊線的位置是設有至少一個突齒,該第一齊合線的位置是設有數量與該突齒數量相同的凹口,該突齒對應卡嵌在該凹口上。
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靠齊線的位置是設有至少一個突齒,該第二齊合線的位置設有數量與該突齒數量相同的凹口,該突齒對應卡嵌在該凹口上。
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由該第一靠齊線延伸一第一結合部,上述第一結合部與第二區重疊鉚合。
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靠齊線是由第一垂壁的左緣邊向上直線延伸形成,並向左間隔延伸一第二結合部及一左耳部;該第三區向上延伸一位於第二靠齊線左側的左伸部該左伸部的右側邊緣為第二齊合線,上述第二結合部會與第三區重疊接合,而左耳部會與第三區重疊鉚合。
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區的右側邊緣為一第三靠齊線,該第三靠齊線相間隔延伸一第三結合部及一右耳部;該第一齊合線靠近第二區的右側邊緣處向上延伸一位於第三靠齊線右側的右伸部,該右伸部左側邊緣為一第三齊合線,上述第三結合部會與右伸部重疊接合,而右耳部會與右伸部重疊鉚合。
本實用新型是組裝封圍於電腦主機殼體的後側,以形成一可供主機板、擴展卡等電腦相關設備置放的容置空間;該背板是由一板材一體裁切彎折成型,該板材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區、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區、一第二區、一第三區,其特徵在於該凹陷區頂側具有一橫向第一凹折線,於右側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線,而左側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線,該等第二、三凹折線的線端分別與第一凹折線的右、左側線端相接;該第一垂壁,是位於凹陷區上方並借第一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右側邊緣為一由第二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右緣邊,而左側邊緣為一由第三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左緣邊,在上側具有一與第一凹折線平行的第一凸折線,該等第一凹、凸折線間的距離為一位階高度;該第二垂壁,是位於凹陷區右側並借第二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向右直線延伸的第一上緣邊,在右側具有一與第二凹折線平行的第二凸折線,該等第二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上述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三垂壁,是位於凹陷區左側並借第三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向左直線延伸的第二上緣邊,在左側具有一與第三凹折線平行的第三凸折線,該等第三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該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一區,是位於第一垂壁上方,並借第一凸折線與第一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右緣邊且異於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齊線;而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左緣邊且異於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齊線;該第二區,是位於第二垂壁右方,並借第二凸折線與第二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二垂壁的第一上緣邊且異於第二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齊合線;該第三區,是位於第三垂壁左方,並借第三凸折線與第三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三垂壁的第二上緣邊且異於第三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齊合線;將上述所有折線一起彎折後,該等第一、二、三區即分別借第一、二、三垂壁相對於該凹陷區向外凸撐並位於同一平面上;同時,該第一、二靠齊線分別與第一、二齊合線對應貼齊,而上述插設於主機板上的擴展卡可固接在上述突立的垂壁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二實施例的背板均可以在同一片板材上,運用巧妙的構造予以彎折、接合,而形成一向內凹陷的凹陷區,並且使該板材上其餘切離的部份皆能貼齊重合,避免產生缺口影響美觀;更由於該背板是一體成型,不需要像以往一樣在一片胚料上切去大部份面積,再裁切另一片胚料來加以封蓋組裝。因此上述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也可簡化製造步驟而具有降低整體生產成本等功效,所以的確非常實用與進步。
圖1是一種以往電腦主機殼體的後側立體圖。
