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0:09:21 2
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由標準節通過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標準節包括垂直的立柱、水平支撐、斜支撐、第一連接端板、第二連接端板、第三連接端板、第一連接鋼板、第二連接鋼板、第三連接鋼板和第四連接鋼板,所述立柱、所述水平支撐和所述斜支撐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所述標準節的框型骨架,所述標準節之間通過第四連接鋼板和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格構承重方管支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結構形式簡單,組裝過程方便高效。
【專利說明】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支架,尤其涉及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時搭設模板支架以及鋼結構安裝時搭設獨立支撐或操作平臺是建築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作內容;該工作是建築施工中一個極為重要環節,只有在各種支架、支撐或操作平臺上才能完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現澆工作和鋼結構的安裝工作,支架、支撐或操作平臺搭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施工質量、安全、工期和成本。因此,從建設單位到施工單位都非常注重支架、支撐或平臺的搭設工作。搭設傳統的支架、支撐或平臺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使用腳手架鋼管進行搭設,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極為靈活的優點,但缺點主要體現在:
[0003]①杆件軸線偏心嚴重。杆件之間用扣件連接,是一種搭接關係,軸線偏心量大於I
倍管徑;
[0004]②力的傳遞安全性低。杆件內力靠扣件與杆件之間的摩擦力來傳遞,摩擦力的大小與扣件擰緊力的大小和接觸面之間的摩擦係數有關,這就決定了摩擦力的大小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傳力方式安全度低;
[0005]③垂直度難以保證。腳手架鋼管的標準截面尺寸為Φ48Χ3.5,截面較小,易彎曲,從而很難保證支架的垂直度;
[0006]④安裝、拆卸及運輸量大。因單杆承載力較低,承受同樣大小的荷載,需要搭設較多的立杆,相應的水平杆、斜杆的數量也增多,導致相應的拆卸及運輸工作量也就增大。
[0007]另一種模式是使用型鋼專門製作。這種方法可以克服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模式的缺點,但也有下述缺點:
[0008]①沒有進行系統性考慮,因此支架大多為一次性消耗,使用成本較高;
[0009]②每次應用需要專門設計、製作,應用複雜,對使用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難以推廣。
[0010]由於傳統支架具有上述缺點且應用傳統支架施工時因支架倒塌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國內外許多科研單位、高校及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均在積極地進行新型承重體系的研究,以減少甚至避免事故和損失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11]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具有結構簡單、傳力可靠、運輸輕便的特點。
[001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由標準節通過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標準節包括垂直的立柱、水平支撐、斜支撐、第一連接端板、第二連接端板、第三連接端板、第一連接鋼板、第二連接鋼板、第三連接鋼板和第四連接鋼板,所述立柱、所述水平支撐和所述斜支撐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所述標準節的框型骨架,所述立柱的兩端分別焊接所述第一連接端板,並焊接所述第一連接鋼板和所述第四連接鋼板,所述水平支撐的兩端焊接所述第二連接端板和與所述第一連接鋼板配對的所述第二連接鋼板,所述斜支撐的兩端焊接所述第三連接端板和與所述第一連接鋼板配對的所述第三連接鋼板,所述立柱、所述水平支撐和所述斜支撐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鋼板、所述第二連接鋼板、所述第三連接鋼板、所述第四連接鋼板和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標準節,所述標準節之間通過所述第四連接鋼板和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格構承重方管支架。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結構形式簡單,組裝過程方便高效,連接螺栓只有一種規格,組裝方管支架時不需挑揀螺栓,不存在軸線偏心問題,克服了附加彎矩的影響,全部為螺栓或焊縫傳力,傳力方式安全可靠,垂直度容易保證,安裝、拆卸及運輸工作量小,使用成本較低,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不高,並且十分經濟,使用成本只佔傳統支架的30%。
[0014]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標準節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的標準節,包括垂直的立柱1、水平支撐2、斜支撐3、第一連接端板4、第二連接端板5、第三連接端板6第一連接鋼板7、第二連接鋼板8、第三連接鋼板9和第四連接鋼板10,立柱1、水平支撐2和斜支撐3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標準節的框型骨架,立柱I的兩端分別焊接第一連接端板4,並焊接第一連接鋼板7和第四連接鋼板10,水平支撐2的兩端焊接第二連接端板5和與第一連接鋼板7配對的第二連接鋼板8,斜支撐3的兩端焊接第三連接端板6和與第一連接鋼板7配對的第三連接鋼板9。
[0018]如圖2所示,立柱1、水平支撐2和斜支撐3通過對應的連接鋼板和螺栓連接形成標準節,標準節之間通過第四連接鋼板10和螺栓連接構成格構承重方管支架。
[0019]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裝配式格構承重方管支架,由標準節通過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標準節包括垂直的立柱(I)、水平支撐(2)、斜支撐(3)、第一連接端板(4)、第二連接端板(5)、第三連接端板(6)、第一連接鋼板(7)、第二連接鋼板(8)、第三連接鋼板(9)和第四連接鋼板(10),所述立柱(I)、所述水平支撐(2)和所述斜支撐(3)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所述標準節的框型骨架,所述立柱(I)的兩端分別焊接所述第一連接端板(4),並焊接所述第一連接鋼板(7)和所述第四連接鋼板(10),所述水平支撐(2)的兩端焊接所述第二連接端板(5)和與所述第一連接鋼板(7)配對的所述第二連接鋼板(8),所述斜支撐(3)的兩端焊接所述第三連接端板(6)和與所述第一連接鋼板(7)配對的所述第三連接鋼板(9),所述立柱(I)、所述水平支撐(2)和所述斜支撐(3)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鋼板(7)、所述第二連接鋼板(8)、所述第三連接鋼板(9)、所述第四連接鋼板(10)和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標準節,其特徵在於,所述標準節之間通過所述第四連接鋼板(10)和螺栓連接構成所述格構承重方管支架。
【文檔編號】E04G17/00GK204060025SQ201420380692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鄒啟佐, 李川, 葉曉志 申請人:青島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