圖2是圖1中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與擴展卡組接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圖1中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部份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水平展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水平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2是組裝封圍於電腦主機殼體9』的一主罩90』的後側,以形成一可供主機板、擴展卡、電源供應器等電腦相關設備(圖中未顯示)置放的容置空間。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背板2是由一金屬板材20一體裁切彎折成型,於彎折成型時是利用預先製成的衝壓模具施力抵壓板材20而摺彎製成,所以以下所稱的折線為預定彎折的假想線;該板材20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區21、一第一垂壁22、一第二垂壁23、一第三垂壁24、一第一區25、一第二區26及一第三區27。
該凹陷區21頂側具有一橫向第一凹折線211,於右側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線212,而左側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線213,該等第二、三凹折線212、213的線端分別與第一凹折線211的右、左側線端相接。
該第一垂壁22,是位於凹陷區21上方並借第一凹折線211與該凹陷區21相連,其右側邊緣為一由第二凹折線212向上直線延伸的右緣邊221,而左側邊緣為一由第三凹折線213向上直線延伸的左緣邊222,在上側具有一與第一凹折線211平行的第一凸折線223,該等第一凹、凸折線211、223間的距離為一位階高度。
該第二垂壁23,是位於凹陷區21右側並借第二凹折線212與該凹陷區21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211向右直線延伸的第一上緣邊231,在右側具有一與第二凹折線212平行的第二凸折線232,該各第二凹、凸折線212、232間的距離與上述位階高度相同;上述凹陷區21與第二垂壁23間共同形成多數列橫向平行的擴充槽孔28,且在第二垂壁23上的每兩相鄰擴充槽孔28間開設一螺孔233。
該第三垂壁24,是位於凹陷區21左側並借第三凹折線213與該凹陷區21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第一凹折線211向左直線延伸的第二上緣邊241,在左側具有一與第三凹折線213平行的第三凸折線242,該等第三凹、凸折線213、242間的距離與該位階高度相同。
該第一區25,是位於第一垂壁22上方,並借第一凸折線223與第一垂壁22相連,該第一凸折線223向右直線延伸形成一第一靠齊線251,該第一靠齊線251的位置是衝壓成多數個突齒252,而第一凸折線223是向左直線延伸形成一第二靠齊線253,該第二靠齊線253的位置衝壓形成一突齒254;約在中央處剪切成一缺口255,透過此缺口255可將電源由主機殼體外部接入電源供應器。
該第二區26,是位於第二垂壁23右方,並借第二凸折線232與第二垂壁23相連,該第一凹折線211是向右直線延伸形成一第一齊合線261,該第一齊合線261的位置是衝壓成多數個可與第一靠齊線251上的突齒252對應的凹口262;在第二區26上更衝切多數個散熱孔263。
該第三區27,是位於第三垂壁24左方,並借第三凸折線242與第三垂壁24相連,該第一凹折線211向左直線延伸形成一第二齊合線271,該第二齊合線271的位置是衝壓成一可與第二靠齊線253上的突齒254對應的凹口272。
配合圖4所示,將上述所有折線一起彎折後,該等第一、二、三區25、26、27即分別借第一、二、三垂壁22、23、24相對於該凹陷區21向外凸撐並位於同一平面上,即該凹陷區21是相對於位於同一平面的第一、二、三區25、26、27向內凹陷一位階高度;同時,該第一、二靠齊線251、253上的突齒252、254會分別與第一、二齊合線261、271上的凹口262、272對應卡嵌,而該第一垂壁22的左、右緣邊222、221也分別與第二、一上緣邊241、231相互貼齊靠合,因此背板2上不會留下因裁切彎折所產生的缺口或縫隙而防礙整體美觀;另外,多數個插設於主機板上的擴展卡即可利用第二垂壁23的螺孔233配合螺絲,而以較方便的工作方向將擴展卡鎖固在第二垂壁23上。
如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背板3同樣是由一板材30裁切彎折而成,該背板3同樣利用螺絲直立固接在主機殼體的一主罩4的後側端上,上述板材30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的板材20大致相同而包含一凹陷區31、一第一垂壁32、一左緣邊321、一第二垂壁33、一第三垂壁34、一第三凸折線341、第一區35、第一靠齊線351、第二區36、第一齊合線361及第三區37,而與第一實施例主要相異之處在於(一)該第一靠齊線351向下延伸一第一結合部352,在第一區35上由第一垂壁32的左緣邊321向上直線延伸一第二靠齊線353,該第二靠齊線353向左間隔延伸一第二結合部354及一左耳部357,該第一區35的右側邊緣為一第三靠齊線355,該第三靠齊線355也向右間隔延伸一第三結合部356及一右耳部358。(二)由第一齊合線361靠近第二區36的右側邊緣處,向上延伸一位於第三靠齊線355右側的方形右伸部362,該右伸部362左側邊緣為一第三齊合線363。(三)由第三區37向上延伸一位於第二靠齊線353左側的方形左伸部371,該左伸部371的右側邊緣為一第二齊合線372。(四)所有折線彎折後,該等第一、二、三靠齊線351、353、355會分別與第一、二、三齊合線361、372、363相互對應貼齊,且第一結合部352會分別重疊鉚合在第二區36的前側面,該第二結合部354及左耳部357會分別重疊接合及鉚合在左伸部371的前側面,而該第三結合部356及右耳部358會分別重疊接合及鉚合在右伸部362的前側。
如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在彎折所有折線後,如第一實施例避免了背板3上因裁切彎折所產生的缺口裂縫而影響美觀,而第二實施例的凹陷區31也同樣如第一實施例,相對於同一平面的第一、二、三區35、36、37向內凹陷一位階高度的距離,並使得插設於主機板上的擴展卡可螺固在垂直突立的第二垂壁33上。上述兩實施例的板料的彎折成型過程是習有熟知的衝壓製程,加上此彎折成型方法並非本實用新型的申請標的,所以在此不作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是組裝於電腦主機殼體的後側,該背板是一體成型,該背板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區、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區、一第二區、一第三區,其特徵在於該凹陷區頂側具有一橫向第一凹折線,於右側具有一直向第二凹折線,而左側具有一直向第三凹折線,該第二、三凹折線的線端分別與該第一凹折線的右、左側線端相接;該第一垂壁,是位於該凹陷區上方並借該第一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右側邊緣為一由該第二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右緣邊,而左側邊緣為一由該第三凹折線向上直線延伸的左緣邊,在上側具有一與該第一凹折線平行的第一凸折線,該第一凹、凸折線間的距離為一位階高度;該第二垂壁,是位於該凹陷區右側並借該第二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該第一凹折線向右直線延伸的第一上緣邊,在右側具有一與該第二凹折線平行的第二凸折線,該第二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該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三垂壁,是位於該凹陷區左側並借該第三凹折線與該凹陷區相連,其上側邊緣為一由該第一凹折線向左直線延伸的第二上緣邊,在左側具有一與該第三凹折線平行的第三凸折線,該第三凹、凸折線間的距離與該位階高度相同;該第一區,是位於該第一垂壁上方,並借該第一凸折線與該第一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右緣邊且異於該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靠齊線;而在毗鄰該第一垂壁的左緣邊且異於該第一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靠齊線;該第二區,是位於第二垂壁右方,並借該第二凸折線與該第二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二垂壁的該第一上緣邊且異於該第二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一齊合線;該第三區,是位於第三垂壁左方,並借該第三凸折線與該第三垂壁相連,在毗鄰該第三垂壁的該第二上緣邊且異於該第三凸折線的位置另延伸有一第二齊合線;該第一、二、三區即分別借該第一、二、三垂壁相對於該凹陷區向外凸撐並位於同一平面上;該第一、二靠齊線分別與該第一、二齊合線對應貼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靠齊線的位置是設有至少一個突齒,該第一齊合線的位置是設有數量與該突齒數量相同的凹口,該突齒對應卡嵌在該凹口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靠齊線的位置是設有至少一個突齒,該第二齊合線的位置設有數量與該突齒數量相同的凹口,該突齒對應卡嵌在該凹口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由該第一靠齊線延伸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與該第二區重疊鉚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第二靠齊線是由該第一垂壁的左緣邊向上直線延伸形成,該第二靠齊線向左間隔延伸一第二結合部及一左耳部;該第三區向上延伸一位於該第二靠齊線左側的左伸部,該左伸部的右側邊緣為第二齊合線,該第二結合部與該第三區重疊接合,而該左耳部與該第三區重疊鉚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區的右側邊緣為一第三靠齊線,該第三靠齊線相間隔延伸一第三結合部及一右耳部;該第一齊合線靠近第二區的右側邊緣處向上延伸一位於該第三靠齊線右側的右伸部,該右伸部左側邊緣為一第三齊合線,該第三結合部與該右伸部重疊接合,而該右耳部與該右伸部重疊鉚合。
專利摘要一種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該背板是一體成型,包含:一呈方形的凹陷區、一第一垂壁、一第二垂壁、一第三垂壁、一第一區、一第二區、一第三區,該第一、二、三區即分別借該第一、二、三垂壁相對於該凹陷區向外凸撐並位於同一平面上;該第一區的第一、二靠齊線分別與該第二、三區的第一、二齊合線對應貼齊。本實用新型的電腦主機殼體的背板,其可減少廢料、簡化製造步驟,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G06F1/16GK2487017SQ0122885
公開日2002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5日
發明者陳子祥 申請人:偉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